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评李白《玉阶怨》:一个伟大诗人本然的直觉
每日经典聆听最美好声音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t07796uysii
玉阶怨
作者: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我们再看一下李白的《玉阶怨》。他说“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从形象和情意的关系来看,我们前文讲了两个诗人的诗,像“紫藤拂花树”,“黄鸟度青枝”,这个形象跟情意根本没有结合在一起,所以不好;而谢朓的诗,“夕殿”、“珠帘”、“流萤”,这都结合在一起了,所以好。那么李白呢?你看他用的是什么?他的《玉阶怨》开始说的就是“玉阶”,下边是说“生白露”。先说这两个形象。前文我们所举的谢朓的那一首诗,“夕殿下珠帘”,那“珠帘”不是珍贵、美好的吗?是的。我们也说,珍贵美好的事物可以代表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她品格的美好。
要想学习诗的欣赏,你一定要比较才能判断诗的好坏。
你不比较怎么知道呢?如果你比较,就知道谢朓那一首诗的“珠帘”,还是比较写实的,“夕殿”、“珠帘”是写现实的,一个真正的环境的美好,是一个美丽殿中的一个美丽的珠帘。
你说李白写的玉阶,难道不是现实中真的玉阶吗?当然,他所写的很可能也是现实的,真实的玉石的台阶,可是还不止于此。在李白运用这形象的结合的时候(我们所要注意的,所用以分别诗歌高下优劣的就在这种结合的地方),他使那个现实的玉阶产生了一种象征的效果、象喻的作用。
那么怎么知道它产生了象喻的作用呢?我们是可以证明的。那玉石的台阶不是汉自玉的吗?所以是洁白的,而石头给人的感觉又大多是寒冷的,“白露”给人的感受和联想也是洁白、寒冷的。就因为这两种相似的品质这样一结合,就把那个品质强调了。而这个品质一强调,就强调到象喻的层次,不只是一个现实的台阶而已了,何况他下边还有“却下水精帘”,还有“玲珑望秋月”呢。他的“玉阶”,他的“白露”,他的“水精帘”,他的“玲珑”、“秋月”,那洁白的、寒冷的、光莹皎洁的,是他整个这一首诗这么多形象的一个共同的品质。
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他是先想了一想,“噢,这四种都是品质相近的,我把它们堆在一起去吧”。是这样吗?
一个真正伟大的有才赋的诗人,他不需要这样笨的一点一点去想,他是带着一种本然的直觉,他就觉得这样说出来就是好的。这种感受的能力,不只是对外边的花开花落有感受的能力,还有对于文字的感受能力,就是这个字和那个字在感觉上有什么不一样。所以,他把两个形象一结合就把这首诗提高到一个象喻的层次了,这在李白不见得是有意,可是却产生了这样的效果,所以“玉阶”、“白露”的形象就好。
他说“玉阶生白露”,这“生”字是多么好。你看“紫藤拂花树”的“拂”字就不恰当。“黄鸟度青枝”的“度”字就这么笨。如果说“玉阶有白露”,好像差不多,相似而实不同。“有”就是存在于那里,可是“生”呢,“生”是这个白露的露水越来越多了,越来越浓了,越来越寒冷了,夜越来越深,时间越来越久了,她的思君的怨情也越来越深刻。这个“生”字,有白露寒冷的增加,也有时间长久的消逝,所以说“玉阶生白露”。
凡是好诗,它是一个整体,它整个的生命是联合起来的。
所以接下来就是“夜久侵罗袜”。李白的第一句“玉阶生白露”的“生”字,就跟他第二句的“夜久”有密切的关系。那“生”就正代表“夜久”,也就是时间的消逝。
如果你在屋子里边,根本不注意外边,你怎么知道“玉阶生白露”呢?是因为这个有怨情的女子根本就没进到房间里边去,她自己就站在那玉阶之上,所以接下来就是“夜久侵罗袜”,这个“夜久”是和那个“生”字的时间结合起来的,这个“侵罗袜”是和整个“生白露”的“白露”结合在一起的。
什么“侵”她的罗袜?是白露的露水。“侵”是透进去,是露水侵透了她的罗袜。如果她只出去一下子,一秒钟,一分钟,露水湿不透。是她站在玉阶之上,站了那么长久的时间,感觉到时间的消逝与黑夜的来临,而一直到露水打湿她的罗袜。这不只是打湿在表面,是透在罗袜的里面,让她肌肤上真正地感受到寒冷。像这样的感受,他所写的不是身体上的寒冷吗?不是罗袜内脚的寒冷吗?但是,不只是如此,是从身体的寒冷一直到心灵的寒冷。
五代时候词人冯延巳,他曾经写过这样的两句小词,“波摇梅蕊当心白,风入罗衣贴体寒”(《抛球乐》)。他说,他站在一座小桥的桥边,看到水波摇动,那梅花的倒影映照在水中。我以为“梅蕊”就是梅花的花影,而并不是梅花的花瓣。他的这个“当心白”的“心”字,是跟这个“波”字联系在一起的,是梅花花蕊的影子在水中心的摇动。因为我们是用人的心来说那水波的波心的,所以当我们说到水波的波心的时候,就返回来可以想到我们的人心。那一团光影的摇动,已经不只是摇动在水波之中,也摇动在我的内心之中,是“波摇梅蕊”的影子使我心中荡漾。接下去,“风入罗衣贴体寒”。他说:我站在小桥上,风就吹到我这样薄的罗衣之中,使我“贴体寒”,是我的身体这么贴切地感到这一份寒冷。而这一份寒冷写得这么真切,己经不只是身体的寒冷了,是他心灵上的寒冷。
再看李白的《玉阶怨》。他说“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在那种寂寞寒冷之侵袭中所暗含的怨情已经写得很好了。
如果是按照虞炎、谢朓的做法,后边就该写思君了。可是李白没有写,他下两句反而更扬起来,说“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你要一比较这三首诗中所写的女子,就会看到诗人在诗里边所写的女子是不一样的。
《古诗十九首》写的“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那是一种女子,她“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她打扮得很漂亮站在楼口,在那里表现她的美丽。可是《古诗十九首》还写了另外一个女子,“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那个女子就始终没有出现。同样是好,但她们的品格和感情是不一样的。
谢朓所写的《玉阶怨》中的那个女子写得很好、很多情。“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你看多么缠绵,多么细腻,多么温柔的女性。这个女子他去“缝罗衣”,而李白所写的这个女子则没有缝罗衣,这是又一种类型的女子了。她的罗袜都打湿了,那就去睡眠好了,可是这个女子不但没有睡眠,她还更要垂下那水精的帘子。
“水精帘”是什么样的帘呢?是玲珑的,剔透的,光明的,皎洁的。她要垂下来这水精的帘子做什么?她要透过这水精的帘,在水精帘的陪衬下,去仰望天上那一轮光明、皎洁的秋月,是“玲珑望秋月”。这个“秋月”是和“玉阶”、“白露”结合在一起的,是寒冷的、肃杀的、寂寞的,是秋天的月亮。
苏东坡说,有一次他跟妻子说话,是在春天的一个晚上。他妻子说:春天夜晚的月亮和秋天夜晚的月亮,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春天的月亮,看起来是比较温柔的,是花好月圆;而秋天的月亮,给人的感觉是比较凄凉的。苏东坡就对他妻子说:我不知道你会不会作诗,你说的真是诗人的话啊。
那秋天的夜月和春天的夜月给人的感觉确实是不同的。秋天空气比较清爽,尤其在北方,一到秋天你就看到天特别高特别晴朗,月亮就显得特别高特别亮,有一种高寒之感。
而什么是玲珑呢?中国古人是喜欢玉器的,玉是配合中国古代礼法的,有很多的讲究。有玉环,就是一个圈圈;有玉璧,是整个的片圆;有玉玦,是玉璧缺了一半的。而玲珑也是一块玉,是中间刻穿的,雕刻得玲珑剔透的,那真是精巧,而且是透明的,月亮里边含有一片光影那真是像一块玉雕的玲珑一样。
这个女子,当她的罗袜已经被白露打湿了,她为什么不回去睡眠?她为什么反而垂下来水精帘要望那天上玲珑的秋月呢?
这个时候,李白的这首诗,已经从写实进人到一种象喻的境界,已经把这个女子思君的怨情从现实更提高了一步。她自己的怨情,她所怀念的那一个对象的品质,是那样的高洁,那样的光明,那样的美好。
他本来是要写“玉阶”的怨情,思君的怨情。他的“怨情”没有说“思君一叹息,苦泪应言垂”,没有说“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而是“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而“玲珑望秋月”中,都是他的“怨情”,而这一份怨情之中,已经不只是思君的怨情了,还有一种对崇高的、光明的、皎洁的、美好的品质的追寻和向往。他把他的诗已经提升到了更高的一个层次。
所以,我们要批评、欣赏诗歌的好坏,是可以从它的传达、表现,它的用字、造句,它的形象,它的整个的章法、结构来判断,来感受、体会的。
作者:叶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