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考古学史上一些细节①

龙天一 奥玛阿印 2023-06-05

考古学史上一些细节①


读考古学史,常有一些让人感动或难以忘怀的瞬间,也许这些瞬间并不会被写进学术史中,但正是这些故事,构成了一副历代考古学者所走过的历程的画面。


正因此,读书时,随时会遇到许多有趣的细节,有时发条朋友圈或微博,有时跟朋友们聊聊,不成系统。未免遗忘,在这做一个简单的汇集,先发想得起来的4条(并在原来的语句上做少量修改),以后不断更新。


如有类似的细节,或对某一细节感兴趣,欢迎加微信交流。



1.考古学史上的10月:1921年10月,安特生和袁复利发掘仰韶遗址;1924年10月,李济赴新郑调查春秋铜器出土情况,并作试掘;1926年10月,李济和袁复利发掘西阴村;1927年10月,周口店发现1枚保存完好的人类牙齿化石;1928年10月,史语所在小屯开始发掘;1944年10月,西北科学考察团夏鼐等人调查敦煌附近的遗址;1950年10月,社科院在辉县开始发掘;1951年10月,社科院在长沙开始发掘;1952年10月,北大创办考古专业。


2.夏先生去世前两个月,又回到了UCL,这个梦最初开始的地方,并且刚好五十年——那时,他只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少年,刚入考古之门,不会想到日后发生的故事。



3. 写下这封信时,石先生一定感叹万分,七十年前的往事浮现眼前——可当时的师友,皆已远去。



4.读邹先生的《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续集)》,最后记载了一件与夏先生有关的小事。秉着好chi奇gua心的原则,翻了翻夏先生日记,想看看有没有关于这件事的记载。有意思的是,夏先生记载了邹先生的观点,以及“略微反驳”的缘由,是为3月2日。同时,邹先生说道,散会之后,二人在校园里交谈了一个多小时,但夏先生记载的是“散会后午餐”,中午有人来谈,且下午后半段时间退席去参加其他讨论了,晚上看剧,就全天工作强度来说,似乎不可能与邹先生聊这么久。接下来的几天里,也没有相关记载。反而是在前一天,3月1日,提到了“下午在校园中散步,没有去参加小组会”,且没有记载散步的任何细节。所以我猜想,是不是邹先生在发言前把内容给夏先生看了,两人交换过意见,才有了第二天会议上的一幕(八年前的告成会议上邹先生的发言,夏先生记载的是“许多人对此有意见,散会后议论纷纷”)。在邹先生的文章中,由于时间过长记忆有误,或者因为某些原因,所以写的是散会之后才谈论?当然,这不是重点,重要的是,其实考古学史的史料都是可以互相参考的,现在安先生的日记刚出来,里面很多内容都可以和夏先生日记相互补充,以后肯定还会有更多这方面的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