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6.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微课视频 | 练习
同步练习
1.单选题。
(1)用两根同样长的铁丝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则它们的周长( ) 。
A. 长方形周长大
B. 周长相等
C. 正方形周长大
(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长是宽的3倍,它的周长是( )厘米。
A. 48
B. 16
C. 18
(3).一根铁丝正好围成一个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如果把这根铁丝围成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
A.8厘米
B.9厘米
C10厘米
2.判断题。
(1)用一根长24分米的铁丝围成两个同样的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边长是24÷2÷4=3(分米) 。
(2)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它们的长和宽也一定相等。
(3)周长相等的两个正方形,它们的边长一定相等。
(4)一个长方形长是15厘米,宽是10厘米,周长是25厘米。
(5)把一个长方形木条框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们的周长相等。
3.解答题。
(1)一根长20厘米的铁丝,还差多少厘米就能围成一个边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
(2)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9.5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参考答案
1. BBB
2. 正确 ;错误 ;正确 ;错误 ;正确
3.(1)解:6×4-20=4(厘米)
答:还差4厘米就能围成一个边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
(2)解:19.5×4=78(米)
答:它的周长是78米。
教学设计
教材78、79页,探究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提示 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了解了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的求法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多种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抽象概括能力,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及其推导过程,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过程与方法: 探究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独立思考能力、合作交流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成就感,体会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愉悦。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难点:探究活动中感悟和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特殊性。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长方形正方形图片 学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同图形的“周长”,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周长的?生:围成封闭图形的几条线段的长叫做图形的周长。师:如果我们要想知道一个物体或是平面图形的周长,我们都用什么方法? 生:把图形各条边的长度加起来。 课件出示图片师:下面请看一张图片,谁来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谁来大胆的猜一猜这两个图形哪一个图形的周长长一些?师:你怎样来证明你的猜测是正确的?设计意图:通过回忆复习,使学生方便快捷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二、 深入探究。师:要想证明自己的猜想,就要计算出两个图形的周长。提示:大家要思考这方面的问题:要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你怎样算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生:我们首先要知道长方形或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再把它们加起来。师:四条边的长怎么找到?生:方格纸上,一格表示1厘米,图形的边经过几个格就是几厘米。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两个图形的周长。小组合作,交流探讨。全班学生汇报各自结果: 师: 先说说长方形的周长吧。生:我们组是这样算的5+5+3+3=16(厘米)生:这样也行呀, 5+3+5+3=16(厘米)生:5×2=10(厘米) 3×2=6(厘米) 6+10=16(厘米)生: 5+3=8(厘米) 8×2=16(厘米)生:上面的算式可以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5+3)×2=16(厘米)师:同学们都很聪明,竟然能想出这么多不同的方法,一起看一看,这五种算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呢?为什么 ?生:我最喜欢后面那个综合算式,因为这个算式在计算长方形周长问题时,用最方便快捷的方法进行。师:知道了长方形的长和宽,就可以方便的求出长方形的周长。这种最方便的方法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长方形公式。(板书)长方形周长=(长+宽)×2 师:我们掌握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那么我们又怎样来求正方形的周长呢?求正方形周长,只需要量出什么?学生继续看方格图,并思考问题。生:3+3+3+3=12(厘米)生:4个3相加,就可以写成3×4=12(厘米)师:谁能用公式表示正方形周长公式?生:正方形周长=边长×4 (板书)师:现在可以看看前面的猜想正确不正确了。生:长方形的周长大于正方形的周长。师:我们找到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以后我们就可以直接用公式来做题了。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图片,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结果,提醒应该注意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设计意图:在这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通过操作交流等学习形式的交互作用,推导出周长算法,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理念。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