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游记》里的唐僧,根本没有去西天取经

栩先生 栩先生 2020-10-18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这个正能量、有匠心的公众号。

文 |  李栩然

首发 | 栩先生(ID:superMr_xu)

1

贞观十三年九月。


三藏出长安。


唐王李世民挑了一个黄道吉日,带着通关文牒和文武百官,亲自送他的御弟。


临行前,给了唐三藏一个紫金钵盂,让他在途中化斋。


一匹银絺的好马,让他省点脚力。


担心他途中遇强盗,又专门找了两个经常行走江湖的随从给他当护卫。


一切准备妥当,唐三藏和李世民依依惜别,整衣起行。


出京第一站,是法门寺。


500多个寺里的僧人毕恭毕敬地迎候着唐三藏,吃完茶点宵夜,免不了要扯几句闲谈。


说来说去的话题都是去西天取经,有人说,水远山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有的说路多虎豹,恐怕要九死一生;还有的说,峻岭陡崖根本过不去;也有说,路上有妖魔鬼怪,人再多也不是对手。


唐三藏都不回应,只是用手指着自己的心,微微点头。


僧人们都搞不懂这个姿势有什么高深含义,纷纷合掌求教,问道:“法师指心点头,是干嘛来着?”


唐三藏回答说:“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这一去,定要到西天,见佛求经。


众僧听了唐三藏这段誓言,都很受震撼,被他的坚毅决心所打动,异口同声称他为 “忠心赤胆大阐法师!”

 

2

上面这一段故事,我们现在都很熟悉了。


是《西游记》里“唐僧出长安”的情景。


小说里的唐僧,发了狠誓,断了退路,带着随从,义无反顾地离开了熟悉的长安城。


原本以为,一路不过就是风餐露宿、翻山越岭而已。


万万没想到,只行了不过一段路,就遇到了一只野牛精、一只黑熊精、一只老虎精,把他的两个护卫吃得干干净净。


若不是太白金星出手相救,又遇到一个叫伯钦的猎户收留,可能还没走出大唐地界就要直接“上西天”了。


猎户不仅留宿了唐三藏,还一路将他安全地送到了一座山前。


这座山的名字值得我们好好回忆一下,叫:两界山


站在两界山前的唐三藏,大概以为经过这一路跋山涉水,惊心动魄,终于可以稍微松口气了 。


然而,现实却是,两界山才是真正历经劫难的开端。


两界山之前,遇到的还都是“人”,哪怕遇到三个妖精,也都是修炼时间不长,吃了他的两个随从,看到三藏“本性元明”,便吃不了他。


两界山后,才是满山、满野甚至满城都是妖魔鬼怪,魑魅魍魉。


老人要吃他,小孩儿要吃他,漂亮的女人要吃他,连徒弟发起狠来也像要吃他。


它们的关系背景也错综复杂,既有神仙的坐骑,也有天上的神仙,既有修炼的妖精,也有幻化的怨气。


过了两界山,就没有哪一盏是省油的灯。


行走其间,什么是真什么是假,谁是在害你谁是在帮你,又如何分辨?


到了这一步,才发现,唐三藏之前说得再动人,也不过是叶公好龙一厢情愿。


当过了两界山,真正遇到层出不穷的妖魔鬼怪,唐三藏会哭,会怕,甚至会心生退意。


说什么“这一去,定要到西天,见佛求经”,也不过是一句响亮的口号罢了。


其实,他根本没有做好准备。

 

3

我当年看小说的时候,就一直觉得,《西游记》不像是电视里演的那样,讲一个西天取经的故事。


否则,一个简简单单升级打怪的故事,哪有那么多的隐喻。


孙悟空修炼的道场“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说的不就是心么。


所谓的“九九八十一难”,说的不就是一个人修行的过程么。


后来我才知道,这样的说法在学术界,其实已经有了很多定论。


甚至还有另一种更极端的说法。


从来没有什么孙悟空,也没有什么西天取经,师徒五人,其实只有唐僧,其他四个,都是唐僧的心魔。


途中的磨难,都是唐僧内心的磨砺:


定住心猿则悟空,拴住意马便化龙,戒贪戒色共八戒,戒杀戒嗔是悟净,此心净处是西天。


所谓的西天取经十万八千里,不过是把人生经历的时间,变成了一种空间上的表述而已。


正是这样的解读,让我在《西游记》里得到了更多的启发。

 

4

知乎和微信上,总有很多人问我问题,有的问题很简单。比如,问我多少岁,长什么样,家在何处。


但有的问题很难。比如,关于人生选择,关于职业发展,关于父母健康,关于领导和同事勾心斗角,关于婚姻和家庭幸福安康。


我不是什么“人工智能”,不可能什么问题都能提供一个最正确的回答。


但我却可以确定,问这样问题的人,也已到了人生的“两界山”前。


你遇到的问题越大,也意味着你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了。


未到“两界山”以前,我们的困惑在于同桌如何处关系,老师批评如何面对,成绩没考理想怎么办,和父母闹别扭了怎么下台……


那时候的我们,还以为这些问题就是人生的全部,还觉得能处理一件就可以沾沾自喜了。


等过了人生的某个阶段,你才会发现,人生路上真正的难,还远没有出现。


过了“两界山”,你的职业、身体、父母和家庭,这才是真正的“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这时候的我们,已经不能只靠一股蛮力、狠劲,就能解决一切问题了。


还需要有孙悟空灵活应变的能力和丰富的人脉交往,需要有八戒皮糙肉厚的身体和乐天知命的良好心态,需要有沙僧吃苦耐劳、勇挑重担的责任担当。


而核心的核心,还是要有成长开放的思维,有一双“火眼金睛”般通透明白的慧眼。


《西游记》里的师徒几人,从两界山开始到灵山脚下,每个人其实都发生了很多变化。


唐僧变得更加坚韧明理,悟空磨掉了暴躁冲动,八戒收起了色心贪欲,沙僧也洗去了杀心魔性。


灵山脚下凌云渡,他们挥手告别的,正是过去的自己。

 

5

《西游记》里,唐僧出长安的故事,发生在公元639年,距今整1380年。


我却越来越体会到,说的就像是社会现实里的事。


四十年改革开放,我们经历了整整一代人顺风顺水的日子,中间即使有些波折坎坷,也能很快化险为夷,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但从去年起,经济下行/消费降级/中美贸易摩擦/逆国际化以及此起彼伏的局部政治军事冲突,才让很多人第一次感受到了“寒冬”。


从资本到职场,一片哀鸿遍野。


整个国家也像是在走到了“两界山”前,往后的每一步都将在更加艰难险阻的环境中继续前进,也必须要继续前进。


就像是领导人说的: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


国家如此,人生同样如此。


过去的一年里,我在公众号里写下了100多篇原创文章,思考得最多的,就是人到底该如何面对生活里的种种困境,又该采取何种方法去突破困境。


用我曾经写过的话来说:每个人都有束缚自己的“茧”,未破之前,都过着虫一样的人生。


而最让我感叹的,是这样掏心窝子的文章也受到了很多非议。


无论你苦口婆心说什么,从来都是不屑一顾、满口讽刺。


我很多时候并不是愤怒,而是感到悲哀。


这些年里,从工作到生活,我遇到了很多的难,而经历之后的所有感悟和体会,最终都化为了笔下宣泄而出的文字。


我希望用这样的方式,来帮助大家分析和思考,去解决人的困惑、激发大家不断向上的正能量。


更重要的是,我写下的所有东西,都是经过我验证了,帮助我在职场和人生中不断取得突破的东西。

 

它们,都是真的。


6

人的停止进步,都是从封闭自己的认知开始的。


很多人一辈子没有败在能力上,他们也很会写,很会说,很会张罗,很会协调办事,但总是找不到关键的路径,抓不住重要的机会,也得不到有分量的认可。


最终在此起彼伏的抱怨、讽刺与嫉妒中,过完碌碌一生。


他们只是败在了自己的思维上。


就像刚出长安的唐三藏,以为经历了一些风雨、喊几句口号,就能取得真经归来了。


年少出长安,你以为人生早已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


很可能,不过是刚到了两界山。


跋山涉水后,还有千山万水。


所以,永远不要故步自封。


永远要告诉自己,谦虚内省,认清现实。


罗振宇在跨年演讲里说了一个例子。


我的朋友梁宁给我讲了一个故事。2018年,她去大学校园做了一个调查,结果,她调查的每一个人都说“我相貌中等偏上”。 听完梁宁的这个发现,我心里默默地想,原来有这么多人,跟我一样,觉得自己相貌中等偏上

 

这个事件折射了什么?折射了我们经常对真相一无所知。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对认不清他人,是因为我们根本就认不清自己。


所有的历练,归根到底都是和自己较劲,是自己心理和思维的修行。


思想是一切行动的先导,而开放的认知则是一切思想升级的前提。


从每一段经历里去汲取营养,从别人有益的经验中去获得启发,不断打破思维里的那堵墙,提升自己的认知。


做到了这一点,是不是去西天取经,还重要吗?


出了长安,何处不是西天?


人生的真经,不在别处,就在此间。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


2019年,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


不要无知,也不要傲慢。


————


最后,多说一点。


之前的每一年,元旦我都会和大家分享一篇文章,2017年叫《每一年有每一年的长征》,2018年叫《一年的事情一年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点击文章标题即可阅读)。


今年我之所以把这样的文章放在了元旦后上班的第一天。


是因为我觉得,讲一讲自己过去做了些什么,统计一些数字,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


我们最需要的,还是以怎样的想法和姿态去面对新的一年。


去年的时候,我更多的是写具体方法层面的干货,教大家如何做事。


但今年,我将更多是从认知和思维的层面,教大家如何去思考。


我自己也将会进行更多的学习,采取更多的行动,与大家分享更多的成果。


至于是什么样的成果,敬请期待。


—— END ——


我是栩先生,这里是我的个人原创公众号(ID:superMr_xu)。喜欢我、想第一时间读到我的原创文章,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我。


我写了很多的个人成长和关于毛主席的文章。(关注栩先生后,分别回复“成长干货”、“毛泽东”可以获取文章)。


最新热文:

1. 华为任正非:我的精神导师是毛泽东

2. 都在庆祝改革开放40年时,不要忘了历史上还有这样一群人

3. 看完改革先锋100人名单,我想起82年前毛泽东对斯诺说的一段话


长按一键关注“栩先生”

可以在菜单栏可以直接读

我的更多全网热文

和关于毛主席的精品文章

我还会写很多的成长干货和思维方法。

比如:《如果格局决定了人生,那到底什么决定了格局》

比如:《坚持跑步到底有哪些改变?》

比如:《为什么有的人年纪轻轻,思想深度却远超常人?》


也非常适合刚毕业的年轻人和大学生。(关注栩先生后,分别回复“格局”“跑步”“思想”可以获取文章)


喜欢今天的文章,欢迎点赞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