查看原文
其他

国内首本印象笔记认证的这本书,把知识管理做到极致

生命壹号 千古壹号 2018-10-26
前言

安静了一个月,我要是不发篇文章出来,会被误认为弃你们而去。其实,团长还是有一颗做网红的心的;当然,做这件事需要提升认知、迭代升级,不断积累方能聚沙成塔。


都说学生时代的人是「有时间没钱」,工作之后的人是「有钱没时间」,而我现在正处于「没钱没时间」的尴尬阶段。从校园人到职场人的转变,这段过程不好受。


情感上的话不多说,以下是正文。


关于印象笔记

如果你现在对印象笔记还不熟悉,请一定记得看之前的一篇文章:《使用云笔记,记下永恒的财富》,这是团长公众号里的第一篇正式文章,你应该知道它的重要性和地位。


印象笔记作为一家独角兽公司(即市场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未上市公司),可能大家也听过关于它的不少负面消息,比如CEO离职、裁员。最近还有一条新闻:


6月28日,笔记应用Evernote宣布,对Evernote Plus(标准账户)和Evernote Premium(高级账户)两档付费服务涨价40%,可还没等中国版Evernote(印象笔记)的用户窃喜中国区不在涨价范畴,另一个消息接踵而来,虽然免费版可以继续使用,但同时不能在超过2台以上的设备上使用。

面对这些消息,当有小白在问“我该使用哪一款笔记类应用”时,无知的人会说:“不要用印象笔记了,这家公司就快倒闭了。”


那我类比一下:


微软的windows系统一直被人诟病,营收也一直是逐年下滑;然而你的电脑现在用的是什么操作系统呢?


看衰苹果公司一直是老生常谈的事情了,2001年有人这么说,2015年他们还这么说。去年的营收是2300亿美元。不错,今年是降了一些。但你知道,不是每年都会往上走的。"你不可能变得更大,因为你已经很大。"


当年乔布斯重返苹果时,戴尔电脑的创始人说,乔布斯最应该做的事情,是把公司关掉,然后把剩下的钱发给股东。


我在这里做一个总结:


每一款应用的侧重点不同。如果你想做知识管理,积累平时的所见所得,印象笔记是所有笔记类应用中独一无二的,目前没有其他替代品。


关于《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这本书

6月份的时候,上市了一本与印象笔记有关的书,团长作为印象笔记的重度用户,理应购买学习。书名是:《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


买来看完之后,吓了一大跳,作者可真是掌握了使用印象笔记的精髓啊。


你可能没有想到,这本书是作者在怀孕、生宝宝的这个阶段花了6个月完成的。


关键是,全书都在讲如何「构建个人知识体系」,作者的方法和观点,竟然和我如此地一致(强行装一波)。当然了,我是远没有达到其高度和深度。


看完这本书,收获了很多惊喜和高效的方法。今天聊几点书中特别的内容,你们来看看是不是有惊喜。


用便利贴随时搜集灵感

团长在上一篇文章《GTD 时间管理,让工作变得轻松高效》当中提到,莹莹喜欢通过便利贴记录待办事项和各种杂事,这种方式我并不提倡。


任务少的时候,便利贴可以起到提醒的作用;一旦任务多了,你的桌子周围就成了一个垃圾厂。最大的问题是:你对工作缺乏组织和规划。


然而,便利贴还有另外一个更大的作用:随时搜集灵感


你可能会奇怪,既然可以使用印象笔记直接搜集创意,直接拿出电脑或手机,把想法记录下来不就可以了吗?为啥还要使用便利贴多此一举呢?


使用便利贴,是为了帮助我们创造更为专注的工作环境。


如果你正在专注地做一件事情,切换程序或者使用手机,会分散你的注意力。如果你的手机上有几条未读的微信消息,在电脑上有新的邮件或者弹窗,有可能会被这些信息干扰,此时去读消息,时间就会不知不觉地流逝。


正确的做法是:


在桌面上准备一张便利贴和一支笔,在专注工作的时候,如果脑子里有任何想法,不要去打开手机或者切换电脑程序,而是用最快的方式,拿出笔将想法记录下来,然后继续手头的工作,直到工作完成。

这样做,既能保证专注地工作,又能将大脑里的想法记录下来。


待办事项的记录,也可以采取上面的方法。当你在专注工作的时候,如果突然想到还有什么事情没做(尤其是容易遗忘的小事儿),就赶紧记录在便利贴上。


等便利贴上写满了之后,就可以集中处理了。做法如下:


对于便利贴上随手写下的灵感,可以集中花时间(比如下班前或睡觉前)记录在印象笔记中;或者把多张「便利贴」贴在 A4 纸上,然后放在文件袋里,等素材搜集得差不多了,可以整理成思维导图。最后,用拍照或扫描的方式将A4 纸变成成电子档,保存到印象笔记,纸质档就可以丢弃了。


对于便利贴上的待办事项,可以集中花时间记录在印象笔记中,或者记录在清单类APP中(例如「滴答清单」和「奇妙清单」)。


便利贴在提高个人工作效率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请记住正确的使用方法)。别犹豫了,赶紧买便利贴去,至少两本:桌上一本,包里一本。


最后我只想提醒你一句:灵感要瞬间抓住,否则很快就会忘掉。用好便利贴


不要将网络文章剪辑到印象笔记

书中有很多地方提到:如果在网络上看到有好的文章,要记得一键收藏到印象笔记。在浏览器中安装相应的插件就可以实现。如下图所示:

官方对这个「一键保存网页」功能是这么描述的:


它可以一键收藏各类网页图文,并永久保存进印象笔记。从个人兴趣到工作资料,只需轻轻一点,快速保存网上看到的重要文本、链接和图片到印象笔记。告别复制粘贴,高效收集资料。


团长第一次看到这个剪辑功能时,感觉好棒。之后,我每次看到好的文章都会保存起来。不过我是用为知笔记进行剪藏的。为知笔记用了三年多了,现在里面有近3000篇文章,其中有一半是自己的原创笔记,另一半是收藏的文章(基本是技术类文章)。可惜,收藏了这么多,基本不会看,反而对自己的原创笔记造成严重干扰。


如果你使用笔记类应用,请一定不要使用剪藏功能。因为,收藏的东西多了,有多少东西是你自己的呢?印象笔记这么适合做知识管理,你收藏过、看过多少信息不重要,你输出了多少内容才重要。


如果你真想收藏,还是使用专门的「稍后阅读」类APP吧。笔记类应用不适合做这种事情。


主题阅读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你们就明白什么是主题阅读了。


比如,我想找「阅读方法类」类的书籍,我发现有很多大牛都在推荐《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激起了我的兴趣,于是我上豆瓣看了下这本书的评价:


看评价和评论,感觉不错。网页的下方也列出了同类的书籍。如下图所示:



于是我把上图中提到的每本书都点进去逛了一遍,把感兴趣的书列成书单,集中阅读。这就是主题阅读的例子。


主题阅读:是指从众多资料中找到与主题相关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能架构出一个全新的主题分析出来。


《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中提到:主题阅读是属于阅读的最高层次。


简书上的彭小六也很推崇主题阅读。


另外,如果你觉得一本书写得不错,那么作者提到的其他书籍也是值得阅读的,这也是主题阅读的一种。


就拿李参这本书来举例吧。书中就提到了《为什么搜寻将会被淘汰》、《10堂量子创意课》、《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奇特的一生》等书,都值得一读。


李参也多次提到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我谈些什么》这本书。村上春树是喜欢早起的人,每天清晨写作,生活很有规律,同时他还是一位跑者,他每年都会参加一场全程马拉松。《当我谈跑步,我谈些什么》这本书记录了他对跑步、写作及生活的态度。


最后再举一个例子,作者李参强调,读一本书时,如果碰倒有感悟的内容,记得保存书摘。于是,书中的这样一段话,引起了我的注意:


读书重点不在于我们看到什么,而在于我们想到什么。


郝明义在《越读者》这本书中有这样一段:你是一个工作十年的上班族,正在为自己熟悉而单调的工作感到苦恼,进而对人生的意义产生怀疑,想要找一本书,会想看什么书?


我想,市面上的这类书太多了,但是郝明义先生却推荐了美国的哲学家与教育学家约翰 · 杜威的《民主与教育》一书。书中有这样一些摘录:“自古以来人来的首要职职业乃是生活——是智能和道德上的成长。在太多功利的社会里,如果预先决定未来的职业,再把受教育全当做为就业做准备,这会妨碍现在的智能发展,从而使为未来就业做的准备大打折扣”。


写一辈子的晨间日记

「写晨间日记」是最大的亮点,所以请记得仔细阅读本段。


写晨间日记是因为,晨间日记和晚间日记不同,迎接我们的不是睡眠,而是新的一天。


不过团长还是习惯写晚间日记,因为早上实在是不方便,但重点是用印象笔记写日记的方法。方法如下。


打开印象笔记,为日记新建两个笔记本,一个命名为“当月日记”,一个命名为“存档日记”。如下:



一篇日记的构成:命名+标签。如果想快速定位晨间日记,使用一个笔记本名和两个标签就可以了。 


笔记名:笔记的标题包含当天的准确时间和关键时间。例如:“晚间日记20160816找租房”。


“年月”标签:加一个标签,代表年月,例如上面例子的日记加一个「201608」标签。只要是本月的日记,都会有这个标签,一个月有多少天,这个标签就出现多少次。


“月日”标签:例如上面例子的日记加一个「0816」标签。这个标签一年出现一次。


笔记命名、分类、标签的效果如下图所示:



“年月”标签的效果如下:(按年分类)



“月日”标签的效果如下:


题外话:关于彭小六

刚刚我们提到了彭小六,这里再简单说一下他。本来是打算专门写一篇文章来推荐他,现在看来没有这个必要了。


如果你经常看网站「简书」,你应该知道简书的签约作者「彭小六」,他长期都是简书上的一哥,不过最近好像被另外一位签约作者「剽悍一只猫」超越了。


彭小六是计算机科班出身,做过8年的程序员,3年项目管理,懂产品,会运营。这种职业路线一直都是团长所梦寐以求的呀。


彭小六在简书上的文章,我是每篇必看的,受益良多。他写了一本书,名叫《让未来现在就来-成为高效能的行动派》,6月6号在京东首发,团长自然是第一时间买了下来。


拿到书的时候,内心很激动,看完之后,略显失望。


我们教研室的另外一位同学华仔看到我买了这本书,心动了,也买了一本。之后他说:“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最大的收获是安装了两个APP,一个是扫描全能王,一个是forest”。


我笑着回答说:“这两个APP我早就在用了呀,你与其买书,还不如问我呢。”


我说略显失望,是因为书中大部分内容都出自他在简书上的文章,我感觉像是把他的博文复习了一遍。而且,说实话,书太薄了,应该再忍一段时间的。


如果只看书中的内容,质量还算比较高:一半干货,一半励志文(励志文与鸡汤不同)。给三颗星吧。


我们还是回到印象笔记吧,继续说下去,彭小六的粉丝会把团长拉黑的。温馨提示:「彭小六」在简书上的文章,干货很多。


「电脑玩物」网站的站长(台湾人)去年也写了本关于印象笔记的书:《打开大家的 Evernote 笔记本》。这本书团长看完了,写得挺一般,给三颗星吧。不过电脑万物这个网站是真心不错。


总结:写博客容易,写书不易,且写且珍惜。


正如作者李参在书中提到的:


微信公众平台的阅读属于浅阅读,但是文章有很强的时效性。阅读书籍属于深层次阅读,一本书可以系统呈现知识的架构,但是从写作到出版至少要半年多甚至更长的时间,而阅读公众平台的文章,则可以得到更多最新的信息。


如果让我来写书

换做是我来写书,我敢保证比彭小六的这本书写得好,至少我自己是这么认为的(虽然我没法儿像他一样会画漫画)。我在写书时,会做到以下几点:


  • 书不能太薄,至少三十万字吧,厚积薄发。


  • 事无巨细:对封面的设计、纸张的质量、纸张的味道、翻书的体验、内容的排版、文字的校对等,严格把关。必要时,自己设计封面。


  • 如果是写干货类的内容,至少要保证书中的大部分内容是干货,读者看完后可以立即用实际行动去操作;如果做不到,则不属于干货。


  • 远离标题党,标题必须反映正文的核心内容。多一点真诚,少一点套路。


  • 如果把以前在网络上发表的文章搜集起来,整理成一本书,我认为这种做法是不雅的。这会让持续关注你的人少一丝期待,多一丝失望。炒剩菜没意思,超越自我、持续创新才有意思。


  • 继续补充上一条:内容为王。我会反复琢磨整本书的系统框架,并创造出全新的内容。


哦,还有句很重要的话没讲:我写书应该是多年以后的事情了,现在的文笔和积累都远远不够。


最后一段

现在你应该明白了,《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这本书书包含了个人健康、自我发展、财富管理、兴趣爱好、休闲娱乐、人脉关系、精神生活等各个方面。书中并不是教你怎么使用印象笔记,而是教你怎么记录生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而印象笔记只是载体。


如果你想成为印象笔记的重度用户,此书还是值得买的,收获会很大,团长给四颗星。不过,需要提醒你的是,此书有点啰嗦,有些内容反复提到了好多遍,你要有心理准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