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考古学史上一些细节②

龙天一 奥玛阿印 2023-06-05

考古学史上一些细节②


读考古学史,常有一些让人感动或难以忘怀的瞬间,也许这些瞬间并不会被写进学术史中,但正是这些故事,构成了一副历代考古学者所走过的历程的画面。

正因此,读书时,随时会遇到许多有趣的细节,有时发条朋友圈或微博,有时跟朋友们聊聊,不成系统。未免遗忘,在这做一个简单的汇集,并在原来的语句上做少量修改,以后不断更新。


1.读《李济文集》,可知他眼里并没有新石器和夏商周的区别(顶多只是石器时代和铜器时代的区分),所做的工作,都是为了寻找中国文明的源头,好奇后来随着学科的建设,各时段的划分是如何出现的



2.《夏鼐文集》(五卷本)收录的第一篇文章《考古学方法论》是夏先生在昆明城里的一次讲演,为归国后第一次学术亮相,详细情况已有老师写文详细介绍(《学习夏鼐1941年的讲演稿:<考古学方法论〉),刚刚查到了一条新资料:据《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所记载,“六时导夏鼐至昆中北院南食堂……七时夏君讲演考古学方法论,八时十五分毕。公宴至于所内”。




3.1937年,贾兰坡先生在盘县待了十多天;1941年,夏鼐先生回国,经昆明、去李庄,也路过盘县,待了两三天;再之后,盘县大洞的题字,是贾先生题的。




4.迫不及待冒着雨下楼取了一本书。2019年底在学校里没什么事的那段时间,我搜集了一系列考古目录,几十本,基本上收罗殆尽,仅有少数几本,实在找不到了。其中最遗憾的就是安志敏先生的《中国史前考古学书目》,虽然之后有好几本可以替换本书的目录著作,但毕竟这应该是国内第一本考古类专题目录,而且又是我的兴趣所在,所以还是恋恋不舍。不过没有就是没有,书这种事当然不能强求,也就忘了这事了。前几天读安先生的日记,又想起来了,就随便在网上一搜,巧了,出现一本,果断下单。更有意思的是,这是一本八十年代在日本出版的。怎么回事?我发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影印、翻译了很多考古学著作(不知道有没有其他,没关注),特别是报告,这些书大都比较精美,很多平装改为精装,而且由于离现在时间近的原因,保存都很好,价格也比国内的原版便宜不少。但我不知道的是:他们当时,出于什么目的,出版了这些国外的考古专著?数量又有多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