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苏轼《谒金门·秋兴》

↑↑↑点上方名片,然后点关注即可

谒金门·秋兴作者:苏轼

秋池阁。风傍晓庭帘幕。霜叶未衰吹未落。半惊鸦喜鹊。

自笑浮名情薄。似与世人疏略。一片懒心双懒脚。好教闲处著。



译文:

在秋池阁旁,风伴随着晨光吹开了庭院的窗帘。霜打过的树叶没有凋枯,风吹也不落下,却微微惊醒了沉睡的乌鸦和喜鹊。嘲笑虚名和薄情,这些几乎与世人隔离起来。我的一片懒心可不思世事,一双懒脚可不奔波人情,好让它们闲置起来。


注释:

谒金门: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又名《不怕醉》、《出塞》。

秋池阁:秋天的花园楼阁。

傍:伴随。晓:晨光。并作动词用,有破晓之意。

衰:凋枯。

半:量词,这里引伸为微微。

似:好似,几乎。疏略:疏远,忘却,不往来。

好教:好使。著:置放。



赏析:

上片,写“秋池阁”的秋色。“风傍晓庭帘幕”,说晨风吹进庭院,掀开“帘幕”,给“秋池阁”这一类似宫廷园林带来了朝气。此为词人摄取的第一个画面。一个“傍”字,把晨风的清新味反映出来了。“霜叶未衰吹未落”,说“霜叶”还未枯萎,即使晨风吹它,它仍然挂在枝上。此为词人摄取的第二个画面。两个“未”字,把“霜叶”的生命力衬托出来了。“半惊鸦喜鹊”,说晨风发出嗖嗖声,吹动帘幕,也微微惊醒了沉睡的乌鸦和喜鹊。此为词人摄取的第三个画面。一个“半”字,把乌鸦、喜鹊与人的和谐传达出来了。三个画面艺术联缀成一幅生机勃勃的《秋池阁霜天图》长卷,颇有“万类霜天竞自由”的韵味。

下片,正面写秋兴。正是秋池阁霜天景色激起了词人的秋兴。“自笑浮名情薄,似与世人疏略”,意在嘲笑浮名薄情。词人此时还不到40岁,初入仕途,大有一番雄心壮志。然而,他面对着的是:自然界呈现一派恬淡和谐的大好秋光,可官场上却充满了谗诽、排挤的血雨腥风。他不禁发出嘲弄:那名利似浮云,那情意似薄纸,有何追逐的价值,因为追名逐利,人情冷漠,导致“与世人疏略”的窘境。可谓阅尽人间秋色,于词人这位通判来说,只有走累于文字,“一片懒心双懒脚,好教闲处著”这种得过且过的无奈的道路。词人还多了一颗“懒心”,一颗“懒心”,不去想它什么皇务;一双“懒脚”,也不去奔走什么政事。就让心和脚“闲处著”。嘲笑之言,入木三分。然而,与上片的那种欲寻永葆不衰的秋色的心愿相比,词人显然心头浮起与他“致君尧舜”,“奋厉有当世志”的豪情极不相符的消极心绪了,或许还潜藏着隐退而求恬淡生活的陶情。

全词,以秋色起兴,引出对仕途人生的感慨,心灰意懒,无情嘲弄。上片写景,园中景色宜人;下片议政,现实灰暗,嘲笑任意。

 点下面节目链接更多精彩

纪录片集音乐合集电影合集
有声名著
展开版本
百家讲坛
视频合集
百家讲坛
音频合集
国学名著中国小说外国小说
四大名著
茅盾文学中外历史
诗词歌赋哲学心理官场小说
家庭育儿小学课程幼儿英语
评书合集
相声合集人物传记
黄帝内经
易经合集道德经
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
水浒传
金瓶梅
戏曲合集
唐诗三百宋词三百话剧合集
电视剧集
遥远救世主演唱会
窦文涛李玫瑾
高晓松
曾仕强郦波教授罗翔刑法
王立群康震老师
易中天
单田芳郭德纲梁宏达
梁文道马未都许子东
马家辉侯卫东袁腾飞
蒋   勋叶   曼叶嘉莹
欧丽娟周建龙艾宝良
董   卿蒙   曼李   诞
倪海厦杨   雨
李小牧
翟双庆鲍鹏山钱文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