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可下载
下载电子版请拉到文末
下载电子版请拉到文末
下载电子版请拉到文末
今天给大家送出的是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全册教案
资料非常齐全!
部分资料展示
过河。(教材第8~10页)
1.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2.初步理解、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3.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方法。
重难点:掌握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把分步算式写成综合算式。
课件。
师:淘气和笑笑在河边说什么呢?你想知道吗?仔细看图,说说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情境图)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男生有29人,女生有25人。
•我知道一条大船能坐9名同学,一条小船比一条大船少坐3人。
师:观察得很细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生1:如果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多少条?
生2:如果同学们都坐小船,需要多少条?
师:是啊,这些问题该怎么解决呢?我们一起来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吧!
【设计意图:以谈话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新课的教学创设良好的氛围。】
师:如果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多少条?说说你的想法。
生:已知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可以计算出坐船的总人数是29+25=54(人),且已知每条大船可以坐9人,54是9的几倍就需要几条大船,所以需要54÷9=6(条)。
师:综合算式写成这样行吗?为什么?(课件出示29+25÷9)
生:这样写不行,如果写成这样就要先算除法,不能先算加法了。
师:是啊,在有除法和加法的算式中,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可是要正确地解答这道题,需要我们先算出总人数,才能算出需要大船多少条,也就是说这道题要求我们必须先算加法再算除法,这该怎么办呢?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如果能讨论出结果,教师就加以强调:小括号有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在含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如果学生没有得出正确的结论,就需要教师告诉学生小括号的作用,以及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师:如果54人都坐小船,需要多少条呢?在小组里讨论并尝试列综合算式解答。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尝试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师:把你的想法跟大家说说。
生:我们先要计算出每条小船能坐几人,已知每条小船比每条大船少坐3人,说明每条小船能坐9-3=6(人);然后计算54是6的几倍,就需要几条小船,列式是54÷6=9(条)。列成综合算式的时候要想先算减法,就必须要用到小括号,即 54÷(9-3)
=54÷6
=9(条)
师:你能独立解决下面的问题吗?试一试吧!(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试一试”情境图)
学生尝试独立分析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后,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想法。
应该先算剩下多少人,再算需要几辆小车,所以列成综合算式是 (70-46)÷8
=24÷8
=3(辆)
对于解答正确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师:看一看,说一说用(70-46)÷8还能解决什么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试一试”图)
学生可能会说:
•一本书有70页,已经看了46页,余下的想用8天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有70元钱,买书包用去了46元,剩下的用来买每本8元的笔记本,可以买多少本?
……
只要学生回答合理就给予肯定。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小括号的作用,要想改变运算顺序就必须用到小括号。认识到在含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小括号外面的。】
师:今天我们在列综合算式时用到了什么符号?算式中有了它,有什么作用?
(用到了小括号,算式中含有小括号,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小括号有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这一节课的重点知识,强调小括号的作用,促进学生掌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看一看(一)。(教材第13~14页)
1.知道站在不同的位置,最多只能看到同一物体的三个面;知道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可以得到不同的图形,并能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2.进一步学习利用事物或图形进行直观思考,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3.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
重点:会从不同角度看同一个物体得到不同的图形。
难点:比较不同图形之间的联系。
捐款箱、玩具熊、课件。
师:谁来把这首诗朗诵给大家听。(课件出示《题西林壁》诗画图片)
指名学生朗诵古诗,其余学生倾听。
师:下列照片中有什么?说说从照片中看到的结果有什么不同?(课件出示一组照片)
让学生说出是从不同位置拍到的照片。
师:这些照片中的物体的形状是一样的吗?为什么?
生:形状不一样,因为拍照片时所站的位置不一样。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
师:下面的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想一想,也可以在小组里观察一番,然后说一说。(课件出示教材第13页第一幅情境图)
学生可以在小组里观察,可以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1:第一幅图是淘气看到的,因为淘气是低着头从箱子的上面看,所以箱子上面的图片应该是淘气看到的。
生2:第二幅图应该是笑笑看到的,因为笑笑站在箱子的左边,应该看到了箱子的左侧面;而且笑笑的眼睛在箱子的上方,所以笑笑也看到了箱子的上面,这样笑笑看到的就是箱子的左侧面和上面这两个面。
生3:第三幅图应该是妙想看到的,因为妙想所站的位置不仅能看到箱子的上面,还能看到箱子的正面和一个侧面,这样她看到了箱子的三个面。
师:说得有理有据,很好。那么站在不同位置,每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呢?先想一想,再亲自看一看。
学生在小组里观察,交流。
师:站在不同的位置,每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呢?
生:每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师:下面四幅图分别是哪位同学看到的?先想一想,跟小组同学说说你的想法,再看一看。(出示教材第13页第二幅情境图)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并在小组内进行观察,验证想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愿意把你们的想法跟大家说一说?
学生可能会说:
•奇思看到的熊的嘴巴应该在左边,所以第三幅图是奇思看到的。
•淘气看到的图形应该和奇思看到的是反着的,也就是说淘气看到的熊的嘴巴应该在右边,所以第四幅图是淘气看到的。
•妙想坐在熊的前面,应该能看到熊的眼睛、嘴巴和鼻子,所以第一幅图是妙想看到的。
•笑笑坐在熊的后面,应该看到的是熊的背部,所以第二幅图是笑笑看到的。
【设计意图:信息技术的运用,与学生亲自观察、体验相结合,让学生将更多的时间集中到空间想象和推理判断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有条理的思维的良好习惯和数学素养。】
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
生1:知道了站在不同的位置,每次最多只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生2:学会了根据图形判断是从哪个角度看到的物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一节课的内容,既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经验,培养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
怎么获取配套完整资料
按下面方法回复
▼
点击上方公众号↑↑关注
发送消息“教案上”
即可领取全套资料
别忘了文末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