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白《登新平楼》赏析

 ⇑点上方名片,然后点关注

登新平楼

〔唐〕李白

去国登兹楼,怀归伤暮秋。

天长落日远,水净寒波流。

秦云起岭树,胡雁飞沙洲。

苍苍几万里,目极令人愁。


译文

离开国都登上这新平城楼,面对寥落暮秋心怀归念却不得归使我心伤。

天空辽阔,夕阳在远方落下,塞波微澜河水在静静流淌。

云朵从山岭的树林上升起,北宋的大雁飞落在沙洲。

茫茫苍苍的八万里大地,极目远望使我忧愁。

注释

1.新平:唐朝郡名,即邠州,治新平县(今陕西彬县)。

2.“去国”二句:谓思归终南隐居之处,即所谓“松龙旧隐”。去国:离开国都。兹楼:指新平楼。兹:此。王粲《登楼赋》:“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3.寒波流:指泾水。

4.秦云:秦地的云。新平等地先秦时属秦国。秦,见《横江词》注。

5.胡雁:北方的大雁。胡,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通称,这里指北方地区。

6.洲:水中可居之地。

7.苍苍:一片深青色,这里指旷远迷茫的样子。

8.目极:指放眼远望。《楚辞》:“目极千里兮伤春心。”

 

赏析

  李白怀着愤懑、失望的心情离开了长安。当他登上新平城楼,远望着深秋景象,时值暮秋,天高气爽,落日时分,登楼西望,目极之处,但见落日似比平日遥远;溪水清净,水波起伏,寒意袭人。此情此景,让李白不禁引起了怀归之情。他虽然壮志未遂,但并不甘心放弃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多么想重返长安,干一番事业。然而,希望是渺茫的。他望着那“苍苍几万里”的祖国大地,联想起在唐玄宗统治集团的黑暗统治下,一场深刻的社会危机正在到来,他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深深忧虑。因此,诗人发出了“极目使人愁”的感叹。

  “去国登兹楼,怀归伤暮秋”写诗人通过交代事件发生的背景和情感,用铺叙手法描绘一幅离开长安登新平城楼、时值暮秋想念长安的伤感景致,以“怀”、“归”、“伤”、“暮秋”等诗词烘托气氛,能起到点明题旨、升华主题的作用。

  “天长落日远,水净寒波流。秦云起岭树,胡雁飞沙洲””写诗人登新平城楼时所见所闻的叙述,借有巨大气势的事物和表现大起大落的动词,如“天”、“日”、“水”、“云”、“落”、“寒”、“流”、“起”、“飞”等,觥筹交错中,使得诗意具有飞扬跋扈又不失唯美伤感的气势。而“落日”、“寒流”、“秦云”、“胡雁”则勾画出一副凄凉的暮秋景色,这正是诗人怀归忧国,但又无可奈何的渺茫心情的反映。

  “苍苍几万里,目极令人愁”写诗人登新平城楼眺望中所见后的感受,借景抒情,情含景中,既暗寓自己极度思念帝都长安的心情,又突显诗人为祖国的前途命运而产生“愁”绪,抒发自己的感叹,把情与景关联得十分紧密。结尾的“令人愁”和第二句的“伤暮秋”,遥相呼应,构成了全诗的统一情调。

  诗体在律古之间,李白虽能律,却不是律之所能律。其诗是从古乐府古风一路行来,自成体势,不一定只限于律古。全诗语言精练,不失迅猛阔大的气势,极富韵味,寥寥数笔,却情意深长,流露出诗人壮志未酬、处境困窘的忧伤之情。诗约作于开元十八年(730)秋,李白刚离开长安,西游邠州时所作。

点下面节目链接更多精彩

听书全集音乐合集高分电影
纪录片集传统曲艺
国学名著
电视剧集百家视频
百家音频
小品合集
跟书旅行
戏曲合集
中国小说了凡四训中国典籍
易经全集道德经集黄帝内经
外国小说茅盾文学中外历史
官场小说哲学心理诗词歌赋
家庭育儿小学课程幼儿英语
单  田  芳袁  阔  成德云相声
京剧全集黄  梅  戏越剧全集
昆曲全集秦腔全集豫剧全集
钢琴名曲萨克斯曲音乐会集
古筝名曲成名金曲人物传记
红  楼  梦三国演义西  游  记
水  浒  传
金  瓶  梅
四大名著
唐诗三百宋词三百话剧合集
诗词大会
天道合集
演  唱  会
窦  文  涛李  玫  瑾
毛  泽  东
曾  仕  强郦波合集马  克  思
王  立  群康震合集
易  中  天
罗翔合集王  阳  明高  晓  松
单  田  芳德  云  社梁  宏  达
梁  文  道马  未  都许  子  东
马  家  辉侯  卫  东袁  腾  飞
蒋勋合集叶曼合集叶  嘉  莹
欧  丽  娟周  建  龙艾  宝  良
刘  慈  欣曲  黎  敏郭  继  承
董卿合集蒙曼合集李诞合集
倪  海  厦杨雨合集
李  小  牧
翟  双  庆鲍  鹏  山钱  文  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