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环太平洋2:机甲和演员都是塑料做的吧?

2018-03-23 乔乔 枪稿


如果不是当时在中国市场意外卖座,又如果不是后来有中国资本续命,票房失利的《环太平洋》,本来注定是不会有续集的。


不过,“景甜打怪三部曲”最终逐一成型,无疑再度证明了我们的强大国力。


请收看枪稿前线记者发回来的《环太平洋2》的第一手评测。




我要看的是机器人和怪兽,

不是愚蠢的人类啊混蛋!


文|乔乔


作者简介:ACG 爱好者,互联网从业者。看了三十年漫画动画但仍然不会画画的废柴。大龄女性已婚已育。


作为一部非常特别的类型片,《环太平洋:雷霆再起》被万达续了一命,但这条命能续多久,从本作的表现来看,只能祝它好运。


2013年的《环太平洋》是一个意外,它唤醒了全球的宅文化爱好者,让他们走进了影院。这些本来游离于主流文化圈外的家伙,忽然发现有一部电影完完全全拍出了他们的梦想:驾驶巨大的机器人从地面站起,一拳拳击倒怪兽。如今第二部上映,人们期待重温美梦,再次做个拯救世界的少年。

 

《环2》归来,还是否是当时少年?


但很遗憾,事情总和人们的期待有所出入。


我要看的是机器人和怪兽,

不是愚蠢的人类啊混蛋!



《环太平洋:雷霆再起》最大的问题,是它变得太像一部“好莱坞电影”,某些地方甚至令人产生在看《变形金刚》的错觉:主角们的成长线、感情线与对抗邪恶的主线交织,每一处剧情——对,第二部有了更复杂的剧情——都在计算之中,最后落脚到peace、family或whatever那些无聊的套路上。

 

恋爱中打怪,套路不停歇


然而这根本不对《环太平洋》粉丝的胃口。《环太平洋》的high点是“机甲才是男人的浪漫”、是瞬间唤起的肾上腺素、是燃。整部电影压缩文戏(这也是它最为人诟病之处),将最大的篇幅留给了机器人和怪兽们在城市、在海上,在白天,在黑夜,进行着一场场战斗。

 

给我上机甲,给我燥起来!!!


显然,本作导演斯蒂文·迪奈特没搞清楚这点。《雷霆再起》几乎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来铺陈剧情:被召回训练基地的主角,偶遇的萝莉,基地内成员的爱恨情仇,前作关键角色莫名其妙的死亡,以及景甜占据的大量戏份。


熟悉的我们大甜甜的脸


如果观众并非《环太平洋》粉丝,此时他可能已经睡着或者离场;而身为粉丝,则会觉得受到了欺骗而感到沮丧。


从生锈的钢铁

到发光的塑料


《雷霆再起》关键的“打怪兽”环节,就像一顿糟糕的饭菜。


倘若说德尔·托罗在首作中的香港夜战特效有取巧之嫌,那么《雷霆再起》可谓是连投机的机会都没有:在白天破坏沙盘城市,对特效制作者与观众来说都是巨大的考验,一处细节的纰漏会被放大成为出戏的错误。或许是为了保障总体的观感,战斗环节的处理变得更加快速、花哨——于是也丧失了应有的质感。


歪,打怪也是要走点心呀


此外,“环太”战斗戏的看点在于,机甲与怪兽在不同环境下基于各自属性的对抗。遗憾的是,本作几乎没有表现出机甲自身的特点和战斗策略。缺乏如前作令人印象深刻的海上战斗戏,或者三胞胎兄弟的机甲招式,你能记住的只有主角们酷似在健身房跑步的姿态,然后机甲就莫名其妙地怼到了怪兽身上。


《环1》的三胞胎小哥哥带来十足惊喜


更大的问题是机甲“变形金刚”化。陈旧、残破与锈蚀感,是《环太平洋》的视觉核心,巨大机器人笨拙、沉重的质感与累累战损,使战场中的豪气与苦难顺理成章地展现在银幕上——以力量决胜负是怪兽特摄片中的核心精髓,而它也在切尔诺阿尔法(第一代俄国机甲)那个活塞式伸缩的大拳头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而本作中的机甲,变得更加灵活,更加像“人类”而非“机器”,缺乏力量的对抗,从而失去《环太平洋》最为突出的感受之一:厚重感

 

这是导演的锅。

 

宅男“陀螺”可是有一身干货的哟


首作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不是个一般意义上的死宅。出生于1963年的他,钟情的不仅仅是超级机器人动画,还有那些更加深入、更加丰富的日本怪兽特摄片。


在首部《环太平洋》的片尾,他向特摄片大师本多猪四郎致敬,恐怕也不仅仅是因为《哥斯拉》,而是还要加上《科学怪人对地底怪兽(巴拉贡)》和《科学怪人的怪兽:山达对盖拉》。这两部怪兽特摄片,异常哥特和阴郁的氛围,让陀螺铭记终身。因而他也在《环太平洋》里还原了那种质感。


《环1》中对《哥拉斯》的致敬


而处女作导演斯蒂文·迪奈特虽然也是一个哥斯拉爱好者,但他对“机器人打怪兽”这个题材的理解,或许只是到“打”为止。也可能是他不想被陀螺的阴影笼罩得太深——但是缺少亚文化沉淀的亮闪闪机械与全息投影,看起来似乎吹上一口气就能飘起来。


“我尽力了。”




公平地说,《雷霆再起》也不是一无是处。迪奈特冒险地丰富了世界观,加入了更多剧情,希望将《环太平洋》扩展成一个系列,或一个宇宙,以至于不惜留下一个糟糕的结尾。

 

“注意 严禁停留”


与此同时,迪奈特显然也是个了解超级机器人和怪兽体系的导演。片中的巨大基地外形,明显是在向日本漫画家永井豪的《魔神Z》里的“光子力研究所”致敬;最后面对合体怪兽,人类克敌制胜的法宝也沿袭了《魔神Z》中主角在没有飞行装置的情况下第一次飞行的场景。


虽然他的宅味浓度并不像陀螺那么高,但他还是表现了对超级机器人题材的尊重。

 

《环2》的塑料感可见一斑


因此,就此将两部作品断然放在对立面上的比较并不合适:时代变了,观众也在变。《雷霆再起》的受众群,也有更多新的宅:诞生于一切屏幕都可以触控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看超级机器人,也看《你的名字》;而老家伙们带着一身的沉重,从蒸汽和柴油的年代中走来。

 

只有你心中的那个少年仍未老去。


THE EN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