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流浪地球与红军长征:资本当道,但我们至少还能用脚投票

栩先生 栩先生 2020-10-18

看到最后还觉得意犹未尽的话,一定要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文 |  李栩然

首发 | 栩先生(ID:superMr_xu)


1


1934年的中国,发生了一大一小两件值得一提的事儿。


小事儿是,中央红军在江西瑞金待不下去了,决定突围长征。


这件后来决定了中国命运的著名事件,在当时的国民政府眼里并不算什么大事儿,特别是在各地的军阀政府眼里。


比如《民国日报》,就在当年的国庆节发了一篇重要社论:共匪一年之内即可肃清。


很多史料都表明,在发现红军突围出去后,蒋介石改变了策略,赶着红军往各省跑,这样他的嫡系部队就能借剿匪为名进入这些省份。


于是出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国民党的飞机在天上看着中央红军武装游行,薛岳的国民党大部队就跟在红军屁股后面,偶尔追上去打一打。


蒋介石的想法是,等把红军撵得差不多了,最好跟地方军阀拼个你死我活,再找个好点儿的地方给他们集体送葬。


而各省军阀的想法是:红军你爱去哪去哪,别在我这儿就行。更极端的想法是:红军路过我可以不打,但老蒋的部队想来必须打!


总之,当时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红军并没有被掌握重兵实权的国民党政府太放在眼里。


以至于在所有国民党军队的往来电报里,对红军的称呼都是非常轻蔑的一个字:匪。


 2


蒋介石看重的是另一件大事儿。


1934年的2月10日,蒋介石在南昌市中心广场上宣布了一件激动人心的大事:要在全国搞新生活运动。


其实,蒋介石一开始也也是比较“靠向”工农的,北伐军喊着“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所到之处,无往不利。


但因为成功太容易,蒋介石就开始走歪路了,在广泛吸收江浙财阀、上海青帮、美国人入股后,很快抛弃了那些泥腿子,彻底倒向了资本。


作为大资本家代言人的蒋介石,其基本盘在大城市,所以,那些充满小资情调、呼吸了几天洋空气、会说几句洋话的资本,就成了蒋介石临摹和讨好的对象。


“新生活运动”应运而生。


蒋介石认为,当时的中国人举止太不文明了,随地吐痰、走路抽烟、头发很长、厕所太臭、吃饭不好看等等。


而这种不文明是国家不能进步的根本原因,是社会混乱的根源。所以,只有人人参加新生活运动,才能让中国人民都成为文明的国民,才能改变国家的命运。


根据运动的要求,童子军要在公共场所监督人们的言行举止,甚至跑到别人家里去看居民是不是一天洗了三次手,不够三次的必须立即洗。


说白了,就是强行将那些资产阶级们喜欢的东西,加到老百姓头上而已。


然而蒋介石并没有去认真考虑一件事:新生活运动的重点不是要新,而是要生活。


当时的中国农村,贫农占百分之七十,中农占百分之二十,地主和富农占百分之十。


对蒋介石的新生活运动,地主和富农还是支持的,毕竟仓廪足就要知礼节嘛。


但剩下的百分之九十的民众大概心里想的是:


我TM真是哔了狗了,饭都吃不饱,你让我一天洗三次手!


只可惜,他们的声音传不出来,传出来也没人听。

 

3


“剿匪”缴了一年多,蒋介石发现了一个不能理解的事情:为什么红军就是打不绝。


十万红军被打得还剩一万人,这一万人就是没被打散;打着打着,人还变多了。


他更不能理解的是,一群十几二十来岁的娃娃兵,打起仗来都TMD不要命,一个个疯了似的往前顶。


仅长征初期的“甘溪镇”之战,死在山涧里的红军尸体,当地四百多位农民就用了整整一天才全部搬出来。


因为他和他的政府真的不了解,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中国百姓。


这群衣衫褴褛、沉默寡言,只为活着就要用尽全力的“下等人”,他们到底在想些什么?


我不是已经搞了新生活运动了吗,你们就好好参加运动,把手洗干净、把衣服穿整齐、吃饭的时候不要打嗝,好好做个文明人不就好了嘛。


你们还有什么要求?


那些赤贫的农民没有回答。


但当红军长征到达这些地方的时候,他们用行动发出了声音。


红军掀起的革命风暴让农民们很快就明白了,他们也是人,也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当举着红旗的人告诉他们穷人也有权利过好生活的时候,他们惊讶、欣喜、冲动。


然后,他们跟着红军打土豪分粮食,帮助红军救治伤员,给红军当向导,很多人就这么赤着脚板跟上那面红旗,无论走到哪里。


这种做法,我们现在有了一个专门的术语:用脚投票。

 

4

几年前,当我认真去读这段“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历史的时候,发现同样的故事,总是在不断上演。


2015年的时候,我曾经用这段历史来对比了一下特朗普的逆风翻盘。


特朗普最后的胜利之所以让那些自以为掌握话语权的精英们感到震惊,核心也是在于,那些被美国大资产阶层忽视的选民,在大选来临的时候用投票代替了说话。


用脚投票最大的好处就在于,用事实胜于雄辩的道理告诉了那些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人们: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再后来,我发现这样的对比,在很多地方都适用,特别能解释一些看似难以理解的社会现象。


其实不用怀疑,穿过无数表象,这个世界上就是有许多东西的底层逻辑是相通的。


比如最近,电影《流浪地球》的大火。


这是一部评价呈现极度分化的现象级电影。


甚至,围绕着这部电影产生的各种争议以及背后所隐藏的深意,本身就是现象级的。


这部电影过誉了吗,有点过了,甚至于我都有点担心“捧杀”的问题。


但我们更该看到的是,过去几年资本市场,给我们推出来的都是些什么玩意儿。


这些年里,娱乐圈的蛋糕越做越大。几年前电影过十亿都不可想象,眼见着现在的记录已经向着100亿迈进了。


因为太过于容易就成功了,资本终于将娱乐圈变成了臭气熏天的名利场。


过去几年里,电影行业资本大行其道,只要有流量明星,有宣传水军,管你什么综艺电影、二人转电影、卖情怀电影、谐音词电影,都能连轴转一样地跑马圈钱。


这些shi一样的片,看多了不仅会吐而且可能会中毒。


贪婪的资本、流量小鲜肉、急功近利的导演,共同合力为我们造出了一部又一部的垃圾影视剧和铺天盖地各种人设崩塌的烂俗八卦。


资本捧红了流量明星,流量明星反过来又成就了资本的轻易成功。


造成这一局面的罪魁祸首,是投资方、制作方、市场、产业链各利益方等各个环节都在追求赚快钱的目标下,势必会造成的后果。


各方合力的结果就是一举将流量明星的身价推向了天价范畴,如果这些明星的身价达不到天价,那么产业链各利益集团也将无法分食巨额利益。


流量明星的片酬越来越高,甚至于演员的片酬占到了电影成本的百分之七八十以上。

《孤芳不自赏》的导演吐苦水,杨某片酬太高,走路都算钱。


还记得,FBB在一部新片中4天挣6000万么?

 

5

乌烟瘴气之下,是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


《创业时代》里的杨某众星捧月,黄轩各种实力派给其做配,可是还是逃不过烂剧一枚;《孤芳不自赏》里,拿着天价片酬,却绿幕前抠图。


那些认真打磨演技的演员,甚至连接片的机会都没有。


濮存昕在接受采访时,记者问未来是否有影视计划,他回答:“我没有机会的,影视作品也没有我的活。影视市场真得没有我的活儿,我演的东西没人看。”

那些想认真拍摄电影的人,则根本拉不到投资,要么就是项目被雪藏,要么就是卖房、借钱自掏腰包,要么就是亲戚、朋友、同学众筹。


值得庆幸的的,总还有那么一些用心打磨剧本,精心制作服化道,舍得花钱制作后期,更舍得花几年功夫打造一部电影的人在坚持着。


这样的坚持,在几年前看,还像是孤注一掷的“为了梦想”,但这两年却越来越得到普罗大众的认可。


从这两年《大圣归来》、《红海行动》等的高票房到《爵迹》、《捉妖记2》的票房失利,就能看出大家已经在开始用脚投票了。


只不过,这样的投票,在今年的春节表现更为明显罢了。


无论是大牌云集的贺岁大片,还是资本青睐的流量电影,又或者是贩卖情怀的圈钱之作。


在一部横空出世的科幻电影面前,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流浪地球》从一开始10%的排片量,到现在逆袭到排片量第一。


9天时间,票房突破26亿,几乎可以确定能超越《红海行动》,成为大陆影史票房第二。


而这样骄人的票房成绩,没有什么注水、锁场、挪票房之类的花招,都是大家实打实用脚投出来的。


相对于这几年里资本青睐的那些电影元素,《流浪地球》几乎一个不沾。


画面不全用电脑特效,而是很辛苦、很费时的搭建场景;演员不找流量明星,只找合适的实力派演员,尽量降低片酬;特效不迷信高精尖的好莱坞,而是联合国内多家公司慢慢摸索。


电影总投资几千万美元,最大牌的演员吴京,零片酬。主演李光洁的片酬不到百万,几乎是义务出演。其他演员的片酬可想而知,多数都赶不上道具服装的成本。


原作刘慈欣的《流浪地球》写了几十年了,也从来没有人想过拿来拍电影,并不算什么大IP。


写了那么多年科幻,他本人也只是这两年凭借《三体》才火的,而他的小说在这之前,一部也没有被搬上过荧幕。


甚至,这么多年了,就没有一部正经八百的国产科幻片搬上过荧幕。


中学哲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件事情要发生变化都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一次《流浪地球》大火,客观上来说是因为电影本身的完成度比较高,但主观来讲,这就是大家用脚投票的必然结果。


从高片酬、到演戏抠图、偷票房……娱乐圈的畸形,你当大家都看不见?


电影放在那么大屏幕上,谁是粗制滥造、流量收割,谁是精心打磨、呕心沥血,你当大家都看不出来?


老祖宗告诉我们四个字:人心思变。


愤怒的地火积蓄久了,总会冲破一切,震撼大地!


但就在《流浪地球》大火的同时,一股不同寻常的力量也出现了。


许多影评网站,开始有组织、有节奏地出现各种打一星,很多没看过电影就开始的恶意差评。


甚至很多这部电影的“自来水”(比如我),都要被骂。


至于零片酬出演的吴京,更是被10000条脏话骂上了热搜。


这种毫无由头的谩骂、丧心病狂的诅咒,除了有些是跪久了的“精神移民”,还有一些则是步调统一的水军。


很难相信,这背后没有资本为了利益伸出的黑手。


(这篇雄文的作者其他影评阅读点赞都是两位数,唯独关于《流浪地球》的恶评,天啦噜,五位数了。)


作为一个写文的人,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所有写文的大V几乎都是各大公关公司的邀约对象。


甚至于,当朋友给我看一些点赞和阅读非常高的恶意差评的时候,我几乎都能分析出这条精心炮制的评论的报价。


这样的价格,足以让许多人颠倒是非、指鹿为马,但对资本而言,不过是九牛一毛。


想一想也能理解,对于躺着也能赚钱的资本而言,现在来了一个可能要他们站起来让位的东西,怎么可能无动于衷。


这就像是单位里那些凭着资源背景,每天混日子的关系户们,平时随便东东嘴巴就什么都有了,突然有一天来了一个一无背景二无关系却凭着勤勤恳恳努力创造业绩的年轻人,他们不说点风凉话、使点绊子,怎么对得起平时作威作福的自己。


娱乐圈的资本力量之强大,早已超出了绝大多数人的想象。


去年的FBB事件,我写了一篇文章叫《8亿偷逃税案:不是贫穷限制了想象,是资本超出了想象》。


猜猜这篇文章最后的下场。


被某股莫名力量删地干干净净,连后台的素材都被删了。


是的你没看错。


后台没有发布的,仅仅只是编辑的素材都被删了。


娱乐圈就是这样,资本永远躲在后面,你想看什么就给你看什么,你想听什么样的话就让明星说什么样的话,你想要什么样的人设就做出什么样的人设来。


只有当这层遮羞布被扯开,丑陋的真相才会显露出来。

 

6

棍棒打不跑资本逐利的行为。


在巨大利益诱惑,强大的资本面前,谈什么梦想是一件多么可笑的事。


你指望资本良心发现,主动痛改前非几乎是不可能的。


就像蒋介石一直要到快上岛的时候,才幡然醒悟,原来真正的市场不在资本家那边,还是在工农大众那边。


在1948年的时候,他终于痛心疾首追悔莫及地说:“我们的国民革命军,不再是那个万众支持的北伐军,而成了给地主乡绅看家护院的狗腿子了”。


所以,在电影的领域里,我们要想看到高质量的作品,要想打造更加成熟的电影工业体系,所需要的就是更加有力的“用脚投票”。


要通过更加惨烈的票房对比,让资本意识到所谓的流量名星不可能让电影像以前一样轻松获得暴利,甚至可能暴死。


要让资本明白,不是你天天喂我吃垃圾食品,我就一定那么心甘情愿咽下去。


一部不算最优秀的《流浪地球》的成功,才能带动更多更优秀的制作精良的电影的产生,促进电影工业体系的完善。


就像刘慈欣说的:


要建立起一个科幻电影的工业体系,这个必须得有。这个工业体系就是很专业的,比如做星空特技的、做飞船特技的,都有它特定的专业,这个体系必须建立起来。

 

最后,客观评价一下《流浪地球》。


这部电影优秀吗?


算不上。


可以批评吗?当然可以。


但在批评他剧情、人物台词、部分场景设置以及人物塑造等明显弱项的同时,不要忘了给予应有的宽容和鼓励。


这才是一个正常的态度。


批评有两种:一种是为了你好。一种是巴不得你坏。


那些无脑黑的,恶意辱骂的,大概就是后一种。


我们需要的,是善意的批评。


借用一下网络上的段子,这就像你们家儿子一岁的时候刚学会走路,摇摇晃晃。


你是为他走出的这一步而喝彩,鼓励他多走几步呢?


还是一巴掌糊上去,大骂一句:


会走路有什么了不起,老子三十年前就会走了。你看人家隔壁博尔特,一百米九秒多,你就是不行。


孰是孰非,显而易见。

 

最后的最后,衷心希望《流浪地球》的出现,会成为中国电影的分水岭。


   从今往后,内容和制作将远远超过资本和流量。


我相信,只有这样的文化产品,才能匹配得上国家的发展,才能满足我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国运盛,则文运盛。——刘慈欣


《流浪地球》电影里,因为地面被摧毁,只能生活在地下城里,连蚯蚓干都成了奢侈品,日本救援队员临死前的遗言是:好想吃一碗白米饭。


我们该庆幸,吃了这么多年垃圾食品,终于尝到了一口白米饭。


是的,资本面前,《流浪地球》就是那碗白米饭。


—— END ——


我是栩先生,这里是我的个人原创公众号(ID:superMr_xu)。喜欢我、想第一时间读到我的原创文章,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我。


喜欢这篇干货的,请狠戳右下角的大拇指。另外,看完这一篇文章,记得其他的文章也要点开看看哦~


谢谢大家的支持!


最新热文:

1. 《流浪地球》里最细思极恐的情节:我们仰望星空,是为了更好地脚踏实地

2. 咪蒙:没有什么能让我泪流满面,除了热点、金钱、性、暴力

3. 真正的捷径,都需要你孤独地翻山越岭

4. 如何像拥有性冲动一样,拥有自我改变的冲动?


长按一键关注“栩先生”,

可以在菜单栏可以直接读

我的更多全网热文

和关于毛主席的精品文章

我还会写很多的成长干货和思维方法。

比如:《如果格局决定了人生,那到底什么决定了格局》

比如:《坚持跑步到底有哪些改变?》

比如:《为什么有的人年纪轻轻,思想深度却远超常人?》


也非常适合刚毕业的年轻人和大学生。(关注栩先生后,分别回复“格局”“跑步”“思想”可以获取文章)


喜欢今天的文章,觉得有用,欢迎点赞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