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3.5《吨的认识,吨和千克的换算》微课视频 | 导学案 | 课件 | 练习(可下载)

点右边关注我→ 绿色圃三年级资源 2021-08-08

电子课本

知识点

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

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图文讲解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答案:

1.9000、7、4000、5、10、14

2.5×700=3500(千克)=3.5(吨) 3.5吨<4吨   答:没有超载。

3.<、>、=、<、=、>

导学案

答案:

1.千克 克 克 千克 1000

2.(1)克 (2)千克 (3)克 (4)千克

3.(1)100 100 100 100 100 1000 1 1

(2)2 5 (3)1000

4.(1)4 (2)3 4000 3 5.4 1 2

6.4000 9 1 400

7.1吨=1000千克,1000-480-330=190(千克)

答:再卖出190千克就刚好是1吨。

每日口算1000 500 6000 4000

3000 9000 2600 5000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吨的认识。(教材第31~33页)

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吨,通过积极的探索活动建立吨的概念。

2.理解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知道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通过实践操作、观察比较、猜测推算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4.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吨的概念。

难点:认识和明确“吨”的实际意义。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在家或学校附近的超市找一找每袋重5千克、25千克、50千克的面粉或大米,分别用手搬一搬或两人抬一抬,感受一下每一袋的质量。

2.了解一下常用的质量单位并举例说明。

3.称一称自己的体重是多少。

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教学例7。

师: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用吨作单位的情况?(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例7图)

生1:集装箱的质量一般用吨作单位。

生2:火车的一节车厢的载质量用吨作单位。

……

师:你知道每袋大米的质量是多少吗?

生:100千克。

师: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生:10袋大米的质量就是计算100的10倍是多少,算式是100×10=1000(千克)。

师:1000千克=1吨,也可以说1吨=1000千克。

让学生读几遍吨与千克之间的单位进率。

师:你能从图中知道这名同学的体重是多少吗?(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下图)

生:这名同学的体重是25千克。

师:那么10名这样重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

生:求10名这样重的同学的体重就是计算25的10倍是多少,算式25×10=250(千克)。

师:40名这样重的同学的体重是多少呢?

生:那就是计算25的40倍,算式是25×40=1000(千克),1000千克=1吨。

2.教学例8。

师:你知道4吨是多少千克吗?说说你的想法。

生:因为1吨是1000千克,4吨就是4个1000千克,所以4吨就是4000千克。

师:3000千克是几吨呢?你是怎样想的?

生:因为1000千克是1吨,3000千克里面有3个1000千克,所以3000千克是3吨。

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

3.教学例9。

师:请看下面的情景图,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33页例9)

生:有一堆煤重8吨,现有两种不同载质量的车,一种载质量是2吨,一种载质量是3吨,如果每次每辆车都装满,问怎样安排能恰好运完8吨煤?

师:你有什么好的办法解决这类问题呢?

生: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把不同的方案都列出来。

师:很好,现在就请同学们尝试用列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尝试列表解决问题并在小组里交流各自的方案;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列表情况:

派车方案

载质量2

载质量3

运煤吨数

4

0

8

3

1

9

2

2

10

1

2

8

0

3

9

师:从表格中你知道哪种方案能正好运完吗?

生:第①、④两种方案是正好运完。

师:检验一下,这两种方案都正确吗?在小组里交流你是怎样检验的。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检验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总结提升

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和感受。

【设计意图:既总结本课所学知识点,又促使学生体会收获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怎么获取配套

导学案+练习+课件+教案等资料?


按下面方法扫码回复

免费领取方式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关注后发送消息“人教111

即可领取全套资料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我每天获取最新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