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被誉为帝王之师:能得贵人帮助的逆袭者,大都拥有这三条特质

栩先生 栩先生 2020-10-18

看到最后还觉得意犹未尽的话,一定要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文 |  李栩然

首发 | 栩先生(ID:superMr_xu)


1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东巡。


黑色旌旗遮天蔽日,高头战马扬起的尘灰如一堵巨墙般扑面而来。


那阵仗显尽了帝国的威严,一般老百姓远远望一眼都会胆战心惊。


这时距离秦始皇死在第五次东巡的路途中,还有八年。


但致命的危险已经提前到来。


当秦始皇的车队行进到博浪沙这个地方的时候,一个重达120斤的大铁椎呼啸着从天而降。


这飞来的横祸,不偏不倚正好砸在“秦始皇”乘坐的马车上。


之所以砸的那么准,不是始皇帝运气爆表,而是因为这就是一次有预谋、有计划的行刺。


行刺的两个人真正的名字,我们已经无法了解了,只知道一个是大力士,还有一个是韩国(古韩国,非隔壁)贵族之后。


当然,如果始皇帝那么容易就被行刺的话,估计没等到建好地宫,坟头草都能有一丈高了。


他每次出巡,都会安排多个“替身”座驾,而当天被大铁锥砸中的就是其中一个“替身”座驾。


真正的始皇帝,根本就没在里面,这也是成语“误中副车”的来历。


多说一句,这一招在现代的安保体系里仍然非常实用。


几千年前的安保理念,真是先进啊!


而这一次“误中副车”,也几乎成了中国历史上最高规格的一次行刺了。


两个平民百姓行刺一代始皇帝(荆轲刺的时候还是秦王),不仅进了历史,差一点还创造了历史。


当然,付出的代价也非常大。


被吓出一身冷汗的秦始皇勃然大怒,在全国大肆搜捕刺客。


要知道,当年就因为天降陨石后被人在上面刻了几个字:始皇帝死而地分。


秦始皇都能让陨石方圆百里内寸草不生,这次被人正儿八经的扔了个百十斤的大铁锤,能忍?


那还不得上天入地也要抓到人了。


大力士的结局历史上没有说,但另一个刺客却居然逃掉了。


为了逃脱逮捕,他被迫改名换姓,临时换了一个“马甲”。


没想到,这个临时马甲最终却成为中国历史上一颗耀眼璀璨的明星:


张良。

 

2

据《史记》记载,张良的祖上曾担任过五任韩国的宰相。


祖传的国务院总理大臣啊!那家世不是开玩笑,估计于谦老爷子都比不上。


按照封建时代的世袭制,到他这一代的时候,如无意外,怎么着也得是个正部级干部。


公元前231年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秦军大举入侵韩国,一年后即灭其国。


韩国,也成了秦始皇统一六国进程中第一个被灭的国家。


韩国的灭亡,对年轻的张良的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


国破家亡,自己从贵族之后、官N代,一下子变成了布衣屁民,无产阶级(家产都变卖用来反秦了)。


没有国、没有家、没有权、没有钱,此仇不共戴天。


到了博浪沙刺秦后,张良终于走向了新的人生巅峰。


他连名字都没了。


之前说过,张良这个名字是他博浪沙刺秦之后逃亡时用的,至于他的原名,现在已很难考证。


博浪沙刺秦后,张良成为了第一个刺秦而生还的人。


想杀秦始皇的人很多,动手的人很少,活下来的几乎没有。


张良很可能是唯一一个。


这说明他胆子很大,目标很明确,执行力很强,同时还具有很强的反侦察本事,求生能力爆表。


改名后的张良逃亡到了下邳。


这个下邳,就是如今的江苏一带,几百年后吕布会吊死在这里。


张良到了下邳后,就开始了游侠生涯。


其实,古代所谓的游侠,大概就是社会闲杂人等,如今“扫黑除恶”的主要对象。


从贵族之后到布衣百姓再到通缉要犯,最后成了底层混混。


不得不说,张良的前半生还真是大起大落落落落落啊。


每当我看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总会想起当年明月写唐伯虎的一段话:


就在唐伯虎人生最低谷的时候,朱宸濠来到了他的身边,伸出了一只手——将他推向了更低谷。


不过,估计张良自己也没有想到,就在下邳这个小地方,在他人生的最低谷时,也出现了一个人,但这个人并没有伸出手,而是慢悠悠地向张良伸出了一只脚——


少侠,我看你骨骼清奇、天赋异禀,可否帮我穿个鞋?


3

这就是张良一生中最玄幻的一段经历,也是他一生传奇生涯的新起点。


话说,张良在下邳当游侠的时候,有一天闲逛,在桥上偶遇了一个老大爷。


看到张良过来,老大爷故意把脚上的鞋蹬到桥底下去,然后很傲慢地对张良说:“孺子(小屁孩)下去将鞋给我拾上来!”


张良很震惊、也很愤怒,我可是知识分子、贵族之后啊,从来都是使唤拿东西,现在居然让我去捡鞋。好吧,反正已经混到这个地步了,大爷年纪也这么大了,捡就捡吧。


于是勉强下桥将鞋捡上来。


老大爷又说:给我穿上。


捡就已经很过分了,还让我给你穿,大爷你逗我玩呢?


对,就是逗你玩儿~(此处适用马三立老爷子的口音)


要换做一般人,可能早就发飙了。但张良不是一般人,既然已经把鞋拾上来了,给老大爷穿上又有何不可,于是张良又跪下将鞋给老大爷穿上。


老大爷看张良不但能忍辱下桥拾鞋,还能谦恭地跪下为其穿鞋,非常满意地含笑而去。


张良只能一脸懵逼地望着老大爷远去的背影,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没想到,过了一会儿,老大爷又返回来对张良说:“孺子可教!五天后的早上,你到这里来与我见面。”


五天后的一大早,天刚发亮,张良就急忙赶到桥上,但老大爷已站立桥上好一会儿,一见面就劈头盖脸地对张良说:“与老人见面,为什么迟到?过五天你再来吧。”


五天后,张良等鸡刚打鸣就赶到了桥上,可是又落在了老大爷的后边。


老大爷又很不爽地说:“五天后早上再见。”


再过了五天,张良半夜之前就赶到桥上。


过了一会那老大爷才到,高兴地说:“这样子就对了。”接着从袖中掏出一部书给张良,说道:“你读了此书,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了。再过十年,可以兴兵起事,十三年之后,你与我在济北重遇,谷城山下有块黄石就是我。”


说完飘然而去,遁然无踪。


天亮后,张良打开所授之书,原来是一部《太公兵法》。


这段玄乎的故事就记载在《史记》里,也是成语“圯桥进履”的出处。


结合张良后来的经历来看,他的一生还真是一台成语制造机啊。


一般来说,《史记》我们认为是信史。


所谓信史,就是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不会去怀疑真实度。


太史公司马迁虽然遭受了宫刑,但仍然发愤写书,也一直是我们从小学到中学作文里的励志榜样。


要知道他之所以挨那一刀,就是因为坚持说真话,何况秦末汉初,离太史公著书的时间也并不久远。


所以,虽然现在有研究推测,所谓的黄石公云云,都是张良杜撰出来的,目的就是要装神弄鬼,搞神秘主义。


毕竟他懂的那玩儿意,帝王之学,鬼神莫测,不搞点神秘主义讲个好故事,怎么好去找合适的投资人(如刘邦)啊。


但在这篇文章里,我们还是采信太史公的说法,张良是真的遇到了一个老大爷,然后经历了一连串考验,最终得授天书。


这件事在历史上确实发生了,而且真正意义上改变了张良的命运。


经过黄石公的指点和传授,张良从一个全国通缉犯、落魄富二代、底层小混混,一个逞匹夫之勇的人,变成了一个能够洞察世事人心,能算尽天下之数的深沉谋士。


直到遇到了刘邦,凭借自己所学所思,不仅颠覆了大秦,还建立了不世功勋。


刘邦建立汉朝后,有一次大宴群臣,喝多了有感而发地说:


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比不过张良;论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我比不上萧何;论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我比不上韩信。


其实也就是说,他之所以能得天下,最重要的三个人就是张良、萧何、韩信(当然还有种腹黑的理解——他们仨都很牛逼,但我才是老板)。


我相信此处的排名分先后。


当年论功封赏的时候,萧何说自己食邑8000户就够了,刘邦给他加了2000户,才勉强凑够万户;而对张良,刘邦则是让他自己找个地食邑30000户。


这就是张良的价值。


而这一切的起点,都来源于圯桥上那次不经意的偶遇。


4

在圯桥进履的故事里,黄石公除了传授张良封建时代最珍贵的知识,还指出了他应该努力的方向,坚定了他(起兵造反)的信念。


这就像是在九几年的时候,有人送了你一本电子商务网站编程手册,告诉你要尽快去找个牛人合伙创业,这样到十多年后公司上市,你就是亿万富翁了。


能这样提携你、指点你迷津的人,就是贵人。


人生很多所谓的捷径其实都是伪捷径,我无数次的说过,只有贵人指点才是真正的捷径。


原因很简单,他已经站到了你想要去的终点、台阶上,然后直接告诉你怎么来,甚至动用他的资源,一把拉你过来。


这不是捷径什么是捷径?


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解决你在没有方向、没有基础、没有机会时,又想要逆袭的关键问题。


他的经历和经验教训可以帮你指明方向,他的资源人脉可以帮你打下基础,他的地位和眼界可以帮你提供机会。


李冰冰曾经讲过,当年她从一个一般人可能都没听说过的鸡西师范学校毕业,在五常当老师,参加一年一度的鸡西春节晚会时,遇到了国家一级演员、现在的鸡西市人民艺术剧院名誉院长高强。


高强在看过她的表演后,对她说了句:“你考上戏去吧。”


当年没见过世面的李冰冰还傻乎乎地说了句:“啥叫上戏?我不喜欢唱戏。”


在听完高强的解释后,李冰冰就真的去考了上戏,再然后就一路这么走过来了。


在这件事过去几十年后,李冰冰在节目中谈起来,感叹地说了一句话:


“人的命运就在这一刻发生改变了。”


问题就在于,这个世界上能得到贵人相助的总是很少。


相反,许多人看着那些成功人士、高层领导翻云覆雨、风光无限,觉得他们提携下自己不过就是举手之劳而已,为什么不能帮我一下?


这样的心态大概就和王思聪那么有钱,为什么不分我一千万一样。


我敢说,越是这样的思维方式,这样的心态,你生命中的贵人就一定会离你更远。


因为,越是珍贵的东西,越不可能让你轻易得到。


否则黄石公何必要那么折腾一番张良呢。按照某些人的想法,还穿什么鞋、好几天睡不了个囫囵觉,什么《太公兵法》直接给我不就行了吗。


你当是超市大酬宾、网络游戏充点卡,买一送一啊。


贵人之所以是贵人,是因为他们在这个时代一定是眼界、见识经历都远超于你。


许多人都喜欢引用一句话来表现自己成熟了:小孩子才讲对错,成年人只讲利益。


贵人的手里有资源、有人脉、有经验。


但你有什么呢?


贵人与和他处在同一层级的人之间,肯定是利益、信息、资源交换,比如湖畔大学里的那些成功企业家。


但对你,他能有所求吗?你又能给他什么利益呢?


要想得到贵人的青睐,利益之外,除非你有什么东西能真正打动他,让他们也觉得你“孺子可教”。


正如查理芒格说的:我的剑,留给会挥舞它的人。


5

从张良的故事里,我们可以总结出,那些得到贵人相助的人,在自身还很弱小的时候,至少就已经有了几个相同的特质:


第一个特质,有野心更要有忍耐性


有野心本身并不是什么错,很多时候所谓的野心和梦想,是很难分得开的。


但有句话怎么说的,最怕你的才华配不上你的野心。


更可怕的是,你的成长赶不上野心的膨胀,于是好高骛远急功近利。


欣赏你的领导原本是想培养你做个总监,但刚给你提拔成主管,就开始得陇望蜀、拉帮结派,这样的人还有谁敢用?


不要把你的野心,那么着急的暴露出来。


比如,那些刚在知乎上关注我,就给我发私信让我帮忙给他的回答点赞的人。


不好意思,我们认识吗?很熟吗?


初次见面,谁会真对你多多关照啊!


苏轼在评价张良的时候,专门说过:


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大爷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留侯论》


翻译一下就是,天下真正的大勇者,都是能够有大忍者。


黄石公之所以要一次次的试探张良、羞辱张良,其实就是要让张良明白,大丈夫行世,被羞辱与侮辱都是难免的,但若事事争强好胜,事事行匹夫之勇,则终究是成不了大器的,为一小人物罢了,唯有能忍一时之忍,方才可成日后之大业。


机会没有来临前,不要事事都浅尝辄止,动不动就抱怨怀才不遇。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只有能等、能忍,才可能给那些愿意帮助你的人,留下了解你的时间和空间。

 

第二个特质,有能力更要有人品


黄石公故意羞辱张良,一会儿让他捡鞋、一会儿让他穿鞋,张良之所以都能做到,除了因为他善于隐忍,我相信,还源于他内心深处真正的善良。


否则,你去随便找个社会大哥试试,别说是让他穿鞋了,哪怕是多看他两眼。


可能都会斜着眼骂一句“你瞅啥”,然后一脚把老头踹翻在地。


武侠小说里,为什么马钰也好、洪七公也好,都愿意无私地传授郭靖绝顶武功?


是因为郭靖资质好、水平高?


当然不是,他们真正看重的,是郭靖的人品好。


毕竟,谁又愿意当东郭先生,培养一个白眼狼出来呢?


不要在那些贵人面前装“两面人”,你一定要相信,无论你怎么装,那些贵人基于他们的视野和眼界,也都能一眼看穿你。


像杨康、欧阳克这样的人,别说入不了洪七公的法眼,黄蓉都能看得透彻明白。


贵人之所以愿意帮你,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你当下的能力,而是看中你未来的潜力。


这样的潜力,又一定是和良好的个人品格,如谦虚、踏实、勤奋、善良等等挂钩的。


海底捞的首席运营官杨丽娟,当年为了帮家里还债,十几岁就辍学在一家餐馆做服务员。


张勇创办海底捞初期,经常到杨丽娟打工的餐馆吃饭,注意到了这个聪明伶俐的服务员,毫不犹豫把她挖到了自己的店里——继续做服务员。


杨丽娟从最普通的岗位开始做起,一年时间干遍海底捞所有工作岗位,凭借勤奋、踏实和努力,20年后成为了海底捞首席运营官,在海底捞上市后身家一跃达到30亿。


这里面有她选对了企业,跟对了人的原因,但最根本的、最初始的原因,还是她先做成了那个聪明伶俐、拼命苦干实干的自己,哪怕当初自己就是个服务员


你想要得到贵人相助,至少也要先变成那个值得贵人低下头看一眼的人吧。


所谓得道者多助,当你自己在道德品质上让人打心眼里欣赏和佩服的时候,愿意帮你的人自然也就多了。


6

 

第三个特质,有眼力更要有舍得付出的心态


我看过不少所谓“高情商”的年轻人,特别善于察言观色,也就是有眼力见。


自以为能一眼就分辨出人群里哪些对自己有用,哪些对自己没用。有用的刻意结交,没用的置之不理。


做什么事,都先算好成本和收益。


你算得越精确,错过偶然机会的可能性就越大。


因为,你的眼力并不一定就那么可靠。


贵人看你都还有看走眼的时候,你看等级比你高的人,真实情况也就是一个大大的红色问号。


你看到的,往往只是他们刻意展露出的那一面。


有很多人给我讲过,当年刚进大学报到的时候,看到教务处外面有个其貌不扬的老头背着手散步,就让他帮忙看行李。


等到开学典礼的时候才发现,这人居然是他们的校长。


像这样大隐隐于市的高手,你真能一眼看得出来?

人在年轻的时候,不要自以为是,更不要太斤斤计较。至少,不能太贪图短期的回报。


俞敏洪年轻的时候,为了能近距离接触那些优秀人士,不惜每个周末跑到老师组织的沙龙去端茶倒水,默默干了很久。


这些人当年交流的思想和体会给了俞敏洪很大启发,其中还有很多人在他事业的关键时期给予了一臂之力。


与这些长远的收获比起来,那些端茶倒水又算得了什么。


所有命运的馈赠,在暗地里都标好了价格。只是这样的价格,需要你提前先垫付而已。


所以,要接受自己可能付出了一些但什么也得不到的可能,允许自己有试错成本、沉没成本。


特别是那些只用付出时间成本的事情。帮忙干几件小事,查点资料,写点东西,组织个会议……


不求回报,不计得失。


毕竟,对多数人而言,年轻的时候,时间就是你唯一的资本。


而那些贵人要想考验你,机会不会太多,往往三两件事就足够他们下判断了。


你如果因为傲慢、偷懒,事事都算计,看到回报才决定付出,很可能错过的,就是一生逆袭的最好机会。


请记住:弱小和无知不是逆袭的障碍,傲慢和懒散才是。


最后,多讲几句。


张良在成功之后,还不忘到谷城山找寻那块黄石,搬到府里,如同珍宝似地供奉起来。据说,在他逝世后,还与黄石合葬一处。


供奉黄石这件事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但已经可以足够显示出张良没有在成功后,就忘记了当初给予他帮助的那个“贵人”。


我们都听说过“斗米恩升米仇”的故事,现实里也多的是忘恩负义、背信弃义的残酷故事。


所以,最后的最后,希望所有曾得到贵人帮助的人,都能感恩图报。


更不要忘了,成功后的你,也可以成为别人的贵人。


—— END ——


我是栩先生,这就是我最喜欢、也最擅长的事:将历史故事和个人成长结合起来,既可以很好玩很有趣,而且看完还能有启发。


想要看到更多这样的文章,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我的个人原创公众号“栩先生”(ID:superMr_xu),或者我专门写历史的公众号“历史有态度”(关注后可以加个人微信:lishiyoutaidujun)。


我和一起笑着读历史,冷眼看世间。

我写了很多的个人成长和关于毛主席的文章。(关注栩先生后,分别回复“成长干货”、“毛泽东”、“鲁迅”可以获取文章)。


最新原创热文:

1. 哪一个瞬间,让你突然感受到了贫富的差距?

2. 我见过无数成功人士,没有一个是锦鲤体质

3. 真正的捷径,都需要你孤独地翻山越岭

4. 《西游记》里的唐僧,根本没有去西天取经


长按一键关注“栩先生”

可以在菜单栏可以直接读

我的更多全网热文

和关于毛主席的精品文章

我还会写很多的成长干货和思维方法。

比如:《如果格局决定了人生,那到底什么决定了格局》

比如:《坚持跑步到底有哪些改变?》

比如:《为什么有的人年纪轻轻,思想深度却远超常人?》


也非常适合刚毕业的年轻人和大学生。(关注栩先生后,分别回复“格局”“跑步”“思想”可以获取文章)


喜欢今天的文章,记得点击下方的好看并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