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菩萨蛮·画檐初挂弯弯月》
⇑点上方名片,然后点关注⇑
菩萨蛮·画檐初挂弯弯月
苏轼
画檐初挂弯弯月。孤光未满先忧缺。遥认玉帘钩。天孙梳洗楼。
佳人言语好。不愿求新巧。此恨固应知。愿人无别离。
注释
译文
画满画饰的屋檐上刚刚挂起弯弯的月亮,月亮还没有变圆就预先担心它会缺。远看月亮如一只钩,认它为织女星梳妆楼的帘钩。
王闰之善于辞令,不愿向你织女星乞求新的巧。这一痛苦你织女星应该体会够了的,我乞求的是夫妇不分离。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七月。东坡继配王闰之来黄已近两月。是年七月七日夜,牛郎织女相会。东坡登上邻近临皋亭的朝天门城楼,即景生情,作此词,以示夫妻团圆、永不分离的愿望。
整体赏析
这首词写的时令为"画檐初挂弯弯月"的夜幕初降时刻,主要写"不愿求新巧"的人间七夕,情人心愿,"此恨固应知,愿人无别离。"
此词上片写牛郎与织女离别之苦的神话传说,东坡借以抒发夫妻深情厚意与美好愿望。"画檐初挂弯弯月,孤光未满先忧缺",赞美城头屋檐挂上的那美丽的弯月。但马上从"孤光"弯月中产生了忧叹:担心弯月永远成为不能团圆的"缺"月,以此隐喻他夫妻俩刚刚相聚又怕离别的心境。情恨绵绵,心有余悸,人运天机,一语道破。"遥认玉帘钩,天孙梳洗楼",东坡看着那弯月,联想到如织女般的夫人正在楼上梳妆打扮的情景。可有白居易《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那无声胜有声的情味。
下片由写天上的七夕,转到写人间的七夕。"佳人言语好,不愿求新巧。"相传织女星能给女人才慧。妇女每在七夕向织女祈求才智技艺、灵心巧手、美满幸福,织女都能如愿;而人间现实全然实现不了。后人就此称为"乞巧"。任凭夫人你何等的善于言辞,但你不愿意去向织女般的世人,去乞求那虚无飘渺般的新奇巧妙之赐予;更无心去追寻"轻渺,盈盈笑靥,称娇面,爱学宫妆新巧"(宋代朱淑真《绛都春·寒阴渐晓》)了。这词下还有后话。"此恨固应知,愿人无别离。"承上点明:你闰之所要求于我的是:夫妻分离之苦,我理应体验于心,但愿人间不要出现分离之恨事了。"愿人无别离",最后一句,为全词主旨的点睛之笔。否则,将会是"此恨绵绵无尽期"(白居易《长恨歌》)了。
全词情景相生,境界全出,以传说仙话之笔,集中抒发了患难重逢将近两月的夫妻深情,可谓水乳交融,刻骨铭心。
点下面节目链接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