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苏轼《减字木兰花·回风落景》

 ⇑点上方名片,然后点关注


减字木兰花·回风落景
宋代 • 苏轼

五月二十四日,会无咎之随斋。主人汲泉置大盆中,渍白芙蓉,坐客翛然,无复有病暑意。

回风落景。散乱东墙疏竹影。满坐清微。入袖寒泉不湿衣。
梦回酒醒。百尺飞澜鸣碧井。雪洒冰麾。散落佳人白玉肌。


译文
五月二十四日,在晁补之扬州的寓所与他会面。主人从井里汲水灌入大盆中,浸泡白荷花,在座的客人无拘无束,没有苦于酷暑的感觉。


清风回旋。东墙之上落着斑驳竹影。在座的客人都感到清爽舒适。
醉梦方醒。从苔藓遍布的井中汲水。清凉的泉水洒在白荷花上。


注释

⑴减字木兰花: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简称"减兰"。双调四十四字,每片两仄韵,两平韵,平仄互换。
⑵无咎:即晁补之,北宋文学家,苏门四学士之一。时任扬州通判,东坡属吏。随斋:晁补之在扬州的寓所。
⑶汲:取水。
⑷渍:浸泡。芙蓉:荷花。
⑸翛(xiāo)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洒脱自如。
⑹病暑:苦于酷暑。
⑺回:旋转。景:同"影",日影。
⑻清微:清凉微细,犹清和,毛传《诗.大雅·杰民》"穆如清风"云:"清微之风,化养万物者也。"
⑼不湿衣:谓寒意沁肌。
⑽"百尺"句:谓从布满青苔的百尺井中汲水。澜,波浪。
⑾麾:同"挥",挥洒。
⑿白玉肌:指白荷花。


赏析:

此词抒写宋人晁无咎于夏日汲寒泉浸白荷花以纳凉的妙想,和坐客皆爽快自在、称心如意的情景。生活小事,却描绘得绘形绘色,生动如画,表现出一一种清幽疏朗,意象流动,别造新境,快事洒落的美感境界。

上片先从夏景写起:"回风落景。散乱东墙疏竹影",空中飘荡着回旋的夏风,落日的光辉,照着散乱在东墙的竹影,令人似乎感到一种舒展轻松的凉意。这种凉意,也许是人们在特殊境遇中的一种错觉,因为"主人汲泉置大盆中,渍白芙蓉",在清凉中微带一些荷花的香气,而使暑夏的烦闷燥热顿然冰释了。"满座清微,入袖寒泉不湿衣",此句是词序中说的"坐客绦然,无复有病暑者"的艺术注脚。偷然,表示爽凉自在,一身轻快。这都是因为寒泉的冷气钻人衣袖却不打湿衣服的原因。描述细微而具有体验感,引人入胜。

下片"梦回酒醒。百尺飞澜鸣碧井",由于泉水透凉,不意酒醉后睡了一小觉,忽然梦中惊醒,好像听到深井中汲水飞溅发出轰鸣的声响。" 雪洒冰磨。散落佳人白玉肌。"词人梦醒后所看见的,是侍酒女郎正在劝酒,那清凉的泉水水花,像雪珠冰花般啧洒在她洁白如玉的手臂上。词人此时此地的百般愉悦,表现了他对晁无咎创造性纳凉方法的赞美。东坡对晁无咎的睿智才华时有赞叹,如他曾赞其文"博辩隽伟,绝人远甚"(见《宋史·晁补之传》),而文如其人,晁无咎的智慧同样也表现在日常生活等诸多方面。东坡平素最崇尚"智者创物"(见苏轼《书吴道子画后》)。

此词实际上表达了东坡"创物"思想的张扬,是不能将此词的主旨停在一般日常生活乐趣的低层面上来理解的。


点下面节目链接更多精彩

听书全集音乐合集高分电影
纪录片集传统曲艺
国学名著
电视剧集百家视频
百家音频
小品合集
跟书旅行
戏曲合集
中国小说了凡四训中国典籍
易经全集道德经集黄帝内经
外国小说茅盾文学中外历史
官场小说哲学心理诗词歌赋
家庭育儿小学课程幼儿英语
单  田  芳袁  阔  成德云相声
京剧全集黄  梅  戏越剧全集
昆曲全集秦腔全集豫剧全集
钢琴名曲萨克斯曲音乐会集
古筝名曲成名金曲人物传记
红  楼  梦三国演义西  游  记
水  浒  传
金  瓶  梅
四大名著
唐诗三百宋词三百话剧合集
诗词大会
天道合集
演  唱  会
窦  文  涛李  玫  瑾
毛  泽  东
曾  仕  强郦波合集马  克  思
王  立  群康震合集
易  中  天
罗翔合集王  阳  明高  晓  松
单  田  芳德  云  社梁  宏  达
梁  文  道马  未  都许  子  东
马  家  辉侯  卫  东袁  腾  飞
蒋勋合集叶曼合集叶  嘉  莹
欧  丽  娟周  建  龙艾  宝  良
刘  慈  欣曲  黎  敏郭  继  承
董卿合集蒙曼合集李诞合集
倪  海  厦杨雨合集
李  小  牧
翟  双  庆鲍  鹏  山钱  文  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