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苏轼《琴诗》

 ⇑点上方名片,然后点关注


琴诗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译文

如果说琴声发自琴,那把它放进盒子里为什么不响呢?如果说琴声发自手,为何你的手上听不到声音?


注释

若:如果。何:为何。


赏析

唐朝的韦应物写了一首《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凿岩泄奔湍,称古神禹迹。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贻之道门旧,了此物我情。”这位作家对水石之间关系的疑惑与领悟,亦同于苏轼之于琴指。这其实是个高深的哲学问题,因为在佛教看来,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成,事物与事物之间只是由于发生了联系,才得以存在。即如所谓“四大”,《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五说:“譬如机关由业转,地火水风共成身。随彼因缘招异果,一在一处相违害,如四毒蛇具一箧。”《圆觉经》说:“恒在此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楞严经》曾对什么是“浊”有一段阐发:“譬如清水,清洁本然,即彼尘土灰沙之伦,本质留碍,二体法尔,性不相循。有世间人取彼土尘,投于净水,土失留碍,水亡清洁,容貌汩然,名之为浊。”也就是说,“浊”是尘土和清水发生了作用而形成的。另一段论述说得更为明确:“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苏轼的诗简直就是这段话的形象化。

从字面上看是说,如果说琴可以自己发声,那么为什么把它放在盒子里就没了乐声?如果说声音是由手指头发出的,那么为什么不能凑过耳朵靠近指头直接听到乐声呢?

苏轼在这首诗中思考是:琴是如何发出声音的?根据科学依据可知,其实,琴能演奏出优美的音乐,这不光需要靠琴,还要靠人的指头弹动、敲击钢丝 ,产生振动发出,人的手指和琴同时存在是发出琴音的物质基础,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奏出优美的音乐。

由于钢丝的粗细不同,所以按不同的键,木槌就会敲击相应的钢, 发出不同的声音。

该诗哲理性很强,富有禅机。佛教视有为无,视生为灭,追求无声无形不生不减,音乐的真实即虚无,所以音乐无所谓真实与否,要以“谐无声之乐,以自得为和”、“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通过内心的感受而自得、反悟禅道。《题沈君琴》否定了琴、指两者和音乐之声的关系,其思想和《楞言经》“声无既无灭,声有亦非生,生灭两圆离,是则常真实”相通。

点下面节目链接更多精彩

听书全集音乐合集高分电影
纪录片集传统曲艺
国学名著
电视剧集百家视频
百家音频
小品合集
跟书旅行
戏曲合集
中国小说了凡四训中国典籍
易经全集道德经集黄帝内经
外国小说茅盾文学中外历史
官场小说哲学心理诗词歌赋
家庭育儿小学课程幼儿英语
单  田  芳袁  阔  成德云相声
京剧全集黄  梅  戏越剧全集
昆曲全集秦腔全集豫剧全集
钢琴名曲萨克斯曲音乐会集
古筝名曲成名金曲人物传记
红  楼  梦三国演义西  游  记
水  浒  传
金  瓶  梅
四大名著
唐诗三百宋词三百话剧合集
诗词大会
天道合集
演  唱  会
窦  文  涛李  玫  瑾
毛  泽  东
曾  仕  强郦波合集马  克  思
王  立  群康震合集
易  中  天
罗翔合集王  阳  明高  晓  松
单  田  芳德  云  社梁  宏  达
梁  文  道马  未  都许  子  东
马  家  辉侯  卫  东袁  腾  飞
蒋勋合集叶曼合集叶  嘉  莹
欧  丽  娟周  建  龙艾  宝  良
刘  慈  欣曲  黎  敏郭  继  承
董卿合集蒙曼合集李诞合集
倪  海  厦杨雨合集
李  小  牧
翟  双  庆鲍  鹏  山钱  文  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