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美大城市唐人街的死与生: 多伦多篇

DSC设计罐头 DSC设计罐头 2022-04-21



多伦多唐人街是北美最大的唐人街之一。这里集中了来自香港,新加坡,台湾,越南等地的华侨。全加拿大100多万华人华侨,有40%居住在多伦多。约1990年代,香港移民潮为多伦多带来了更多华人,多伦多市成为了北美最多华人居住的城市之一。让我们以时间为轴,一起走过多伦多唐人街的一百四十年。


+++ 多伦多唐人街街景





多伦多华埠



+++ 多伦多唐人街地图 ©Google Maps


随着华人数量越来越多,多伦多及周边地区也慢慢的形成了规模不同的华人聚居地,也称为华埠。多伦多华埠包括:


 
中区华埠登打士西街唐人街是多伦多最有标志性的唐人街(Dundas Street West),东起央街,西接士拜丹拿唐人街。

+++士拜丹拿街唐人街(Spadina Avenue) 从登打士西街北延一路段© Google Maps

+++ 士拜丹拿街唐人街(Spadina Avenue) 从登打士西街南延三路段 ©Google Maps

登打士西街唐人街连南北走向的士拜丹拿街遍布华人的小菜市场,中药铺,书店,杂货店,茶叶店,挂满中文招牌。


东区华埠:百老汇唐人街:多伦多第二大唐人街,位于Broadview 和 Gerrard交汇处。

+++ 多伦多第二大唐人街 Gerrard ©Google Maps


士嘉堡华埠:庆龙商场,云龙商场,美兰阁商场,集友商场, 丽晶商场,东方商场等。


约克区华埠:有北美最大的华人室内商场太古广场,城市商场。这两个在Kennedy 和Steeles交接的商场建立于1990年代中期。随后陆续兴建旺角广场,万锦商场,世纪广场等。

+++ 太古广场 ©Google Maps

列治文山 Highway 7一带:时代广场。

+++ 时代广场 ©Google Maps

以时间为轴: 走过华人在多伦多的一百四十年

1878年, Sam Ching 先生是第一个在多伦多政府有记录的华裔居民. 他当时在 9 Adelaide St East 建立了洗衣馆。早年多伦多华人稀少,到1881年,全市也只有10位华人居民,4间洗衣馆而已。

+++ Lee Hong 先生,20岁,他是第一个在1908 年租用 48 伊丽莎伯街经营洗衣店的人。多伦多物业评估册显示,由1908 年至 1913 年租户的名字包括 Lee Chong、Cong Lee 和 Yee Chong。
照片摄于 1912 年 5 月 28 日

+++  9 Adelaide St E 现有街道风貌 ©Google Maps

洗衣店是面对语言和歧视障碍的早期中国移民谋生的一种常见方式。

1902年,由于中国人开设的洗衣店数量剧增,据统计同年华人在多伦多经营的洗衣店共有一百间。为了抑制华裔开设的洗衣店迅速扩张,洗衣店协会要求多伦多市议会向洗衣店征收牌照费。

+++ 1908 年,由於华人在多伦多经营的洗衣店数量很多,市政府目录开始把华人洗衣店和其他洗衣店分开列出。

起初,多伦多市府下属的物业委员会批准了收取牌照费($50)的条例但遭到了中国店家的强烈反对。最终委员会采纳了$5到$20之间的费用。

1905年代的两个唐人街

其中一个唐人街是位于George St. 和Queen St. East街角。这是1905年,中国人筹办成立了保皇会分支,力图改革中国的君主制度。后来随着清政府的瓦解这个保皇会分支也逐渐解散。现在这个建筑物被用作与零售用途。

+++ George St. 和 Queen St. East 街角地图

另外一个唐人街是位于Queen St. West和York St.街角 。这里是当时支持孙中山推翻满清政府的致公堂所在地。

+++ 现有街道风貌 ©Google Maps

+++ Queen St. West 和 York St. 街角 & George St. 和 Queen St. East 街角 © Google Maps

1920 到2010 旧唐人街

如果您经过现在的内森·菲利普斯广场(Nathan Phillips Square)和市政厅,您可能不知道在1920年左右它是多伦多首座唐人街的大部分所在地。洗衣店和餐馆遍布社区“ The Ward”的街道。唐人街在Spadina Ave.和Terauley St.(现为Bay St.)之间延伸,其主要动脉为Elizabeth St.(从Dundas St.到Queen St.)。

+++ 当年伊丽莎白街的风貌

1920 年之后,唐人街逐步向Queen St.West和Dundas St.West 形成,形成了种类繁多的小商店,宗亲和同乡会、华裔教会、学校、戏院等。1941年,多伦多唐人街有2,326名华人,是加拿大的第三大唐人街。当时加拿大主要的唐人街是温哥华(人口7,174) 维多利亚 (人口3,037),这个情况维持到1950年。

+++ 1968与2018年街道对比 ©Google Maps

1933 年 联桥剧社成立,它的前身是世界剧社。世界剧社是多伦多第一个中国音乐组织,大约在 1919 年成立。几个多伦多广东歌剧团为社区提供娱乐,并为失业和贫困人士提供廉价住宿和膳食。联桥剧社邀请来自香港和广州的音乐家为本地音乐爱好者提供训练。剧社购入位于伊丽莎伯街 96-98 号的地段,修建为一座设有 250 个座位的大楼。

+++ 1945 年1月,粤剧名伶在致公堂表演,庆祝农历新

+++ 1940 年,Lem Foo、Lem Kon 和 Quon Long 为联侨剧社向多伦多建筑署递交了一份联谊会的图则。剧社在联谊会举行粤剧。

1937 年 安省抗日救国会在中日战争爆发时成立,总部设在多伦多。Lung Kong 兄弟为救国会提供办公室,并承担该会的营运费用。救国会为中国抗战筹募资金。1938 年,救国会研究差派白求恩医生 (Norman Bethune) 到中国。1941 年,安省七千名华人筹募了 100,000 元资助喷火式战斗机。

1941 年 珍珠港被轰炸后的第二天,中国向德国和意大利宣战。中国人和加拿大华人成为盟军的一份子。多伦多的华人和白人联手筹募中国抗战救援基金,集合全国的力量,支援中国抗战。多伦多市长 Fred Conboy 是基金的支持者,在 1942 年,他筹集了 170,000 元。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加拿大种族关系的一个转捩点。战争以后,全国各地华裔加拿大人获得投票权利。

1950年代的迁移

在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 市政府收回面积近三分之二的唐人街, 以提供空间兴建弥敦菲腊广场和新市政厅大楼。剩余的部分,因地价上涨,许多业主以高价将物业出售给发展商。因此,许多中国商店和居民,迁往大学路以西的登打士西街。

+++ 1950至1960年代的旧唐人街地图

到六十年代,萎缩中的唐人街,就只余下占地约十英亩(四公顷),位于海湾街和中央街道之间的登打士西街一带,当时唐人街人口约有七千,而大部分的中国居民已经迁徙到多伦多市中心的其他地方。

+++ 1971年在登打士街以南伊丽莎伯街近天龙坊的街头节

1960年代至2012年的中区唐人街

西区唐人街被称为“中区华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士巴丹拿街、书院街、麦考尔街和皇后街道一带,属低密度住宅区。那些十九世纪末的两三层高木屋是该区的特色。

1951年,犹太人在该区占主导地位,中国家庭则只占有该区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十。1950年代末开始, 随着犹太人逐渐迁往城市西北边缘的新住宅区, 士巴丹拿街的东南面开始有大量的房屋出售或出租。

由于许多在板栗街和伊丽莎伯街的唐人街建筑物被收购,并重新发展,许多中国商店,居民和机构开始向东南面的士巴丹拿街迁徙。

+++ 1983与2018年街道对比 ©Google Maps

1962年,加拿大资助了一百个从中国逃到香港的难民家庭在加拿大定居。1967年通过的移民政策更鼓励中国移民从香港,台湾和东南亚国家,如越南和马来西亚来加定居。

1971年,东南面的士巴丹拿街的八千名居民当中,有近一半是来自中国。华人社团,杂货店,餐馆,和其他零售商店陆续占据了位于麦考尔街和士巴丹拿街之间的登打士西街两侧。小型华人社团,宿舍,咖啡室,餐馆和其他小型零售商店在晓仑街,比华利街,达西街和登打士西街的横街相继林立。

+++ 1972与2018年街道对比 ©Google Maps

+++ 1980与2018年街道对比 ©Google Maps

较大的餐馆,服务和零售商店,以及中国协会也开始在士巴丹拿街与登打士西街交界发展起来。这不断增长和扩大的新唐人街,被称为“西区唐人街”,是个集中国大型的商业和住宅于一身的地区。它逐渐成为多伦多主要的唐人街。

+++ 西区唐人街地图

1970年,规划局向市议会建议,唐人街的低密度住宅和商业区将会由高密度的住宅、商业和机构取而代之。这项建议受到加拿大华人协会和加华联合行动的强烈反对,因为这会使该区的特色消失。

最终,在1973年,规划局决议把大部分位于士巴丹拿东南面的区域保留为低密度住宅和商业区,只有南面和东面部分可改为多用途的高密度住宅区。

1979年,西区唐人街的特殊身份正式确立。随后该区的新建筑物,均有中国的特色。密集的零售服务开始出现,商店亦可以在地库或高层加设出入口。多伦多市的街车亦重新在士巴丹拿街上行走。那儿并竖立了两扇 “门形”标志。

+++ 士巴丹拿街上的“门形”标志

1970年,规划局向市议会建议,唐人街的低密度住宅和商业区将会由高密度的住宅、商业和机构取而代之。这项建议受到加拿大华人协会和加华联合行动的强烈反对,因为这会使该区的特色消失。

最终,在1973年,规划局决议把大部分位于士巴丹拿东南面的区域保留为低密度住宅和商业区,只有南面和东面部分可改为多用途的高密度住宅区。1979年,西区唐人街的特殊身份正式确立。

随后该区的新建筑物,均有中国的特色。密集的零售服务开始出现,商店亦可以在地库或高层加设出入口。多伦多市的街车亦重新在士巴丹拿街上行走。那儿并竖立了两扇 “门形”标志。

1970年代至2012年的东区唐人街

东区唐人街被称为“东区华埠”。1970年代,许多低收入的中国移民在西区唐人街找不到廉价房屋。

位于唐人街以东,大约三公里(二英里)的河谷区却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那儿的物业往往比西区唐人街便宜,租金也低得多。许多西区唐人街的华人业主便趁高价卖屋,并搬往河谷区较低廉的房屋。

此外,河谷区有较大的公园、公共图书馆等设施。唐人街也有街车和巴士直达该区。因此吸引了许多中国学生,年轻夫妇和餐馆工人搬进去。

+++ 东区华埠街景

2000年,艺术家张哲旋(Dale Cheung)设计了一个中国拱门。他在2003年当选为多伦多东区华商会会长后,成立了多伦多“中华门”筹建委员会。他大力推动在东区唐人街建立“中华门”。2008年十月二十五日,牌匾的动土仪式在位于布罗德维尤大道和芝兰东街的西南角进行。

+++ 安省中华会馆组织当地华人前往多伦多Riverdale公园孙中山铜像前敬献花圈

 “中华门”亦于2009年九月十二日正式揭幕。2012年,该区的中国商店主要集中在百乐汇道以东,Greenwood以西,皇后东街以北,以及Danforth以南一带的范围。

这个中华门,高达13米,用了45吨花岗石,整个工程花了2,000小时,是北美洲唯一的全石造的牌楼。牌楼上刻有“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等字样。细心一看,你会发现正中央是一幅“铁路华工”的浮雕,而两旁是“万里长城”和“国宝熊猫”,不单展现了中国的文化珍宝,也标志着华裔社区对加国的贡献。

那副对联“丰富加国多元文化流芳万代  弘扬中华建筑艺术铭记千秋”,更是把中华门的意义刻划得琳漓尽致。市政府附例不允许牌楼跨街兴建,牌楼因此座落该两街道交界处附近一个户外停车场的一角。从中国的风水角度看,这个位置缺少跨街门楼的霸气。

+++ 中华门

随着大多伦多地区的华裔人口陆续上升,升幅更随着香港移民潮于1980年代展开而扩大。多伦多的不同地区:万锦,士嘉堡,列治文山都聚集了一定规模的华人华侨创建了新的华人社区。然而,市中心历史悠久的唐人街依然是当地华侨寻找家乡味道的重要街区。也是游客寻找多伦多中华历史文化的经典景点。

唐人街面临的挑战

Spadina的唐人街,位于Toronto的市中心。商业价值优渥,越来越多的地产公司瞄准了这一片土地。越来越多的商业资本试图以商业为主导的高档化得到更多的商业利益。但是“Chinatowns Coast-to-Coast Fight Against Displacement”这个华人自发的组织认为以商业目的的高档化会威胁生活在北美各个城市唐人街的低收入社区。

新光中心曾经是多伦多唐人街社区的标志性建筑,由两只石雕狮子守护着。只剩下一头狮子,上面有涂鸦,上面有一个“出租”的标志。

+++ 唐人街社区上的新光中心

如今,前新光中心的地盘空无一人,前者是光明餐厅的所在地,前者是空荡荡的四层办公楼,后来被光明珍珠餐厅居住了十多年。

如果用更具商业价值的办公楼取代,在Chinatown经营几代的杂货店和流行商店,那将会抹杀造就唐人街的东西。

Spadina Avenue 现在是华人社区在多伦多最早的遗存。历史不仅限于建筑物本身。如果这里没有华人作为此社区的主要活跃力量,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多伦多市中心的唐人街将被一栋栋商业办公楼踩在脚下。

以上就是罐头说对多伦多唐人街的研究和探索,欢迎关注@DSC设计罐头,也可以给我们私信或留言哦~我们一定会第一时间回答。

扫描二维码添加罐头君微信,加入海外设计交流群,
遇见更多行内设计师吧!


        参考资料:

Flack, D. (2017, 12 30). What Chinatown used to look like in Toronto. Retrieved from blogTO: https://www.blogto.com/city/2016/12/what-chinatown-used-look-toronto/
Hauch, V. (2017, 4 27). Once Upon a City: The first Chinatown offered a home in a hostile time. Retrieved from The Star: https://www.thestar.com/yourtoronto/once-upon-a-city-archives/2017/04/27/once-upon-a-city-the-first-chinatown-offered-home-in-a-hostile-time.htmlLai, D., & Leong, J. (n.d.). Toronto Chinatowns 1878-2012. Retrieved from http://www.sfu.ca/chinese-canadian-history/toronto_chinatown_en.htmlMontgomery, M. (2018, 5 22). Toronto's past and present Chinatown. Retrieved from Radio Canada International: https://www.rcinet.ca/patrimoine-asiatique-en/2018/05/22/torontos-past-and-present-chinatown/Myseum. (2011). Toronto's first Chinatown. Retrieved from Myseum: http://www.myseumoftoronto.com/programming/toronto-first-chinatown/Network, C. C. (2015, 6 26). The Rise and Fall of Toronto’s First Chinatown: 1878 – 1960 . Retrieved from Timeline of Toronto's First Chinatown: http://countercultures.net/design/portfolio-item/timeline-of-torontos-first-chinatown/News, C. (2015, 9 29). 今非昔比:多伦多东区唐人街. Retrieved from http://ccnews.ca/index.php/photocolumn/original/item/5076-2015-09-29-14-31-12/5076-2015-09-29-14-31-12Toronto, C. o. (2020). 多伦多市政府档案处本地中文历史资料. Toronto: City of Toronto.Travel, E. W. (2020, 5 25). Toronto Chinatown History. Retrieved from https://expertworldtravel.com/chinatown/toronto/history/

免责声明:文中参考资料内容以及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撰文 | Xiang Ye
设计/编辑 | Sijin + Ada Xu
主编 | 鹏菲




北美的霓虹灯文化:花花绿绿迷人眼,土土潮潮复古风

她被称作“北方好莱坞”,许多电影中的名场面都来自这个国家,却从来都没有姓名


西岸派建筑West Coast Modernism的前世今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