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 可下载
下载电子版请拉到文末
下载电子版请拉到文末
下载电子版请拉到文末
今天给大家送出的是
西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资料非常齐全!
部分资料展示
1、认识克
教学内容
教材1~2页,认识克。
教学提示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 部分有关物体轻重问题的感性经验,但对“克”的概念非常模糊,充分利用直观操作,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称一称”“掂一掂”实际操作活动,亲身感受“克”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 ,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1克质量的概念,知道用字母g表示。
2.过程与方法:了解天平称重的方法,小组合作通过利用天平“称一称”等活动,突破教学重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物品的重量,建立“克”的概念。
难点:建立“克”的概念。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苹果、糖块、1角硬币、天平、糖、勺等。
学具准备:每小组一台天平、花生,沙子,黄豆、勺、1角硬币等物品。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多媒体播放课件。
师:大家认真看了老师收集的这些场景,并结合你同家长一起到超市购物经历,说说你从获得了哪些信息。(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称量的工具及质量单位。)
汇报:
生1:妈妈买的盐500克一包。
生2:课件里售货员阿姨用电子秤称了300克木耳和2千克黄瓜。
生3:叔叔用磅秤称出一筐西红柿20千克。
生4:我爸爸的实验室里有天平也用来称物品。
……
小结:同学们现在已经知道称量物品质量的工具有(引导学生看教材)电子秤、台秤、磅秤、盘秤等;你们所说的这些单位也都是生活中常见的质量单位,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克。(教师板书:认识克)。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具体情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知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二)探究新知
(1)“称一称”初步感受1克。
1.师:出示1勺糖(重1克)。猜猜看,它有多重?
学生猜想,代表发言。
2.师:用电子秤演示称质量,(电子秤基本没反应)。让学生小组讨论为什么并选出合适的工具来称重。
汇报
生:称重的东西太少,电子秤应该称稍重一些的物品。选用天平来称量。
师:给予肯定并实时鼓励。
3.教师出示天平并介绍天平的用法,称出质量1克的糖。
(2)“掂一掂”动手操作,建立“克”的概念。
1.教师出示1枚1角硬币,让学生估一估有多重。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不急于对学生的答案下结论。)
2.称一称,让学生把硬币放在天平上称一称1角硬币到底有多重。
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称量过程和结果。
生:1枚1角硬币大约重1克。
师:“克”在生活中用字母“g”表示。(板书g)
师:让学生用手“掂一掂”手中1角硬币的质量并谈谈感受。(很轻)
3.让学生想一想那些物品大约也是1克?
学生思考汇报:1个乒乓球、一个扣子、一粒黄豆等。
(3)议一议,生活中的哪些物品的轻重可以用克来作单位?
1.课件展示生活中可以用“克”来做单位的物品。
让学生说说什么情况下用“克”作单位。
指名回答。(质量较轻的物品,通常用克作单位。)
2.你还知道那些物品可以用克来做单位。
小组讨论,班内交流。
生1:1个鸡蛋的质量。
生2:妈妈的金戒指。
生3:一袋薯条质量。
……
小结:计量较轻的物品有多重用“克”作单位。“克”用字母“g”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称一称”“掂一掂”“议一议”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克”并加深对“克”的理解,初步建立“克”的概念。
2、认识千克
教学内容
教材2页,认识千克
教学提示
认识千克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质量单位克的基础上,进一步来学习质量单位千克的。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建立1千克的质量概念是本课学习的重点。教学中主要通过各种实际操作,活动,来增加学生对千克的感性认识。从而形成千克的质量概念,把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来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千克”,感知1千克有多重,建立千克的观念。
2.过程与方法:掌握克与千克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千克”,感知1千克有多重
难点:建立“克”与“千克”的联系。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台秤一个、500克袋盐。
学具准备:4个梨、8个苹果,1个萝卜,500g袋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上节课我留下了一个作业,是让同学们回家称一称自己的体重。来汇报一下,看看谁最重,谁最轻。
生:回家我让爸爸给我称了一下,他说是33千克。
生:妈妈说我的体重是38千克。
生:我43千克
生:……
师:同学们,不知你们注意没有,你们说自己体重的时候都用的“千克”作单位,那么千克和我们学的克有啥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千克”这个质量单位。(板书:认识千克)
设计意图:由学生汇报体重引入新课,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兴趣。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台秤
师:课件出示教材台秤图片,讲解台秤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上面的盘子叫托盘,所要称量的物品放在上面。下面的圆盘叫刻度盘,盘上的刻度用来表示物品的质量。同学们观察一下刻度盘,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生:刻度盘上有10个数。
生:一根指针,字母kg。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称物品质量的时候我们一般用千克来作单位,在生活中千克也叫公斤;千克用字母kg表示;称物品的时候指针指着几就是几千克,课件演示指针指到3,指到4,指到8,
生:同学们说出相应的质量。
师:同学们在你们组的台秤上找找2kg、3kg、4kg、5kg的刻度并指给同学看看。
2.建立千克的概念
(1)认识1千克
师:同学们拿起你们组的袋盐掂一掂估计一下质量,再看看包装上的质量是多少?
生:500g
师:如果有两袋盐你们算一算重多少呢?
生:500+500=1000(克)
师:1000克就是1千克。(板书:1000克=1千克)千克用字母“kg”表示,即1000g=1kg。
生:这两袋盐真的是1千克吗?
师:我们来称称验证一下。现在同学们看看指针指着0,下面我把两袋盐放到托盘上,大家看指针指着几。
生:指着1.
师:指针指着1,表示两袋盐重1千克。
(2)掂一掂
师:我们称出了两袋盐重1kg,大家掂一掂,说说感受。
生:轮流掂一掂,感觉比1克要沉得多。
师:我这里有两个盒子,分别装有2千克的大米和1千克的黄豆。你们掂一掂猜猜两个盒子里哪个装的大米,哪个装的黄豆?
生:轮流掂,一直认为重的是大米,轻的是黄豆,因为1千克的黄豆和刚称的两袋盐的差不多,2千克大米肯定比1千克重。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感受1千克有多重,建立1千克的概念,为以后运用提供了感性经验。
(3)称一称
①拿出学生准备好的梨和苹果装进袋子里,分别掂一掂估计一下质量。小组内交流。
②用秤称一下所带物品的质量,并记录。
③展示称量结果。通过比较发现有的同学记录用克作单位,有的同学用千克作单位。同一组同学的记录:4个梨:1千克,1000克;8个萝卜:3千克,3000克
1千克=1000克 3千克=3000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察得出,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了克与千克的换算关系。
(三)巩固新知
1.同学们称量一下带来的其他物品。并掂一掂,说说感受。
2.完成 “填一填”。
学生独立思考,填空。订正,指名读。
“填一填”答案:5kg 3000g
设计意图:称一称、掂一掂的活动,使学生在感受1千克实际质量的同时,建立了1千克的概念。用掂一掂的方法找出1千克的盒子,目的是让学生巩固对1千克的表象,学会用数学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认识吨
教学内容:教材3---4页 吨的认识。
教学提示:本节课在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基础上进行的。“吨”这个质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为了帮助学生对吨有具体的认识,结合学生结合生活实践,说明“吨”在生活中的应用。然后结合牛、水泥的质量,初步建立“吨”的概念,并揭示了“吨”与“千克”的进率,1吨=1000千克。再通过拎一拎、背一背等实际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吨重的观念,体会到吨是很大的质量单位,进一步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最后安排巩固练习,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交流,能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而这也是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25kg、100kg、的物品各一个
学具准备:学生了解家里每月用水量、亲自去称自己的体重。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放图片曹冲称象)你们谁会讲曹冲称象的故事?学生边讲故事边观看称象的图片。让学生感知大象是很重很重的动物。提出问题:大象的质量要用什么作单位?
师:大象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你们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用吨作单位呢?举例说明。(课件出示相应图片)。
生:买卖刚才时用“吨”作单位。
生:冬天我们买煤的时候用吨作单位。
生:大卡车的载重量用“吨”作单位。
生:……
师: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吨(板书:吨的认识)。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开头,引出要学习的知识重点,质量单位“吨”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二)探究新知
1、体会1吨的概念
师:课件演示吨的展示图,说说你在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图中有10袋大米,每袋大米的质量是100千克。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算一算10袋大米共多少千克?
生:10×100=1000(千克)
师:1000千克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如果我们班平均每个学生的体重是25千克那么我们班40个学生大约是1吨。
2。说一说
师:大家讨论一下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吨作单位,
生:上个月我们家用水3吨。
生:我家盖房用了5吨水泥。
师:然后课件显示:卡车的载重量,集装箱的装载量等。
[设计意图]:课件演示吨的展示图,让学生形象直观感知1000千克就是1吨的概念。安排学生讨论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吨作单位,让学生充分感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就在我们生活之中。增强学习兴趣。
3.填一填
师:出示教材第3页“填一填”
2000kg=( )吨 4吨=( )千克
师:先说一说千克和吨之间的关系。
生:1吨=1000千克
师:下面学生独立完成,交流订正。汇报,说说你的想法。
生:2000kg=2吨 1000千克是1吨,2000kg里有2个1000kg,即2吨。
生:4吨=4000千克 1吨=1000千克,4吨里有4个1吨,即4个1000千克,即4000千克。
师:还有其它的思考方法吗?
生: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乘进率1000,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除以进率1000.
4、教学吨与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某地有小麦5吨,运走了2000千克,还剩多少吨小麦?课件演示运小麦的情景图。
生:3吨。
师:你怎么想的?
生:先把2000千克转化为2吨,在用5吨减2吨等于3吨。5-2=3(吨)
师:板书并进一步说明:必须先统一单位,再计算。
[设计意图]: 学生在前面千克和克的换算中已有了一定基础,因此,在教学这一例题时,避免老师太多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如教学完3吨=()千克再提问:“还有其它的思考方法吗?”,从而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思考方法来解决问题,体现方法的多样性。
资料非常齐全
建议每位老师和家长都领取
▼
免费领取方式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关注后发送消息“教案上”
即可领取全册资料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关注后发送消息“教案上”
即可领取全册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