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新闻】中国版“绝命毒师”:高校化学院副教授开公司制毒
中国版“绝命毒师”:高校化学院副教授开公司制毒
张正波,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副教授。2005年,他与人合作成立了武汉凯门化学有限公司,专门研发、生产、定制各种医药用途、工业用途的化学中间体。2015年6月17日,武汉海关及警方从凯门化学的工厂内查获了一批可制毒设备,甲苯、乙醚、盐酸等易制毒化学品,以及大量粉末状、晶体状的毒品疑似物。很快,张正波及凯门化学法定代表人杨某等因涉嫌走私毒品罪被抓。2019年“世界禁毒日”的前一天,被称为中国版“绝命毒师”的张正波案重审宣判。武汉市中级法院认定张正波犯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有自首情节,将原判的无期徒刑改为有期徒刑15年。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
澳研究:喝咖啡与癌症无关联
咖啡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一直存在广泛争议。澳大利亚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喝咖啡与癌症无关联。每日饮用咖啡既不会增加、也不会降低患癌风险。这项研究观察了一些常见癌症类型,如乳腺癌、卵巢癌、肺癌和前列腺癌等,发现喝咖啡对这些癌症发病率的增减没有关联。但对结直肠癌的研究出现了一些不确定性,研究人员认为还需进行更多研究来确定结直肠癌与咖啡之间的关系。咖啡含有的生物活性成分包括咖啡因、咖啡豆醇等物质,此前的动物实验已证明这些物质具有抗肿瘤作用,然而咖啡对人体的抗癌作用尚未明确。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
新研究借助人工智能探寻食管癌致癌基因
英国一个研究团队日前在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报道,他们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能更好地分析食管癌的致癌基因,基于这些新发现未来有望提高这类癌症的诊治效率。研究团队利用这项人工智能技术来分析261名食管癌患者的基因,从中新发现了952种相关基因。基于这些基因的不同特征,研究人员将病患分成6类,未来可针对不同类型的食管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比起单一疗法,个性化治疗方案可能会取得更好的疗效。团队希望将这个方法用于进一步分析食管癌早期阶段的特征,找到驱动这一疾病发生的基因根源,以便未来能实现早期诊断,并开展个性化治疗。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
硅纳米粒子有助“曝光”肿瘤集聚区
俄罗斯国立核研究大学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和其他国内外科研机构一起,开发出借助硅纳米粒子进行光学诊断癌症的新方法。对硅纳米粒子进行光或超声辐射,对与局部过热(发烧)和破坏癌细胞有关的治疗有很好的效果,但在生物组织内,难以从光学上显示出最佳尺寸的硅纳米粒子,因为它们没有荧光的能力。研究团队找到了对生物组织中的大型硅纳米粒子“目测”问题的解决方案。因为,这种纳米粒子在光学刺激下,可能具有强劲的非线性反应。该方法具有极高的光学分辨率,有助于复原硅纳米粒子在细胞和组织中分布的3D影像。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
NASA尝试在国际空间站种辣椒
美国意图在本世纪30年代载人登陆火星,而为了应对宇航员在未来深空旅程中的营养缺失问题,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正努力尝试在太空种植各种植物,目前瞄准的目标是——辣椒。如顺利,辣椒将成为在国际空间站第一个种植并结果实的植物。在太空种植作物,对科学家来说仍有许多的挑战,此前NASA已经种植了生菜、大白菜、芥菜等。而太空植物必须满足2个条件,一是易于授粉,二是能在高浓度二氧化碳的环境下生存,辣椒则刚好拥有这些特性。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