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公开!2017最新五位国医大师的“养生秘诀”(二)

2017-08-06 上医会

名老中医免挂号费,就在上医会!

夏季结石高发,5 招帮你预防

6种隔夜菜最好扔掉!

上医会是个什么地方?


在我国,仅有90位泰斗级的名医名家被政府评为“国医大师”,他们医学造诣深厚,积累了丰富的诊病和养生经验。


日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30位名医名家“国医大师”荣誉称号,这是我国第3次评选表彰国医大师。国医大师们德高望重、医术精湛、各有绝活,均从事中医药研究50年以上。


采访新入选的5位国医大师,将他们独特的养生经分享给你。



国医大师

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针灸推拿科主任医师 李业甫


学学自我推拿法



李业甫从医57年,累积为20余万患者治疗,首创“李氏推拿牵引复位法”,有推有揉,有牵引、后引,治疗各类颈椎病的有效率高达95.1%。他还研制了我国第一台牵引复位床,显著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c0369fw2htv&width=500&height=375&auto=0

▲点击观看视频


李业甫介绍说,近30年来,颈椎病患者越来越多,且症状越来越重,这和长期伏案、久坐不动、坐姿不良,以及空调温度过低等有关。为了帮助患者康复,他创编了“李氏自我保健推拿功法”,适合大家日常练习。


颈椎病患者可两手握拳,一手捶肩,一手击背,一前一后同时运动,由快到慢,由轻到重,反复操作16~32次,然后揉上肢、揉胸、摩腹1~2分钟,每日早晚各一次。


还可以试试颈椎前屈后伸法,即头颈前屈时下颌尽力贴近胸部,后仰时枕部尽力向背侧接近,一前一后为一次,屈伸10~20次。


常用高枕导致颈椎生理曲度加深的人,应多做前屈运动。长时间伏案导致曲度变直的人,要多做后伸运动。


肩周炎患者推荐试试手指爬墙法。面对墙站立,手臂分别下垂于体侧,两脚分开半步,手指沿墙壁从下向上爬至极限处,稍停片刻再向下滑回原处,反复练习7~14次。


除上述之外,推荐两个适合男女老少的活动法,可以在工作间隙随时练习:


摇腰活动法


操练方法:自然站立,两手叉腰,两脚平行分开比两肩距略宽,先使腰向前,向左,向后,向右,向前,向左环转摇动7~14圈,再反方向,以同法向右侧摇转7~14圈。



功效:本法可滑利关节,解除腰肌僵硬,软组织粘连,小关节错缝,增强腰肌、骨盆底肌、腹肌功能。


特别提示:摇转活动幅度先小后大要到位,叉腰两手适当用力协助腰摇转活动,速度均匀。


头颈斜转活动法


操练方法:站立位,两脚间距与两肩等宽,两手臂叉腰或置于腰后,两手腕相握,掌心朝外,先做头颈下低再向左后上方斜转至极限看月亮,再返回斜转向右侧后上方至极限看月亮,再返回到前方正中位,此为回头望月1次,如此连续操作7~14次。头颈斜转可以“回头望月”记忆。



功效:可增强胸锁乳突肌、菱形肌伸展功能,预防项强、落枕、颈椎病等。


注意事项:头颈放松,转头活动要到位,动作缓慢自然。


国医大师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脾胃病科主任医师 杨春波:


少吃寒凉油炸食品



杨春波从医63年,较早提出“大脾胃”概念。上世纪80年代,他在国内率先开展脾胃湿热证的研究,经过临床调查发现,脾胃湿热与循环、血液、神经等11个系统的72种疾病相关。

       

杨春波指出,舌苔黄腻是脾胃湿热的金指标。脾胃湿热有3大诱发因素:


  • 一是气候因素,夏末秋初较湿热,湿浊之气易达脾胃;


  • 二是地域因素,福建、广州、四川等地湿热较大,更易导致脾胃湿热;


  • 三是饮食因素,吃得过油、饮酒吸烟,以及爱吃油炸快餐、喝冰镇饮料,易导致脾胃功能下降。

       

治疗脾胃湿热,杨春波有独家药方清化饮:茵陈10g、白扁豆12g、黄连3g、厚朴6g、佩兰9g、薏米15g。可在基础方上酌情加减药物,此方最好由医生根据个人病情酌情开出。

       

日常生活中,脾胃湿热的人最好喝些薏米粥,有健脾化湿功效,薏米和大米最好1∶1。若脾虚,再加点芡实和1~2个红枣。此外,最好避免寒凉和油炸食品,外出就餐切忌冰可乐和炸鸡的搭配。


国医大师

浙江省中医医院

中医内科主任医师 葛琳仪


我的两个保健方



葛琳仪从医50余年,形成了“以补为守,善用清和”“用药简练,衷中参西”等独特的学术思想。


葛琳仪介绍说,最近几年,看咳嗽的人很多,他们中不少都是一咳嗽就持续一两个月,西药吃了不少,但一直好不了。


“我在治疗这类咳嗽时,会在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的传统疗法基础上,再增加几味脱敏药,比如徐长卿、乌梅、僵蚕等。这算是我多年诊疗得出的一点心得了。”


葛琳仪认为,经久不愈的咳嗽越来越多,可能与空气状况、饮食习惯变化有关。比如,严重的空气污染会加重呼吸系统伤害,而嗜辣、过多摄入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又会生痰,令咳嗽更难痊愈。建议人们重视日常护肺,特别是在咳嗽缓解后,也最好听从医嘱,服些养肺的保健药物。


葛琳仪推荐了两个她自己用了几十年的保健方子:


  • 日常用铁皮枫斗配西洋参、参三七


将西洋参磨粉,与铁皮枫斗、参三七粉混合,每天服用3克,长年坚持,有助增强人体免疫力。3种粉末可按1∶1∶0.2混合,但略有差别也没问题,用开水冲服即可。


此方每日服用量很小,药效温和,可长期坚持服用。少数人可能会因药性偏凉,出现肠胃轻微不适或大便稀,可减量服用,但大多数人不会有问题。


  • 冬季进补用高丽参


每年冬至到立春是最佳进补时期,期间服用1~2支高丽参,可获得更好的进补效果。将一支20克左右的高丽参切片,分7份,每日一份用水煎或蒸服。


需要提醒的是,身体没有任何不适才能进补,绝不可在患病或身体不舒服时服用补品。如患有糖尿病,不宜加糖食用。过了立春,则不再建议服用。






✄  传播中医文化,关注百姓健康。此文素材采自网络,由“上医会”编发,欢迎分享。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