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听说MBTI已经超过了陶白白,成为了年轻人新的交友恋爱指南

GAPPER Gapper国际义工旅行 2022-08-27


🔮


作为一直在互联网冲浪前线的小编,发现了最近有一串神秘的字母正在年轻人的对话或者主页中高频词出现——


“诶诶,你的MBTI是什么?”


“本人INTJ,想要认识INFP的小伙伴~”


“你知道甄嬛传里的人物都拥有什么MBTI吗?”


......



看到这些对话的时候,你是否心中充满了疑惑:为什么每个字母我都认识,但是组合在一起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就像星座一样,这串字母实际上代表的是一个人的「性格偏好」,是当代年轻人最流行的交友名片。



甚至,MBTI还会出现在那些“左滑右滑”的约会小软件中,帮助大家了解你是“随时陷入的热恋的ENFP”,还是“追求智性恋的INTP“



逐渐开始有人觉得,这比陶白白还要准!因为比起看似玄乎的星座,这串字母是需要人们完成大量的题目后才可以得出的结果。


那么,这份全新的年轻人交友恋爱指南,究竟是什么呢?


01

如何定义MBTI?


如果,你从未听说过MBTI,那就先让小编找来它的官方定义。


它的全名叫做“Myers Briggs Type Indicator”,M和B代表的是编制这对测试的母女,她们都是美国的心理学家。



因为其测试过程的简便与结果的通俗易懂,MBTI成为了当前世界上最流行的性格测试,被大量用于职业咨询个人成长



在完成93道题目后,测试的结果就会把你分到4种字母组合起来的16种人格中去。




但是,这四种字母可不是随便组合的,每一个字母都有它的含义。


最常见也是最好理解的维度是第一个字母,I&EI是introvert(内向)的缩写,E则代表了extrovert(外向)。


剩下三个分别是Sensory(感觉)和Intuitive(直觉),Think(思想)和Feeling(情感)以及Judging(判断)和Perceiving(感知)。



换言之,当你看到有人在自己的简介上写了INFP时,意思就是说:“我是一个内向、相信直觉、做决定十分感性,并喜欢灵活、随意开放的生活方式的人”。


16个人格中的每一个都对应着不同的性格形容词,年轻人试图通过它找到与自己相配的朋友或恋人,或者以此作为打开陌生人之间的话匣子。



关于MBTI,这部有意思的真人观察综艺也许可以给你带来直观的启发。


当把16型职业人格都聚在同一个屋檐下,他们之间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2021年末的一部韩综《MBTI inside》就真的这么做了!



节目第一天,嘉宾们被首先分到了I房间和E房间,两者之间差别可想而知。


内向的I人进门,满脸写着对陌生人的拘谨和对未知事件的防备;和主持人打招呼的时候,在微笑中透出了一股客气的疏离。



倘若社交过量,一些人就会眼神涣散、表情僵硬,进入低电量模式。



而另外8位外向E人,一见到人就两眼发光,互相寒暄,马上打成一片。



他们从不畏惧自我介绍,不怕上才艺,就怕你记不住。



至于剩下3个字母不同人格的表现,大家可以在综艺里继续一探究竟。MBTI的温度碰撞,真有那么神奇?


02

与自己和解


不难发现,MBTI测试的用户群体集中在20-30岁之间的大学生及刚步入职场的打工人,他们渴求对自我的认知,或希望自己能够属于某一个群体。



也有网友坦言道,MBTI使得我与自己和解了。


“在完成测试之前,我一直在羡慕别人开心的生活,而自己总是把自己困在房间里。但直到看到了自己INFP(安静、敏感、完美主义)的测试结果后,我开始接纳自己,并在网络发现上有很多性格相似的人,这不是病态,只是性格差异。利用MBTI的理论解释,我能够学会扬长避短,尽量去做能让自己感到舒服的事情。”



比起过去简单粗暴的“xx青年”式标签和看似玄学的星座,MBTI从每个人的性情细分,一个个标签帮我们看到了内心盲区,也消解了许多emo时刻。


情绪化、不善社交、选择困难症、不被爸妈理解……有时不是我们做错了什么,只是性格使然。



同时,在网络上还诞生了“MBTI+meme”的玩法:


简单来说,就使用轻松搞笑的人格梗图,使其从简单冰冷的形容词变成置身于各个场景下的表情包。


INFP,不善社交、又爱在网络寻找同类,斩获了数量极多的人格梗图。有段子形容,如果胡思乱想是一份工作,INFP早就“财务自由退休了”。


与INFP 完全相反的ESTJ,则是集“霸总元素”于一身的设定,追求逻辑和效率的现实主义者,是社会公认的成功强者类型。


还有“会在摸鱼前把工作好好完成”的ENTJ、“擅长全方位精确分析问题”的ISTJ、“有计划却从不按计划执行”的INFJ……


你总能在各种人格梗图里找到自己,合理怀疑有人“装了监控”!



这些人格标签和图片的传播,使得更多年轻人找到了自己的互联网精神家园。



03

被MBTI反向控制?


但是,当一件事情在网络上过于流行的时候,总有人会跳出来质疑,MBTI真的准吗??


如果硬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个测试的理论基础是不够准确的——专家说,“其维度与维度之间的交互作用几乎都不显著。”


当然,我们不需要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去理解;仅仅是在做测试题目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其存在的小问题。


比如,有时候总是会被迫下定论。面对一个没有事件背景支持的问题时,给出的答案难免存在不准确性。


而测试给出的结果也被强行贴上了维度的标签。如果你有51%和99%的外向性格在,都会被统一划入E,这显然是存在偏差的。


同时,MBTI的流行与它裹着的一层“糖衣”密不可分。它所使用的描述性词汇一般都偏褒义,容易给人带来心理上的愉悦感。


现实中的“空想”、“白日发梦”,被描述成了人格的“理想主义”;而在生活中易被指“功利”的特质,在其中则被描述为“注重现实、脚踏实地”。





当MBTI在互联网上越来越流行之时,对其形成的刻板印象也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脑子里。


甚至有人会刻意迎合外界对这种人格的描述,从而产生了错误的自我认知,却将自己身上的标签贴的越来越紧。



可是大家要明白,人可以被分成16种类型,但每个人都是例外!


这也是为什么在后期《MBTI inside》这档综艺出现了收视滑坡。


忽视年龄、性别、个人经历这些因素造成的影响,而只单纯注重MBTI分类的逻辑规律,是无法展现真实的复杂性格的。


MBTI 是我们人生每个阶段的报告,而不是我们成长的框架。



同时当你遇到挫折和困难,面对新的兴趣与机会时,不能怀有诸如“自己是INFP,INFP都这样”的想法而放弃挑战。


因为MBTI永远不是为逃避自己的摆烂而找的拙劣借口。



人格测验作为工具,它的职责是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而并非指挥我们的行为,让工具变成了桎梏。


与其把自己的真情实感模糊地藏在几个字母之下,不如真实做自己,敞开心扉,爱具体的人吧!


在人生中,我们听鲜活的故事,看具象的生活,类别永远束缚不了独一无二的你。


☪️

本文编辑 / Shirley
本文素材 / 网络(侵删)


1.咨询邮箱:info@gappernet.org(2个工作日内回复)


2.微信客服Gapper小天使:Gapper321(添加时请备注意向项目)


3.咨询电话:400 606 5502(咨询时间为周一至周五 9:00am - 12:00 am / 2:30pm - 6:00 pm)





↓后台回复关键词解锁更多国内项目↓新疆、甘肃、可可西里、内蒙古、海南西岛、贵州厦格、云南镇雄、云南维西、云南保山、云南西双版纳、福建龙潭里、厦门、上海、浙江......

不负热爱赋能前行2022, 遇见更好的世界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Gapper项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