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之华》连复刻《情书》都做不到 | 梅雪风专栏
和《情书》一样,《你好,之华》所展现的青春是美好而残缺的。
不过,在今天的执笔枪手梅雪风看来,相似的情节编排,相似的人物设计,并未令《你好,之华》变成中国版《情书》。
他判断它缺失了极其重要的东西。
昨天是好评,今天是差评,岩井俊二值得我们反复辩难。
枪稿·岩井俊二系列
第一封 | 岩井中二,我中意
岩井俊二的泡沫
文|梅雪风
作者简介:男性。资深媒体人,数码产品发烧友,长跑及太极爱好者。曾任《看电影·午夜场》创刊主编。
看《你好,之华》,确实会让你想起岩井俊二的经典作品《情书》。
有些东西简直是复刻级的,比如说写信这个动作,比如说都是一个暗恋故事,只是《情书》是男恋女,而《你好,之华》,是女恋男。
比如说影片中无处不在的白窗帘,那些经过白窗帘过滤过的光线,像极了那种经过眼睛和精神过滤过的青春,一层不染,却又纤毫毕现。
两部电影里面都有空无一人的教学楼,都有主人公拿着相机去学校里面追忆。甚至两部电影里都有只死掉的小鸟。那两只鸟都是主人公对于死亡第一次懵懂而深刻的认知。
《你好,之华》与《情书》形成具有相似和关联的对照
如果你是岩井俊二的骨灰级粉丝,这种复刻级的重现无疑是具有乐趣的。但从呈现的意蕴来说,它比《情书》差得太多。
从剧情来说,《情书》是有秘密的,而《你好,之华》没有。
《情书》剧情里隐藏的秘密,给我们一种无法言喻的痛感:我们错过了我们人生最美好的东西,只有到我们成熟的时候,才能真正感知到那种已逝情感的纯粹和美好。这是一个悲剧,但岩井俊二厉害的地方在于,他并不是拍一个纯然的悲剧。他拍出了平凡生命内在的一种美丽,也就是说,我们是如此的平凡,但我们的生命中,其实也有过非常美好的时间,这种美好,即使是逝去的美好,也足够稀释生活本来的平庸。
《你好,之华》缺少了秘密和悬念使故事没有了张力
而《你好,之华》没有这样的一个悬念存在。随着岩井俊二的镜头,我们看到的是之南、之华还有尹川之间的青涩和清淡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是一清二白的,即使之南的死,也缺乏一丝跌宕。
这种平淡如水,让影片少了一种内在张力,也少了一种逐渐接近真相的快感,更重要的是,是少了人性和青春本身应该有的千回百折的层次。
而影片剩下的,是一种对于青春的本能回望。这种回望既动人,同时又单薄。
短暂出场的“渣男”张超却代表了影片对于命运与成长的态度
这种单薄就像那个胡歌饰演的张超。这个角色抢走了并最终害死了之南。但他面无愧色,甚至有一种被命运摆布而要愤起抗争的悲愤感。这个角色的惊鸿一瞥,实际上就是影片对于命运及成长的态度。
影片天然将成人世界与青春对立,似乎在青春的世界里面,一切都尚未展开,一切都一尘不染,一切都充满希望。而与之相对的是成人世界,那么阴沉不定,那么死气沉沉,那么支离破碎。
岩井俊二并没有兴趣或者耐心去探讨之南这个人物最终走向绝路的细致的心理路程,而是将之归咎为命运或者成长本身,张超就是成人世界的一个象征。
他喜欢的是,人还在未成熟时对于未来的希望,所以说他屡次将之南在毕业典礼上的那段话重复的表现,那段话几乎成了整部影片的中心思想,被无数次广而告之。
正是之南的抗争,生死明暗碰撞才弥足珍贵
但如果没有之南对于命运的抗争和挣扎的具象表现,我们也就看不到之南试图让自己的生命走上正轨,但命运却强行拉着她走入歧途的悲剧感和重量感。这种失去具体质感的死亡,也就无法与片尾那段被剧中人物集体诵读的语句形成对撞。那种阳光与阴郁,那种生之光,与死之暗的映衬也就都显得过于浮泛。
而这也是这部电影与《情书》的最大区别,《情书》里全是极细微的细节,在《情书》里面,男藤井树在图书馆不停借书,不停写上自己名字的动作,到最后年轻小孩们翻出那些借书卡时,变得意味无穷。借书卡的背后,是他给女藤井树画的素描,这一细节让那段情感有了一个安静却又惊心动魄的反转,让男藤井树那木讷的表面,突然了一种暗流汹涌的澎湃。
《情书》里借书卡背后的素描告白,让感情变得汹涌澎湃
而《你好,之华》只是一声声浪漫的唯美的模糊的虽然也足够诚恳的轻叹。
《情书》,有一个非常具象的故事开头,然后逐渐荡漾出有关生死有关爱情的宏大空间,但最终还是落地在一个微小的细节之上。
而《你好,之华》,从具象故事开头,最终却落脚在如片尾毕业典礼发言这样一种大而无当的青春的感喟上面。
余味,都是以细节做底的。没有细节,也就没有了根基。那情怀也就成为了一种泡沫,在阳光照耀下,破裂有声。
编辑 | 李中南
排版 | 平行
THE END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枪稿个体户,点击不迷路
点击枪稿→右上角···→星标⭐️
相关回顾:
工作事宜请联络微信:paperbullet
©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