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风水与旅游系列谈之四: 风水学在旅游规划中的运用

2016-08-23 原群 牧青 旅思马记

近几年兴起的风水热更是把风水旅游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在休闲旅游大势的推动下,风水理论所蕴含的科学性和审美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古代建筑和附于其上的文化特性,也越来越多地为旅游规划所借用。现代旅游崇尚回归自然,旅游规划则崇尚道法自然,而道家尊崇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思想,正是中国传统风水理论的根基,体现了东方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崇尚,契合了天人合一理念。如此看来,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与现代旅游及规划对自然环境美的追求是何其相似。

现代旅游休闲度假、康乐健身已成为时尚,人们特别注重旅游环境的安全方便,以及舒适度、幸福度,这与“旅速游慢”的观念正好吻合。可停留、可享受,就能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旅游规划应遵循天人合一理念,对旅游景区中风水环境进行科学考察,并在此基础上生发创意,挥洒万象,梳理山河,雕琢景观,设计出契合自然、以人为本的旅游产品,进而达到一种物我两忘的自然和谐状态,这是旅游规划的最高境界。对于旅游规划设计,旅游景区保护、低碳生活、土地科学利用、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都是重要内容;从景区游客中心、旅游地产别墅选址,到建筑外形和室内装潢,以及风景树的栽植、旅游休憩点设置、旅游路线设计;大至国家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小至城市公园、街头绿化区块,其不同体量的景观营造,等等,都有一个风水考量的问题。从风水学的角度,旅游区景观布局、建筑的择地与方位、外形设计与内部装饰陈设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景区布局追求和谐自然


景区的地理条件直接决定着景观建筑的整体感觉,景观会因不同的背景而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景区整体格局、形势和围合结构可以给游客带来心理安全感和舒适感。事实上,旅游景区外部环境就是一个围合空间,自然山水可以围合,人造景观也可以围合,围合能汇聚人气、财气和灵气。基于此,在规划设计中应选择适当场地修地造景,使人与自然、生态与建筑之间尽量保持一种井然有序的和谐,并在考虑景观布局的同时,注意建筑单体的体量、形式与风格设计。

旅游区建筑选址一般应枕山、环水、面屏,如不能环山,左有流水(青龙),右有长道(白虎),也为贵地。游客中心、停车场、船舶码头、厕所等一切新增服务性硬件设施要立足长远,布局合理,如:场地要平整坚实;绿化要美观、自然、调和;水域要畅通、清洁;路面铺设材料、色调与环境要搭配;三线入地;游览步道要顺畅,并与景点连接度高;茶室、酒吧等游客休息餐饮设施,尽量建成依山成势、临水而居的景观式旅游建筑区,并可以从建筑内部欣赏旅游景区景观,为此,可在避风遮雨前提下,适当设置露天场所,让游客尽情享受自然阳光和清爽空气,令游客心旷神怡。这一点,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度假区的游客中心做得非常到位,不仅外观与景区协调一致,内部空间与功能也能有机结合,透过超大落地玻璃窗,可将室外远处三塔与近处叠水园林景观尽收眼底,喝茶聊天,远观近瞻,都是一种美妙的享受。

山西孝义有一条休闲养生谷,有一个老板在山峪中建了一栋小楼,看上去很不舒服。此房孤悬于半山之上,虽左右两小山耸立,但背山太近,有压抑感;前有百米深沟,虽拦水筑坝,但水气不足,沟南崖为一光秃山梁,看似案山,实则在平地之下,虽有照壁,但实在无法遮挡煞气。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刘伯温说,龙脉要长,穴位开阔,水流要有浩大的汇合,很大的隈曲,护砂要相互对峙,远看像朝拜一样。此处得山而不靠山,有水却深处百米沟底而不得灵气,得气而无朝案之山,乏树,无遮挡,气场回旋不足;其建筑结构左右两风火墙又有二虎争羊之势,于主人大不利。正所谓地不善,苗不盛,宅不吉,人不兴。


     建筑形制力求返璞归真


景区内的建筑本身就是景观,这是一个原则。中国传统建筑以木结构、大屋顶为基本特征,透露出细腻且务实的精神,由亭榭、池沼、画舫组成的园林,依山水地势而成的宗教建筑,巧夺天工的雕塑,洋溢着诗情画意的传统建筑,或多或少地包含着风水的韵味。如果说建筑与周围景观相融合是景之“神”,那么建筑的个体外形就是景之“形”,二者结合方为形神俱备,这就要求景区建筑的主题构思、空间艺术效果、功能要求、视觉审美要求等与景区的主题形象和周围环境相一致,用人工的力量创造一种自然的和谐,力求生态化和景观化。

形与势的建设标准,应在宏观上体现雄伟、开阔的美学整体感,在微观上体现精致、和谐之效,强化自然生态效果,同时还要注重实用功能。首先,无论是大的旅游集散中心、宾馆,还是小的游客中心、出入口,择地建土都要追求原生态,建筑设计应竭力保持并强化其原有区域的景观特性;其次,景区内不得随意引进新建筑,如果非得搞,就应造型景观化,尽量烘托景观环境,色彩、外观都要与环境相适应、相协调,体量大小、材质、造型等都要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使局部小范围的景物、景点融入自然,总的原则是“宜低不宜高,宜土不宜洋,宜隐不宜现,宜绿不宜红”。江西婺源有个大鄣山卧龙谷风景区,在入口处有一个别墅群,或悬空,或临水;或木制,或竹制,或鹅卵石砌成;或吊脚,或马头墙,与当地自然生态与民俗生态都有一个完美的结合,较好地契合了上述理念。


    内部设计寻求舒适调和


天人合一的理念应用于内部设计中就是人性化要求,旅游景观建筑单体的内部设施,应从局部和细微处为游客考虑,力求体现大小适宜、功能合理的人性化色彩,并有较高的生活融入度。如:游客中心的VIP休息室、酒吧、茶室、咖啡厅、餐厅、厕所、购物中心等,应确保室内空间富于生气,建筑构件支撑有力,各个单元连接缜密;内部装修陈设应以充实、洁净、舒适、尺寸合度为佳;注意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尽量消弭噪音污染,保持洁净的地表水和富含负氧离子的空气;完善特殊人群的服务项目,增设残疾人座椅、盲道、无障碍设施等。当然,还要注重内部设施和陈设物的景观效果和实用功能。

总之,建筑格局、布局、形制和内部设置必须注意两点:一是切忌破坏整体景观效果;二是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坚决拆除错乱违和建筑,或者通过“穿衣戴帽”,使周围景观保持一致。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往期文章

风水与旅游系列谈之三: 风水聚落的观赏游憩和历史文化价值

风水与旅游系列谈之二: 中国风水学的基本原则和美学特征

风水与旅游系列谈之一:风水学的应用性、合理性和科学性

当乡村旅游遇上美丽乡村:土、野、俗、古、洋“五味杂陈”

溶洞:通往地心的魔域,沁入心脾的清凉

星空:都市人的奢侈品,旅游者的天堂

 盘点中国十大避暑凉都 ,走起,找地凉快去!

 牧青规略 | 92.新旅游资源开发宜走非标准化路径

牧青旅记 | 皇城内外   龙子们都去哪儿了

牧青规略 | 91.乡村旅游不会是景区化发展,而是一种生活化演进

 牧青旅记 | 原真原生态,原来就在原曲

 牧青规略 | 90. 乡村旅游的未来定位应该是乡村旅居

牧青规略 | 88.美丽乡村建设还是有点文化的好

牧青规略 | 87.5A级景区提升是专项规划,更是综合性规划

牧青规略 | 79. 旅游形象定位的考量因素和流弊

牧青规略 | 78. 回归乡村 首先要敬畏乡村

牧青规略 | 77. 旅游策划之“倒行逆施”法与旅游规划的“四点论”


声明:“牧青规略”均为马牧青原创;“牧青旅记”文字、图片或为原创,或为当地旅游局和景区提供,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欢迎来稿推介景区,感谢推广本公众号。交流相长,合作共赢。



旅思马记


马牧青:现居北京,文化学者,乡村旅居倡导者、中国旅游资源整合联盟特聘旅游规划专家,中国旅游报、中国网特约撰稿人,凤凰旅游、第一旅游网、旅游圈专栏作者,知名旅游沙龙讲师, 搜狐知名自媒体人。

规划理念:立足资源,演绎文化,对接市场,爆制创意。

电话/微信:13671160887  

邮箱:muqingchina@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