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走下神坛的毛泽东(三)


古诗词文欣赏品读古典诗词畅享诗意人生


每日经典聆听最美好声音

弹指间毛泽东同志已离开我们四十三年了,今年他老人家诞辰126周年,五年前我们一同录制这篇由权延赤采访毛泽东卫士长李银桥时撰写的长篇纪实小说《走下神坛的毛泽东》,以再现这位共和国领袖的胆略、性格、脾气、好恶,一位活生生的统帅、领袖、父亲、老头儿的形象会一一浮现在你眼前。小说中毛泽东,周恩来等的话语又恢复了他们的乡音,而并非是那些不知那儿学来的普通话,并由宏军播讲,江青,李讷等书中女声由雨音播讲。

谨以此作品献给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你们永远活在我们的记忆中,我们永远活在你们的事业中!                      

  《走下神坛的毛泽东》(三)

作者:权延赤  演播:雨音、宏军


女:毛泽东最大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男:挑战。迎接挑战。

  这个问题,从毛选上就可以得到答案。毛泽东对于国民党的挑战,可以说是针锋相对;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他一生都是强者。就我所见,他从不认输,从来不曾在任何屈辱的环境下低头。干任何事情,不获全胜他是不肯善罢甘休的。

  战争年代,他总是以最大的勇猛精神去迎接挑战。他藐视敌人是因为相信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未来。他为自己内心深处不可动摇的信念所驱使,常常会有惊人之举。

女:1947年元宵节后,胡宗南调动23万人马、分五路进攻边区,并在西安集中一支伞兵 ,准备突袭延安。

  彭德怀获悉情报,忙调一个团守卫延安机场,防敌空降。并亲自劝说毛泽东尽早撤离延安。

男:毛泽东说了两句话:“我是要最后撤离延安的。”“我还要看看胡宗南的兵是个什么样子呢。”

  女:当时,警卫人员以为毛泽东只是笼统讲的一个精神,只是战略上蔑视敌人的意思,并未当真。

男:彭老总却立刻认真了,声色俱厉嘱咐警卫人员:“主席一向说到做到 ,一向不顾个人安危。我们党要顾,你们要顾!不许由着他的性子来,必要时,你们抬也要把他抬走!”

  女:事实很快证明了彭老总的认真有道理,证明了毛泽东是怎样一个“性子”。

  3月13日,胡宗南14个旅兵分两路,向延安发动猛攻。50多架敌机整天轮番轰炸。

男:我们大家几次请毛泽东转移。他不走,总是那句话:“我还要看看胡宗南的兵是个什么样子呢。”

  女:一天,一颗炸弹就落在毛泽东的院子里。爆炸声中山摇地动。毛泽东当时一手端茶杯,一手抓笔在地图上画。爆炸的烟雾使窑内一片昏暗。烟尘散去,毛泽东左手仍然端着茶杯,地上没有一滴茶水洒出。笔仍在地图上画。那条调兵行进路线没打一点折扣!当时,受爆炸惊吓之后的工作人员们见此情景 ,不由得又吃一惊,被毛泽东的安祥惊得目瞪口呆。

  男:警卫参谋贺清华拿来一块落在院里的锯齿状弹片给毛泽东看:“主席,多险哪,你必须马上转移了!”毛泽东接过弹片掂一掂。咧嘴一笑:“好嘛,能打两把菜刀呢。”

  女:16日中午,毛泽东正同周恩来、彭德怀谈战争。谈到上星期举行的保卫边区动员大会,步枪红缨枪挺立如林,口号声震天动地时,毛泽东说:“群众发动起来了,其势如暴风骤雨……”话音未落。敌机投下的两颗重磅炸弹在门前不远处同时爆炸。门窗玻璃全部震碎,气流像强台风一样冲进来,窑洞受到震荡和冲击嗡嗡作响。

警卫人员粹不及防。气浪过去后再看首长……

毛泽东用手将身上的尘土轻轻一拂,笑道:

男: “他们的风不行,连我一个人也吹不动。我们的风起来就不得了,要将他们连根拔哩!”周恩来和彭德怀都放声大笑。

  傍晚,新四旅的干部来了,汇报完西华池战斗的详细情况后,又纷纷劝毛泽东马上撒离延安。毛泽东将手一拂,接着又在桌上轻轻一击:“不要说了。我有言在先 ,我是要最后撤离延安的。”

  女:至此,我们才明白“有言在先”的分量,才明白彭老总何以那么认真着急。

  18日黄昏,毛泽东同王震谈话,东南方向枪声大作。敌人先头部队已经进犯到吴家枣园。

  男:一阵沉重急促的脚步声传来,彭德怀跑步赶到。彭老总是个急性子,说话像打机关枪一样快。他极少有这种焦急跑步的情况。喘着粗气吼:“怎么主席还不走?快走快走,一分钟也不要呆了!”

  同志们都感到了形势的严峻。龙飞虎来不及报告,破门面入:“主席,彭总发脾气了。请你立刻出发。”

  王震忙说:“主席,今天就谈到这里吧。你必须尽快撤离。”

  周恩来也劝:“主席,时候到了,该走了。”

  毛泽东稳稳坐在椅子上,问:“机关都撤完了吗?”

  “早撤光了。”好几个喉咙抢着回答。

  “群众呢?”“走了。全撤离了。”

  “嗯。”毛泽东满意地哼了一声,“好吧,吃饭!”

  女:毛泽东是有言在先的,要是最后一个撤离延安,现在已经是最后一个撤离。可他又要吃饭!糟了,首长和卫士们突然想到毛泽东还有一句话,他还要看看胡宗南的兵是个什么样子呢!…

  枪声已经近在耳畔,一阵紧似一阵,中间还夹杂着手榴弹的爆炸声。同志们火烧屁股一般急。饭菜早已装在饭盒里准备带到路上吃。这时不得不拿出来,匆匆摆放在毛泽东面前。毛泽东吃饭本是狼吞虎咽,有名的快。今天同志们越急他越吃得慢条斯。他是下决心要看看“胡宗南的兵是个什么样子”呢!。

  周恩来把彭老总请来了。

男:彭老总一脚门里一脚门外就吼起来:“主席怎么还不走!龟儿子的兵有什么好看的?走走走,部队代你看了,你一分钟也不要呆了,马上给我走!”

  女:毛泽东望望心急如火的彭德怀,固执地继续往嘴里拨饭。彭德怀像是要去夺他的筷子,到底还是忍住了。忽地转脸,瞪起眼朝秘书和警卫人员吼:

男:“还愣什么?把东西搬出去!”

  女:秘书们急忙清理办公桌,而窑洞外.汽车马达已经轰隆隆震响。

  男:毛泽东皱了皱眉,说:“把房子打扫一下,文件不要丢失。带不了的书籍可以留下摆整齐,让胡宗南的兵读一读马列主义也有好处。”

女:毛泽东放下筷子,环顾一遍打扫过的居室,一声不响地走出窑洞。他先打量一遍周围的每个人,然后双手一背,久久凝视宝塔。他吮了吮下唇,喉咙里咕噜响着吞下一口唾液,将目光转向枪炮大作曳光闪耀的东南方。良久,他的嘴角一沉,出现两道深深的表示轻蔑的纹络。对站立身边的周恩来及所有工作人员说:

男:“我本来还想看看胡宗南的兵是个什么样子,可是彭老总不干,他让部队代看。我惹不起他,那就这样办吧。?

  毛泽东走近吉普车,登车之际,突然转回头,发表宣言一样大声说:“同志们,上车吧,我们一定还会回来的!”

  女:就是为了这一句“有言在先”,一年后周恩来不得不大费心思。那时毛泽东亲自制定了宜川战役,歼敌五个旅,击毙29军军长刘勘。西北战场转入大反攻,全国军民都转入大反攻。延安已是指日可下,但是全国解放战争的大局又要求毛泽东尽早东渡黄河,到一个对指挥战争最方便最有利的地方。

  若依着毛泽东的性子,他有言在先,那是非回延安不可的。为了劝毛泽东过黄河,周恩来与任弼时反复研究,做了充分准备。幸亏毛泽东“有言在先”不少,其中一句“不打败胡宗南决不过黄河。

男:周恩来深知毛泽东的性子,且又是谈话的大师,他先问毛泽东宜川一役,可以不可以说打败了胡宗南?毛泽东说:“这是不可改变的历史事实。”周恩来抓住机会马上说:“主席讲过,不打败胡宗南决不过黄河。现在打败了胡宗南,为了夺取全国胜利,我们的前、后委与工委应该合并到一起了。”于是,周恩来要说的话就让毛泽东先说出来了:“那么说,我们要离开陕北了?”周恩来立刻点头:“对,中央留在陕北的目的己经达到,需要到一个对指挥战争最方便最有利的地方。”

女:就这样,毛泽东没有回延安,东渡黄河去了西柏坡。在最艰难的时刻,毛泽东不肯离开陕北,明确讲了两条理由,李银桥至今记忆尤深。

男:“好多地方来电报,催我过黄河。中央有个安定的环境,对指挥全国作战也的确有好处。不过,我有一个想法。我们在延安住了10来年,一直是处在和平环境中。现在一有战爭就走,我无颜对陕北乡亲,日后也不好再见面。我决定和陕北老百姓一起,不打败胡宗南决不过黄河!我不离开陕北还有一个理由,胡宗南有20多万人马,我们只有2万,陕北的比例是十比一。我们其他战场要好得多,敌我力量对比不这么悬殊。党内分工我负责军事,我不在陕北谁在陕北?现在有几个解放区刚刚夺得主动,我留在陕北,蒋介石就不敢把胡宗南投入别的战场。我拖住它的‘西北王’,其他战场就可以减轻压力。” 

   女:撤出延安后,中央在枣林沟召开过一次会议。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五个常委作了明确分工。毛泽东说:

男:“现在,我党面临的任务很多,但是,第一位的是从军事上打败国民党蒋介石。没有这一条,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

女:常委会决定,由毛泽东负责全国的军事指挥。他是事实上的最高军事统帅,由周恩来协助毛泽东实施军事指挥。

男:我在毛泽东和周恩来身边参加了解放战争的全过程,那种全局性的战略决策自不必说,就是各战区的各个战役,凡是能说出名来的战役,几乎无一不是由毛泽东在周恩来协助下作出决策,甚至制订出具体详细的实施计划。毛泽东曾对王震说“到哪个地方都要有电台联络。我在陕北,天下大事我都可以知道。”无论哪个战区的战役打响,电台都会格外忙碌。比如辽沈战役,据我所知毛泽东共向东北战场发出电报77封,全都是自己动手,像你们文人写小说似的,不仅构思好整体框架,还想好了细节。甚至细到总攻发起之前士兵饭碗里有没有肉,没有肉就杀马吃。

女:毛泽东转战陕北,前半年最紧张。先后搬迁过12个县,37个村镇,几乎没有一天身后不背着胡宗南4个旅或7个旅,甚至十几个旅的追兵。既要对付眼皮下的敌人,又要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我个人认为,中国也只有毛泽东堪胜此任。

尼克松在《领袖们》一书中说:“通常,我们对战时领袖的评价高于和平时期的领袖,部份原因是由于战争必然带来戏剧性的事件。”又说:“战时的挑战使领导人所显示出来的品格易于衡量。”这话不无道理。

男:打沙家店战役时,我们往在梁家岔。距沙家店不到20里。战役计划是毛泽东想好,与周恩来研究后,向彭德怀下达命令。下命令之后,战役开始前;毛泽东由杨家园子前进到梁家岔。战役对西北战局有决定意义,毛泽东十分重视。一到梁家岔,毛泽东立刻与彭德怀通电话,作了许多具体指示都很详细,连挖不挖战壕,挖在哪里都讲到了。

  放下电话,毛泽东回头问我:“银桥。我们还有酒吗?”

  女:毛泽东不善饮;喝一杯葡萄酒也会脸红脖于粗,所以极少喝酒。但是有两种情况例外。一是安眠药用完的时候,他为了睡觉,要喝一杯。喝一杯就可以晕。喝三杯肯定躺倒。不用白酒,葡萄酒或白兰地就行。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打仗或者写作:连续几天不睡觉,也需要喝酒。

男:酒对毛泽东既能提神又可以安眠,关键是掌握好用量。这段时间恰好安眠药用完了。我为他备着不少酒。

  “有酒。要什么酒?白酒行不行?”我问。

  “不要白酒。”毛泽东摇头。“钟松没有那么辣。”“那就拿葡萄酒?”

  毛泽东想了想,又摇头:“这一次敌我主力都集中在这片狭小地区,我们又是侧敌侧水,仗也没有那么好打。”他沉吟一下。问:“有白兰地吗?”

  “有。还是外国货呢。”…

  “我看就是白兰地吧!”毛泽东的手指头敲在地图上,敲在被红箭头包围的蓝圈里,就像敲打钟松的脑瓜壳:看你有白兰地的水平吧。

  女:李银桥拿来了白兰地,放在地图旁。酒瓶旁边放一盒烟一盒火柴。酒瓶另一边顺序摆开两盏油灯,三很蜡烛。桌前摆一个帆布躺椅,屋角摆个绿搪磁壶,作便壶用。

每次战役打响前。李银桥都要做好这些准备工作。战役打响后,毛泽东便守在电话机旁,一边和前线联系,一边看地图。前线无大事,就看各战区来的电报,走到墙边或腌菜缸那里去查华东、华中、东北各战区的地图,回到桌旁便写电文。电话铃一响,放下笔又去抓听筒,一边通话一边又查桌上的陕北军事地图。脑子疲劳了,就呷一点白兰地刺激刺激。烟是一根接一根吸,茶水更是不断。泡过水的茶叶用手一抠便进了嘴,嚼一嚼咽下去。头一天是一包茶叶冲三次水后才吃掉茶叶。到第三天已经是冲一次茶,喝完水就吃掉茶叶。就是说一杯水冲一包新茶。茶水喝得多,尿也多,走到屋角拿起那个绿搪磁壶就尿,尿完了由李银桥去倒。多了一天能倒七八次。

  男:沙家店战役打了3天2夜,毛泽东3天2夜不出屋,不上床,不合眼。吸掉5包半烟,喝掉几十杯茶。没有大便,小便记不清次数,歼灭钟松的36师,俘敌6千余人。未了挥毫给彭德怀写下12个大字:“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放下笔,他晃了晃剩下的大半瓶白兰地:“唉,拿错酒了。”

女:刚才大家听到的是广播小说《走下神坛的毛泽东》作者:权延赤,是由雨音、宏军为您播讲的,今天就到这儿,明天请听下一讲。


雨 音:我国首位登上航母演出的朗诵艺术家。中国网络朗诵奠基人之一,首届中国原创视频播客大赛最佳人气大奖获得者,荣获国家七部委“首批中国网络文化形象推广大使”称号,“国旗文化传播使者”。雨音朗诵《疯娘》、《安塞腰鼓》、《海燕》、《曾经当过兵》等作品在网络和微信上广为流传,雨音朗诵播客一千六百多万次播放。


宏军:著名朗诵表演艺术家。云南省朗诵学会副会长,经济学硕士,长期担任原云南电视台、云南人民广播电台特邀主持人,主持过近千场重大文艺晚会和大型文艺活动。获国家七部委举办的2006年全国首届网络文学经典朗诵大赛总决赛一等奖,获首批中国网络文化形象大使称号。


 


您看此文用   分  秒,转发只需1秒哦~


长按上面的二维码或者点击阅读原文

收听《走下神坛的毛泽东》(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