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金融下一站:指数银行

2017-05-04 点滴科技资讯 点滴科技资讯

(点滴科技资讯 微信公众号 DDKJZX)


本文作者为西班牙BBVA银行总裁Francisco González,本文选自作者新书《The Next Step:EXPONENTIAL LIFE》,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回复“指数生活”下载!


图中位于中间位置的为本文作者,BBVA银行总裁Francisco González


指数技术(Exponential technologies)为构建有助于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和提升人类福祉的高效金融体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这需要金融体系进行深刻的转型,也对当前的银行体系形成了威胁。本文首先讨论了技术如何影响经济和企业,然后继续详细阐述其对金融业的影响。 然后讨论了在转型过程中金融机构会面临的主要风险。本文的分析主要基于BBVA从十年前开始的深刻转型中吸取的经验。

 

引言: 迈向没有银行的银行业?

 

在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十年里,也是在经历了代价高昂的清理和重组后—这主要是以公共部门利益为代价,也就是纳税人— 全球银行业正经历着更加困难的时刻。之所以更困难是因为在之前的十年里处于暴风骤雨核心的是很多银行的去留问题,今天受到威胁的则是银行业本身的生存问题,至少是我们所熟知的存在数个世纪的银行业。



探讨当前银行业现状的文章可以说是汗牛充栋,而且很多文章将银行业的问题归结为银行业的盈利能力较差,以及由于危机导致银行业未来的不确定性—包括在很多国家很多银行还持有很多不良资产或有毒资产,这些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价值远远超过其市场价值;经济增速放缓,由此企业发展放缓;还有更加严格的监管,要求银行增加资本金和流动性,同时又切断了银行的很多收入来源;更重要的是,发达国家采取的负利率政策,对银行的盈利产生严重不利影响。史无前例的利率政策反映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本意是要避免大规模的银行危机出现,防止全球经济萧条,而后是刺激经济复苏,经济复苏直到今天仍然是步履蹒跚。另一个经常提及的方面是由于银行不当行为导致的金融危机对银行声誉产生负面影响。这被认为是导致整个社会对银行业服务的需求减少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年轻一代—他们愿意接受其他替代性服务以满足其金融需求(欧洲中央银行2015年和国际货币基金2015年)。

.

但是,从更深层次以及从根本上看,银行未来面对的最大风险在于技术变革及其对全球经济和社会带来的深远影响。而且这不仅仅是在宏观层面成立—这些变化会直接影响人们的习惯,需求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技术进步为满足人们的需求提供了无限的机会,并且在方式上更完整,更完美,成本更低。金融服务成本的下降使得向全世界,全社会各个阶层的人提供金融服务成为可能。

 

金融活动是我们经济的基础,而且在满足人们多种需求和基本需要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建立在最发达的技术基础之上,并且能够对社会变革做出应对,能够服务于每个人的,富有创造性的高效金融体系将会受益于技术进步,并且也会为技术进步做出直接贡献。

 

这又反过来要求金融体系的深刻变革,这种变革已经开始,虽然无法预计其长期结果。同样,我们无法知道未来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机构会是什么样子,虽然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同今天的银行会有一点点相似。金融业的转型威胁着当今银行的生存,如果银行想成为未来金融业的一部分,那么银行必须要经历一个非常复杂,不确定,又剧烈的调整过程。

 

在本文中,在考虑新兴技术对金融业的影响之前会首先评估新兴技术对经济的影响。然后会分析金融机构要适应新的环境必须进行转型的各个方面,以及监管和合规。本文的分析主要基于BBVA转型的经验,BBVA在十年前就开始了彻底的转型。

 

技术变革和全球经济

 

Nick Bostrom认为技术变革是“引入某些新技术带来的剧烈变化”,这一论述广为人知,很明显我们正经历一场其规模堪比新石器革命的深刻变革。但是,当前的变革所带来的影响是无法估计的。今天的创新不仅步伐很快,而且范围很广,其应用和传播也是史无前例的。

 

在我们这个时代,变革的速度主要是由当前技术革命的本质决定的,当前的技术革命源于信息处理和传播能力,速度和成本有了极大的提升。相比之下,此前的技术革命主要是在物质世界以及商品的生产和运输方面。

 

此次技术革命始于20世纪中期计算机的出现,然后是个人电脑和互联网。从此以后,此次技术革命就遵守摩尔定律,摩尔定律认为每18个月储存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就会翻一倍,而成本则会降低一半。这种指数级进步刚开始出现在设备能力提升和外形的缩小上,然后就是互联设备数量的无限膨胀。

 

这一过程导致“指数技术”的出现,其名称表明这种演变遵守摩尔定律。很多技术,比如“智能移动”指的是移动计算能力,还有云技术,大数据,物联网,纳米技术,以及新“智能”物质都直接提升信息处理能力,同时按照摩尔定律的要求降低成本。其他比如机器人和无人机(或无人驾驶汽车),3D打印,虚拟现实,以及各种生物技术—很多都和基因相关,包括“基因编辑”—都受益于信息处理和存储能力的指数级提升,而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

 

Brynjolfsson and McAfee (2014) 认为当前的技术革命使人类进入了“第二次机器时代”。第一次是蒸汽机的发明让我们拥有了超越了人或动物的能力。第二次以计算机的发展为代表,使得我们超越了人类认知能力的限制,至少在某种程度上,而且结果还尚未可知。

 

最后一个方面是当前的技术革命不同于此前一次技术革命的根本原因;其他因素比如技术创新的速度,出现可以相互融合的技术,其对生产部门,社会,政治以及人类生活的影响并没有从根本上不同于前一次技术革命,但是两次技术革命的范围和速度却有所不同。本质上的差异在于现在的新兴技术使得改变人的本质成为可能,而这在之前是根本无法改变的:记忆,认知过程,外形和智力能力,甚至是死亡本身。这些技术又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对延长人类寿命的影响,或者是人类和机器共存,而机器的智力水平和人类相当,甚至高于人类,这就可能导致出现所谓的“奇点”(singularity),在这种情况下机器能够独立地创造出其他拥有更高智力水平的机器。

 

在任何情况下,这些新技术的威力以及其快速的扩散都加快了变革的过程,不仅在工业和商业方面,而且在人类习俗和生活方式,文化,以及整个社会。同时,和此前的技术革命一样,我们在生产以及产品和服务供给方面正经历着变革,这将会大大提升生产效率,推动全球经济增长。

 

但是,过去十年全球经济增长非常令人失望。技术革命不仅没有带来经济上的发展,而且经济增速实际上也低于上一个十年,并且远远低于二次世界大战后25年内的全球经济增速,那段时间是上个世纪最辉煌的时期,也可能是历史上最耀眼的阶段。事实确实如此,尽管中央银行做了很多努力,向市场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利率降至史上最低水平—甚至在欧洲和日本出现了负利率。

 

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复苏的脆弱性,还有对未来经济增长的审慎乐观引起了经济学家们的争论。所谓的“技术悲观主义者”相信我们正处于经济停滞阶段,进入生产力和就业长期低速增长阶段,甚至面临通缩和长期萧条。另一方面,所谓的“技术乐观主义者”相信我们仍处于危机后期的转型阶段:长期而又艰难的去杠杆过程,还有全球银行体系割裂导致的经济脆弱复苏。按照他们的说法,这一阶段之后将是由技术进步带来的经济快速发展期。

 

大约三年前,拉里萨默斯重提埃尔文汉森1930年代提出的长期经济停滞假设,强调相比储蓄存在投资需求的结构性短缺。其他经济学家,比如Robert Gordon(Gordon,2016)从供给因素解释经济低速增长,尤其是创新乏力以及由此导致的生产效率下降。但是其他人,包括Thomas Piketty(Piketty,2013)和Joseph Stiglitz(Stiglitz,2015)则认为经济发展不均衡是由于长期总需求萎缩。

 

这些解释并不是互相兼容的,而且可能会同时出现。凯恩斯的总需求短缺,加上产效率下降以及财富集中在高收入阶层手中,足以将全球经济拖入长期低速增长的泥潭。

 

但是,还是有很多强有力的理由质疑这种负面的结论。首先,新兴发展中经济体持有的人口学角度认为生产力提高和较高的投资回报会更有利,这会吸收全球过剩的储蓄,刺激发达经济体增长。

 

第二,众所周知,GDP,投资和生产力由于统计方法原因被低估了,现在的统计方法是为传统的“钢铁和小麦”经济设计的,而不是为数字经济设计的。在数字经济中,数据和信息是关键的“投入”要素,并产出一系列经济活动。如果这种错误认识得到纠正,那么他们或许就都会未来的发展持有不同看法。并且,正如Mokyr自己认为的,技术革命需要很长时间才会开花结果,并且将会出乎人们的预料。

 

Brynjolfsson和 McAfee (2014)相信我们正处于智能—且无所不在的—机器驱动下的高速增长的边缘,这种智能机器将会有效利用计算能力的提升,更广泛的通讯网络,数字化以及人工智能和其他“指数技术”。

 

经济发展史告诉我们最初的颠覆性技术比如蒸汽机或电,需要时间达到一个转折点,这种技术要广泛应用并且普遍可及,能够灵活应用,能和其他技术结合,由此从根本上改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据Brynjolfsson和 McAfee,数字技术正处于转折点,这预示着施瓦布所说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开端,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各种技术的有效结合可以消除物质世界,数字世界和生物世界的脱节现象。

 

直到现在,从中受益最多的仍是消费者。技术让更多的人获得新产品,享受新的服务,提升其生活品质。但是正如 Brynjolfsson 和McAfee曾经指出的,这个过程也可能带来大量失业,由此加剧社会不平等。技术进步会令无数的工作岗位消失,因为很多工人会被机器代替,或者他们的工作没有存在的必要。

 

新技术的出现将加剧不平等,导致失业,这不是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这也是19世纪初Luddites以及1930年代凯恩斯创造“技术性失业”这一术语的主要原因。

 

但是,过去尽管有不可避免的灾难性预言出现,但是新兴技术最终也催生出新的就业岗位,代替失去的工作岗位。这些新工作也能提高生产效率,改善整个群体的生活条件,甚至是缓解不平等现象。但这种改善也仅仅发生在转型的困难期之后。在我们现在的环境下,这种调整阶段会很长,而且对很多行业的人来说会很艰难。

 

最终,全球经济面临两大挑战,这两大挑战完全不同但相互关联:首先,增加总需求,纠正短期增长压力带来的不均衡;第二,推动转型,同时降低转型带来的成本。克服这两大挑战需要全球共同努力,包括聚焦基础设施投资的财政政策以及提高市场效率的广泛结构性改革,尤其是要强调就业流动性,促进形成新产业,加强反垄断,鼓励研发,同时要改革教育体系,推动社会融合政策,这样技术进步才能推动经济发展,每个人才有机会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机会。

 

技术革命和企业

 

无论什么原因技术革命带来的影响还没有有效推动全球经济增长,但是毫无疑问我们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包括我们的工作,休闲,消费和社交方式。并且,很明显正是上述因素导致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发生根本性改变。

 

Klaus Schwab认为我们正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开端,其建立在“第三次”或者是数字革命基础之上,始于20世纪中期,以技术融合或结合为特征,消除了物质世界,数字世界和生物世界之间的鸿沟。

 

施瓦布所说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包括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已经对很多领域带来深远影响,这些领域根本的投入和/或产出主要是信息:通讯,媒体,音乐等等领域。这些产业必须重塑自身,在生产力和效率方面有很大提升,生产出很多新型优质产品,造福消费者。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以物质世界为主,并且已经经历了变革但并非颠覆性变革的部门开始看到技术的融合是如何让这些部门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满足客户需求,并从根本上改变其价值链。

 

新兴的创新型企业为市场带来了变化,他们可以成功地同传统企业竞争,提高产品质量,加快速度,降低产品或服务价格—总之,他们为客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最近出现的供给模式主要是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新”消费者需求,他们正发展出新的需求和习惯,而这将改变需求的本质,主要是通过移动设备获取信息,参与互动。所有这一切正迫使企业重新思考其设计,生产,已经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并对企业自身和产业结构带来深远影响。像优步和Airbnb这种新的竞争对手出现,主要是基于物质领域的活动—比如酒店或交通—表明技术革命不再受到行业壁垒的阻碍,而且没有哪个行业是免于颠覆的。

 

Steve Case (2016) 在其新书《第三波》中提出相同的论断,其认为技术革命将会以一系列愈加深远而有力的形式出现。按照Case的观点,第一波从1980年代开始,当时早期的互联网公司通过开发必要的硬件和软件将人们连接起来。第二波浪潮正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周围的环境,但是还没有对全球经济带来根本改变。

 

今天,我们发现自己正处于第三波的开端,深刻的变化开始影响经济中的关键领域,尤其是那些和“物质”或“真实”世界打交道的领域,比如健康,教育,能源,交通,食品等等。在我看来,正如我下面要解释的,金融业也将会出现在上述名单上。

 

相比前两波,第三波可能会有所不同,而且也会以更渐进的方式发展,因为其影响的是非常传统的行业,拥有非常复杂的生产和销售链条,还有非常有影响力的公司—通常是跨国公司—这些公司通常受到多种监管。

 

因此,单个颠覆性主体比如创业企业很难形成重要影响。相反,他们更可能和这些传统企业合作,或者在业务上有关联。

 

传统企业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是将新兴技术纳入其业务之中,同时随着监管变化进行调整。通常,监管机构都有某种政治责任,他们会发挥根本性作用,因为他们可以或多或少地帮助新兴技术快速普及。

 

对于技术的扩散和传统产业采纳该技术与否很关键的在于要有一种机制,要开发出一种技术平台,将供给和需求主体对接,多个供应方和客户直接联系,产生大量数据,信息和互动,创造新的服务和全新的销售模式以及消费模式。

 

 

“共享经济”相关产业以及按照消费者需要提供产品和服务就是人们之间交易模式变化的明显例子,无论这种交易是经济上的还是商业上的。

 

今天,全球市值规模最高的5家公司—苹果,谷歌(或其控股公司,Alphabet),微软,亚马逊和脸谱基本上都是这种平台型公司。让我们看看这种模式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有多么广泛和深刻。首先,这种模式以客户为公司业务的首要核心。找到最佳方式和客户互动,改善客户体验是一家公司在这种新环境下生存的关键。因此,技术是一种基本的工具,和所有产品服务一样,可以在设计,生产和销售的各个阶段加以改善提升,加入“数字化”元素为客户带来增值服务。新兴技术的快速扩散,以及其各种无穷尽的结合形式,数据和信息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重要,还有要从中获得有效信息所需要的处理技术都需要不同的公司之间采取各种合作方式。而且商业模式的彻底改变意味着公司需要的人才和技能,其工作方式,组织架构,还有公司文化必须进行相应调整,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要重塑。

 

今天,我们不知道这一趋势将走向何方,因为这才刚刚开始。尤其是我们要记住现在正在开发的技术还处于初期,但其潜力很大,这种技术将成为推动物理学,生物科学,计算,环境领域科学进步的工具,这又反过来导致新技术的应用。

 

但是,现在这种技术为改变我们周围的一切提供了众多的可能性,包括云技术,大数据分析,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材料,生物化学,3D打印,纳米技术以及人机自然语言互动。

 

我相信所有这一切将带来史无前例的繁荣发展,增加全球福祉,足以让我们面对人类最大的挑战:环境恶化,气候变化,贫困以及社会不平等等等。现在我们还不可能预测这些新兴技术如何发挥作用,每个社会经济部门调整周期有多长,或者冲突的程度有多大。但是我们确实知道所有产业部门中的各个企业必须彻底调整其工作模式和业务模式,培育勇于迎接变革的积极开放文化,营造质疑传统的氛围,推动持续创新。

 

技术革命和金融业

 

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本质上非常适合进行数字化变革,主要是因为金融业的基本投入要素和产品主要是两个:数据(或信息)和资金。而且资金也可以变成是会计符号,也就是数据或信息。

 

尽管事实是银行—还有整个金融业在最近十年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并没有像其他行业一样在哪个细分领域经历了颠覆。这有很多原因,包括很多人在涉及到资金问题就很保守,这就导致客户的忠诚度很高;金融业增速较快,而且盈利能力很好,这也阻碍了改变的发生;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监管。银行业受到高度严格的监管,这制约了银行采用革命性创新的自主权,同时也保护了银行不受新竞争对手的威胁。

 

但是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因为今天的客户需求已经改变。全球金融危机让银行声誉扫地,也令消费者们对银行失去信心。并且,新一代的消费者们是在数字技术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这就需要为他们提供不同的服务和新的互动方式。而且这些新一代的客户更愿意从其他类型的企业那里获取银行服务。实际上,他们也正在这么做。

 

成百上千家创业企业正在向银行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进军。这些企业并不像传统银行一样要负担传统低效并且成本高昂的结构,而且他们可以尽可能地利用各种新兴技术。因而,他们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体验,很灵活,而且成本也很低。支付,贷款,证券交易以及资产管理可能是银行业务中受到威胁最严重的,但是在保险,储蓄,风险管理,网络安全,资本市场等等领域也有很大的潜力。

 

这种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类型也越来越多样。麦肯锡2015年发布的一份报告预计这些企业可能会导致银行在消费金融方面收入减少60%,支付或中小企业贷款减少35%,资产管理减少30%,抵押贷款减少20%。

 

同时,银行业务的经济基础已经发生改变。现在银行业务的高速增长和较高的盈利能力已经成为过去:当前低利率环境可能会持续很多年,而且银行业面临的监管也越来越严格,需要更多的资本和流动性,还有透明度和消费者保护方面的要求。所有这些都要求银行业进行彻底的转型才能提高其生产力和效率。

 

银行业的转型在服务质量,多样化和产品价格方面会为客户带来很多好处。此外,还可以让全球的低收入人群获得金融服务,从而改善其生活条件,为他们过上富足生活提供机会。

 

在宏观层面,银行业的转型意味着强有力的结构改革:资源将更便宜,提高服务效率,更准确地进行调整适应用户需求,这都将促进发展,减少不平等和贫困。

 

因此, 我们正迎来一个全新的,更好的金融业,但是我们并不知道最终的金融业会是什么样子的,或者银行是否仍会占有重要地位,还是银行会变得无足轻重。

 

靠近日本东京车站的银行分支机构


银行有很多明显的不足,比如组织架构不灵活,成本较高,流程复杂缓慢,技术陈旧,公司文化很难适应数字世界的发展。

 

并且,对于孵化前沿技术和颠覆性创新的环境,银行其实离得很远,所以对于银行来说很难获得所需的人才。

 

另一方面,银行拥有数量众多的客户,掌握着客户相关信息,这是银行的巨大财富。银行可以开发一系列的产品和服务,并且拥有将这些产品和服务销售出去的渠道,还有金融资源,以及监管层给予的业务牌照,还有最重要的是银行深刻地理解金融业务及相关知识。

 

但是,新进入者很灵活,很有创造力,善于创新,会利用先进技术,但是他们既没有客户,也没有获取客户的相关基础设施。他们缺少成熟的框架和银行业务经验。

 

其他的潜在竞争对手—大型的数字科技公司比如脸谱,苹果,谷歌,亚马逊等等—对于服务客户需求,进入金融业也有兴趣,他们也会参与那种能够和客户频繁互动,生成客户海量信息的活动。这些公司毫无疑问拥有客户,品牌还有相关经济资源克服基础设施不足以及缺乏银行业务经验。但是,目前金融业并不是他们优先考虑的领域,或许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进入一个受到严格监管的行业。

 

目前为止,数字化的竞争对手已经蚕食银行业价值链的若干环节,但他们没有能力开发多元化的产品。在受限制的环境下,他们通常要依赖传统银行向客户提供产品。

 

到目前,互联网巨头们只是涉足金融领域的个别环节。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监管改变以适应新环境,这种情况肯定会改变。

 

所以银行有大量时间弥补其不足,强化其优势。但是这需要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不仅要从根本上革新其技术,而且要从组织和文化方面进行深刻的转变。

 

银行能否在技术革命浪潮中幸存主要有三个决定性因素:首先,技术进步的步伐,以及新兴技术如何快速应用于金融业。第二,监管,这是决定金融业改变速度的主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其方向。第三,银行转型过程的速度,果断性,以及成功程度。

 

在下面的内容中我们将考虑这些因素。

 

技术,客户以及金融业的未来

 

客户希望从数字化金融服务供应商那里获得什么?

 

客户需要的肯定是灵活快速的服务—还是实时的—竞争性定价,个性化,适应客户需求。所有这一切都要在安全的环境中,其数据受到保护。

 

今天,这意味着为客户提供全渠道的体验,可以让客户从一个渠道顺畅地转移到另一个渠道。而且,尤其是移动解决方案可以顺利地处理任何咨询或交易。

 

在任何情况下,客户的数字化体验应该是完整的,从开始到结束,在任何服务或产品方面,客户应该能够根据自身的偏好对产品设计和其他方面提出建议。

 

安全问题必须得到解决,同时又很灵活,令客户感到舒服,又不会太显眼。

 

最后,客户还想获得传统银行业务之外的其他服务。这些新的服务还没有被界定出来,但是几乎肯定的是会包括一个易于访问的P2P系统,每个客户可以和其他人通过银行进行互动或完成交易。今天,这包括支付和贷款,但是未来会包括很多其他服务。

 

现在的技术已经可以让所有这些服务成为可能;技术的进步和不断应用为我们无法想象的改变奠定了基础,带来更多样化,更优质服务,而且能够提高效率。

 

目前推动金融业转型,并且影响金融业未来发展的众多技术中,主要是:

 

移动计算: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应用的主要工具,并且正成为客户获取银行服务的主要方式。在美国,几乎30%的客户优先使用移动银行业务,明显超过通过银行分支机构获取银行服务的比重(24%)。

 

生物识别技术,可以进行安全的身份认证,不需要各类文件或亲自到场,这样为数字银行提供完整的各种服务扫除了最后的障碍。

 

云计算,能够大大推动数字化转型,能以可扩展,非常有效的方式向每个人提供计算机服务。就灵活性和成本而言,云计算是非常有优势的,也为加快创新周期奠定基础。很多知名企业如谷歌,亚马逊,脸谱和苹果已经在开发云计算,并且向第三方提供云计算服务。

 

这些都是不同的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平台所必需的基础设施。数字活动正以指数级别快速发展,主要是由移动手机驱动,现在逐渐为人所熟知的“物联网”中的其他联网设备驱动。

 

由此产生的信息可以加以利用,更好地理解市场主体的各种行为。大数据分析可以从这些信息中以非常快的速度提炼出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而且大数据还可以处理各种各样的信息,结构性(统计数据,指标等)和非结果性数据(网络信息流,社交媒体内容等)。

 

区块链技术有很大的应用潜力,能够改变金融业。简而言之,区块链是一种公共记账方式,不需要权威机构,中央管理,或者中介机构。这改变了金融业和其他行业中很多领域的业务规则,可以管理各种资产,无论是数字资产还是实物资产。区块链将会催生新的商业模式,直接挑战银行业的中介功能,对银行业形成威胁。并且,区块链还会将现在需要很多劳动密集型的银行业务实现自动化,从而形成新的业务模式

 

银行业发展的另一个关键技术是“人工智能”,或更准确的说是“认知技术”。这种技术能够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当然还有银行的业务模式。这种技术实际上是一组技术,有很多应用模式,从传统业务(流程的智能自动化),可以节省大量成本,又能提高质量,加快速度;到跟复杂的业务,都会形成颠覆。这包括能够改善用户体验的“交流端口”;“自动化复杂推理”,可以基于环境和行为数据实现完全自动化的决策,这是“智能投顾”发展的根本,能够代替很多投资经理;还有“深度学习”,为欺诈识别开发更快,更先进的系统奠定基础。以及“风险评估”,定义为客户群的动态演进,构建人工压力测试场景等等。

 

人工智能是自然语言处理发展的基础,而自然语言处理可以令计算机和人类进行沟通交流。这会大大推动客户适应数字化服务。

 

所有这一切正在改变金融业。主要是因为新进入者可以进入很多细分业务领域,得益于上述讲到的颠覆性技术,从而为数据处理,产品开发,销售等方面设立基础设施方面缩短时间,降低成本。

 

因此,金融业越来越碎片化。每年有数百家新机构进入全球超过2万家银行的体系之中。同时,整个行业正在分化,高度专业化的新进入者正在某个细分领域提供专业的产品和服务瓦解银行价值链。

 

这种趋势会长久么?

 

几乎可以确定的是不会。一方面,全球银行体系近年来饱受过剩之困,最近银行业的奖金发放又受到限制,而且盈利下降。

 

情况逐步恶化,银行在适应新的数字化环境过程中经历了技术和文化上的挑战,同时技术革命又带来了新的竞争对手,他们降低了服务成本和价格。因而,我们预测很多银行将会消失,这也是合理的,还有无数创业企业会不断涌现,当然这些创业企业的死亡概率也是很高的。因此,技术变革最终将会推动银行业剧烈的整合,这一过程会持续一段时间。

 

另一方面,使用方便要求更加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满足用户需求,这就要求银行的产品和服务进行重新再造。

 

在一个如此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服务再造需要融合不同机构的产品和服务。其他行业的经验表明这可以通过平台化实现,通过平台不同的产品和服务供应主体将会竞争,同时也会合作为用户提供最佳的体验。这些平台需要一个非常方便,对用户友好的“前端”,知道如何在每一时点上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具体需求。

 

非常可能的是,不同类型的平台会为某些能提供所谓的“银行服务”的企业提供服务,所谓的“银行服务”就是各类银行业务所需要的所有基础设施和流程。

 

其他的平台会成为连接点或者是终端用户的市场平台。使用方便可能还会推动形成“全能型”平台,所有的机构包括金融和非金融机构都在平台上能够提供所有的金融服务。同时,或者在这种全能平台发展中的某个阶段,还会出现很多不同银行业务领域专业的平台,而且这些专业化平台会和全能型平台共存,同时也会形成互动。

 

可以预见的是,其中有些平台会逐渐消失,主要是因为规模经济和其业务范围决定的。所以关键问题是:谁将会像当今的亚马逊一样占据主导地位?

 

这种占据主导地位的机构将会是平台的“所有者”,制定规则,承担平台维护和优化责任,证实平台上的交易。因此,其将会从交易中获得部分收入,并且能够获得,并且控制由此生成的信息,这些信息是另一种具有极大价值的资产。

 

显而易见,其中的竞争将会异常残酷,因为很多成功的创业企业—已经存在的或还没有出现的—都发展得非常快,并将会同那些适应新环境的银行竞争,还可能会和今天那些很成功的数字企业竞争。

 

在这种竞争环境中获胜需要两个基本条件,缺一不可:首先,必须拥有最先进的技术能力,这是构建平台所必需的;第二,拥有卓越的声誉获得消费者信任,要有智慧,透明,完全不存在利益冲突。

 

今天很少有银行能够做到这些,但是那些能够做到上述要求的银行主要是因为果断并成功地进行了改变。其他的则会消失,要么被收购合并,要么因为客户流失而退出市场。有些甚至会变成基础设施供应主体,为其他能够直接和客户产生联系的公司提供服务。

 

迈向新的监管模式和“数字化”监督

 

从历史上看,监管在金融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监管的目的是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防止银行危机出现,或者将银行危机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保护消费者利益。并且,监管或多或少地会要求银行合作以实现某些经济政策目标,比如产业化,支持某些部门,或甚至是放松公共债务。鼓励竞争仅仅是最近监管层才考虑的,当然他们对鼓励创新也没有特别的兴趣。相反,他们对待金融创新通常有疑虑,更多地是强调创新带来的风险,主要是考虑稳定和保护消费者利益,而不是考虑金融业的未来发展。

 

所有这些,还有阻碍新竞争者进入的监管模式导致金融体系对技术进步以及由此导致的社会变革反应迟缓,其演变一直是渐进式的创新,很少有颠覆性的创新出现。

 

这对于理解银行为什么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落后其他产业很关键,尽管银行的本质很适合在早期就采用新兴技术。

 

但是这些正在改变,因为监管机构开始意识到有效竞争的金融体系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对于保护用户利益,以及对于金融体系本身的稳定都很重要。并且,现在很多因素都对这种认知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甚至是这种转型是非常渐进式的。

 

其中之一就是指数技术在改善金融业服务质量,提高服务便捷性,降低服务成本方面发挥的无穷潜力,同时能够为消费者带来好处,又推动经济发展。这种潜力在我们现在的环境下能看得更清楚,现在零利率,甚至是负利率对于刺激信贷都没有什么作用。技术带来的效率大幅提高则能够降低资本成本,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

 

另一个因素是新竞争对手的出现,这些竞争对手能够以一种更灵活,更有效的方式提供某些金融服务,这也主要因为使用了新的技术(所谓的金融科技),还有消费者愿意从非银行机构那里获取金融服务。最后,银行也会施加压力要求放松相关政策,正是由于这些政策导致银行无法利用“金融科技”参与竞争。

 

因此,最近几年,不同的监管机构已经放松监管,鼓励竞争,尤其是在不直接影响金融稳定的细分领域。这正好在某些细分领域如零售支付业务方面鼓励新竞争者的进入。

 

充分利用技术的潜力要求更广泛,更系统的监管,但目前还无法做到。这就对监管层的基本目标——“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以及消费者保护—包括其数据——还有洗钱和恐怖主义融资等非法活动,带来了风险。

 

现在需要的是监管能够适当平衡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价值和由此带来的风险。并且,在新商业模式提高效率的同时,也要适当考虑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面临的威胁。

 

同时,监管必须创造一个竞争性环境—而且监督必须确保规则公平—每一种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都会获得同样对待,无论发行机构是谁—传统银行还是新进入者。

 

幸运的是,很多监管机构正在采取措施,朝这个方向迈进。但是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也需要准备适当的资源。

 

因此,监管机构不仅要增强其“数字化”人才储备,正在数字化转型的机构加强对话,同时他们还要在最影响未来金融业的若干领域加大努力。

 

其中,我想首先简短地提及“数字化技术”。这些技术几乎是每种数字服务的基础,因而需要适当的监管,确保合理使用这些技术。这包括大数据分析,网络安全,以及数字身份,也就是开发安全高效的远程身份管理系统。

 

第二,还有一些技术能够从根本上改变金融体系的基础设施,包括云计算和区块链。

 

第三,监管机构需要考虑如何处理新兴的商业模式,比如另类金融模式(P2P贷款,众筹,在线平台或市场等等),还要有不同的方式和程度的把握。

 

所有这些因素都需要通盘考虑加以解决,而且这也需要非常灵活和多样化的方式,因为“数字化”金融创新的速度会超过监管审查的速度。并且,很多金融业务都是跨国家的,所以在监管方面也必须要有全球视野。所以,未来的“数字化”界定和监管就需要不同国家监管当局的融合和合作,还有要和金融业界保持持续,透明和有建设性的对话。

 

数字监管如何界定将取决于金融业转型的速度和方向。因此,监管机构最基本的是要保证未来几十年里金融和宏观经济稳定,助推金融体系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同时提高全球数十亿人的福祉。

 

迈向指数银行: BBVA的经验

 

BBVA自2007年就开始了其宏大的转型历程,当时就开始对技术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投资升级。

 

从此之后,我们转型成效卓著,要跟上技术进步的脚步,整个过程是必须的。

 

今天,我们的技术平台令我们可以实时工作,管理着一个由多种开发者组成的合作生态系统;引进了更先进的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架构;从我们的数据中获得了很多宝贵知识;而且将这些知识转化成产品和服务,大大缩短了产品进入市场时间。

 

虽然成绩卓著,但是我们知道转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包括了各种活动,人力资本和公司文化等元素。要在这些方面取得突破也需要改变我们的组织结构。

 

在2014年,我们设立了数字银行部门(Digital Banking division)来负责转型过程,加快推动转型。我们很快看到了成效,并且意识到我们能够加快我们的转型步伐。

 

因此,在2015年我们采用了全新的组织架构,这种转变使得转型成为我们所有业务和支持体系中的重点,并且有两个基本目标:在集团所有业务中,在中短期强调结果,并且为集团所有业务领域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技能(人才和技术),推动集团在新的银行产业中成功参与竞争。

 

组织架构的转变加快了我们在新业务领域,产品和服务方面的进步,吸引新型人才提升我们的数字化能力,加快培育更灵活,更有合作精神和创业精神的公司文化。

 

这已经反映在我们的工作方式上,我们的工作逐渐涉及到由多学科的灵活团队负责的项目,“敏捷”方法的拓展,以及更广泛的使用“scrums”。我们在组织文化和工作方法上的改变导致我们新的办公楼的建成,其成为推动转型,鼓励合作的典范,并且带来了集体智慧,推动了创新。因此,我们在工作方式上的改变在三个方面起了作用:技术,文化(或行为),还有办公空间。

 

我们也在努力观察新兴技术不断出现并且可以应用的领域。我们和优秀的公司都有各种合作形式,并且对于能够为我们提供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其他公司,我们也制定了宏伟的投资政策。同时,我们组建了团队在很多领域开展重要的研究工作,比如设计,数据架构开发,大数据分析,流程再造等等。

 

BBVA在西班牙马德里的总部


通过这些复杂的过程,最根本的是要记住最终的重点是客户。我们努力的目标是界定我们和客户的关系—一方面,让技术和信息为其所用,另一方面集中所有资源拓展并改善我们和客户的关系。

 

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成为一家知识型银行,利用数据更了解我们的客户,这样我们才能帮助他们理解他们自身的金融需求,更容易进行决策,同时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所有这一切都是以一种敏捷,灵活和透明的方式,以合适的价格,确保我们的客户获得最佳的体验。

 

这意味着重新定义我们的价值主张,在客户的整个金融生活中为客户提供服务,帮助客户实现其梦想。这还需要我们努力推动金融服务的民主化,利用技术让我们的金融服务让今天很多无法享受到金融服务的数以亿计的群体以合理的价格享受金融服务。

 

这就是我们的目的:让每个人都能享受这个时代带来的机会。

 

而且这就是我们所称的“指数银行”:利用指数级发展的技术推动银行业发展,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和相关信息;我们能够提供多样化的优质银行服务,总之,我们可以以指数方式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业务发展。

 

如果有清晰的愿景,强有力的领导,公司遵守审慎,公正和透明的原则对待所有利益相关者,那么这种强有力的彻底转型才会成功。因为,在最后的分析中,重要的是让客户信任我们,并且将这种信任持续下去,因为这是决定谁将在未来金融业竞争中胜出的关键。

 

 

精彩推荐:

1、KPMG:2017年1季度全球金融科技投资报告!亚洲大幅下降,欧洲强势崛起,美国强劲增长!

2、埃森哲报告:保险科技崛起

3、德勤发布2017年全球金融科技中心报告

4、区块链让我们反思资本主义

5、金融科技中的人工智能:这100多家人工智能企业将彻底改变金融业

6、艾瑞咨询:2017年中国金融科技发展报告

7、人工智能入侵华尔街 金融精英将大量失业!

8、全球比特币和区块链领域创业企业全景图

9、哈佛商业评论:关于区块链真相

10、麦肯锡:区块链技术在保险行业中的应用



  关注点滴科技资讯  纵览全球创业动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