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苏轼《归宜兴留题竹西寺》

↑↑↑点上方名片,然后点关注即可


宜兴,苏轼的“诗和远方”

——《归宜兴留题竹西寺》


宜兴,蜀山南麓,山林掩映处,一座东坡书院坐落于此。

书院前身,是一千多年前大文豪苏轼买田筑室的“东坡草堂”。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几度浮沉,足迹所到之处,竟涉大半个中国。然而,唯有仅仅驻足半载的宜兴城,成了他魂牵梦绕的“诗与远方”。




北宋元丰二年,苏轼被诬陷入狱,贬谪黄州,心灰意冷,渐生退隐之意。两次上书朝廷、请求到宜兴居住。得到应允后,即携家眷20余人前往宜兴,路过扬州时,他在竹西寺的墙壁上,题写了这首畅快之作。




 

十年归梦寄西风,此去真为田舍翁。

剩觅蜀冈新井水,要携乡味过江东。

 


我那做了十年的弃官归隐之梦,如今终于如愿以偿了,成为一名“田舍翁”是多么的轻松自在啊!此刻已身在扬州,喝上了蜀冈清甜的井水,就让我带着这种味道,去向往已久的宜兴吧!




出生于蜀地的苏轼,为何对宜兴情有独钟?原来,早在苏轼22岁时,同榜进士蒋之奇对家乡宜兴的赞美,就令苏轼无比神往,随即结下了日后定居宜兴之约。没想到这个约定的实现,让他一等就是二十多年。

苏轼在竹西寺题诗后,渡江来到宜兴,终于梦想成真,与蒋之奇毗邻而居。身处明山秀水之间,诗人心旷神怡,决定在此添置田产,颐养天年。他在《买田阳羡帖》中欣然写道:“吾性好种植,当买一小园。”



然而,“田舍翁”的日子没过多久,苏轼被重新起用,只得离开宜兴。此后,宦海沉浮,漂泊不定,直到63岁,才得以自海南获赦北归。沉疴缠身中,苏轼期盼着重回江南,最终病逝于常州,距离宜兴一步之遥。


苏轼在宜兴仅仅生活半年,却留下了诸多诗文和遗迹。这株海棠花相传来自苏轼家乡,由他亲手所植,见证了诗人对宜兴的深厚感情,也见证了今日宜兴依旧青山逶迤,绿水长流,是太湖之滨一方美丽富足、宜游宜居的温润家园。

 点下面节目链接更多精彩

纪录片集音乐合集电影合集
有声名著
展开版本
百家讲坛
视频合集
百家讲坛
音频合集
国学名著中国小说外国小说
四大名著
茅盾文学中外历史
诗词歌赋哲学心理官场小说
家庭育儿小学课程幼儿英语
评书合集
相声合集人物传记
黄帝内经
易经合集道德经
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
水浒传
金瓶梅
戏曲合集
唐诗三百宋词三百话剧合集
电视剧集
遥远救世主演唱会
窦文涛李玫瑾
高晓松
曾仕强郦波教授罗翔刑法
王立群康震老师
易中天
单田芳郭德纲梁宏达
梁文道马未都许子东
马家辉侯卫东袁腾飞
蒋   勋叶   曼叶嘉莹
欧丽娟周建龙艾宝良
董   卿蒙   曼李   诞
倪海厦杨   雨
李小牧
翟双庆鲍鹏山钱文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