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新闻】研究生伙同他人贩毒,法院公开审理:7人均获刑
研究生伙同他人贩毒,法院公开审理:7人均获刑
几名90后男子互相勾结、分工合作,多次贩卖毒品氯胺酮“K粉”,而其中一人竟是研究生,长沙市开福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这起案件,7人均获刑。该研究生从小家境优渥,学习成绩优异,是父母的骄傲、邻里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然而,他未发挥自身的优势,实现个人人生价值。来到长沙后,他结识了徐某、王某等社会闲散人员,并常年混迹于各大娱乐场所。因为没有工作,再加上日常的生活开支,他很快欠下不少网贷和信用卡账。由于父母对他期望较大,他不敢向家里寻求帮助,竟开始从事贩毒,并在贩毒路上越陷越深。法槌落下,掩卷沉思,本案所反映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汲取教训。成功之路没有捷径,好逸恶劳注定失败。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作为大学生更应利用所学知识,开拓进取,报效国家,实现价值。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
丁奎岭实现在温和条件将二氧化碳作为“碳资源”
中科院院士、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丁奎岭领衔团队研究创新的二氧化碳催化转化新方法——从CO2到“万能溶剂”DMF新路径获得重大突破。8月6日,“CO2资源化利用合成DMF成套技术、工艺和装备”项目在北京通过了由何鸣元、周其林、席振峰院士等组成的专家委员会的科技成果鉴定。专家一致认为“该成果属国际首创,整体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据悉,该项目催化反应体系和催化剂体系具有原创性。研究人员通过催化机制的研究和催化剂的分子设计,突破了均相催化剂选择性、活性和稳定性难以兼优的限制,变革了以一氧化碳为原料的传统工艺。核心技术已申请国际专利并进入美国、欧洲和日本。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
科学家首次利用患者尿液实现“膀胱癌精准治疗”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郭剑明团队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党永军团队以及美国乔治城大学刘学峰团队共同协作完成了一项针对“膀胱癌经尿液无创肿瘤细胞培养与药敏预测”的创新研究成果,该项目为世界首次成功利用膀胱癌患者尿液分离培养出可稳定扩增传代的膀胱癌细胞,为膀胱癌早诊早治及晚期患者药敏筛选平台建立提供了坚实基础。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期刊《蛋白和细胞》。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
纳米疫苗有望对抗黑色素瘤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研究人员称,他们已开发出一种新型纳米疫苗,用于对抗最具攻击性的皮肤癌——黑色素瘤。目前,纳米疫苗已完成临床前研究,下一步则是将技术转移到公司,扩大纳米疫苗的生产,然后继续进行临床试验。相关论文发表在新出版的《自然·纳米技术》杂志上。黑色素瘤纳米疫苗是由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制成的约170纳米大小的微粒,携带两种肽(HLA Ⅰ和HLA Ⅱ),这两种肽为能在黑色素瘤细胞中表达的氨基酸短链。纳米疫苗被注射到携带黑色素瘤的实验鼠体内,刺激其免疫系统,导致免疫细胞学会识别并攻击黑色素瘤细胞。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
李灿院士荣获首届“亚太催化成就奖”
8月4至7日,在泰国曼谷举行的第八届亚太催化大会(APCAT-8)上,大连化物所李灿院士因其在太阳能光催化研究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与国际著名光催化专家、日本东京大学Kazunari Domen教授分享了首届“亚太催化成就奖”(Advance of Catalysis Award),这是亚太催化协会颁发的最高学术奖项,旨在奖励在催化科学和技术研究中做出杰出贡献的亚太地区催化科学工作者。本次泰国曼谷举行的第八届亚太催化大会,内容涵盖了清洁能源及燃料的催化转化、催化反应机理、催化材料、环境催化、工业催化等催化科学热点及前沿研究领域,共有来自3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