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叫这个名字开始,渣渣辉你就输了
其实,“平平无奇”的不是古天乐,而是他的贪玩蓝月好拍档渣渣辉。
然而,作为演员,张家辉才真正证明了什么是大器晚成,什么是天道酬勤。
拿影帝拿到手软,让古天乐刘青云吴镇宇们羡慕嫉妒恨之后,最近几年的家辉哥,又向最佳导演奖杯发起了挑战。
可是,这条路或许比当演员还要困难,而且,执导动作悬疑,也很可能就像他年轻时的谐星路一样,走错了。
这不,《低压槽:欲望之城》就成了个教训。
家辉哥,你踩过界了
文|李不言
作者简介:文字走狗、电影门徒、理性爪牙,曾经梦想干电影,后来只求被电影干。
主编两天前跟我说:“写个《低压槽》吧。”
我当时就觉得这是个阴谋,我上周偷他的冰可乐,肯定被他发现了。
这样的片子有啥可写的?
果然, 要不是非得写稿,否则我在放映厅里坚持不了110分钟。
其实,从片名开始,这部电影就失败了。这是一个经典的“正标题+冒号+副标题”的模式(中间这个冒号也可替换成“之”),此模式简直妖孽,被其套上就难逃烂片的诅咒,比如“纯洁心灵·逐梦……”
自古副标出烂片
新导演都难避免一个“加法陷阱”,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灵思泉涌的表达欲,不断做加法,却没意识到,节制才是关键。
《低压槽》是一个通俗的卧底故事,张家辉饰演的于秋行走在正邪边缘,在无止境的杀戮、背叛、逃亡中逐渐迷失。这样的故事讲好了,一部警匪片也就圆满了,但张家辉并不满足于此,他偏要建构一座“浮华又堕落的罪恶之城”——这既是他的假想敌,也是他的游乐场。
张家辉凌驾在他构想出来的罪恶之城之上
这听上去就像是中国版的哥谭,而孤胆英雄于秋就是长发飘飘版蝙蝠侠,而且还融入了香港式的混搭气质;片中不断出现的外国面孔,让我体会到了张家辉澎湃又混乱的表达欲,及难以取舍的纠结心情。
他炮制的这座孤城,每个毛孔里都渗透着罪恶与肮脏,为此,张家辉在11分钟时用一个长镜头强化了这一点,而有趣的是,下一个镜头他就身穿滑翔衣如蝙蝠侠般跳下了悬崖——蝙蝠侠也爱这么干,但他是为了救人或抓人,而于秋这么做——是因为他要耍个帅……
影片中的外国面孔暴露了张家辉在影片处理上难以取舍的混乱心态
这部电影的影调有意向《罪恶之城》看齐,低反差、冷硬、饱和度极高等无不显示出张家辉树立个人标签的野心。然而,对手持摄影的滥用和网页游戏般的质感又出卖了他的出发点,他不仅走得太远,而且走进了岔路。
片尾处,张家辉和他的上司有这样一段对话:“踩过界很危险的。”“但我很喜欢。”这两句话在戏中,本是他打算以成为黑暗的方式消灭黑暗,而在戏外,则道出了他做导演的原因。
或许张家辉选择执导电影的直接原因是为了满足自己
戏中的他,没有了对等的敌人,他对邪恶的征服欲,驱使着他只能迈向更高的层次;戏外的他,在拿到了一连串的影帝奖杯之后,对话语权的掌控欲,驱使着他接连导演了三部电影。
张家辉之前的角色多是短发,但这次他蓄起了油腻的长发。我能感受到他寻求突破的决心,但他越是急切地想要与过去做了断,就越被他的过去如附骨之蛆般追赶。
长发大叔张家辉不免中年油腻了
对影子的犹疑腐蚀掉了他以往的坚定,这部戏的锚也随之瓦解。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极限,张家辉的极限是演员;编剧和导演在他的野心之内,能力之外。可偏偏他想要在一部戏里把三者做全,很遗憾,他不是姜文。
做导演需要世故的天真和复杂的简单,但张家辉只有天真的世故与简单的复杂。
精致花哨的枪战戏可点缀而不可泛滥
张家辉表达正邪困惑的方式,就是让苗侨伟饰演的黑帮头子吸一鼻子可卡因,抽口雪茄,说着:“我以前就是卧底,干久了觉得还不如全职干坏事,随大流喽……”于秋便觉得老大这话说得实在扎心,于是就在跟林雪率领的另一伙人谈判时率先开了枪,利落地害死了对他恩重如山的老大。
在一座所有人都在主动或被动地犯罪的城市里,还言必称正义的要么是主角,要么是二傻子;主角是张家辉,那个二傻子便是何炅。
后半段,何炅饰演的于秋上司,拿着坏警察贪腐勾结的证据找警局局长。局长说:“你别找我,我现在就等着退休。况且你知道想要肃清城市的罪恶得死多少人吗?”何老师回答:“如果我死能换得这座城市的安稳,我愿意。”
首先,何老师答非所问;其次,当何老师说这句话时,他的表情明明在说:“导演,这段掐掉别播……”演出这种坚不可摧的天真所需的演技,何老师并不具备。
理想主义式的天真没有问题,这本就是主角和二傻子的必需品,但这句台词暴露了张家辉朴素过了头的英雄情结;它让成人世界的血泪之争沦为儿戏,也摧毁了整个故事的叙事张力——谁能在看到这一段时憋着不笑呢?
因此,当下一场戏里,直怼着何老师的镜头居然与何老师身体的摇晃频率完美同步时,我一点都不惊讶了,毕竟用自拍杆拍摄的想法确实很符合张家辉这样童真的导演。
这部电影每个镜头单看都尚可,追车戏和枪战戏的确花了心思,但拼接起来就是灾难;因为电影需要的不是事,而是故事。
《低压槽》本该是一部关于正邪之辩或身份认同的电影,但张家辉把它变成了一个无脑的闯关游戏,轻快地杀死一个又一个敌人,然后抽口烟,宣告胜利。作为犯罪世界的终极老板,徐静蕾饰演的宫田惠美子的身份本该是一个重要的悬念,但没有观众关心这个老板究竟是谁,因为张家辉从未将这个问题抛给观众;而当观众主动寻找问题的时候,他自己就将问题回答了。徐静蕾在电梯里直接对张家辉说“我就是老板”时,我瞬间傻了……
反派自爆这么草率的嘛
于秋在片中两次述说了杀死自己孩子的经历,张家辉似乎对这个情节很得意。他想表达的也许是于秋的挣扎和复杂,但我只能感觉到他的愚蠢和自私:他不该把一个明知是低能儿的孩子生下来,更没有权利剥夺他的生命。反复强调这件事,只会让我愈发厌恶这个角色和他所谓的正义。
此片中,业余的不负众望地业余,专业的不孚众望地不在状态。事实证明:做导演的确有门槛,跟上班前的闹铃一样令人抓狂的音乐还不如没有,而溢出银幕的饱和度,完全挽救不了故事、人物的全方位坍塌……
张家辉和何炅的搭档大概就是惺惺相惜吧
起初,我不理解为何张家辉要找何炅来演他的搭档(每次镜头一怼到何老师那呆若木鸡的脸上,我就回想起了被“快乐家族”所支配的恐怖),如今我了然,这大概就是同类间的惺惺相惜吧,毕竟何老师也曾“踩过界”导演了《栀子花开》。
总之,珍爱生命,远离烂片,除非你得罪了主编……
THE END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相关回顾:
工作事宜请联络微信:paperbullet
©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