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诗经湿地植物主题课2-采采芣苢

圆蜗牛 蜗牛社
2024-09-04

【前情提要】

诗经湿地植物主题课1-早春探梅

不过一周时间,绿堤上的那几树梅花已落了大半,而相隔不远的深山含笑正骄傲地盛开。

春光甚好,看了花花再看草。


【自然观察与对话】

这一回,我们要低下头弯下腰,去观察一脚踩下去就能看见的草。

收集不同草的叶片,摆成一列斗个草,有超过十种吗?

离开绿堤主道,往静谧处去拜访春天,我们的百草园在杂木林深处,那里有我们的目标植物——车前(芣苢)。

(特别感谢秋的随堂影像记录)


早春的车前草都还贴着地面默默生长,《诗经》里所唱的“采采”情境尚需等待时日。不过,车前不起眼的低调状态,却正好为小孩子的寻找增添了一丢丢难度,也让他们的观察力得以真实地提升。此时的我们绝不可能站立着和车前发生对话,那不妨小试身手,看看你是否能成功拔起一棵小草?


【万能豆本学习单】

《诗经》里的诗歌多重章叠句,而《芣苢》这首劳动歌谣就好似开启了单曲循环模式,孩子们听过一耳朵就能随口哼哼起来。

想出最精简的形式,把诗歌抄录进豆本里,孩子总能有办法,高效学习非偷懒。





一回生,二回熟,孩子们对于豆本学习单的双封面设计要求已经了然于胸。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豆本这种直观的形式,让孩子主动地去整合在自然中的观察所得,翻页设计中他们能停下来思考,规划自己的学习活动。在一个学期里,这样的“做中学”会反复实践六次,每一次都需要做整体建构和细节调整。








(以上为部分课堂豆本分享)


【课后复盘】

  1. 孩子的学习适应力是很强的,第二回诗经植物课已能很自然进入状态。虽然户外的课堂是开放的,但明确主题在先,学生能专注于目标植物的观察。

  2. 豆本作为固定形式的学习单,不凸显创意手工的趣味性,目的之一就在于发展和增强孩子的元认知能力。每一次课程都会有意识引入不一样的表达手段与好书推荐,便于学生模仿与发挥。

  3. 课前与家长在微信群热身,唤起成人的童年经验,蜗牛老师将有价值的互动部分收录到示范豆本中,这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情感链接,营造出人人都投入自然观察活动的氛围。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蜗牛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