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考作文:如何戴稳镣铐跳好舞?(下)

   ——以2018年全国一卷作文题为例

中山市教研室 张华

本文发表于《广东教育·高中》2018年7-8期




3高考作文如何跳出优美的舞蹈?


“戴稳镣铐”只是写好高考作文的基本前提,写出优秀的高考作文,最根本的突破路径还在于考生能“跳好舞”,高考作文最后的比拼,也会聚焦到“跳舞”这个层面上。


那么如何跳出优美的舞蹈呢?分数是评卷者打出来的,因此,这个问题,其实还是应该通过评卷者的视域来回答。根据笔者的调查和研究,“优秀”就是符合评卷者审美眼光的一种结果表现。换言之,舞蹈优美还是不优美,应该由评卷老师说了算,而不是考生自己。很多考生容易沉湎于自设的“优秀作文”框架里去,或者一味屈从于老师所指引的“优秀作文”标准,而恰恰忘记了评卷者这一特殊群体,这是很大的写作误区。

评卷者在极为有限的阅读时间里,通过电脑屏幕来观看你的作文“舞蹈”,这本身就是一种很特殊的“欣赏行为”,整个行为过程虽然伴有一定的理性分析过程,但感觉判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而且即便是理性分析,也是以感觉结果为基础和前提的。上文所谈的“戴稳镣铐”,之所以追求“戴稳”的效果,目的就在于让评卷者能有效感受到“镣铐”的存在。同样,舞蹈之美,也要以评卷者是否有效感觉到为根本。

那么,评卷者容易感受的“舞蹈美”,主要包括哪些呢?元素有很多,在笔者看来,考生最需要把握好以下三条。


(一)舞出结构之美。高考作文是在评卷者浏览的跳读过程中来体现其“舞蹈”动作的,在跳读中,评卷者较为容易感受到的一种“舞姿”就是文章的结构,这就像我们在台下观看台上的个人独舞一样,很多细节我们是难以捕捉到的,但是舞者的身体姿势,却以整体综合的方式呈现在我们眼前。因此,考生一定要重视高考作文的结构呈现,而不只是作文的结构。比如《青》文,粗读过去,以下三个独立段落,很容易跃入读者的眼中:

①那一刻,我知道了,一个人的青春,原来可以离老百姓那么近,那么亲。

②那一天,我知道了,一个人的青春,可以为祖国的蓝天画上美丽的彩虹。

③那一年,我知道,任何人的青春词典里,无论遭遇多少磨难,其实都收不进“失败”这个词语。


这三个独立成段的自然段,其实就是文章主体的结构标志。每一段的段首以相同的“那一”开头,继而辅之以相同的“我知道”“人的青春”等近似元素,并且刻意回避整齐工整、字数相同的排比样式,这就非常明显地将文章清晰而灵动的结构,呈现在了读者的眼前。从阅读心理来说,清晰有序的文章结构,恰恰是读者的阅读期待,满足了这种阅读期待,就是符合人的审美心理。不仅如此,《青》文的开头很快就提出“每个人的青春,原来都可以舞动自己的时代”这一中心句,结尾再次以相似度极高的“每个人的青春,都可以舞动自己的时代”来点明中心,这就使得文章的结构不但清晰,而且完整。“完整”也常常是读者的文章阅读期待。这样一来,《青》文就借助这样的一些技术手段,舞出了清晰、灵动而完整的结构之美。


(二)舞出选材之美。同样,在跳读过程中,评卷者容易留下印象的,还有文中的组块材料,其核心或者是一个人名,或者是一个事件,又或者是一个特别的文字符号。这些组块材料所形成的印象,往往就成了文章的选材印象。高考作文对“丰富”提出了四条标准,即: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和意境深远。这些“丰富、充实、丰满”的感受,也来源于材料印象。材料分作文题中的内部材料和作文题外的外部材料。要写出优秀的高考作文,你还必须舞出文章的选材之美。


在这一点上,《青》文也颇为讲究。首先,作文题目已经提供了众多的内部材料,即从2000年乃至2035年的一些标志性事件。根据作文要求,考生面临的第一道难题就是筛选材料。虽然有“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这样的提示,但并不意味着要把所有材料放入作文中,反过来看,放入所有材料,不仅显得行文呆板,而且容易造成材料堆积的“审丑”效果。《青》文以三个时间视角构成结构,即2008年、2013年和2017年,围绕这三个时间视角,选择了以下三个材料:


①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

②2013年的“‘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③2017年的“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之所以选“汶川大地震”而不选“北京奥运会”,是基于材料主题的多样考虑,因为从国家骄傲来说,“北京奥运会”与“‘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属于同质性材料;之所以选“‘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而放弃“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和“‘精准扶贫’开始推动”这两个材料,原因在于笔者对后两者相对没有这么熟悉;之所以选“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是考虑要融入个人层面的时代感受,因为前面两个材料都是国家层面的。由此可见,每个材料的选用,其实都是有写作用意的,而不是随意为之的。


此外,本文的中心是“青春舞动时代”,意在突显“青春”的力量,材料是否有利于彰显青春,也是选材的一个考量维度。汶川大地震有青年志愿者;天宫一号的宇航员有青年人;作为网民我也是青年一代,因此,三个材料就聚合到了“青春”这一中心主题词之下。


写文章其实就是一次选择的过程,尤其是材料的选择。考生面对材料问题,一定要有“选”的意识,而不只是“用”的意识。只有“选”材,材料才会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独特的优势。


除了内部材料外,高考作文还常常要选用外部材料。比如《青》文就选用了傅雷的《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和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书很多,为什么偏偏选傅雷的这本呢?这也是精心筛选的,因为这是一本人文性极强的书,而傅雷也是一位非常有影响的人文学者,这样的材料自然很能提升作文的人文底蕴;而马云作为互联网风云人物,非常契合这个材料主题。两者一人文一科技,相得益彰,完美融合,颇显选材匠心。如此一来,《青》文也就顺利地舞出了文章的选材之美。


(三)舞出语言之美。毫无疑问,高考作文真正具有直接杀伤力的,还是作文的语言。当下语文考纲中关于语言的标准就是三个字:有文采。具体标准表述为“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这些具体标准,其实都是很笼统的说法,是“文章学立场”的学术表述,而不是“评卷者立场”的实践表述,因此,往往不具有真正的指引价值。俄罗斯文坛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的一开篇就说了一句非常有文采的话:“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套用这句话,我想告诉考生:没有文采的语言都是相似的,有文采的语言各有各的不同。虽然各有不同,但唯一可靠的是,语言之美应当符合评卷者的共同审美心理。考生应当着眼于这一点来改进自己的表达,提升自己的语用水准。


在这一点上,《青》文也努力做出尝试,下面例谈几条,希冀能给大家一些启发。语言表达是一门技术活,技术是需要反复训练的,而以最终达到语用自觉为根本。有文采的语言,看似随意,其实没有这么简单,要么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煎熬结果,要么是“少壮工夫老始成”的修炼结果。《青》文开篇为这两句:


今天,18岁的我,正在为你讲述我的时代故事。

今年,你也18岁,正在阅读我瓶封已久的文字。


这样的表达有什么好呢?你会很直观地感觉到,这是对仗性极强的两句话。要知道,对仗是汉语表达独具特色的母语优势,是中国人特有的语言审美情结。李白的《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开篇即为对仗的骈句“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苏轼的名篇《潮州韩文公庙碑》一开篇也是对仗的名句“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连上文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开篇,还是对仗的警句。这说明,开头的对仗句,其实很符合人的审美心理。当然,对仗只是形式,其实对仗的内容是否恰当精彩,也极其重要。笔者的这两句,以“今天”和“今年”形成对仗性语句,在内容上其实拉开了两个时代,算是非常巧妙的表达。其中“瓶封已久”一词,化用“尘封已久”,既暗合了作文题中“时光瓶”之意,又彰显了语言运用的灵动与机智。整体而言,看似简单的两句话,其实蕴含了诸多“有文采”的要素,而这些要素的综合作用,反过来突显了“有文采”的直观表现。


《青》文的中心句“每个人的青春,原来都可以舞动自己的时代”,以“每个人……都……”的句径呈现,属于极言表达,态度明朗,表意果决,以此来凝练中心句,具有一种征服人心的“警句”效果;中间选用“舞动”一词,构成拟人化表达,生动形象。题目将这一中心句浓缩为“青春舞动时代”,更是简洁有力。整个中心句其实是相当成功的一个句子表达。华南师范大学徐珊老师对此有一段评点很有意味:“全文从标题到结尾,‘舞’字贯穿始终。这个‘舞’字极具魅力,是青春飞扬、曼妙飞舞的‘舞’,也是中国在国际大舞台上展现国家实力的飞龙之舞的‘舞’,更是我们乘着时光的列车,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创造新世界的时代之舞的‘舞’。”

再比如《青》文中的以下一些语句:


“站着打瞌睡的青年战士,俯身担架的白衣天使,衣衫湿透的青年志愿者,每一个奔走的青春身影,都牵动视线,让我泪眼朦胧”;

“而航天员王亚平的阳光笑脸,一定点亮了每一位少年的梦想”;

“也许大地更加葱茏,天空更为蔚蓝,但依然会有百姓的忧伤,有祖国的豪情,也有生活的梦想”;

“你没有权利选择时代,但你有责任创造时代”……


仔细辨析,你会发现这些语言都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它们散步在文章四周,共同营造出语言的“有文采”综合效果,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舞出了语言之美。

当然,高考作文的“舞蹈”元素还有很多,这里只是启发性地列出最为重要的三条。考生如果可以根据自己的实践体会,不断挖掘,并锁定“评卷者立场”这一重要视角,那么,跳出更加精彩优美的舞蹈,应该是可以做到的。


总之,高考作文是一种“为生存”的写作,这样的写作,是为生存谋取机会的竞争性行为,这种负载着清晰功利目的的高考作文本来就不是一次真正的生命对话,也不是一场唯美的艺术实践,而是一次你追我赶的生存拼抢。高考作文的成功关键就在于魅惑住评卷老师。“魅惑”似乎带有很强的贬义色彩,其实,我们丝毫也不用担心魅惑会导致背离常理的变态发生,因为对于没有生存忧虑的评卷老师来说,他们在乎的依然较为纯粹的“戴稳镣铐”和“跳好舞”。考生和评卷者其实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立场,前者是追求高分的个人功利性立场,后者是追求质量的社会公平性立场,作文的生死成败,其实就是两者博弈的最终结果。因此,考生虽然一肚子夺分“阴谋”,但从不敢违逆评卷者的审美要求;而评卷者的公平阅卷心理,其实也为考生留下了巨大的写作“投机”空间。如此一来,高考作文备考就成了一场不以力胜而凭智取的研究性战斗。认识并理解好这一点,“戴稳镣铐”和“跳好舞蹈”就显得至关重要。



附:2018全国一卷作文题和下水作文


【2018年全国一卷的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00年  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  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年  “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  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  “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

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华哥下水作文


青春舞动时代

                            ——致2035年的青年朋友


 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  张华


今天,18岁的我,正在为你讲述我的时代故事。

今年,你也18岁,正在阅读我瓶封已久的文字。

隔着17年的岁月,回望我的成长历程,千言万语,凝成这一句:每个人的青春,原来都可以舞动自己的时代。

2008年,我8岁。朦朦胧胧的记忆中,有一段时间,电视上到处都是穿梭忙碌的大人,绿衣服的、黄衣服的、白衣服的,还有各色各样衣服的;东倒西歪的房堆里,偶尔还会传来小朋友的哭声。一旁玩着飞机模型的我,时不时也侧过脑袋注视一会儿荧屏。多年以后的初二班会课上,汶川大地震的视频勾起了我的童年记忆。那时候,四川百姓的巨大忧伤,远没有心爱的玩具,更能撞击我那幼稚的心灵。站着打瞌睡的青年战士,俯身担架的白衣天使,衣衫湿透的青年志愿者,每一个奔走的青春身影,都牵动视线,让我泪眼朦胧。

那一刻,我知道了,一个人的青春,原来可以离老百姓那么近,那么亲。

2013年,我13岁。这一年,印象最深的是集体观看“天宫一号”太空授课视频。“太空教师”王亚平,分享了多个奇妙的太空实验。小小的航天舱瞬间把我们的好奇带到了苍穹之上,而航天员王亚平的阳光笑脸,一定点亮了每一位少年的梦想。后来我了解到,王亚平17岁就投身飞行事业,是我国首位八零后航天员。美丽、青春和激情,将一位女孩的生命同祖国的飞天事业,实现了最伟大的时代链接。

那一天,我知道了,一个人的青春,可以为祖国的蓝天画上美丽的彩虹。

2017年,我17岁。生日时,妈妈送了我一台华为手机,我的生活和学习,由此正式步入了移动互联网的新世界。记得一次语文课上,老师不经意间提到了年轻时读《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的心灵震撼。当天傍晚,迎着夕阳,彳亍校园,我在手机淘宝上就付款了这本书;第二天,抚摸着蓝色的素净封面,看着“傅雷”这个永葆青春的美丽名字,刹那间,我体会到了书香与互联网交汇出来的幸福。静读“莱奥纳多·达·芬奇”时,我突然想到了马云。这位18岁就落榜的高考生,几经挫折,坚守梦想,最终让我如此快捷地走近了傅雷,“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让阿里巴巴走向了全世界。

那一年,我知道,任何人的青春词典里,无论遭遇多少磨难,其实都收不进“失败”这个词语。

回望我的时代,那一刻过去了,那一天过去了,那一年也过去了。

而2035年,你的时代已悄然然来到。也许大地更加葱茏,天空更为蔚蓝,但依然会有百姓的忧伤,有祖国的豪情,也有生活的梦想。

百年前,李大钊就曾经发出号召:“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是的,你没有权利选择时代,但你有责任创造时代。

因为,每个人的青春,都可以舞动自己的时代。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