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长沙城里的一家牛肉馆

龙天一 奥玛阿印 2023-06-05

长沙城里的一家牛肉馆



近日,读郭伟民老师的《湖南考古的初始》一文,这篇文章充满着大量考古学史上的细节,描写十分生动、有趣。文中,最让我感兴趣的是一家“李合盛牛肉馆”,原文如下:

在长沙发掘期间,有些旧事亦应提及。10月12日,即考古队到达后第二天上午拜会湖南省文管会副主任陈裕新,陈在三兴街李合盛牛肉馆设宴招待。一个月之后,1月11日夏鼐离开长沙前,同样在三泰街李合盛牛肉馆回请了陈裕老(新)及蔡季襄,夏鼐非常详细地记载了这次宴请的菜谱及所花费用。一共花了21万余元(菜价14万元,计两冷:花腱、盐鸭;两热:盐炸腊舌、药蒸牛鞭;八炒:炒牛百叶、红烧牛脑、红烧牛筋、麻辣子鸡、红烧桂鱼、笋尖牛丝、清炖牛肉、金钩白菜)。李合盛牛肉馆是长沙颇富盛名的酒馆,从前能办全牛席,34样菜皆出于牛身上。为长沙军政界人士经常光顾之地,郭沫若、田汉亦多次在李合盛牛肉馆用餐。其镇馆之宝是牛中三杰——烩牛脑髓、发丝牛百叶、红烧牛蹄筋。


先是翻开《夏鼐日记》,夏先生有着更为详细的记载:1951年10月12日载“午餐由文管会招待,在三兴街李合盛牛肉馆用餐”,1952年1月11日载“大家一同赴三泰街老李合盛牛肉馆午餐。陈浴老及蔡季襄君亦参加,一共花了21万余元(菜价14万元,计两冷:花腱、盐鸭;两热:盐炸腊舌、药蒸牛鞭;八炒:炒牛百叶、红烧牛脑、红烧牛筋、麻辣子鸡、红烧桂鱼、笋尖牛丝、清炖牛肉、金钩白菜)。此牛肉馆从前能办全牛席,34样菜皆出于牛身上,要光洋80元。现下以缺货色,已不能办到。最近十几天,因为反浪费的关系,生意更为清淡”。

同样的,安志敏先生在日记中也对这两次餐会有所记载,不过较为简略,分别为:“午间,陈浴新氏设宴招待”、“今日因夏先生将返京,中午设宴招待陈浴新、蔡季襄,及宋伯胤、王文林,乃停工休息......中午于老李合盛用午餐”。


因此,看完郭老师的描述以及两位著名考古学家日记里的记载,秉着对学术史的好奇(“长沙军政界人士经常光顾之地,郭沫若、田汉亦多次在李合盛牛肉馆用餐”)以及吃货心理(“其镇馆之宝是牛中三杰——烩牛脑髓、发丝牛百叶、红烧牛蹄筋”),自然对这家牛肉馆充满着好奇,于是简单搜集了一些资料,发现果然不简单。下文将结合少数文献以及网上粗略的信息,对牛肉馆做个简单的介绍——如果能在长沙有时间翻地方史料,相信还能找到更多有意思的细节。因查到的多数文章描写得都不详细,但互有补充,后文的文字主要是将各文的描述重新整理,但为不失细节,所以多引用原文语句,本文不是论文,所以不再一一标注来源,文后再统一附上参考文献。


先说餐馆的历史。据传,清光绪11年(1885年),益阳桃江鮓埠乡回民李国安来到长沙,在三兴街开设“李合盛餐馆”。长沙市少数民族以回民居多。从明代初年起,众多回族人就先后进入湘省定居。穆斯林教会设在三兴街,每年逢斋月,为回民聚会纪念日,散居本市的回族同胞,仍保留着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因此,餐馆名为“李合盛”,以卖牛肉为主,很有民族风味,受到各民族朋友的青睐——许多汉民也常常到店喝上一杯白干,品尝几道名菜。

餐馆代代传继到民国初年,“李合盛”的经营者为李德生生意开始做大,开始卖炖牛肉、牛杂汤锅,尤其是发丝牛百叶、红煨牛蹄筋、烩牛脑髓非常有名后来增设炒菜,早、中、晚营业,以独特的风味风靡长沙,广受欢迎。

至20世纪20年代,渐渐有所发展,即扩大门面,增加品种,卖酒、菜、钵饭,其中清煨牛肉最著名,以汤清、味鲜、肉烂不碎为特点,还创出了名牌品种。店里的招牌菜被称为“牛中三杰”,传为该店掌勺名厨黄维安在20世纪20年代创制。所谓“牛中三杰”分别为发丝牛百叶、红烧牛蹄筋和烩牛脑髓:“发丝牛百叶以牛肚内壁黑色皱裂部分为料,去黑为白,切细如发丝,加玉兰片丝、红椒丝、米醋一炒,酸辣咸鲜脆。红烧牛蹄筋以牛蹄筋为料,置于垫有竹篾折的大瓦钵中,加姜、葱、桂皮、绍酒、清水,大火烧开,小火慢煨至蹄筋软烂,再下锅煸炒调味,软糯鲜香。烩牛脑髓是取牛脑髓清洗后去表膜切片,入沸水中一焯,待变白色后捞出沥去水分,下入煸香的姜、香菇中,加黄醋、牛清汤一烩,收汁,撒胡椒粉、葱花,淋入芝麻油即成,鲜嫩清香。”当时,人们一提起品尝“牛中三杰”都习惯称“吃李合盛”去。

1938年“文夕大火”,原来房屋被焚,店主在三兴街另找房屋,于1940年复业(也有资料说在废墟上重新开业),经营尚好。1948年《长沙日报》上的李合盛广告说到:吃完了田鸡,便得吃牛肉,吃牛肉,是捨李合盛莫属。李合盛在三兴街,走到了三兴街,便可以看到许多牛肉馆子,如李合顺,哈兴恒。只是牌子老,还是福源巷的老王天顺。吃牛肉,也有吃牛肉的时候,朋友,你如其问我,什么是吃牛肉的时候呢?那么,我答复你,现在正就是吃牛肉的时候了。

但是,50年代由于各方面原因,餐馆屡次搬迁、停业,地址曾于中山路、药王街等地。最终,因为原材料采购的原因,餐馆停业多年。(关于这一时期的资料稀少,且记载互有抵触,所以未详加描述,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曾搬迁到大寨路,并改名为“回民餐馆”)

改革开放后,重新开放李合盛的呼声越来越高。1982年,经市政协委员马少成(回族)不断反映与请求,政府大力扶持,基本上解决了牛肉货源。1985年,长沙市政府专门拨款25万元,年上半年开始动工,将黄兴南路原大兴面粉店危房改建,砌成楼房,重建了李合盛新餐馆,同时,抽调回民马淑德(女)任该店经理餐馆有三层,建筑面积600多平米,于1986年12月20日开业,百年老店又重新焕发了光彩。

1993年,原国内贸易部授予李合盛餐馆中华老字号称号。21世纪初黄兴南路扩建步行街,餐馆被拆除,搬迁至芙蓉区车站中路285号营业(有资料显示,也曾在天心区白沙路8号租房过渡。在2006年4月,长沙饮食集团有限公司实施了抢救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餐馆搬回坡子街重新开业现身于民俗美食一条街。如今,再查这家餐馆,高德地图显示,“李和盛面馆”在长沙有1家,在浏阳有4家,不知具体情况。


正是这样一家百年老店,除了跟夏鼐先生等考古学家五十年代初在长沙发掘汉墓有关外,还见证了不少名人与历史。

1937年11月24日,长沙天气晴好吴宓一早出门游玩,当他返城到李合盛牛肉馆吃完午饭,时间已是下午1:30,一架日本飞机呼啸而至,投下六枚炸弹,火车站附近小吴门一带成为火海,死伤者300余人。这是长沙初次遭到轰炸。

说到轰炸,店里曾发生一件趣事:民二七当敌机常至长沙轰炸时,李合盛来了一位怪客;入店,吃东西,出店,换了三套服装。吃菜未换,省府一个命令动员全长沙便衣警探,暗暗地警戒着李合盛的周围。客人去了,全长沙人莫名其妙,怪客是谁?至今还是一个谜。

40年代后,经“文夕大火”店铺重开,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孙科等人来湘视察,特到李合盛光顾,点了有名的牛中三杰、清炖牛肉和粉丝炒牛肉(即蚂蚁上树),吃完后赞不绝口,后来传至南京、上海等地。

据说,当时很多省领导都曾来店里,就连白崇禧将军抗战中有一次到长沙,这儿成了他的小厨房。也因此,不少人在此留过妙语,如:“别有风味”吴奇伟)、“对酒当歌愁消百斗,提刀大笑目无全牛”(湘审计处长)、“出关助李耳,操刀遇庖丁;当今衮衮者,谁有齐王心”荆嗣佑)、 “盛馔时时享太平,不辞长作长沙客”梁寒操)等等。

当然,最有名的还属林语堂。林到长沙,应主人邀,写了一条幅:“干炒牛肉,为圣人之所好,何以知之孔子不撒姜食,故知其好吃辣;孟子不分牛羊,只乞远庖而已。”他的幽默自然为李合盛增色不少。据说,他最赏识的‘干炸葱花’,色香味俱佳。另外,黄永玉先生在一篇文章中也提到了李合盛家的炒牛肚丝。

更有意思的是,著名剧作家田汉是这家店的常客,在这留下不少故事。一次与湘乡名士邓攸园在李合盛共饮,邓酒酣脱口说出一联:“穆斯林合资开牛肉餐馆”,田汉应声对出:“李老板盛情款湘上酒徒。”正好嵌入“李合盛”三字,李大喜,请田汉书赠留念,传为美谈。田汉又单独为其撰一联:“其味非羊能易;此间有鸡更佳。”“红烧牛肉”与“麻辣子鸡”为该店名菜。1938年2月7日,诗人郭沫若来到长沙造访田汉,宾主见面,十分高兴。田汉对郭沫若说的头一句话便是:“啊,你来得恰好,今天中午我们正打算去吃‘李合盛’。”郭沫若对“李合盛”神交已久了,听说它是长沙的一家有名的老教门馆子,所做的菜是好得不能形容。田汉在好多年以前就向郭沫若推荐过:假如到了长沙,一定请你去吃“李合盛”。中午他们来到已迁至湘春路的李合盛,同去的还有作家廖沫沙、音乐家张曙、电影明星胡萍、女记者熊若兰等。上到二楼落座后,田汉又向郭沫若作义务宣传:不一会你便可以看到,这儿的座位是要候补的呢。在一包厢里他们满满坐了两大圆桌。桌面宽、筷子长、汤匙大,郭沫若说这是湖南席面的三大特色。菜肴有五香牛肉、发丝牛百叶、红烧牛蹄筋、烩牛脑髓、松鼠鳜鱼、东安子鸡等发丝牛百叶还点了双份。当吃得快要终席的时候,楼上楼下都坐满了人,就在他们包厢的门口,已经有好些人在那里候补等着。田汉指着这样的盛况对郭沫若说:“你看,怎么样?”郭沫若说:“果然是名不虚传。”后来,郭沫若在其自传《洪波曲》中,特地饶有兴趣地介绍了李合盛餐馆,栩栩如生地描述了在李合盛吃“牛中三杰”的动人情景,一时传为美谈。有趣的是,二十天后,郭沫若要回武汉,临行前,他和田汉又到店里品尝了一番。十多年后,夏鼐也是如此,而郭、夏二人也是认识并且熟悉的……


因此,可以看出,这是一家具有传奇色彩的餐馆。




主要参考文献


【1】《长沙一家牛肉馆子》,《当代晚报》,1948年9月18日

【2】希令:《郭沫若二进“李合盛”》,《食品科技》,1983第7期

【3】刘孚权:《清真名店李合盛餐馆重建复业》,《长沙年鉴 1987》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10月。

【4】真香:《李合盛餐馆恢复营业》,《长沙年鉴 1987》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10月。

【5】长沙市二商业局:《长沙市饮食服务志》,1994年1月。

【6】文三毛:《田汉与“李合盛”牛肉馆》,《烹调知识》,19963期。

【7】穆豫湘长沙市党政领导视察清真李合盛餐馆》,《民族论坛》2001年4期

【8】刘国初:《湘菜盛宴》,长沙:岳麓书社,2005年1月。

【9】盛巽昌,朱守芬,李子迟:《晚近中国学人珍闻录》,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5月。

【10】夏鼐:《夏鼐日记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

【11张湘涛:《民国文人笔下的长沙》,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年。

【12黄永玉:《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朱雀城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8月。

【13陈先枢:《湘菜日以滋 湖南餐饮老字号》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48月。

【14陈先枢:《近代湖湘文化转型中的民俗文化》,长沙:岳麓书社,2017年10月。

【15】彭国梁:从地图变迁看长沙发展》,《老年人》,2019第11期

【16安志敏:《安志敏日记》,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3月。

【17】郭伟民:湖南考古的初始》,“湖南考古”公众号,2021年6月11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