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苏轼《菩萨蛮·秋风湖上萧萧雨》

↑↑↑点上方名片,然后点关注即可


菩萨蛮·西湖

苏轼


秋风湖上萧萧雨。使君欲去还留住。今日漫留君。明朝愁杀人。
佳人千点泪。洒向长河水。不用敛双蛾。路人啼更多。

 


译文

秋风徐徐,湖上风雨潇潇,你刚想启程,又被雨留住。今日枉自留你,明天我会十分忧愁。
送行的佳人们的千滴泪,一起洒向钱塘江水。不用为分别而愁苦,你不见路上还有更多的人在洒泪相别。

 

注释

①菩萨蛮:唐教坊曲名。又名《菩萨篁》、《重叠金》、《花间意》、《梅花句》等。后来成了词人用以填词的词牌。为双调,四十四字,属小令,以五七言组成。下片后二句与上片后二句字数格式相同。上下片各四句,均为两仄韵,两平韵。
②萧萧:同潇潇,形容风雨急骤。
③使君:汉代对太守或刺史的称呼,这里借指送别的对象陈襄。
④漫:枉,徒然。
⑤朝(zhāo):早晨
⑥佳人:美女,指宫妓。
⑦敛(liǎn)双蛾:即皱眉,此处指流泪。
⑧路人:指站立在路旁送别陈襄的杭州百姓。 


创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八月,陈襄罢杭州知州任,将赴应天府(今河南商丘)任知府,该词是苏轼在西湖送别陈襄时所作。

 

赏析 

上片先写天意留客。“秋风湖上萧萧雨,使君欲去还留住。”西湖上的晴雨变化是常见的现象,离任的太守陈襄将要远行,却被风雨留住。这是天从人意的美事,老天爷仿佛被送别的人们所感动,所以才特意以“萧萧雨”“留住”客人,满足了大家的心愿,这是老天有情。接下来苏轼笔锋陡然一转,“今日漫留君,明朝愁杀人。”为何这样写。接下去苏轼又把笔锋收回来,申述了一个使人信服的理由,“明朝愁杀人”原来是离情再经过一夜的酝酿和蓄积,会变得更深更浓,到明天送别时一下子爆发出来,会把人“愁”死的!可见老天有情,人更有情。经过这一纵一擒,心理上或情感上的回旋跌宕,苏轼将离情推向了纵深。 

下片转换角度,写动人的送别场景。“佳人千点泪,洒向长河水。”这两句写“佳人”泣别,“佳人”是指送别陈襄的一群官妓,同“长河水”联系起来,一方面是由于陈襄乘官船,从水程赴任,另一方面暗用了江淹《别赋》中的词语,“怨复怨兮远山曲,去复去兮长河水。”“佳人”泣别是情重怨深的表现,这就把离情推向了一个高潮。“不用敛双蛾,路人啼更多。”这两句又峰回路转,别开境界。苏轼像是对“佳人”们说,你们还是收住眼泪吧,且看站立在大路两旁的杭州百姓,他们哭得比你们还要伤心呢!广大百姓自愿前来送别一位离任的地方官,尽情挥洒泪水,离别场面庄严、感人。可以说,这是百姓对一位官员的最高褒奖。苏轼这样写,非溢美之辞。是苏轼从侧面写出了陈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绩,在把离情推向极顶的同时,也暗含着对陈襄流惠于民的赞颂。 

全词无一处直接抒写苏轼自己当前的离愁,苏轼仅仅是一个旁观者而已。但又无处不渗透了苏轼浓重的离情别绪。苏轼在对实际生活观察和体验的基础上,选取了独特的艺术视角,出奇制胜,使人感到耳目一新。

 点下面节目链接更多精彩

纪录片集音乐合集电影合集
有声名著
展开版本
百家讲坛
视频合集
百家讲坛
音频合集
国学名著中国小说外国小说
四大名著
茅盾文学中外历史
诗词歌赋哲学心理官场小说
家庭育儿小学课程幼儿英语
评书合集
相声合集人物传记
黄帝内经
易经合集道德经
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
水浒传
金瓶梅
戏曲合集
唐诗三百宋词三百话剧合集
电视剧集
遥远救世主演唱会
窦文涛李玫瑾
高晓松
曾仕强郦波教授罗翔刑法
王立群康震老师
易中天
单田芳郭德纲梁宏达
梁文道马未都许子东
马家辉侯卫东袁腾飞
蒋   勋叶   曼叶嘉莹
欧丽娟周建龙艾宝良
董   卿蒙   曼李   诞
倪海厦杨   雨
李小牧
翟双庆鲍鹏山钱文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