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霜降诗词十六首:霜降鸿声切,秋深客思迷


古诗词文欣赏品读古典诗词畅享诗意人生


每日经典聆听最美好声音


诗经·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所有的美好,都在那里,不因为你的放弃而消失;也不会因你的抱怨,而减少了它的光芒。如果想靠近,就必须努力;如果想得到,也必须要付出。水边伊人,犹如我们追寻的目标,看似触手可得,而实际上必须经过认真努力才可能实现。



大历二年九月三十日

唐 杜甫

为客无时了,悲秋向夕终。

瘴馀夔子国,霜薄楚王宫。

草敌虚岚翠,花禁冷叶红。

年年小摇落,不与故园同。


唐代宗大历二年,唐朝平定了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后,又连遭吐蕃入侵和回纥叛乱。杜甫在夔州写下此诗,历经多年战乱,适逢深秋,眼望处尽是悲凉,又离家多年,思乡心切。这深秋时节南北方气候肯定不同,相同时节看到不同景色,自然会有对比,这种反差就更容易勾起对家乡的思念,此乃人之常情,此诗也在千百年来引起读者共鸣。



岁晚

唐·白居易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

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

何此南迁客,五年独未还。

命屯分已定,日久心弥安。

亦尝心与口,静念私自言。

去国固非乐,归乡未必欢。

何须自生苦,舍易求其难。


秋天万物肃杀的景象本来就容易使人悲伤,而霜降时节天气又更是骤冷,对于去国怀乡的人来说本来就伤感,更何况像诗人白居易这样有过起伏沉落的人生阅历的人。在这首诗里,诗人的心境似和这霜降的节令一样到了暮年,觉得命运已定、无需多言,与寒冷的天气相对应的,是作者心灰意冷的人生态度。



咏廿四气诗·霜降九月中

唐·元稹


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

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阳。

秋色悲疏木,鸿鸣忆故乡。

谁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


唐朝诗人元稹有一组咏二十四节气的诗歌,这是关于霜降节气的一首。霜降时分的秋天一片萧瑟之气,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这是说一候时豺狼开始大量捕猎小兽,把自己吃肥以便度过不易觅食的冬天。在这里诗人就用了豺祭兽的典故。再加上疏木、哀鸿、思乡,这时候可以饮上一杯美酒,忘却这他乡故乡、忧伤哀愁、古今岁月。



九日登李明府北楼

唐·刘长卿


九日登高望,苍苍远树低。

人烟湖草里,山翠县楼西。

霜降鸿声切,秋深客思迷。

无劳白衣酒,陶令自相携。


刘长卿这首诗写了秋日游子的羁旅之思,登高远眺,远树苍苍,人烟渺渺。霜降日的断鸿之声格外悲切,而羁旅之思也分外低迷。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里说,“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诗人不需要白衣送酒,自己带酒而来,一醉方休。



秋夕山斋即事

唐 刘沧

衡门无事闭苍苔,

篱下萧疏野菊开。

半夜秋风江色动,

满山寒叶雨声来。

雁飞关塞霜初落,

书寄乡闾人未回。

独坐高窗此时节,

一弹瑶瑟自成哀。


简陋的居所,隐逸的生活,平淡而清悠,那个去乡间送信的人还没有回来,等待总是一种煎熬。而一个人的深秋,或多或少,总是有些落寞,更何况是在冷冷的秋雨中,无论是等待还是一个人独处,都是难以慰藉的心绪,这个时候弹琴,无论弹什么都是悲哀的曲调,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曲由心生”吧。



泊舟盱眙

唐·韦建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

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

平沙依雁宿,候馆听鸡鸣。

乡国云霄外,谁堪羁旅情。


这首诗给人的感觉冷清而萧瑟,潮水在河岸上蔓延,月光如雪,笼罩着平沙落雁、旅馆鸡鸣。而产生这种冷清萧瑟之情的原因,正是这浓厚的思乡之情。



《新营小斋凿地炉》(节选)

宋·欧阳修


霜降百工休,居者皆入室。

墐户畏初寒,开炉代温律。


到了霜降时节,各种室外的劳作都停止,人们开始准备猫冬了,把门窗缝都用泥涂严,屋里生起火炉来替代暖和的天气。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宋·苏轼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

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词的上片写楼中远眺情景。江上水浅,是深秋霜降季节现象,出天高气清、明丽雄阔,酒力渐消",皮肤敏感,故觉有"风力"。晋时孟嘉落帽于龙山,是唐宋诗词常用的典故。苏轼对这一典故加以反用,说破帽对他的头很有感情,不管风怎样吹,抵死不肯离开。下片就涵辉楼上宴席,抒发感慨。诗人以蝶愁喻良辰易逝,好花难久,世间万事,皆是梦境,转眼成空;荣辱得失、富贵贫贱,都是过眼云烟;世事的纷纷扰扰,不必耿耿于怀。此时对此盛开之菊,更应开怀畅饮,尽情赏玩。



霜降前四日颇寒

宋·陆游

草木初黄落,风云屡阖开。

儿童锄麦罢,都里赛神回。

鹰击喜霜近,鹤鸣知雨来。

盛衰君勿叹,已有复燃灰。

 

天气渐寒,草木开始变黄凋落,风云屡开屡阖,也充满了变幻。傍晚,儿童锄完了麦地,乡里祭神求雨的人也归来了。看到鹰击长空,为霜降临近而感到欣喜;听到白鹤鸣唱,雨快来了。虽然是一盛一衰之景,但请您不要忧叹。盛衰是自然的规律,有衰败也自然会有“复燃”的时候。



列岫亭

宋·江定斋


倚槛穷双目,疏林出远村。

秋深山有骨,霜降水无痕。

天地供吟思,烟霞入醉魂。

回头云破处,新月报黄昏。


这首诗描写了霜降时节的深秋山景。倚栏远眺,可以看到村外的疏林,秋气渐深,使秋天的山也多了一份苍健之气,江上水浅。诗人感觉到天地烟霞与其融为一体,,蓦然回首,时间却已是新月黄昏。



水调歌头

宋·叶梦得


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

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

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

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

平生豪气安在?走马为谁雄?

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

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


在深秋的寒夜,一位老人,带病登城巡视,回望中原那一大片被金人夺去的土地,不能收复,南宋小朝廷也岌岌可危,他的心情沉重而且惆怅,那又怎么办呢?一味地借酒浇愁吗?不,他还要“与客习射”,走马练武,于是就出现了“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的场面,“将领岳德,弓强二石五斗,连发三中的,观者尽惊。”词作者曾为抗击金兵立下汗马功劳,现在年事已高,还想与客走马比武,以振当年雄风,却又“偶病不能射”,感愧老病,不能报效祖国于疆场,只好回首长望北方的云中郡,那魏尚和李广奋勇抗击匈奴的土地。作者不是一般地悼惜流年,感叹病老,而是热切地关注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只因为报国有心、回天无力而抱愧和感喟。虽有力不从心的悲慨,却仍然豪气逼人,给人以激励和振奋。



舟中杂纪十首

元末明初·王冕

老树转斜晖,人家水竹围。

露深花气冷,霜降蟹膏肥。

沽酒心何壮,看山思欲飞。

操舟有吴女,双桨唱新归。


这首诗写了霜降时节的舟中之景,一反萧瑟之气,秋天的精致在诗人笔下逸兴遄飞。老树斜辉,流水人家,含露秋花,以及霜降时分肥美的螃蟹。沽酒看山,更是使人心情十分爽朗。连操舟女子归家时,嘴里都是唱着歌儿的。



迎霜降

明 何景明

烈风扬云旗,鼓角悲广路。

庭前玉树枝,昨夜微霜度。

幽人蹑葛屦,出户履寒素。

胡当戒坚冰,及此岁将暮。


诗中描写了霜降时节的景物,秋风烈烈,吹送着悲愁,庭前的树裹上了一层薄霜,看上去象是玉做的,天气也变冷了,出门要穿上防滑的鞋子和御寒的衣服,小心踩到冰上。这是多温馨的提示啊,就如我们现代人的那种关心,叫做“天冷,别忘穿秋裤”。




如梦令

清·黄琬璚 

晓向高楼凝望,远树枝枝红酿。

睡起眼朦胧,道是芙蓉初放。

霜降,霜降,那是丹枫江上。


黄琬璚是嘉庆、道光年间有名的才女,善弹琴,指法微妙,从学者甚多。书法娟秀,诗词尤有名於时。词人登上高楼,看到树上一片片鲜艳的红色,以为是芙蓉花开了。仔细一看,原来是霜降时分的丹枫。这首诗与杜牧那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有异曲同工之妙。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这首诗写于1925年深秋。作者站在橘子洲头,看到遍山叶红,江流不息,船只如梭,雄鹰展翅,鱼儿自由;回忆起自己曾在这美好的地方学习、战斗过,还有很多志同道合的同学、朋友,曾经是多么的意气风发,充满壮志豪情。眼前深秋的美景让作者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从而也更加坚定了心中的革命信念。



 


您看此文用   分  秒,转发只需1秒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