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语文必修3】15 *凤蝶外传/董纯才

语文必修3  宇宙的边疆_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补充:新课标删节课文解读与探究

   《凤蝶外传》解读与探究


预习提示

本文介绍了凤蝶的生命历程: 8月,凤蝶产卵。产卵后7天,卵孵化出幼虫。随后幼虫钻出卵壳。几天后,幼虫开始蜕皮。一星期或10天后,幼虫第二次蜕皮。以后多次蜕皮,形态也发生很大变化。9月中旬,最后一次蜕皮后,幼虫演变成缢虫(蛹)。它无眼无嘴无翅无脚,退隐在蛹壳内。秋冬季节,缢虫一直静伏在蛹壳内。5月,蛹壳裂开,缢虫变为有翅的凤蝶。夏天凤蝶在花丛中吸吮花蜜、传播花粉,然后交配产卵。雄凤蝶在交配后死去,雌凤蝶在产卵后也随即死亡。课文是以凤蝶由生到死一个周期来说明凤蝶的生命历程的,凤蝶生命中各个阶段形态变化很大,课文以时间为顺序,表现了它在各个时期的不同特点。所以这篇文章是一篇典型的说明文。

但是文章的标题很怪。据鲁迅在《阿Q正传》里说:“传的名目很繁多:列传,自传,内传,外传,别传,家传,小传……”但是,不管什么“传”,都是为人作传,这便是所谓“人以文传,文以人传”。而蝴蝶乃是一条昆虫,作者怎么竟然给他写起“传”来了呢?原来在作者的心目中,蝴蝶不仅是一条生命,而且还是一种文化。我国古代关于蝴蝶的诗文极多,“蝶恋花”、梁山伯祝英台“化蝶双飞”、蜂飞蝶舞、庄周梦蝶,蝴蝶在我国的文化传统中有着多么美好的形象。所以,作者将本文命名为《凤蝶外传》,暗示着这不只是介绍有关蝴蝶的知识,而且还有着别有深意的寄托。

学习这篇文章,请注意两点:

1.本文是一篇科技说明文,介绍凤蝶的生命历程和它在各个阶段的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是课文的主要内容,阅读时要紧紧把住这个中心。

2.课文又是一篇文艺性的说明文,因此它又明显地不同于一般的科技说明文。文章尽量避免使用科学术语,增加了描写和叙述的成分,因此故事性寄托性较强,阅读时要很好把握这一鲜明特点,体会作者隐含在字里行间的深刻旨意。

课文解读

八月的一个晴朗炎热的午后,篱笆上出现了雌凤蝶。在它那轻盈的身体的背上,闪动着两对绣着黄色花纹的黑绒似的翅膀。后翅拖出一双燕尾似的飘带。样子是怪雅致的。(①雅致:本指意趣不俗,此处形容雌蝴蝶外貌的高雅不凡。)

它一边翩翩地带飞带舞,一边仔细打量着这儿的树木。(翩翩:piān piān,轻快飘忽的样子。)在篱笆里边,是一排枸橘,抽出了许多绿色的嫩枝条,枝上生着长针似的刺,每根刺旁生着一个长叶柄,柄顶缀着三片绿色卵形小叶。枸橘:gōujú,即“臭橘”、“枳”,灌木或小乔木,常栽种用作绿篱。zhuì,连结。)

雌凤蝶发现这枸橘,非常高兴,因为这正是它现在所要找的树木。它停在一片新叶上面,把肚子末尾弯到叶子反面,生出一颗卵,卵就粘在那儿。这卵还不及粟米大,跟蚕卵相像,不过是绿色,跟枸橘差不多是一色。这就是一条小生命──雌凤蝶的没有发育的女儿,未来的凤蝶。

这三段是课文的第一部分,文章从雌凤蝶产卵写起,这是一条生命的开始。第一段交代产卵的时间:八月一个晴朗的午后。第二段交代产卵的地点:枸橘嫩枝条的绿色卵形小叶。第三段交代产卵的特点:产于树叶的反面,只产一颗卵,卵和叶子一样呈绿色。雌凤蝶产卵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怪异的特点?雌凤蝶产卵之后又怎样了?文章没有交代。为什么不交代?殊不知作者正是以此吊起你的胃口,吸引你继续阅读的兴致呢! 

一天,两天,三天……七天过去了。好像变戏法一样,卵突然变成了一条小虫。

先是卵在卵壳里由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两个分裂成四个,四个再分裂成八个……逐步分裂变化,发育成一个细胞团;最后变成一条小小的虫——幼虫,跟小蚕一样,别号叫做“小乌蠋”。 (小乌:蝴蝶、蛾的幼虫。zhú。) [这里所说明的,在生物学上称为胚胎期,又称作卵期,即卵內受精卵自行細胞分裂而形成胚胎。文中把这一过程比喻为是“变戏法”,增加了它的神秘性。这也说明,造成细胞分裂的生理机制是什么?这对人类来说,目前仍然是一个不能解开的谜。]

既然孵化成了幼虫,谁还高兴被关在那囚牢似的卵壳里呢!这时候,雌凤蝶也不知是死是活。不管怎样,它是绝不会来照管女儿的。[此处巧妙地给雌凤蝶带上一笔,既照应了前文,又能反衬凤蝶幼虫“自力更生的精神”,更为下文作了伏笔。]“小乌蠋”靠不着人,只得自己来设法打破这囚牢,寻找生路。

一、二、三!”小乌蠋”试用小嘴咬起卵壳来了。这一试居然成功,卵壳给它咬破了一点。不是有一线光明射进来了吗?好,有希望了。

“小乌蠋”继续努力不断地咬,咬下的东西,就往肚子里吞。“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①铁杵:铁棒,杵,chǔ。)一口又一口,“小乌蠋”终于把卵壳咬出了一个大圆洞。它就打这洞钻到外面这广阔的世界里来了。它一出来,身体就长大了一些,可是也不过是一个一二分长,身体黑褐,头尾黄白的小虫。(①分:长度单位,1分等于1/3厘米。②褐:hè,通“”,引申为黄黑色。)

这三段所说明的,在生物学上称为孵化,又称孵出,即胚胎在卵膜内发育到有了幼虫形态后,就咬破卵壳爬出来,卵壳也就是它的食物。昆虫的孵出是大自然中很普通的一种生理现象,但是作者却对凤蝶幼虫极尽赞颂,称颂它“一口又一口”地咬,有着“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的坚韧毅力。在作者的心目中,这个小生命向往自由、追求光明,而且不依赖任何外援、全凭自身奋斗,挣脱枷锁,冲破囚牢,它是一个小英雄呢?

出卵不久,“小乌蠋”就想吃东西。它爬到那片叶边上,用小嘴啃啃绿叶。这枸橘叶子的滋味,可真不错,再合它的胃口也没有了。谁说雌凤蝶不顾女儿后来的生活呢?雌凤蝶把女儿生在女儿所爱吃的枸橘上,这就证明做妈妈的并不是随便安置的,好像是很有打算的哩。[读到这里方才知道,雌凤蝶为什么要选择枸橘树产卵,竟是“一片丹心凭谁知?看似无情却有情!”]

吃,吃,吃,一天吃到晚,一口都不肯放松。要是放弃了一口,好像对它就有莫大的损失似的。吃了一片又一片。吃完这枝的叶子,再吃那枝。“小乌蠋”什么工作也不做,只晓得吃,吃就是这个时期的天职。

“小乌蠋”吃得多,长得也快。几天工夫,身体就长得十分肥胖了。它觉得它的衣服——身体外面的皮——太狭小了,妨碍身体的发育。它得换一身衣服才是。它就绝食一天,静伏着办理这件事。

先是旧皮下面生出一层新皮。于是旧皮头部上面裂开来,幼虫先把头从裂缝里钻出来,再用劲扭动全身,痛苦地、慢慢地把旧皮蜕下。①蜕:tuì,昆虫纲与甲壳纲以及线形动物等体表具有坚硬几丁质层的动物在胚后发育过程中一次或多次蜕去皮肤的现象称为“蜕皮”。蜕下的皮称为“蜕”。又引伸为动词,脱去皮壳。)老硬狭小的旧皮蜕下来了,换上的新皮很柔嫩,可以伸缩。“小乌蠋”就趁机会让身体再增长一些。

换皮是很艰苦的。经过了几小时的休息,“小乌蠋”才恢复精力,再开口吃东西。这次比前次吃得更贪更多了。

一星期或十天后,“小乌蠋”的身体又吃胖了些,而新皮也长老硬化了,又成了身体发育的阻碍。于是它又停止吃食一天,进行第二次换皮。

吃胖了,就换皮,换了皮,又吃。这就是“小乌蠋”的生活。

换皮一次,“小乌蠋”就长大一些。一直要长到一寸四分长,它才不再长了。

这七段文字所说明的是凤蝴蝶幼虫期的生活习性。蝴蝶幼虫大都是圓筒状的蠕虫,它们的第一頓大餐就是自己的卵壳,把卵壳全部吃完之后,开始吃寄生植物的叶子逐渐长大。刚由卵孵化出来的幼虫,叫作一龄幼虫。一龄幼虫吃得肥大时需要蜕皮,因为它们的表皮由含有几丁质的死組织組成,不能随着身体长大。蜕皮前必須要不吃不动的休息一天,叫作“眠”。蜕了皮,体型突然变大了,这时叫作二龄幼虫。凤蝶幼虫要蜕皮四到五次,每蜕一次皮就加了一龄。

起先“小乌蠋”的身体是黑褐色,头尾是黄白色。这有些像鸟粪。听说有一次,一只喜欢吃虫的黄头鸟,在附近树枝上,明明看见了“小乌蠋”,却没有啄食它,就是因为把它错认做鸟粪。于是有人说小乌蠋的颜色是“保护色”,这就是说,它靠着颜色的掩护,保住了生命。

后来,“小乌蠋”长到半寸多长的时候,就全身化装成绿色,散布一些黄赤条纹。它这身绿衣服,也被人认为是它的隐身衣。因为它的绿色跟枸橘的枝叶相似,很不容易让那些不留神的眼睛看出它的行迹。它就借此避免敌人的注意。

这两段文字说明凤蝴蝶幼虫颜色的变化,幼虫在一、二龄时是黑色,到了四、五龄后是鮮綠色,无论黑色还是綠色都是很好的保护色。

这还不算稀奇,更怪的是在“小乌蠋”那特别粗大的第三节两旁,有一对斑纹,像一对凶恶可怕的眼睛。

有一天,一个小女孩子在枸橘上看见“小乌蠋”这副凶相,就吓得叫起来:“哎呀,好可怕的虫呀!”

女孩子的哥哥,听见妹妹的喊声,连忙跑来一看,就一面说:“这有什么可怕呢?”一面伸手去捉这幼虫。

谁知“小乌蠋”这时候突然从头上伸出一对黄色叉形肉角,同时放出一股怪刺鼻的臭气。那男孩子忍受不了这臭气,连忙把手缩回,就跟着妹妹跑开了。

于是科学家都说,凤蝶幼虫会利用狰狞的面目,虚张声势,威吓敌人。这一招要是失败了,第二招就一面用肉角示威,一面用臭气御敌,好像人们打仗用毒气一样。

这几段用讲故事的形式,生动有趣地介绍了凤蝴蝶幼虫自我防卫的两招手段,妹妹见到的是第一招,哥哥见到的是第二招,一招比一招厉害。

一次又一次的蜕皮,“小乌蠋”最后长到了一寸四分长。这时候它已经吃得足够多了,于是它就停止吃食,爬到附近树枝上,最后再蜕一次皮。

以上是课文的第二部分,介绍凤蝶幼虫期的生活,主要说明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幼虫的孵化,二是幼虫的蜕皮,三是幼虫的自我保护。

可是这次蜕皮后,它不再是“小乌蠋”的原形了,从头到尾完全变了样。身体不但没有加长,反而缩短了一些。它变成一个没眼、没嘴、没翅、没脚的东西,用一根丝缚在树枝上。形状有点像枣核,或橄榄。人家管它叫蛹,又给它一个别号叫“缢虫”。 蛹:在完全变态的昆虫中,由幼虫到成虫的中间过渡形态。此时大多数不食不动,体内进行原幼虫组织器官的破坏和新的成虫组织器官的形成。)

缢虫不吃,不动,简直像个死东西。实际上,它仍然是活的,不过是暂时退隐在蛹壳里,静伏着不动,准备来一次惊人的彻头彻尾的大变化。[这个句子特地点出蝴蝶的惊人之举,暗示了作者赞美蝴蝶的原因所在。]

如果它早生一个月,那么它在蛹里只要耽搁两星期,就可以完成它的企图。[蝴蝶的繁殖时间大约始于每年五月间,依气候情况而异,一年约四至五代,也有一年十代。显然,本文介绍的只是蝴蝶一年之中最后的一代,而把其余的略去不写。也许是作者认为这一代的蝴蝶经历的苦难最多,而且又密切地关系到凤蝴蝶能否传种接代吧。] 

可是如今是9月中旬了。太阳渐渐失去夏天的威力。秋风已经吹起警号,报告冷天的来临。草都枯黄了,树木开始落叶,蛙、蛇、龟这些冷血动物,都往地里面钻,准备躲藏在那里面过冬。[作者大力渲染秋天对生命的扼杀,以吊起读者对凤蝴蝶幼虫命运的关心。]

临到了这样一个荒凉的季节,一般弱不经风的蝴蝶成虫,哪能跟这寒冷的气候对抗呢!(①成虫:昆虫个体发育过程中的性成熟的阶段。生殖器官发育完成,有繁殖后代的能力。除无翅亚纲昆虫外,有翅亚纲昆虫的成虫一般有翅两对,或仅一对,或全缺。)可是它们的蛹,有硬壳保护着,倒能抵御风、霜、雨、雪的侵略,保全生命。[这一段运用了对比的方法,弱不禁风的成虫无力“对抗”风雪严寒,象征着未来新生命的蛹却是高枕无忧。] 

秋深了,不是缢虫进行大变化的时候。它就安心隐藏在蛹壳里睡觉,停止变化,静候着暖和季节的消息。

严寒的冬季过去了,接着来了暖和的阳春。缢虫总算平安地度过了寒冬这道难关。可是它还在酣睡着。

光阴向来是不肯停留着等待谁的。90天的春光,已经逝去了80天。从那贪睡的蛹那里,似乎还没有醒来的消息。[作者在这里反复地突出凤蝶幼虫“南柯一梦吹不醒,千呼万唤不出来”,这是为什么?]

太阳一天热似一天。酣睡的缢虫被太阳的热力唤醒了。它醒来之后,仍然躲在壳里,秘密地进行它早就决定了的大变化。

至于它在蛹壳里面究竟怎样变法,因为它始终保守秘密,所以到如今仍然没有人知道。[这是人类迄今还未能解开的蝴蝶的又一个谜。] 

这几段是课文的第三部分,介绍凤蝶第三个时期,即蛹的生活。主要说明了两点,一是蛹壳的保护作用,“它们的蛹,有硬壳保护着,倒能抵御风、霜、雨、雪的侵略,保全生命”。二是蛹在凤蝶一生中的巨大作用,“缢虫退隐在蛹壳里,静伏着不动,准备来一次惊人的彻头彻尾的大变化”。至于它在蛹壳里究竟是怎么个变法、又为什么能够这样地变化,至今仍然是一个谜。

奇迹出现了,那个像橄榄似的蛹,居然变化成了一只有翅的蝴蝶。[“一个没眼、没嘴、没翅、没脚的东西”,一下子奇迹般地“居然变化成了一只有翅的蝴蝶”!读到这里,我们方才知道,原来作者在上文极写幼虫的不“醒”,是要造成一种氛围,让你“于无声处听惊雷”。]

是在5月的一个明媚的上午,蛹壳背部忽然裂开,钻出来了那美丽的凤蝶。它的形貌跟妈妈一模一样。头上竖着一对像丝的触角,两旁是一对大眼睛。头下面卷着一个像钟表弹簧样的吸管式的嘴。在苗条的身体下面是六只细腿;背上装着两对绣着黄色斑纹的黑绒似的翅膀。[这一段细致地描写凤蝴蝶形貌的美丽,让读者具体地感受到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奇迹。据生物学资料,蝴蝶的幼虫又称毛毛虫,形态丑陋,有些还有古怪的肉角或毛状物,总之让人无法想象这会是未来美丽雅致的蝴蝶。] 

凤蝶初出来的时候,样子很糟,全身潮湿。翅膀褶皱着,腿很软弱,立起来简直是摇摇欲坠。(①褶皱:zhězhòu,形容不平整。)它用脚抓着那空壳,倒挂着身子。 

受过了空气一番洗礼之后,六只腿慢慢儿强硬起来了,同时两对翅膀也缓缓地伸张开来晾干,变硬了。

过了一两个钟头之后,它开始轻轻地扇动四翅,反复操练。最后才大胆鼓起四翅,竟腾空飞了起来,开始它空中的新生活。

轻盈婀娜的凤蝶来到空中,就沐浴着明亮温暖的阳光,翩翩飞舞回翔。(婀娜:ēnuó,即袅娜,柔美的样子)

碧青深长的杂草,葱茏苍翠的树木,白的、红的、黄的、紫的花,好像都在欢迎它的来临。就是在它幼时讨厌它的人们,现在看见了它,也没有不称赞它的美丽的。[这一段从侧面衬托蝴蝶的美丽。] 

不知是谁还散出了芳香来迎接它。那香气在空中飘荡,真是芳香馥郁,够使凤蝶沉醉了。(①馥郁:fùyù,形容香气浓烈。)

啊,好香呀!是哪儿来的香呢?一嗅到这香气,凤蝶就连忙去追寻来源,好像猎狗嗅出狐兔的气味一般。[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明蝴蝶对芳香的特殊的敏感。]

对着香气来方飞去,凤蝶发现发香的不是别的,正是那美丽的花。好像洒了香水的娇嫩的女孩子一样,花儿散放出迷醉蜂蝶的香气,凤蝶不禁得意忘形,在花上狂舞不息,最后投进了花的怀里。花拥抱它,它亲吻花。

从这之后,凤蝶就成天飞舞在百花丛中。由这花飞到那花,由这花丛飞到那花丛。百花为它争妍斗艳,它为百花奔忙。它觉得世界上顶顶可爱的莫如花。花是它相依为命的好朋友。要是没有花,它的生命也不知变成怎样了?(①争妍斗艳:形容百花盛开,竞相逞美。妍,yǎn,美丽。)

它爱生活,它爱花。花能维持它的生命。

花有花蜜,是一种又香又甜的蜜汁。这就是凤蝶活命的养料。

这花蜜好像是花特为凤蝶它们准备的。花为着要招待它的好朋友,特地由花冠底部或花蕊旁边的蜜腺分泌出花蜜来。(:guān。:ruǐ。) 

凤蝶的祖宗,为了要能达到花冠深处去吸花蜜,才煞费苦心生出一个长吸管式的嘴,这嘴代代相传,一直传给凤蝶。

平时这吸管式的长嘴,卷作螺旋形,好像盘香,收藏在头部下面。肚子饿了,凤蝶就来到花前,伸出长吸管似的嘴,插进花的深处,吸食那果子露似的花蜜。

这里作者用了整整9个段落的文字,洋洋大观500来字,其实说明的内容很简单,也就是凤蝴蝶访花寻蜜。凤蝴蝶由花香的导引而寻到花,用头部下面的吸管式的长嘴吮吸着花蜜,借以维持生命。不到50个字就可以说明清楚的问题,作者为什么却汩汩滔滔,用墨如泼呢?原来作者笔下的凤蝴蝶历经了千难万险,它在幼年时丑陋不堪,类似一堆鸟粪,连鸟儿都对其不屑一顾,经过一次又一次痛苦的蜕皮,然后变成“一个没眼、没嘴、没翅、没脚的东西”,肃杀的秋风妄图扼杀它,严寒的冬天妄想吞噬它,但是它都一一熬过来了,艰难困苦,玉女于成,丑小鸭最终变成了白天鹅。那么,这从苦难中煎熬出来的美丽动人的小精灵,她会迎来什么样的新生活呢?凤蝴蝶整天自由地无忧无虑在百花丛中翩翩飞舞,嗅着馥郁的花香,拥抱着鲜艳的红花,吮吸着甘甜的花蜜,过着神仙一样的逍遥自在的天堂一般的生活。很明显,作者这不只是在写蝴蝶,而是通过写蝴蝶寄寓着他的某种理想和追求!

花这样殷勤款待凤蝶,原来它们是双方订了盟约的。它们的盟约,是依据互惠的原则订立的。花供给凤蝶养料。凤蝶就替花效劳——它替花做媒,所以凤蝶是祖传的花媒哩。

事实是这样的:花有雌雄两种花蕊。花要结果子,必定要雌蕊得到雄蕊的花粉才行。有些花的雌蕊得不着花粉,就白开一场,没有结果就凋残枯死了。 
    
有些花的雄蕊的花粉,是自动地落到本花的雌蕊上。[生物学上称“自花传粉”。]可是有些花却要靠外界的力量做媒介,把这花的花粉传递到那花的雌蕊上。[生物学上称“异花传粉”。]说是这样结成的果实种子,要比较强健些哩。所以多数花为了要得着强健的后代,使种族繁盛,都找媒人给自己做媒——传递花粉。花所请的媒人,有风,有水,有昆虫。大概请昆虫做媒的花顶多顶多。在昆虫媒人当中,顶顶受花欢迎,顶顶有名气的,是蜂、蝶、蛾三大望族(望族:原指有声望的世家大族,这里借用来形容昆虫大类)

花很懂虫情世故,它知道昆虫决不肯白白地替它效劳。它必定要备一份厚礼,才请得到媒人。所以它特别制造了香甜的花蜜,作为酬谢媒人的筵席。这还不算数。花恐怕昆虫不知道它有花蜜,还用了心计,装上艳丽的花冠,散出芬芳的香气,利用美色芳香来招引昆虫上门。这跟商店用大招牌、装霓虹灯招引顾客有些相像。

昆虫来到花里,就不客气地享用花备办的筵席。吃这顿丰盛的筵席的时候,昆虫还带上一身花粉,就把花粉传送到别朵花的雌蕊上,完成它的使命,使那花受精结子。

所以凤蝶之类的昆虫跟花是相依为命的。

这里6段文字,介绍了凤蝴蝶在吮吸花蜜的同时,也传播了花粉。这本是自然界里常见的一种天生机制,但是作者却煞有介事地大书特书所谓的“虫情世故”。花和蝴蝶仿佛都有了人性,花“特别制造了香甜的花蜜,作为酬谢媒人的筵席”,“还用了心计,装上艳丽的花冠,散出芬芳的香气,利用美色芳香来招引昆虫上门”;而凤蝴蝶也俨然以“恩人”自居,毫不客气地享用“丰盛的筵席”,然后完成媒人的庄严“使命”。它们就这样根据订下的君子盟约,互惠互助、相依为命。作者把“虫情世故”写得如此完好,如此美满,如此令人钦慕,如果我们能由此联想起充满邪恶、凶杀、欺诈和相互攻讦的“人情世故”,那样也就不难体会作者的深意所在了。

却说凤蝶自从出蛹之后,大晴的日子,大概都在花间过活。太阳上山之后,它醒来轻轻地挥动几下翅膀,盘旋一会儿,就起身去寻找百合花。(①却说:这是古代章回小说里常用的一个起过渡作用的词语。当作者叙述完一个故事,转而叙述另一个故事时,常用这个词提起下文。在一篇科技说明文里,作者借用这个词语,有助于浓化作品的文学性和故事性。)

它和它的同伴们特别喜欢百合花,常常聚集在百合花间。百合花又大又美,颜色洁白,花冠好像喇叭,不过是上部分裂成六瓣。百合花最欢迎的是凤蝶,也只有凤蝶最有资格享受它的盛筵,因为它们有长吸管式的嘴,顶顶适合吸食这喇叭形的花冠底部的花蜜。

凤蝶在花间飞舞游戏;饿了,就伸出长嘴,插进花冠深处,吸食花蜜。它每次吸蜜并不多,现在不像幼时那样贪食了。吸了花蜜,它总要带走一些花粉,预备再飞到别朵花里去完成它做媒的使命。[如果说前面的文字是泛写凤蝴蝶与百花的亲密关系,那么这三段文字则是具体地细写凤蝴蝶与百合花的特殊关系。概括说明和具体说明相结合,是说明文中常常用到的说明方法,这有助于加深对事物特性的认识。]

太阳下山的时候,温度渐渐降低下去。于是凤蝶找到树阴里,收拢四翅,停歇在枝上。到明天,要是落雨,它就不出去;要是晴天,就照常往花丛飞去。

凤蝶这样成天在花间游息,引起了一些人的羡慕,说它过的是“神仙生活”(一种无忧无虑、逍遥自在的生活)。

他们这样看凤蝶,当然是因为他们只看见凤蝶生活的幸福的那一面。其实,在另一面,凤蝶的一生,都是在忧患中求生存的。[用这两个句子一方面巧妙地过渡到下文,介绍凤蝶的天敌;另一方面表达了作者的一个观念,自由幸福的生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不断地克服困难、战胜敌人争取来的。]它幼时就遇过一些危险。

本来雌凤蝶生了很多的后代。可是这些后代,能够长大的却寥寥无几。(寥寥无几:形容数量极少。寥寥,liáo liáo。)它们在幼时,有些是被鸟类吞食了,那些生在柑、柚之类果树上的,也难免不遭人类的毒手——他们用药毒杀这些幼虫。再有些它们的性命是丧失在姬蜂的手里。(①柚:yòu。)

说起姬蜂,可真是凤蝶的死对头。它的模样儿略微有点像黄蜂,身体细长,赤褐颜色;四翅黄色,透明。这种寄生蜂,顶喜欢谋害凤蝶这一族。母蜂们总是拿“小乌蠋”的血肉来养活自己的儿女。 
    
它们是这样谋害凤蝶后代的:它们把卵生在“小乌蠋”们的肥胖的身体里面。卵孵化成幼虫后,就寄生在“小乌蠋”们的身体里面,吃他们的血肉长大。到姬蜂幼虫长成的时候,“小乌蠋”们早已血枯肉尽,只剩下一个空躯壳了。 
    
在这许多敌人围攻之下,雌凤蝶生的幼虫,不等到长成,就有很多被害了。就是长成的有翅的成虫,能够在空中自由飞行之后,也时常要受敌人的威吓。 
    
鸟类和人类,从凤蝶产卵到成虫的时代,一直都在跟凤蝶作对。很多凤蝶的同伴受到了鸟类和人类的攻击,杀害。[这里讲的实际就是自然界的生物链,也叫食物链:即由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互相提供食物而形成的相互依存的链条关系。这种关系形成了大自然中“一物降一物”的现象,维系着物种间天然的数量平衡。因此,凤蝴蝶以树叶、花蜜为食,而姬蜂、鸟类以蝶为食,这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无所谓谁善谁恶、谁好谁坏。至于人类用毒药杀害它们,那是因为它们是果树的害虫。但是作者却对凤蝶表示了极大的同情,对姬蜂和鸟类,乃至人类则表示极大的愤慨,也许在作者的心目中,凤蝴蝶是美的象征,对美的毁灭是一种犯罪。] 

凤蝶经历过了许多忧患之后,变得格外机警,不论是遇见了人或鸟,它总是远走高飞,避免祸患。

上述文字是课文的第四部分,介绍凤蝶一生的第四个时期即成虫的生活。主要说明了三个方面的情况,一是凤蝶的生活习性,它在花间飞舞,以花蜜为食。二是凤蝶传播花粉的作用。三是凤蝶的天敌,重点介绍姬蜂。

一层一层的危险,都给它逃脱了。后来一桩喜事临到了它身上。

一个晴朗的上午。雌凤蝶在一朵百合花上,遇见了一只雄凤蝶。雄凤蝶的模样跟雌凤蝶相像,可是色彩更要浓艳得多。

那雄凤蝶的身上发出一股香气。雌凤蝶凭触角一闻到这香气,好像阴电遇到阳电一般,就不由自主地跟它亲近。它俩一同飞舞在百花丛中。

后来它俩交尾了。交尾的时候,它俩把腹部末尾互相交合着。

交尾之后不久,雄凤蝶就精疲力尽,终于衰弱致死。雌凤蝶不久觉得它的肚子起了变化,渐渐胀大了。这是它要产卵的喜信。

产卵的日子临到了,于是它也像妈妈生它的时候一样,到各处去找枸橘、柑、柚等树木。

它先找到了一棵枸橘,生着碧绿的新枝嫩叶。它选定一片嫩叶,在嫩叶的反面生下一颗卵。于是它又飞到别处去找别的枸橘。它不能把它的许多卵生在一块儿;要是那样,将来许多幼虫聚集在一起,很容易吃光一棵树的叶子,结果就要闹饥荒。[此处照应开头,交代雌凤蝶为什么一处只产一颗卵。]

 这树一颗,那树一颗,它生了多少卵,连自己也记不清楚,至少总有好几十颗吧。

卵生完了,雌凤蝶觉得自己已经非常衰老,它还想挣扎活下去,可是它的身体已经不济事了。它终于老死了,好像一盏油灯,因为油点干了熄灭了一样。雌凤蝶死的时候,大概是在它出蛹后一个月的光景。[文章以雌凤蝶产卵起笔,又以雌凤蝶产卵结束,首尾呼应,浑然天成。]

课文的最后部分介绍凤蝶的交尾、产卵及其死亡。雄凤蝶交尾后筋疲力尽,衰弱而死;雌凤蝶产卵之后,油尽灯残,终老而亡,它们都把生命的全部献给了后代。

特色鉴赏

    1.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           

    课文运用了多种具有文艺性的说明方法,使文章情趣盎然,引人入胜。如运用比喻说明:“一嗅到这香气,凤蝶就连忙去追寻来源,好像猎狗嗅出狐兔的气味一样。”运用拟人说明:“花很懂得虫情世故,它知道昆虫决不肯白白地替它效劳。它必定要备一份厚礼,才请得到媒人。”运用对事物形象和状态的描述说明:“却说凤蝶自从出蛹后,天晴的日子,大概都在花间过活。太阳上山之后,它醒来轻轻地挥动几下翅膀,盘旋一会,就起身去寻找百合花。”运用讲故事手法说明:“说起姬蜂,可真是凤蝶的死对头……只剩下一个空躯壳了。”当然,课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不止这些,但是这样文艺性的说明方法比较突出,这也是课文有别于一般说明文的特点所在。            

2.语言生动形象、风趣活泼、含蓄深刻、耐人寻味,充分体现了文艺性科普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如描写凤蝶采蜜:“好像洒了香水的娇嫩的女孩子一样,花儿散出迷醉蜂蝶的香气,凤蝶不禁得意忘形,在花上狂舞不息,最后投进了花的怀里。”花娇蝶舞之状,描摹得生动活泼至极。再如写幼虫破卵而出:“既然孵化成了幼虫,谁还高兴被关在那囚牢似的卵壳里呢!”诙谐风趣,充分表现出幼虫急切出壳的心情。还有描写刚出蛹的凤蝶:“头上竖着一对像丝的触角,两旁是一对大眼睛。头下面卷着一个像钟表弹簧样的吸管式的嘴。在苗条的身体下面是六只细腿;背上装着两对绣着黄色斑纹的黑绒似的翅膀。”“竖”“卷”“装”等动词不仅描写准确,而且形象逼真。

问题探究

一篇优秀的说明文,一定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高度统一。我们在前面几篇说明文中,都对此进行过必要的分析和探讨。你能不能对这篇科普说明文也就此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探究思路:

首先是它的科学精神,课文描写事物非常准确,不因文学色彩浓厚而失真,体现了科普作家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如描写雌凤蝶产卵:“雌凤蝶发现这枸橘,非常高兴,因为这正是它现在所要找的树木。它停在一片新叶上面,把肚子末尾弯到叶子反面,生出一颗卵,卵就粘在那儿。这卵还不及粟米大,跟蚕卵相像,不过是绿色的,跟枸橘的颜色差不多。这就是一条小生命——雌凤蝶的没有发育成的女儿,未来的凤蝶。”虽然作者用拟人说明凤蝶产卵的习性,用比喻说明卵的形态,但是作者观察细致,描写准确,在文学性的描写之外,保持了科学的严密性。其他如幼虫蜕皮、螠虫的形态、凤蝶的形貌,凤蝶采蜜的行为等描写,都是非常精确、严谨的,符合凤蝶的生态特征。不仅体现了作者描写的文章功底,也体现了作者认真考察、决不夸饰的科学态度。

更值得重视的是,我们要深入体会本文所具有的深刻丰富的人文内涵。凤蝶由生到死,仅仅几个月的时间。虽然它生命短暂,但是生活却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生命是脆弱的,生命又是宝贵的。虽然文章没有直接弘扬生命意识,但是读者可以从凤蝶曲折顽强的生命历程中,读到生命的庄严。同时,由己及彼,在生命意义上,人类和凤蝶是平等的,我们应该对凤蝶这样的生命体予以关爱,尊重它们的生存权利,维护我们这个多样生命形式共存的家园。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关爱人类自己。尤其耐人寻味的,作者在说明凤蝶的过程中,不时地隐隐约约地抒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慨,比如借写凤蝶逍遥自在的“神仙生活”,寄寓了他对自由平等的幸福生活的向往。借写互惠互助、和陸友爱的“虫情世故”,用以讽刺相互计算、互相攻讦、尔虞我诈的“人情世故”等等。

训练提高

1.凤蝶一生虽然短暂,但是它的生命形态却多姿多彩,变化多端。请填写下表,也可以用其他形式梳理凤蝶的生命进程。


季 节

变化过程

形貌特征

生活形态

出卵





蜕变





成蛹





化蝶





采蜜





繁殖





死亡





2.请说说下面加点的词语在句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1)它一边翩翩地带飞带舞,一边仔细打量着这儿的树木。

(2) 既然孵化成了幼虫,谁还高兴被关在那囚牢似的卵壳里呢!

(3) 于是旧皮头部上面裂开来,幼虫先把头从裂缝里钻出来,再用劲扭动全身,痛苦地、慢慢地把旧皮蜕下。

(4) 它觉得世界上顶顶可爱的莫如花。花是它相依为命的好朋友。要是没有花,它的生命也不知变成怎样了?

答:

 

 

3.下列语句中,你认为最富表现力的词语是哪些?为什么?

(1)严寒的冬季过去了,接着来了暖和的阳春。缢虫总算平安地度过了寒冬这道难关。

(2)奇迹出现了,那个像橄榄似的蛹,居然变化成了一只有翅的蝴蝶。

(3)花很懂虫情世故,它知道昆虫决不肯白白地替它效劳。它必定要备一份厚礼,才请得到媒人。所以它特别制造了香甜的花蜜,作为酬谢媒人的筵席。

(4) 它们是这样谋害凤蝶后代的:它们把卵生在“小乌蠋”们的肥胖的身体里面。卵孵化成幼虫后,就寄生在“小乌蠋”们的身体里面,吃他们的血肉长大。到姬蜂幼虫长成的时候,“小乌蠋”们早已血枯肉尽,只剩下一个空躯壳了。

答:

 

 

4.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学色彩。试以下列句子为例加以体会,并用平实的语言叙述这些句子表达的内容。

(1)于是科学家都说,凤蝶幼虫会利用狰狞的面相,虚张声势,威吓敌人。这一招要是失败了,第二招就一面用肉角示威,一面用臭气御敌,好像打仗用毒气一样。

(2)好像洒了香水的娇嫩的女孩子一样,花儿散放出迷醉蜂蝶的香气,凤蝶不禁得意忘形,在花上狂舞不息,最后投进了花的怀里。花拥抱它,它亲吻花。

(3)那雄凤蝶的身上发出一股香气。雌凤蝶凭触角一闻到这香气,好像阴电遇到阳电一般,就不由自主地去跟它亲近。它俩一同飞舞在百花丛中。

(4)卵生完了。雌凤蝶觉得自己已经非常衰老,它还想挣扎活下去,可是它的身体已经不济事了。它终于老死了,好像一盏油灯,因为油点干了熄灭了一样。雌凤蝶死的时候,大概是在它出壳后一个月光景。

答:

 

 

5.“ 凤蝶这样成天在花间游息,引起了一些人的羡慕,说它过的是‘神仙生活’(一种无忧无虑、逍遥自在的生活)。”我国古代关于蝴蝶的诗文很多,你能否举出一些例子,然后想一想,这些诗文有什么共同之处?反映了我们民族的什么心态?

答:

 

 

 

6.阅读下面这几段文字,思考并回答问题:

一层一层的危险,都给它逃脱了。后来一桩喜事临到了它身上。 
    
一个晴朗的上午。雌凤蝶在一朵百合花上,遇见了一只雄凤蝶。雄凤蝶的模样跟雌凤蝶相像,可是色彩更要浓艳得多。 
    
那雄凤蝶的身上发出一股香气。雌凤蝶凭触角一闻到这香气,好像阴电遇到阳电一般,就不由自主地跟它亲近。它俩一同飞舞在百花丛中。
    后来它俩交尾了。交尾的时候,它俩把腹部末尾互相交合着。

交尾之后不久,雄凤蝶就精疲力尽,终于衰弱致死。雌凤蝶不久觉得它的肚子起了变化,渐渐胀大了。这是它要产卵的喜信。 
    
产卵的日子临到了,于是它也像妈妈生它的时候一样,到各处去找枸橘、柑、柚等树木。 
    
它先找到了一棵枸橘,生着碧绿的新枝嫩叶。它选定一片嫩叶,在嫩叶的反面生下一颗卵。于是它又飞到别处去找别的枸橘。它不能把它的许多卵生在一块儿;要是那样,将来许多幼虫聚集在一起,很容易吃光一棵树的叶子,结果就要闹饥荒。
    这树一颗,那树一颗,它生了多少卵,连自己也记不清楚,至少总有好几十颗吧。
 
    
卵生完了,雌凤蝶觉得自己已经非常衰老,它还想挣扎活下去,可是它的身体已经不济事了。它终于老死了,好像一盏油灯,因为油点干了熄灭了一样。雌凤蝶死的时候,大概是在它出蛹后一个月的光景。

(1)开头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

(2)这几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                            .

(3)这几段文字中与前文有照应的语句是:                            .

(4)凤蝶产卵的习性是什么?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习性?

(5)这几段文字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具体说说这样写好处在哪里?

7.生命是什么?读了《凤蝶外传》,对于这个问题,你是否有了新的感触?请把它梳理出来,写一篇自己的感想,好吗?

答:

 

  

解析与答案

1.解析:本题旨在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以及凤蝶生命形态的变化。

答案:


季 节

变化过程

形貌特征

生活形态

出卵

夏末

卵细胞逐渐分裂,发育成细胞团,最后变成幼虫

身体黑褐、头尾黄白

破卵出壳,不停地进食

蜕变

秋初

随着身体的发育,反复蜕旧皮,换新皮

全身绿色,面相狰狞

进食、蜕皮

成蛹

秋冬

最后一次蜕皮后,改变原形

没眼没嘴没翅没脚,表状像枣核或橄榄

躲在蛹壳内,用一根丝挂在树上,不吃不动

化蝶

春末

蛹壳裂隙开,钻出美丽的蝴蝶

头上一对触角,一对大眼睛,一个吸管式的嘴,有六只细腿,两对翅膀

轻盈飞舞,徜徉在花丛中

吸蜜



闻香寻花,吮吸花蜜

繁殖



雄雌交配,雄蝶交配后死亡

死亡



雌蝶产卵后死亡

2.解析:本题旨在通过分析语句中重要词语的表达作用,以提高语感能力。

答案:(1)“打量”,观察、注视,用拟人的手法,把凤蝶出于生理本能的行动写成了一种有意识的自觉的行动。(2)幼虫把卵壳看作了“囚牢”。这样作者用拟人手法,把卵的孵出看作是它冲破囚牢、追求自由和光明的举动。(3)蜕皮是昆虫的生理特性,本无“痛苦”可言,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意在反衬凤蝶后来自由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4)“相依为命”四个字概括了“虫情世故”的特点,与“尔虞我诈”的“人情世故”形成鲜明的对比。

3.解析:本题与上题不同,上题已经指出了句中要着重赏析的词语,而本题则是由自己确定这样的词语,二者正好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关系。对这道题由于各人的具体感受不同,可以各抒己见。

答案:(1)副词“总算”,有“好不容易”的意思,表达作者对缢虫能平安地度过冬天的那种庆幸的心态。(2)副词“居然”,表示事情的发生大大地出乎意外,用以照应“奇迹”二字。(3)将成语“人情世故”改动一字,变为“虫情世故”,不仅生动贴切,而且巧妙地“虫世”与“人世”进行对比,以激起人们的深思。这种方法在修辞上叫做“成语活用”。(4)动词“谋害”,大自然中生物链制约了“一物降一物”,这是一种生理本能,本无所谓谁“谋害”谁的问题,作者将拟人化,以倾注自己对寄生阶层的憎恨之情。

4.解析:本题旨在体文艺性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答案:(1)体会: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凤蝶自我防卫的手段。平实语言:凤蝶幼虫运用狰狞的面相、头上的角和施放臭气威吓敌人,保护自己。

(2)体会: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说明了凤蝶在花丛中飞舞的生活习性。平实语言:凤蝶能闻到花的香气,白天在花丛中飞翔,有时则落在花上吮吸着花蜜。

(3)体会:运用比喻的手法介绍了凤蝶异性所以自觉亲近的原因。平实语言:雄凤蝶身上发出一股特殊的香味能吸引雌凤蝶与它亲近,进行交配。

(4)体会:运用比喻的手法,说明雌凤蝶在产卵之后就死去。平实语言:雌凤蝶产卵之后,即便衰老,不久死去,这大约离它出壳的时间一个月左右。

5.解析:这是一道扩展阅读思考题,蝴蝶在我们民族中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答案:蝴蝶最早见于文学作品,恐怕是先秦散文名著《庄子》中的庄周梦蝶。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锦瑟》诗中就引用庄周梦蝶的典故,有“庄生晓梦迷蝴蝶”之句。杜甫在《曲江二首》中的名句“穿花峡蝶深深见(现),点水蜻蜓款款飞”,将其在花丛中飞舞之状描写得栩栩如生。《江畔独步寻花》:“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蝴蝶是自由美好生活的象征。北宋谢逸也有《蝴蝶》诗,“狂随柳絮有时见,舞入梨花何处寻”,颇有场面,味道上也不比唐人差。元人王和卿的《仙吕·醉中天·咏大蝴蝶》奇句难得:“弹破庄周梦,两翅驾东风。三百座名园,一采一个空。谁道风流种,吓杀寻芳的蜜蜂。轻轻飞动,把卖花人扇过桥东。”这大概是蝴蝶有史以来,最威风的一次宣泄。闭上眼睛想一想,如果是一只金碧辉煌的虎斑蝶,花团锦簇,透着天然的豪华。假设天际飘荡着蓝灰色的黑褐蝶,更像是个闪烁的幽灵。南宋杨万里写蝴蝶的诗句也是出神入化、“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人、蝶、花混为一色,难以辨认,别有神韵。同时,蝴蝶也是我们人类美好爱情的象征。正如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结尾以男女主人公化为一对蝴蝶,来作为忠贞爱情的象征,不知感动了多少人,“化蝶”一段的优美旋律,画面上彩蝶双飞,真是感人肺腑,令人扼腕三叹,请听:
     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千古传颂深深爱,山伯永恋祝英台……楼台一别恨如海,泪染双翅化彩蝶……

6.解析:本题旨在启示我们如何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精读课文。

答案:(1)过渡。(2)写凤蝶的交配繁殖死亡。(3)写产卵的语句与开头照应,前文写凤蝶一处只产一卵,此处交代其原因。(4)卵产于枸橘、柑、柚等树木嫩叶之上,这是因为幼虫以此为食;一处只产一卵,以保证幼虫有足够的食物:产卵于叶的背面,幼虫与树叶同一颜色,又置于叶背,不易被天敌发现;产数十颗卵,是因为其天敌姬蜂以幼虫为食。所以,凤蝶产卵的习性都是为确保其能顺利地传种接代。(5)主要的说明方法是拟人的方法。例如把凤蝶交配说成是喜事,把雌凤受精说成是“喜信”。“它也像妈妈生它的时候一样,到各处去找枸橘、柑、柚等树木”,写雌凤如何尽心为儿女打算。写雄凤之死,用“筋疲力尽”来形容,写雌凤之死,则比喻“好像一盏油灯,因为油点干了熄灭了一样”,表达了作者对其哀怜之情,作者这样写,似乎意在说明一个哲理,任何生命对其后代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7.本题是一篇读后感,旨在启发我们对于生命的思考。

生命是什么?青年朋友说:“生命是一首诗。”饱历沧桑的老人说:“生命是一株苦菜花。”

你看凤蝶,飞翔在百花丛中,嗅着馥郁的花香,吮吸甘甜的蜜汁,卿卿我我、亲亲密密,和大红大紫的百合花相拥相抱,那是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心向之神往之的快乐逍遥啊!连那个把宇宙万物贬得一钱不值,破缸子破摔的庄周,也做起黄粱美梦,化成轻盈的蝴蝶,翩翩于姹紫嫣红之中哩。

但是,你可知道凤蝶这自由幸福的生活是怎么来的吗?它是从敌人的枪口里夺来的,它是从无数的痛苦中挣扎来的。你知道凤蝶一生要遭遇多少天敌?你知道凤蝶一生要蜕多少次皮?你知道凤蝶在“囚牢”中要度过多少个漫漫长夜?“身游万死一生地,路入千峰百嶂中。”可以说,凤蝶的生命历程无一处不是以艰苦为伴,险象环生。唯其如此,凤蝶才有那艳丽的形容,那美好的生活。

读《凤蝶外传》,给我们很多的启发。当我们幻想着未来多么美好的时候,我们同时还应该严肃地对待现实的种种艰险困难。“但知斩马凭孤剑,岂为摧车避太行”,如果你真的能把艰难困苦一个个斩于马下,让生命的车轮滚越高山之巅,那末你的未来就不是梦!

答案:略。


(来源新浪博客:狗窝斋主人)

 

       高中学考网

            初中学习

              小学学习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