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东风应律兮暖气多

文字整理:闲云 古诗词文欣赏 2021-03-05


古诗词文欣赏品读古典诗词畅享诗意人生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u0399dov25g&width=500&height=375&auto=0


胡笳十八拍

蔡文姬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烟尘蔽野兮胡虏盛,志意乖兮节义亏。对殊俗兮非我宜,遭忍辱兮当告谁?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怨兮无人知。

戎羯逼我兮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人多暴猛兮如虺蛇,控弦被甲兮为骄奢。两拍张弦兮弦欲绝,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越汉国兮入胡城,亡家失身兮不如无生。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羯羶为味兮枉遏我情。鼙鼓喧兮从夜达明,胡风浩浩兮暗塞营。伤今感晋兮三拍成,衔悲畜恨兮何时平。

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禀气合生兮莫过我最苦。天灾国乱兮人无主,唯我薄命兮没戎虏。殊俗心异兮身难处,嗜欲不同兮谁可与语!寻思涉历兮多艰阻,四拍成兮益凄楚。

雁南征兮欲寄边声,雁北归兮为得汉青。雁飞高兮邈难寻,空断肠兮思愔愔。攒眉向月兮抚雅琴,五拍泠泠兮意弥深。

冰霜凛凛兮身苦寒,饥对肉酪兮不能餐。夜间陇水兮声呜咽,朝见长城兮路杳漫。追思往日兮行李难,六拍悲来兮欲罢弹。

日暮风悲兮边声四起,不知愁心兮说向谁是!原野萧条兮烽戍万里,俗贱老弱兮少壮为美。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垒,牛羊满野兮聚如蜂蚁。草尽水竭兮羊马皆徙,七拍流恨兮恶居于此。

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制兹八拍兮拟排忧,何知曲成兮心转愁。

天无涯兮地无边,我心愁兮亦复然。人生倏忽兮如白驹之过隙,然不得欢乐兮当我之盛年。怨兮欲问天,天苍苍兮上无缘。举头仰望兮空云烟,九拍怀情兮谁与传?

城头烽火不曾灭,疆场征战何时歇?杀气朝朝冲塞门,胡风夜夜吹边月。故乡隔兮音生绝,哭无声兮气将咽。一生辛苦兮缘别离,十拍悲深兮泪成血。

我非食生而恶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仍冀得兮归桑梓,死当埋骨兮长已矣。日居月诸兮在戎垒,胡人宠我兮有二子。鞠之育之兮不羞耻,憋之念之兮生长边鄙。十有一拍兮因兹起,哀响缠绵兮彻心髓。

东风应律兮暖气多,知是汉家天子兮布阳和。羌胡蹈舞兮共讴歌,两国交欢兮罢兵戈。忽遇汉使兮称近诏,遗千金兮赎妾身。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稚子兮会无因。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难具陈。

不谓残生兮却得旋归,抚抱胡儿兮注下沾衣。汉使迎我兮四牡騑騑,胡儿号兮谁得知?与我生死兮逢此时,愁为子兮日无光辉,焉得羽翼兮将汝归。一步一远兮足难移,魂消影绝兮恩爱遗。十有三拍兮弦急调悲,肝肠搅刺兮人莫我知。

身归国兮儿莫知随,心悬悬兮长如饥。四时万物兮有盛衰,唯我愁苦兮不暂移。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梦中执手兮一喜一悲,觉后痛吾心兮无休歇时。十有四拍兮涕泪交垂,河水东流兮心是思。

十五拍兮节调促,气填胸兮谁识曲?处穹庐兮偶殊俗。愿得归来兮天从欲,再还汉国兮欢心足。心有怀兮愁转深,日月无私兮曾不照临。子母分离兮意难怪,同天隔越兮如商参,生死不相知兮何处寻!

十六拍兮思茫茫,我与儿兮各一方。日东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随兮空断肠。对萱草兮忧不忘,弹鸣琴兮情何伤!今别子兮归故乡,旧怨平兮新怨长!泣血仰头兮诉苍苍,胡为生兮独罹此殃!

十七拍兮心鼻酸,关山阻修兮行路难。去时怀土兮心无绪,来时别儿兮思漫漫。塞上黄蒿兮枝枯叶干,沙场白骨兮刀痕箭瘢。风霜凛凛兮春夏寒,人马饥豗兮筋力单。岂知重得兮入长安,叹息欲绝兮泪阑干。

胡笳本自出胡中,缘琴翻出音律同。十八拍兮曲虽终,响有余兮思无穷。是知丝竹微妙兮均造化之功,哀乐各随人心兮有变则通。胡与汉兮异域殊风,天与地隔兮子西母东。苦我怨气兮浩于长空,六合虽广兮受之应不容!



一位旷世才女的坎坷人生成就了千古名篇《胡笳十八拍》,蔡文姬能等来她人生的春天吗?系列节目《诗歌里的春天》第八集——《东风应律兮暖气多》。

那是长达十二年的漫漫等待,在度日如年的煎熬中,她心力交瘁,苦不堪言。一年又一年,她在恻恻寒风中望穿秋水,翘首期盼那春日的身影,期盼那来自南方的佳音、期盼能重新穿上汉家衣裳,再度亲吻中原的大地,她就是汉末一代才女蔡文姬。在塞外的荒凉与苦寒中,她日夜守候着,伴随着岁月的无情流逝,她心中的那一丝丝希望渐行渐远,终于随风飘散。正当梦回家乡日益变得遥不可及的时候,一队汉家的车驾打破了塞外的宁静,蔡文姬终于等来了故国的召唤,万般滋味涌聚心头。此时此刻,所有的愁与怨,所有的心酸与苦楚,所有的悲欢喜乐,最终化作了一组流传千古的伟大诗篇——“东风应律兮暖气多,知是汉家天子兮布阳和”。这个漂泊塞外十二载的汉家女子,终于可以回家了,回到她那心心念念、阔别已久的故土,那是她永远美丽的家园。那么在这伟大诗篇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一段感人的故事?蔡文姬能迎来她人生的春天吗?中南大学杨雨教授带您步入温馨浪漫的春日里,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诗歌里的春天》第八集《东风应律兮暖气多》。

大约在公元207年左右,也就是东汉王朝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建安年间,汉王朝派出了一支特别小分队,他们冒着西北的漫天黄沙,日夜兼程在茫茫大漠当中,而且一直抵达了今天内蒙古鄂尔多斯一带,这在当时的是南匈奴的活动的中心地带。那这个特别小分队是受汉王朝的实际掌权者曹操的指派,他们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要从南匈奴左贤王那里赎回曹操一位故人的女儿,这位故人的女儿已经流落在南匈奴整整十二年了,她就是汉末一代大儒蔡邕的女儿蔡琰,字文姬,我们习惯称她为蔡文姬。蔡邕是汉末的一代大儒,无论是在儒家的经典还是在文学、历史、音乐各个方面都堪称一代宗祖,在学问上也算是曹操的老师和朋友。 

在这十二年当中,正是汉王朝多灾多难的期间,曹操自己也是东征西战、席不暇暖。十二年,曹操终于算是基本平定了北方的战局,而且在此期间了他得到了可靠的消息,蔡邕的女儿蔡文姬在逃难的难民当中被抢到了南匈奴,而且是被迫嫁给了南匈奴的左贤王。等到北方的战事基本平定之后,曹操又想起了这位故人的女儿蔡文姬,心里很是同情,也很是牵挂,所以他派出了这支特别小分队,并且让他们带上了价值连城的黄金、白璧,赶往南匈奴,命令他们务必要赎回蔡邕的女儿蔡文姬。

十二年的光阴,十二年过去了,十二年对于一个女人意味着什么?十二年当中,中原是在持续不断的战乱当中,而蔡文姬她也完成了一个女人最重要的蜕变。她从一个二十来岁的妙龄少女成为了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女子,而且还成为了两个孩子的母亲。但是成为母亲并没有给蔡文姬带来纯粹的快乐,反而是加重了她的忧思,因为在南匈奴生活的这十二年,北方严寒的气候,还有跟中原大相径庭的生活习惯,包括腥膻的饮食,还有难以下咽的肉酪等等,都让蔡文姬觉得度日如年,十分地难熬,才三十出头的蔡文姬已经被西北的风沙折磨得是满面风霜,她日思夜想的就是在有生之年、有朝一日能够返回她日思夜想的故乡。可是在对家乡的这样一种殷切的思念当中,蔡文姬的内心又不时被一种矛盾和痛苦纠结着,因为她不再是孑然一身。作为南匈奴左贤王的一个妃子,左贤王和她虽然说不上是伉俪情笃、夫妻情深,可是好歹对她也还算不错,更重要的是她还生下了两个孩子,这两个胡汉混血的孩子已经将她的生命不可避免地紧紧地跟南匈奴联系在了一起。所以就是在这样的矛盾和痛苦的纠结当中,漫长的十二年过去了,这可以说是蔡文姬一生当中最为痛苦、最为艰辛和难熬的冬天,可是命运的转折偏偏在她几乎要绝望的时候出现了。

在这十二年当中,一代枭雄曹操已经基本上平定了北方的局势,当上了汉朝的宰相,成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汉朝实际掌权者。这使得他也会想起当年曾经密切交往过的蔡邕,也想起蔡邕这一生别无其他的子嗣,只留下蔡文姬这么一个女儿(这一点讲的不对,蔡袭是他的侄儿,西晋大将军羊祜是她妹妹的儿子。这怎么能说蔡邕没有别的子嗣呢?),如今她一个人流落她方,过的生不如死的生活。那曹操当然很清楚地记得这个蔡文姬还在幼年的时候就已经是才名远扬,所以曹操是同情心大发,派使者持黄金白璧赶往南匈奴,要赎回蔡文姬。

那时正是一个万物刚刚苏醒的春天,那个早晨也和往常一样,蔡文姬正在教她的两个幼小的儿子在读书,那也是茫茫的大草原,一年当中难得的温暖时节。啾啾的鸟鸣声和孩子的琅琅的读书声交织在一起,这也是蔡文姬艰辛的生活当中,她认为唯一动听的声音,也是她凄苦的内心唯一的一点安慰。就在这样一个和往常一样平静的早晨,突然几声震耳欲聋的礼炮声打断了孩子的读书声。孩子好奇心重啊,就问妈妈,“妈妈,发生什么事情了?”蔡文姬也凝神一听,果然这个毡账外面有杂乱的脚步声、说话声,已经打破了那个早晨的平静。过了一会儿,蔡文姬就对儿子说,“没关系,你们继续读书吧,很可能你的父王是有贵客到访吧。”没过一会儿,这个杂乱的脚步声一点点地近了,几个侍从飞奔进来向蔡文姬禀告,“夫人,大王请你赶紧出去,汉朝的使节到了”。蔡文姬一听“嚯”的一声站起来,“什么?汉朝使节?”她来不及精心地梳妆打扮,立刻往外飞奔而去。

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南匈奴,她已经整整十二年没有再见到过故乡的亲人了。当她来到毡账的外面,在她眼前飘扬的是汉朝的旗帜,停放着的是汉朝装饰风格的车马,而她身前向她彬彬有礼地拱手行礼的是身着汉家衣裳的使臣。蔡文姬一时愣在那里,她都分不清这到底是现实还是在梦中,直到她的两个小孩追出来,拉着她的衣袖问,“妈妈,你怎么了?”这才把她从梦境当中唤醒过来。儿子询问的眼神让她终于意识到这不是在做梦,这是事实。她看着儿子询问的眼神,又把目光转向她的丈夫南匈奴的左贤王,左贤王这个时候也正看着她,眼神很是复杂。儿子询问的眼神和丈夫复杂的眼神交织在一起,让蔡文姬这个时候也真的是百感交集。很快,蔡文姬就弄明白了一切的来龙去脉,也弄明白了这一批汉朝使臣来到南匈奴的真正的目的。蔡文姬这时可以说是惊喜莫名,她没有想到经过了漫长的十二年,尽管她每天每夜都在梦回故乡,但她几乎已经绝望了,认为自己不可能在有生之年返回故乡,因为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没想到在一个毫无心理准备的春天的早晨,幸福来得太突然了。

身在塞外,心系中原。十二年来,蔡文姬无时无刻不在期盼,期盼着能够重归故土,再见故人,然而就在她对未来几乎不再抱有任何幻想,以为塞外将是自己人生归宿的时候,惊人的消息传来,她无法相信这一切竟然是真的。那一刻,她抑制不住心中的狂喜,内心长久的压抑获得了彻底的释放。“东风应律兮暖气多,知是汉家天子兮布阳和。”万千的感动与感激幻化为这美丽的诗句,轰动一时,流传千古。那么,《胡笳十八拍》究竟有着怎样的无穷魅力?一代才女蔡文姬又有着怎样不凡的人生经历呢?

这段经历被蔡文姬写在她的自传性的抒情长诗《胡笳十八拍》当中,其中的十二拍就生动地描述了汉家使臣到达南匈奴之后蔡文姬悲喜交加的心情。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胡笳十八拍》的第十二拍:“东风应律兮暖气多,知是汉家天子兮布阳和。羌胡蹈舞兮共讴歌,两国交欢兮罢兵戈。忽遇汉使兮称近诏,遗千金兮赎妾身。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稚子兮会无因。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难具陈。”

《胡笳十八拍》这整首诗整体上是一种痛苦、悲凉,甚至是愤懑的一种情绪基调,可是唯有这第十二拍呈现出喜悦、欢愉的气氛,呈现出温暖的春天的气息。这十二拍的春天的温暖的气息,正是汉朝使者出使南匈奴给蔡文姬带来的巨大惊喜,“东风应律兮暖气多,知是汉家天子兮布阳和。”那我们知道东风就是春天的使者,是春天的代名词,正所谓“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古人认为,东风解冻是一切生物萌动、苏醒的前提,也是春天转暖的必备条件,所以蔡文姬才会满怀喜悦地唱出东风送暖的这样一种情绪。“东风应律兮暖气多”,温柔的东风取代了凛冽的北风,给寒冷当中煎熬的蔡文姬带来了巨大的喜悦。那么是谁将这和暖的东风吹送到北方的穷荒绝域当中的呢?“知是汉家天子兮布阳和”,原来是汉家天子在播撒阳和之气。阳和之气是指的春天的温暖之气,当然这里是用来比喻汉朝天子的恩泽。这样看来,曹操派去赎回蔡文姬的这支特别小分队是不是真的在春天到达南匈奴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无论这一天是处于哪个季节,它在蔡文姬的心目当中一定会定格成为她生命当中最温暖、最刻骨铭心的春天。她心里十二年漫长黑暗的冬天就要结束了,她怎么不会惊喜莫名呢。

“羌胡蹈舞兮共讴歌,两国交欢兮罢兵戈。忽遇汉使兮称近诏,遗千金兮赎妾身。”两国交欢,从此能不再有战争,两国人民一起跳起了欢乐祥和的舞蹈来庆祝这个历史时刻的到来。蔡文姬没有想到,她一个流落她乡十二年的一个平凡女子,却能够得到汉朝天子的怜悯和眷顾,不惜重金赎回,当然会让她在激动惊喜之余,平添对汉朝天子、对曹操的感恩之情。不过,所谓平凡女子很可能是蔡文姬对自身价值一个谦虚的定位,其实无论是在曹操的心目当中,还是在当时人心目当中,或者是在后人心目当中,蔡文姬都是一个极不平凡的女子。后人甚至将她和李清照、上官婉儿、卓文君相提并论,并列为中国古代的四大才女。

那么蔡文姬的极不平凡,我个人认为至少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蔡文姬拥有一个极不平凡的父亲蔡邕。蔡邕是一代大儒,也是汉末文坛的领军人物,连曹操这种傲视群雄的人都对蔡邕是敬重有加。那除了学问好之外呀,蔡邕还是一个特别有名的音乐家。蔡邕在流落吴地的时候,有一天他无意当中听到邻居吴人在烧火做饭,这火烧得桐木“噼里啪啦”地响,这个声音引起了蔡邕的注意,他立刻判断出这是上好的木材。他立刻赶过去,在吴人手里抢下了这段烧焦的桐木,然后用这个桐木制成一把琴,一把古琴。这把古琴弹奏出来的声音是举世无比,那因为这段桐木曾经尾部被烧焦过,所以被命名为“焦尾琴”。那蔡邕亲制的这把焦尾琴是和司马相如的绿绮琴,还有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琴。

除了有一个极不平凡的父亲,蔡文姬还拥有和别人不一样的极不平凡的经历。以蔡邕在汉代末年的地位,那出身于书香门第的蔡文姬本来应该是拥有一个琴棋书画的美好的人生环境,可是造化弄人,成年之后蔡文姬先是嫁给了一个叫卫仲道的人,可是结婚没有多久,丈夫就去世了,蔡文姬孑然一身,只好又回到娘家来守寡。不过对于书香门第、官宦世家的蔡文姬而言,一次短暂失败的婚姻,并不会完全改变她的人生轨迹,真正改变她的人生轨迹的还是汉末的大环境的动乱,尤其是董卓的叛乱。董卓掌权的时候,他逼着大名鼎鼎的蔡邕出山做官,他想借此来收揽天下的民心。蔡邕当然是力辞不就,可是董卓勃然大怒,放下话来说,我董卓是什么人,我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魔王,他蔡邕再骄傲,我让他早上死,他不敢拖到晚上,用这样一种死亡的威胁逼迫着蔡邕不得不出山做官。

后来董卓被诛杀之后,蔡邕被当成是董卓的同党,也被逮捕下狱。当时很多人,包括天下的名流士子都纷纷到王允那里去为蔡邕说清。他们对王允说,蔡伯喈,伯喈是蔡邕的字,蔡伯喈可是旷世逸才呀,没有人比他对汉朝的历史更熟悉了,请您留下他一条命,让他完成汉史的一代大典的修撰,千万不要以莫须有的罪名杀了他,以失了天下人的民心啊。蔡邕在狱中自己也承认有罪,他上书王允,请求让自己黥首刖足,也就是在脸上刺字,然后砍断双脚,让他用残存的生命完成汉史的修撰,可是这一切都没有打动王允,而蔡邕最后也是死在了狱中。蔡邕的死于非命,才真正是彻底的将蔡文姬推入了黑暗的生活当中。再加上汉末的大动乱,趁着汉朝政局的动乱,北方的少数民族也趁机南下侵略,蔡文姬混在难民当中也被抢到了北方南匈奴。俘虏到南匈奴之后,她被迫嫁给了左贤,成了南匈奴左贤王的一个妃子,这一滞留就是整整十二年。

时光飞逝,经历了十二年的塞外苦寒,蔡文姬已经从一个芳龄少女变成了两个孩子的母亲,岁月的年轮不仅深深地镌刻在了她的脸上,也在她心里留下了永久的痛。十二年来,水土的不服,风俗的差异,她都已能够坦然面对,唯有对故国的思念令她寝食难安。就在蔡文姬对返回故土已经不抱希望的时候,天大的喜讯却意外降临,然而回归中原,却也意味着要与亲生骨肉永久的别离,“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稚子兮会无因。”那么在这母子分别的那一刻,在那塞外的茫茫大漠中,究竟会发生怎样令人酸楚的故事呢?

十二年过去了,汉朝使者终于在她望穿秋水的期待中姗姗来迟,而这一刻蔡文姬都分不清楚自己是该欣喜还是该悲哀。我终于可以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了,可是紧接着问题又来了,我已经不再是十二年前那个孑然一身的孤女子了,我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如果我回去了,两个孩子怎么办?“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稚子兮会无因。”这对于任何一个母亲来说都是两难的选择题,回归故乡和母子团聚,这是一般人很容易达到的幸福,可偏偏对于蔡文姬来说,注定无法两全其美,选择题的答案其实只能是唯一的。南匈奴左贤王为了部族的利益,他不会刻意与汉朝作对,所以在两国利益的均衡当中,蔡文姬没有决定权,她只能被动地接受命运的安排,左贤王的安排。左贤王必须答应汉朝使者的要求,放蔡文姬回归故乡,但是他不可能让自己的儿子跟随他们的汉族母亲回到汉朝去,所以答案是唯一的,蔡文姬必须回归故乡,而两个孩子必须跟他们的母亲生离死别。离别的场面是惨不忍睹的,两个幼小的孩子,哀哀地拉着母亲的衣袖,甚至是紧紧的抱着她的脖子不肯松开。儿子哭得是死去活来,母亲也是肝肠寸断,紧紧地抱着孩子不肯放手。

“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难具陈。”《胡笳十八拍》的这第十二拍从“东风应律兮暖气多”欣喜若狂,最后落到了去留两难、哀乐并存的悲喜交集。我想,即便是像蔡文姬这样的旷世才女,她也很难用语言准确表达她此时此刻的复杂心情。那蔡文姬就是在这样一种复杂的情绪当中踏上了返回故乡的漫漫旅途。在回顾自己十二年人生经历,在思念幼子的肝肠寸断当中,蔡文姬满怀的悲愤和才华喷薄而出,成就了中国文学史上经典名篇《胡笳十八拍》。

除了这一段极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之外,蔡文姬最值得一提的还是她极不平凡的文学才华。除了《胡笳十八拍》之外,蔡文姬还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首文人自传体的五年长篇叙事诗——《悲愤诗》。《悲愤诗》一共是有两首,一首是五言诗,一首是骚体诗,这两首诗都被《后汉书》完整地收录了。那五言《悲愤诗》是通过详细地叙述她个人遭遇了汉末的动乱,被抢到北方的凄惨的情状。然后北方酷烈的生存环境,以及不得不挥泪告别她的幼子的肝肠寸断,然后回到故乡之后,看到战后故乡的满目荒凉,以及回到故乡之后蔡文姬又再婚的战战兢兢的心绪。这长篇的《悲愤诗》不仅仅是展现她个人的生平,而且还成为那个年代的一面时代的镜子。比如说,她在《悲愤诗》当中曾经写到董卓的叛乱,那种惨无人道的杀戮,“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砍了壮年男子的人头就挂在马边上,而马后载的是抢来的妇女。这样的情状就完全可以跟史书的记载来对勘,所以蔡文姬的《悲愤诗》一开始就对董卓作乱提出了血泪控诉。“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可以说,《悲愤诗》是真实性和抒情性完美的结合。

蔡文姬除了自身极不平凡的才华之外,她还有一个极不平凡的朋友,那就是曹操。正因为有了曹操的眷顾,她才能够结束十二年在北方漫长的冬天,也迎来她生命当中最刻骨铭心的春天。曹操对她的眷顾就好比是久违的东风也终于吹暖了她冰冻的心。

没有曹操就没有彪炳青史的“文姬归汉”,作为叱咤风云的一代枭雄,曹操与蔡文姬的父亲蔡邕交情深厚。他早年就非常欣赏蔡文姬的才华与智慧,正是因为他的同情和坚持,才不惜代价让一代才女重返家园,他自己也因此赢得了有情有义的贤良之名。那么蔡文姬回国之后,曹操又是怎么对待这位旷世才女的呢?

而且,曹操对蔡文姬的眷顾还不仅仅是赎回她那么简单,蔡文姬回到朝思暮想的故乡之后,曹操还很同情她,现在是孤苦伶仃一个人了,所以在曹操的安排之下,他又让蔡文姬嫁给她一个同乡叫董祀。董祀是曹操麾下的一名屯田都尉,这个官职并不高,他主要是管理一些农垦的事务。蔡文姬嫁给董祀之后,夫妻的感情怎么样?史书上面的并没有特别详细的记载,当然我们按常理不妨推测一下。董祀是一个年轻力壮的男子,而蔡文姬三十多岁,经历过两次婚姻,而且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再加上十二年在西北的生活,饱受风霜摧残,她早已经是一个满脸沧桑的中年女子。那么董祀对蔡文姬是不是能够谈得上夫妻情深呢?我们可能真的要满怀疑惑。当然碍于曹操的面子,董祀不得不接受蔡文姬成为他的妻子。

而蔡文姬自己对自己的第三次婚姻同样是充满了恐惧和忧虑,她在《悲愤诗》当中这样形容自己进入第三次婚姻之后那种战战兢兢的心情,“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励。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一个有过两次婚姻,生过两个孩子的中年女子,第三次嫁给另外一个男子的时候,她的心里是充满了恐慌、充满了担忧。而且董祀对她的冷淡,也让她觉得自己好像就是残花败柳,无论她怎么努力都得不到丈夫的怜惜,或者是呵护,这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情绪一直延续到他们俩的婚姻再一次面临一场巨大的考验。

董祀犯法,论罪当死,刚刚才安定下来的婚姻生活又一次掀起巨澜,蔡文姬在慌乱当中她唯一能够想到的求情的人物当然还是曹操。那一天,正好在曹操的府上,王公大卿、士大夫名流是正好聚集一堂。当人们把蔡文姬求见的讯息报告给曹操之后,曹操就对满屋子的客人就说,你们不是早就对蔡邕的女儿蔡文姬慕名已久吗?现在她就在我们家门外,我把她请进来,让诸位一见。于是曹操就派人将蔡文姬宣进来,文姬求情心切,没有来得及精心的梳妆打扮,乱蓬蓬的头发,甚至连鞋袜都没有来得及穿,赤着脚,衣衫褴褛的出现在众人面前。大家一看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就是名重一时的大才女,她怎么可能会如此地落魄、如此地憔悴?

蔡文姬这个时候根本就不管众人那种讶异的眼神,她一直走到曹操面前跪下,声泪俱下地哀求曹操放她丈夫一马。那当时蔡文姬言辞之恳切,声音之哀怨,一代才女可怜到如此地步,让当时在座的所有人都忍不住为之动容。曹操就发话了,你的情况也确实是情有可原,但是我们这个死刑的文书早已经发出去了,现在追也追不回来了。蔡文姬说,明公,您的马厩里面圈养多少日行千里的快马,您的手下多的是好的骑手,你为何一定要吝惜一批快马去挽救一条垂死的性命呢?曹操也被她的这番话感动了,立即派手下骑上快马去追回判决董祀死刑的文书,救了董祀一命。  

同时,因为当时正好是冬天,北风凛冽,而蔡文姬鞋袜都没有穿,冻得是面色青紫,所以曹操又命人帮她穿上鞋袜,重新梳妆打扮,戴上头巾。还很关切地问她,夫人,您的父亲蔡伯喈可是大名鼎鼎的藏书家,听说她生前赠予您大量的珍贵典籍,不知道是不是真事儿呢?蔡文姬回答曹操说,亡父确实曾经赠给我四千卷珍贵的典籍,可是这十几年来生灵涂炭、流离失所,而妾本人才情拙劣,没有办法好好保护这四千卷的典籍,已经在动乱当中一无所存,而我如今能够从头至尾完整地背下来的典籍也只剩下区区四百多卷了。曹操一听大喜过望,那太好了,那我就派十名助理住到您府上去,您就负责背诵,让他们专门把这些典籍抄录下来,您看怎么样?蔡文姬就说,妾听说男女授受不亲,您派十名助理住到我家里来,恐怕是不太方便,还是请您赐予我足够的笔墨,我亲自把这四百卷卷典籍默写下来。曹操果然满足了她的请求,赐予她笔墨纸砚,而蔡文姬果然是将她脑海里面铭记的这四百多卷典籍一字不差的全部亲手默写下来,而且经过专家验证,几乎是没有任何的遗漏和错误。

这样看来,“文姬归汉”这样一个历史事件,它不仅仅只是改变了一个女子的命运,也不仅仅是给曹操的功德簿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延续,具有了一种特别的意义。董祀和蔡文姬此后的婚姻生活怎么样?我们也没有办法去详细地考证,据说从此之后董祀辞去官职,带着蔡文姬一起归隐在山水田园当中,度过了他们相敬如宾的后半生,我们也是这么期待的吧?无论蔡文姬内心曾经经历过多少悲怆、多少痛苦,她回归故乡的那一年一定是她生命当中最难忘的一个春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