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考语文试卷里的考古

龙天一 奥玛阿印 2023-06-05


高考语文试卷里的考古


1988年,苏秉琦先生的《华人·龙的传人·中国人——考古寻根记》一文被选为当年高考语文的阅读题,300万考生在同一时间阅读这篇文章。之后,不断有考古文章被选入高考语文试卷,具体情况可见黄洋老师的《高考时节话考古》一文。近年来,考古文章也陆续出现在试卷中,且形式变化多样。检索2011年以后的高考语文试卷,发现除了个别年份,每一年都有1-2道题跟考古有关,下面将按照时间顺序,简要说明。


2011年的福建卷,虽没有直接跟考古有关的文章,但在介绍建筑学家朱启钤先生的文章中,提到了考古学家李济先生。到了2012年,在新课标卷中,有一道补充恰当句子题,主题是关于考古与夏朝的内容,虽不是阅读,但该题型需要深刻理解段落主旨,才能更好地填入进去。


2013年全国1卷中,第一套题就是李学勤先生的《<老子>的年代》,仅从作者和题目就足以见到文章的学术含量,全文介绍了通过地下出土文献,重新认识《老子》一书的年代这一话题。2014年的辽宁卷,则是介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除了历史地理学的成就外,文章明确指出侯先生的“野外考察和考古研究,也成为他学术生涯的重要内容”。


2015年的湖北卷,出现了葛兆光先生讨论秦汉思想史的文章,里面涉及相关考古材料,并且在选项中也体现了出来。接下来的2016年,全国I卷的首题就是关于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提到了“二重证据法”等内容。


2017年的高考卷,出现了两份试卷都涉及相关话题的情况,印象中当年还专门有考古文博界的媒体报道这一盛况。在笔者所考的全国III卷中,没有直接提到考古,但有三段关于博物馆的材料,组成了一整篇阅读,说明博物馆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回想起来,做的时候,也是十分激动。考完后,听说北京卷中也有关于博物馆的题目,不过主旨是首都博物馆的两个考古展览盛况,一个为新公布的海昏侯考古成果展,另一个是妇好墓四十周年展览。这两个展览在当时备考期间都已听说,只能感叹道不光要羡慕北京的展览,还要羡慕北京的考卷。


2019年的浙江卷,则出现了两道有关的题目,一道为一段关于“国家宝藏”文章,让选出不正确的成语和符号,另一道为跟2012年的补充句子题类似,内容也是关于考古学。后来的2020年全国Ⅱ卷,又一次出现甲骨的话题,题型也为选择填词、填句题。


由上可见,虽然十年来总量不多,但毕竟高考总量也没多少题。涉及考古的内容,基本上每年都有1篇左右,而且题型多变,甚至存在著名学者所写的文章,所以考生不得不重视,这也是别的学科所没有的。以至于许多地方的模拟卷中,也有关于考古的文章,比如2021年山东省的高三联考中,出现了《寻访万年稻源》的文章,涉及上山遗址,分值竟达16分,考生有6万余人。


高考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人生中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其意义无需多言。因此,高考里较频繁地涉及考古的话题,也算是出卷老师无意中进行的一项公众考古活动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