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夜雨剪春韭

文字整理:闲云 古诗词文欣赏 2021-03-05


古诗词文欣赏品读古典诗词畅享诗意人生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0399tpzas7&width=500&height=375&auto=0


赠卫八处士

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注释:

⑴卫八处士,名字和生平事迹已不可考。处士,指隐居不仕的人;八,是处士的排行。

⑵参(shēn)商,二星名。典故出自《左传·昭公元年》:“昔 高辛氏有二子,伯曰 阏伯,季曰 实沉。居於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阏伯於商丘,主辰, 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实沉 於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 。”商星居于东方卯位(上午五点到七点),参星居于西方酉位(下午五点到七点),一出一没,永不相见,故以为比。动如,是说动不动就像

⑶苍,灰白色。

⑷访旧句,意谓彼此打听故旧亲友,竟已死亡一半。访旧,一作“访问”。

⑸对“惊呼热中肠”有两种理解,一为:见到故友的惊呼,使人内心感到热乎乎的;二为:意外的死亡,使人惊呼怪叫以至心中感到火辣辣的难受。惊呼,一作“呜呼”。

⑹成行(háng),儿女众多。

⑺“父执”词出《礼记·曲礼》:“见父之执。”意即父亲的执友。执是接的借字,接友,即常相接近之友。

⑻乃未已,还未等说完。

⑼“驱儿”一作“儿女”。罗,罗列酒菜。

⑽间,读去声,搀和的意思。黄粱,即黄米。新炊是刚煮的新鲜饭。

⑾主,主人,即卫八。称就是说。曹植诗:“主称千金寿。”

⑿累,接连。

⒀故意长,老朋友的情谊深长。

⒁山岳,指西岳华山。这句是说明天便要分手。

⒂世事,包括社会和个人。两茫茫,是说明天分手后,命运如何,便彼此都不相知了。极言会面之难,正见令夕相会之乐。这时大乱还未定,故杜甫有此感觉。根据末两句,这首诗乃是饮酒的当晚写成的。

译文:

世间上的挚友真难得相见,好比此起彼落的参星与商星这两个星宿。
今晚是什么日子如此幸运,竟然能与你挑灯共叙衷情?
青春壮年实在是没有几时,不觉得你我各巳鬓发苍苍。
打听故友大半都已逝去了,听到你惊呼胸中热流回荡。
真没想到阔别二十年之后,能有机会再次来登门拜访。
当年握别时你还没有成亲,今日见到你儿女已经成行。
他们和顺地敬重父亲挚友,热情地问我来自哪个地方?
三两句问答话还没有说完,你便叫他们张罗家常酒筵。
雨夜割来的春韭嫩嫩长长,刚烧好黄梁掺米饭喷喷香。
你说难得有这个机会见面,一举杯就接连地喝了十杯。
十几杯酒我也难得一醉呵,谢谢你对故友的情深意长。
明朝你我又要被山岳阻隔,人情世事竟然都如此渺茫!


诗人的辉煌背后往往凝聚着辛酸与苦难,杜甫的诗歌为何如此惊艳?他人生的春天又在哪里呢?系列节目《诗歌里的春天》第二集——《夜雨剪春韭》。

大唐王朝成就了中国诗坛一个个伟大的名字,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大诗人在人世间留下无数绚丽华章,也共同创造了中国古典诗歌一个辉煌的春天。这些大名鼎鼎的诗人,有的傲岸不羁,有的潇洒浪漫,有的空灵飘逸,有的忧思深沉,他们中间数杜甫的的人生命运最为坎坷。大唐王朝刚刚迎来“开元盛世”的辉煌,“安史之乱”的魅影便接踵而至,杜甫的满腔报国之情还未开始,便接连遭遇家国之难,在风雨路上,他一直在苦苦地寻觅和等待,国家的未来究竟在哪里?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在数不尽的痛苦折磨之后,苦难的经历在诗人的心里不断发酵,最终酿成了一首首感人肺腑的伟大诗篇,那么杜甫究竟是如何用笔来倾诉衷肠的,他能等来属于自己的事业的春天吗?中南大学杨雨教授带您步入温馨浪漫的春日里,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诗歌里的春天》第二集——《夜雨剪春韭》。

公元755年12月16号,也就是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叛乱,发动了长达七年多的“安史之乱”,这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成为了唐朝命运的一个转折点。“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啊,唐玄宗已经是古稀暮年,早已经无心政事的他,在叛乱发生的时候是毫无抵抗之力,只能带着心爱的杨贵妃仓皇逃出长安,又在马嵬坡这个地方啊,遭遇了兵变,不得已赐死贵妃,逃亡蜀地避难。“安史之乱”不仅是改变了唐玄宗和唐朝的命运,同时也改变了一位伟大诗人的命运,他就是杜甫。“安史之乱”爆发以后,杜甫也是挟带着妻室儿女,跟随着潮水般的难民逃出长安,一直逃到鄜州城北的羌村,他才将妻室儿女暂时安顿在那里。

756年8月,杜甫听说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这就是历史上的唐肃宗,并且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杜甫立即决定只身北上,要去投奔唐肃宗,要效命国家,可是在北上的这个路途当中,他又不幸被叛兵俘虏,押解到了当时已经沦陷的长安。不幸中的万幸是,当时的杜甫一无高官,二无盛名,所以叛军都不怎么认识他,看管也就比较松懈,一直到第二年,也就是757年的4月,杜甫终于瞅准一个机会,逃出了长安,并且他冒着随时都有可能被再次俘虏的生命危险,一直逃到当时唐肃宗驻跸(驻跸([zhu bi]),意思是皇帝后妃外出,途中暂停小住或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通行。泛指跟帝王行止有关的事情。)的凤翔。当他穿着千疮百孔的破衣烂衫,容颜憔悴、狼狈地出现在唐肃宗面前的时候,连唐肃宗都被他的耿耿忠心大为感动,当时就任命他为左拾遗。    好不容易历经这个千辛万苦,才有了落脚之地的杜甫,还没有来得及安顿下来,很快就被唐肃宗给疏远了,为什么呢?因为杜甫居然不知天高地厚,为平叛失利而被贬官的宰相房琯(房琯(697年-763年),字次律,河南(今河南偃师)人,唐朝宰相,正谏大夫房融之子。房琯是弘文生出身,历任校书郎、冯翊县尉、卢氏县令、监察御史、睦州司户、主客员外郎、主客郎中、给事中、宜春太守、太子左庶子、刑部侍郎,赐爵漳南县男。安史之乱爆发后,房琯随唐玄宗入蜀,拜吏部尚书、同平章事。唐肃宗灵武即位,房琯前去投奔,深受肃宗器重,委以平叛重任。但他不通兵事,又用人失误,结果在陈涛斜大败而回。后来,房琯在贺兰进明、崔圆等人的进言下,逐渐被唐肃宗疏远,而他自己又喜好空谈,最终被罢为太子少师。长安收复后,房琯进封清河郡公,不久因结党被贬为邠州刺史,后历任太子宾客、礼部尚书、晋州刺史、汉州刺史。763年(广德元年),房琯被拜为刑部尚书,在赴京途中病逝,追赠太尉。)上疏求情,让唐肃宗是龙颜大怒,当年八月就让他离开凤翔,回鄜州去休探亲假去了。

这一系列的国家命运的动荡,个人命运的跌宕起伏,其实让杜甫是有一些心灰意冷的,尤其这年冬天,杜甫去洛阳看望一个老朋友。战乱带给国家的满目疮痍还没有来得及平复,叛军还在继续作乱,而南下的回纥兵又开始大肆的侵略掠夺。这一切,杜甫是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他应该说是沉痛的感受到战乱给这个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深的痛苦,那杜甫自己这个时候的状况又怎么样呢?759年,也就是乾元二年的时候,杜甫呢是48岁。48岁这样的年龄,对我们当代人来说,应该是正当如日中天的壮年,可是杜甫——饱经丧乱的杜甫,这个时候已经是鬓发苍苍,而且是百病缠身。



大唐王朝遭遇巨大磨难,在动荡不安中,杜甫颠沛流离、居无定所,虽然满腹才学,但始终报国无门,事业尚未开启,人生便已步入垂垂暮年。此时的杜甫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颓废,相反他把心中的苦难之情化成了文字,成就了一首首不朽的诗篇。

杜甫就是在这样一种低沉的心境之下,拖着疲病交加的、衰老的身体离开洛阳,就在他准备返回华州,途经奉先的时候,一次意外的老友重逢,催生了杜甫的经典名篇《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是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男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这位老友姓卫,排行第八,因为一直隐居不仕,所以杜甫称他为卫八处士。卫八虽然是一直隐居在寂寄无闻的小山间,但是他当时包括杜甫在内的很多一流大诗人都有很密切的来往。从诗当中的“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我们可以看出,杜甫跟卫八处士已经有二十来年没有见面了。二十年,我们可以想想看,即便是对于正常流逝的岁月光阴而言,二十年都有可能发生太多太多的沧海桑田,何况他们分别的这二十年,还是大唐王朝国家命运和杜甫的个人命运在跌宕起伏的20年。所以20年之后,老友的意外重逢,才让杜甫感到格外地珍贵,也格外地温暖。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参”与“商”是两大星宿,参星与商星一早一晚、一东一西,一升一落,永远不可能同时出现在天空当中。(“昔 高辛氏有二子,伯曰 阏伯,季曰 实沉。居於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阏伯於商丘,主辰, 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实沉 於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 。” 译文:高辛氏有二子,大的叫阏伯,二的叫实沈。他们原来一起住在旷野里,整天打架,互相征伐。帝喾没有办法,只好把阏伯迁于商丘,让他管理东方的那颗星星--大火星,也叫辰星、商星;迁实沈于大夏(今山西太原),去管理参星。从此,兄弟二人各居一方,永不能相见了。这颗商星和参星位于天文学上的黄道的东西两端。每当商星从东方升起,参星已没于西方的地平线下;而当参星从东方升起,商星也没于西方地平线下,二星在天空中绝不会同时出现,所以就有了“参商离别”的故事。)在那个音讯隔绝的乱世当中,杜甫和卫八就像参星与商星一样,他们以为永远都不可能有再见的机会。就因为想象当中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一旦发生,这个情感的强度才会足以让人感到震撼。

“今夕是何夕,共此灯烛光。”杜甫跟卫八处士,一个过着奔波流徙、朝不保夕的日子,一个是隐居在深山老林当中,不问世事,他们就像参星与商星一样,各自沿着自己的轨迹在运转,本来是不可能见面的。可是,在这样一个春天的夜晚,他们居然还能够偷得片刻的宁静,在同一盏烛光之下来畅谈离情别绪。这一切就像梦一样,显得那么地不真实。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这一年杜甫是48岁,按一般的逻辑来推理的话,和他差不多同龄的老朋友应该也都还正常壮年,可是当他和卫八一个一个提起他们那些共同熟悉的名字的时候,他们一次一次地惊呼出来,啊,他已经不在人世了,或者是,啊,他已经在某一场战争当中牺牲了,这就是残酷的现实。所以,当一个一个熟悉的名字像刀子一样划过杜甫和卫八处士心头的时候,我们可以感受到血淋淋、赤裸的痛。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毕业20周年同学聚会,而是九死一生之后幸存下来的巨大的安慰,经历了这一系列乍惊、乍喜、乍悲的情绪的剧烈动荡之后,杜甫的笔锋一转,转入了比较温暖而从容地来描述他们这次重聚的场景。   

“惜别君未婚,男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现在卫八处士已经儿女成行了,卫八不仅自己是一个博学多识的翩翩君子,他调教出来的儿女也一个个是温文尔雅。他们恭敬地执着晚辈之礼,然后关心地询问远道而来的客人,主动帮着父亲去张罗酒菜。毕竟是乱世,又毕竟是荒僻的小山村,明显的卫八处士家里也很不宽裕,所以他们桌上的酒菜只能是非常简单而朴素的。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菜呢是主人冒着还带着春寒的夜雨刚刚从地里剪下来的韭菜,碧绿碧绿的,新鲜得好像可以掐出水来,刚刚煮出来的掺着黄米的这个米饭也让人感觉到浓香扑鼻。春酒,黄米饭,这大概是乱世的小山村最普通、最简陋的农家餐桌了,可是在遭遇了一系列奔波乱离的杜甫来看,却是人间最无上的美味。春天的韭菜,看上去好像只是一味普通的菜肴,但是古人认为呀,春天最鲜嫩可口的蔬菜就是韭菜。还有啊,“春初早韭,秋末晚菘(白菜 时珍曰∶按∶陆佃《埤雅》云∶菘性凌冬晚凋,四时常见,有松之操,故曰菘。今俗谓之白菜,其色青白也。)”的说法。南朝啊有一个叫周颙的人,非常地博学,也很受朝廷的器重,可是他一直坚持过着非常简朴的类似于隐士的生活。有一次文惠太子就问他,你总是吃蔬菜,你吃过的蔬菜里面哪一味菜最美味的?然后周颙就回答说,早春的韭菜,晚秋的白菜,这是两样最美味的蔬菜。(《南齐书·周颙传》:“(周颙)清贫寡欲,终日长蔬食,虽有妻子,独处山舍。卫将军王俭谓颙曰:“卿山中何所食?”颙曰:“赤米白盐,绿葵紫蓼。”文惠太子问颙:“菜食何味最胜?”颙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时何胤亦精信佛法,无妻妾。太子又问颙:“卿精进何如何胤?”颙曰:“三涂八难,共所未免。然各有其累。”太子曰:“所累伊何?”对曰:“周妻何肉。”其言辞应变,皆如此也。”)

那关于春韭还有一个传说和杜甫的“夜雨剪春韭”这个描述是相似的。传说在东汉末年有一位高士叫做郭泰,有一天晚上,他的好朋友范逵突然是不期而至,所以郭泰就冒着春雨亲自去地里剪了韭菜,做成汤饼来款待客人(“林宗自种畦圃,友人范逵夜至,自冒雨剪韭,作汤饼以供之。”)。郭泰也是东汉时期的饱学之士了,所以杜甫啊在这里用“夜雨剪春韭”来形容好朋友卫八处士待客的热诚和殷勤,其实也暗含了对卫八处士像周颙这样的高人雅士一样的清澈的人格。自杜甫写下“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这样的经典名句之后,“夜雨剪韭”就成了朋友邀客、待客、劝客的雅称,或者说是代名词。“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48岁的杜甫,原来以为自己早已经度过了人生当中的春天,大唐王朝也已经永远地送走了自己的春天,但是没想到的是,在这个风雨飘摇的春夜,他还能够度过这样一个淳朴,宁静温馨的春雨之夜。

饭煮熟了,这个韭菜的也端上桌了,卫八处士殷勤地邀请杜甫在主宾席上就坐,殷勤地劝他多喝几杯。这不是一般的朋友聚会,可以从从容容地浅斟低唱,然后畅聊别后的这个情绪。劫后余生的杜甫在主人的殷勤劝慰之下,他一连喝了多少呢?“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一连就喝了十大杯。杜甫是好喝酒,还酒量大,所以他说“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只要情真意切,十大杯连着喝下去,他也没有任何醉意。当然“一举累十觞”反映的不仅仅是杜甫的酒量大,更重要的是他们内心奔涌的情绪的直接反应。烽火乱世当中幸存和重逢都是如此的艰难,谁能知道他们下一次还有没有再见的机会呢?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在今晚的畅饮相聚之后,明天又面临再一次的离别。上次一别20年,他们共同熟悉的很多老朋友都已经不在人世,而他们这一别之后,是不是又会后悔无期呢?那从意外重逢的惊喜交加到相聚宴饮的温暖宁静,再到后会无期的深深叹惋,这一系列的情绪的跌宕变化,在杜甫的这首《赠卫八处士》当中是体现的淋漓尽致,而“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也成为这首诗流传下来的经典名句。

其实在杜甫59年的人生当中,这未必是他最刻骨铭心的一个春天的夜晚,甚至在我们一般人的印象当中,杜甫好像更加擅长于描写秋天。比如说他的《秋兴八首》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尤其是像“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杜甫悲秋的名句。而且我们考察杜甫的一生,好像他一辈子都没有过得特别称心如意的时候,一辈子没有当过高官,没有享受过丰厚的俸禄,而且经常会陷入到经济困窘的这样一个状况,有时候他甚至穷到要和那些平民一起去抢购减价的官米,他的妻子孩子也经常是饿得面黄肌瘦。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虽然多年的老友惊喜重逢令杜甫的内心得到片刻的宁静与莫大的安慰,但国家动荡不安的现实仍在延续,自己的生活依然漂泊不定,杜甫内心深处的苦楚可想而知。在中国历史上,杜甫的诗虽然以苦难悲情著称,但在杨老师看来,其实杜甫一生都在书写春意盎然的美丽诗句,而他人生事业的春天一直如影随形的陪伴着他,从未离开。

无论个人的生活面临怎样的逆境,其实杜甫是一个心里面永远怀揣着春天的人。如果一定要把一年四季比作是人生的不同阶段的话,我倒认为杜甫一生当中至少经历过两次春天。第一次春天当然是他的青年时代,杜甫是出身于先天元年,也就是公元712年的河南巩县。大约在19岁的时候,他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天下,虽然其间经历过一些比如说科举不第的挫折,但是那个时候杜甫毕竟还年轻,而且大唐王朝的还处于烈火烹油的鼎盛时期,机会还多得很,所以这一点小的挫折也没有减弱杜甫对于春天的希望,而且他在洛阳漫游的时候还和他的偶像李白相识、相知、相交。那个时候30出头的杜甫,甚至浪漫到追随着李白一起渡过黄河,到王屋山来求仙访道,他还和李白、高适这样一些一流的大诗人畅游梁宋,写下了很多意气风发的诗篇。按照杜甫自己的话是说“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痛饮狂歌、飞扬跋扈,真的是杜甫和李白他们的青春年华的真实而浪漫的写照。所以说这一段青年时期应该说是杜甫人生当中的第一个真正的春天。

在天宝五载,也就是公元746年,35岁的杜甫再次来到了长安,第二年正好碰上唐玄宗下诏征集天下读书人,凡是有一技之长的都可以通过考试来破格选拔。当杜甫是信心满满地去报名参加考试以后,当时一手遮天的权相李林甫,他非常害怕来自全国各地的这些读书的士子们啊,以后如果当了官,见到了唐玄宗,就会在皇帝面前把他那些奸恶不法之事都会告诉唐玄宗。所以他就暗中做了手脚,并且向唐玄宗汇报说,陛下圣明,天下的英才都在您的掌握之中,现在已经是野无遗贤,民间啊再也没有遗漏任何一个贤才了,陛下您可以高枕无忧了呀!(“时帝诏天下士有一艺者得诣阙就选,林甫恐士对诏或斥己,即建言:“士皆草茅,未知禁忌,徒以狂言乱圣听,请悉委尚书省长官试问。”使御史中丞监总,而无一中程者。林甫因贺上,以为野无留才。”)被李林甫这么说,唐玄宗居然也就这么信了,当然我个人以为信不信是另外一回事,反正这个时候唐玄宗已经无心政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干脆交给李林甫让他一手遮天去了。那个人仕途连续几次遭受挫折,然后在长安连续几年的这样一种滞留,让杜甫年轻发热的头脑也渐渐地冷静下来、清醒起来,对于世态的洞察,让他看到了这个貌似鼎盛的王朝背后隐藏的深深的忧思。

在天宝十二载,也就是公元753年,杜甫创作了著名的诗篇《丽人行》来描写长安春天“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这样的繁华盛景。可是在这样一种美好春光的背后,隐藏的是权相杨国忠以及像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她们一种荒淫无度的奢侈生活。因为仗着杨贵妃在宫内的专宠,杨氏兄妹在外面是横行霸道、不可一世,和“炙手可热势绝伦”的杨氏兄妹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日益艰难困苦的生活当中沉浮的老百姓。

就在天宝十三载,也就是公元754年,长安是秋雨霖霖,然后大片大片的农田被淹没,饥荒遍野,老百姓流离失所。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权相杨国忠居然还指使人专门带了几株颗粒很饱满的稻谷呈给唐玄宗看。就对皇帝说,陛下,您不用担心啊,今年秋天长安的雨水虽然是比往年多了一点,但是呢你看农田没有受到什么影响,老百姓啊还是会迎来一个丰收年,陛下,您就放心吧。杨国忠这么说,唐玄宗居然又这么相信了,从此朝廷里面没有一个人敢提抗灾救灾的事儿。

花落了还会再开,春天走了还会再回来,但是杜甫是无比清醒又无比痛心地看到,大唐的春天已经是风雨飘摇了。而杜甫自己呢也穷的是没有办法养活一大家老小,他只能先把这个妻室儿女送到奉先去居住。可是等到第二年底,也就是天宝十四百十一月份的时候,当他再返回奉先去探望家人的时候,还没进门就听到家里的嚎啕大哭,原来他最小的儿子因为饥饿居然夭折了。而几乎与此同时,安禄山起兵叛乱,发起了“安史之乱”,也宣告了大唐春天的终结。那可以想象,经历了这个幼子夭折、国家残破的惨痛,在烽火不断的岁月当中,杜甫的内心是何等地凄怆。所以在这样一种饥寒交迫的战乱岁月当中,他还能够突然邂逅这样一个春天的夜晚,“今夕是何夕,共此灯烛光。”能够和失散多年的好朋友在温暖的烛光之下畅叙离情,来享受一回“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的温馨和温饱,这对于杜甫来说无疑是一次难得的、珍贵的精神享受。这一夜与卫八处士的久别重逢,不仅是烽火连天的岁月当中一次温馨的关于春夜的回忆,也无意当中开启了杜甫人生当中的第二个春天。

就在这一年的春天,杜甫告别卫八处士,回到华州之后,因为对政局的深深地失望,杜甫主动辞去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再次带着一家老小开始了奔波流徙的这样一种生涯。一直到这年年底,也就是公元759年的年底,他来到了成都,在浣花溪畔,修筑了一处草堂,然后很多亲朋好友都资助他,然后在草堂周围也种植了不少的花草果木。流亡多年的杜甫一家在成都浣花溪边的杜甫草堂,终于迎来了一段温暖和宁静的岁月。就在上元元年,也就是公元760年的春天,轻荫蔽日,百花盛开,无数蜻蜓在杜甫草堂附近是飞来飞去,连燕子都来到草堂屋檐下来修筑新巢,一切都是那么地生机勃勃。那在这五年草堂居住的时期,杜甫一共是创作了430首诗歌,占到杜诗总集的三分之一以上,也就是说杜甫草堂时期不仅仅是杜甫人生当中的又一个春天,也是他诗歌创作的又一个春天。

在人生的暮年,杜甫漂泊的人生终于有了片刻的安宁,在偏安一隅的成都,这个远离战乱的处所,他终于可以安心地坐下来静待春暖花开,双燕归来。虽然生活舒适而安定,但诗人的心情却越发活跃,万般的苦难最终过滤出超凡的豁达,他的笔调也愈发的老辣与沉稳,那人生的悲欢喜乐最终凝聚笔头,幻化为一汪春水、一杯老酒、一缕青烟,沁人心脾、感动人心。请继续收看《诗歌里的春天》第二集《夜雨剪春韭》。

在成都草堂时期,他写了很多描写美好春光的诗篇,比如说那首著名的《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这首《客至》也是写老友重逢,那和当年《赠卫八处士》老友重逢,我们可以看到这两首诗的情绪是完全不同的。同样是与好友对饮,《赠卫八处士》的整体的情绪是比较沉痛、比较低沉、比较暗淡的,可是这一首《客至》呢,却好像是处处洋溢着明媚的春光。我们可以看到在杜甫草堂时期的诗人,他的心情是比较愉悦的,看舍南舍北皆春水都是春水。春天来了,春波荡漾,没有喧嚣的人生,只有群鸥每天自由自在地栖息在水边,就像他的多年的老朋友一样,自在舒坦。而今天即将到访的朋友呢,其实还不是一个一般的朋友,而是当地的一位县令,姓崔,那崔县令在杜甫成都居住的时期也给过他不少的关照,可即便是一位贵为一县父母之官的县令,杜甫也没有说这个贵客要来,他非常地紧张。

“花径不曾缘客扫,”春天的落花洒满了这个小路,也没有专门去打扫它。“蓬门今始为君开”,本来一直紧闭着的蓬门因为客人的来临而敞开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草堂居住时期的杜甫,生活依然是相对贫穷的,所以他也没有大鱼大肉、没有山珍海味去招待即将来临的这个贵客崔县令,只有简简单单的两三个农家小炒,酒呢也没有新酿的新酒,只有陈年的老酒。但是啊,物以类聚,主人是这么地洒脱豁达,那来访的朋友崔县令也是一样的平易近人。“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两个人喝着酒,酒兴来了还隔着篱笆墙把邻居那个普通的老翁唤过来一起喝,把剩下的酒一饮而光,宾主尽兴。可以看出来,在《客至》这首诗当中,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的五年时光,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是何等地默契、融洽和和谐。

这样的春天啊,杜甫在成都的草堂,经历了不止一个。在上元二年的春天,杜甫还写下了一首,妇孺皆知的名作《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去过成都的朋友可能都会有过这样的体会,我是多次去过成都,一个很深的印象是,成都经常是傍晚或者是晚上的时候下雨,杜甫的笔下也是如此。“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下了一整夜的雨,雨都下透了,到第二天早晨起来一看,雨已经停了,但是呢花儿都盛开了,花瓣上还点缀着这个温润的雨露,一派娇艳明媚的美好春光怎么会让人不心生喜悦呢?

同样是夜雨,《赠卫八处士》的“夜雨剪春韭”是劫后余生的老友重逢带来的悲喜交加,而在成都草堂时期,“好雨知时节”则蕴含着杜甫对于美好生活、对于国运复兴的殷切的期盼。在成都的五年,杜甫度过了相对美好而宁静的一段时光,期间,他的好朋友严武曾经两度镇蜀,对杜甫也是关照有加,甚至还向朝廷荐举杜甫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这也是杜甫一生当中担任过的最高官职,所以我们还会称杜甫为杜工部嘛。

永泰元年,也就是公元765年4月,严武去世,杜甫呢也离开了成都,再次开始了人生当中的又一次奔波。五年的草堂生涯,虽然时不时也还会被贫寒所逼迫,但是成都毕竟留下了他太多关于春光的美好的诗句,也永远地留下了他诗歌创作和人生的第二春,一直到今天,每一个去成都的外地游客可能都还会去朝拜天下读书人心目当中的一个圣地,那就是杜甫草堂。

从“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的乾元二年春天,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上元二年春天,杜甫经历了大唐国势倾颓、个人命运沉沦漂泊的人生低谷,但是也迎来了宁静家居、安享日常情趣和美好春光的五年成都草堂生活。对于一生都不曾停止过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而言,不管季节停留在何处,不管他个人是身处顺境还是逆境,他的内心深处会一直珍藏着“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的真挚的情谊,也一直都不曾丧失过“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对于春天的真切的期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