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梁思永先生遗稿:《考古报告的主要内容》

龙天一 奥玛阿印 2022-03-19

  

       本文为梁思永先生所写,具体情况如安志敏先生在“附记”中所述,此不赘述。近日得知有此文,发表在《文物天地》1990年第1期上,可惜没能找到电子版,于是在孔网上购得一本。今晚拿到后,很快将其读完,感觉先生此文意义重大,但文稿不易寻得,所以将其制作成文字版,发在此处,方便我们后来者学习。若侵权,则删。



考古报告的主要内容


考古报告并没有一定格式,报告的繁简基本上田野材料的繁简为准。这其间又有包括全部材料的正式报告与只包括重要材料的简报之分。大纲中所列为主要内容。

一、(1) (甲)工作目的:不外

①调查:一定地区的普遍调查。

具有一定目的的调查,如古城址、古墓葬等。

发掘:偶然发现的发掘(包括文物抢救)。

具有一定目的的发掘,如解决某地区史前文化问题,某时代的墓制问题等。

发掘工作须叙述所发掘遗迹的经过。

不论调查或发掘,必须标明负责工作的机构。发掘必详列发掘许可证之号数及其他项目。

总结此地、此问题以往工作。

一、(1) (乙)工作人员、负责人:详列

参加田野工作人员姓名

参加室内工作人员姓名

执笔草拟报告人员姓名

工作负责人姓名

这不是表示工作人员的劳绩,主要的是明确他们对于工作的责任他们是集体的,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

一、(1) (丙)工作情形及发掘经过等

①工作起止日期,工作如分为阶段(如第一阶段在某区,第二阶段在某区……)每阶段起止日期,工作总日数。这是为得使读者可以由化费多少时间,工作人员的配备和所搜集的材料三个因素,大约估计这项工作的精密程度。

②调查应详记路线(如必要可记每日路程及旅行方法),及路线两侧所调查的面积,使后来的人能够容易的找到这项工作中发现的遗存。

③发掘应记遗址在发掘前的情形(并说明是农地,荒地……雇用工人情形,发掘后遗址处理情形。发掘经过,开坑位置的情形、理由,工作,发展情形,每坑的长、宽(如需要并记深度),开坑的总面积,文化堆积最薄及最厚的厚度。

一、(2) (甲)遗址的环境

无论调查或发掘,应说明遗址所在的位置(发掘报告亦可在结论中说明),某省、县、乡,离某一定的地点若干里,并说明如何到达该地,使后来的人容易找到说明附近的自然情形,遗址的地形(是平地、高阜、台地……与附加山、河、村庄等人口集中地的关系,土壤及暴露的岩石的性质,树木及农作物等。

一、(2) (乙)遗迹:包括时代特征、构造、功用

调查:可据地面遗物分布情形估计遗址范围,如遇暴露断面,可大概叙述文化堆积情形。

发掘:遗址范围,遗址文化堆积情形总述。举具体剖面(附图)以说明遗址各区的特点。概述遗址中所发现的人类建造遗迹。分别叙述各时代遗迹,各时代中再分别叙述居住、工场、墓地等遗迹。叙述各时代各种遗迹时应说明它们在遗址上的位置(见某坑中某位置)和相互的关系,它们的结构和时代特征(可各举所曾发掘的墓葬为例,不可过长)。

一、(2) (丙)出土物的叙述:主要是有代表性的遗物

①调查;分别叙述各地点的采集物,如在一地点遇有暴露断崖尽可能分层采集,分层叙述。遗物可按质料(陶、骨、蚌、石、铜、铁等)分别叙述,各种质料中按功用(如可推知)或形状分别叙述。叙述出土物应说明大小尺寸(最好用公尺)制造方法及保存情形等。

②发掘:应按时代,在各时代中再按质料,在各种质料中又按功用(如可推知)或形状分别叙述,并应说明出土位置,质料(这里指石英岩、燧石、铜、青铜、细陶、粗陶),大小尺寸,纹饰、制造方法,保存情形等。如出土物数量较大,只能对于有代表性的遗物详细说明(例如汉墓中出陶瓮甚多,无须逐一详细叙述)。

一、(3) (甲)总括扼要的提出主要的遗物

遗址的堆积可能是一个时代形成的,也可能是一个以上时代形成的。

按时代分别叙述,这里不是形容描写各个器物,而是叙述各时代所包括的各种器物,各种器物数量的比例,各种的特征等。

一、(3) (乙)遗址所代表的时代及文化特征

根据遗迹(灰坑、夯土、墓葬等)与遗物推断遗址或遗址各层的时代,并提出它或它们的特征。例如龙山文化在新石器时代末期,文化特征是:夯土建筑、俯身和仰身埋葬、轮制黑灰色平底或带圈足陶器石骨蚌制工具、用兽类肩胛骨占卜的习惯等。

一、(3) (丙)本工作所解决的问题及所引起的问题

例如一九五一年春考古所在仰韶村的发掘。确定了仰韶村遗址中在同一文化层内包含有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成份,同时引起了这两文化交流混合的问题。

一、附录

为使本文不至于太长、太琐碎(为节省篇幅),可制

出土物登记表:列举出土位置,形状,质料、尺寸,纹饰等项。

墓葬登记表:列举出土位置、形状、尺寸、结构、人骨架数目与放置情形,随葬物等项。

专家报告书人骨的体质人类学报告,动物骨骼研究报告,植物遗存研究报告,陶器、金属器成份的分析报告,石器用料的岩石学鉴定等等。

二、(1) 地图

①遗址位置图。

②遗址的平面图(最好有地形),将坑位隅入,如遗址较大发掘坑位分散除总图外最好有分图,能代表各区的剖面图若干幅。

二、(2)(3) 器物图、照像

器物单靠文字描写不易了解,器物图优点在能表现器物的结构,照像优点在印象近真应相辅为用。


附记:

本文为我国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永先生(1940-1954年)的一篇遗作。1950年中国科学考古研究所成立伊始,便派遣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团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和固围村进行考古工作。1951年和1952年又分别在琉璃阁、赵固、百泉和褚丘等地进行了发掘。当时的一些青年同志由于初次参加考古工作,并面临着如何编写考古报告的问题先生始终给予指导和关注。我多次聆听过有关的谈话,在我个人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深受裨益,就记忆所及,其精神要点和手稿一致,表明这是先生深思熟虑的精心之作。

这篇遗作系病中在坐榻上用铅笔写成的草稿,当时曾有意撰写考古方法论的著作,这篇纲要或系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惜因健康原因未能成稿。本文大约完成于1952年秋季,同另一篇遗作《殷代陶器》(《考古》1988年10期),以同样大小的便条本写成,纸张的颜色一致,故时间相距不会太远。这篇大纲论述考古报告的主要内容,从调查发掘、人员组织、遗物的描述以及结语、附录的要求等,均作了具体的规定,对考古报告的编写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故整理发表以供考古界的参考。全文根据手稿转录,文字体例概未作更动,仅调整了个别的笔误。原稿无标题,“考古报告的主要内容”系整理时增加的。

兹值梁思永先生诞辰八十五周年之际,谨发表这篇遗作以资怀念。

(安志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