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少年郎,我劝你不要看EVA

古月一刀 不值得影评 2021-11-07


防雷防烂片,是世界上最快乐的工作之一。

——欢迎关注不值得影评——

从此只看好电影不定期接收知名导演、演员的专访福利。

作者 | 古月一刀


黑夜,窗外的霓虹灯闪烁,好像使徒爆炸后留下的十字光柱。


在过去的两个半小时,我看完了《新·福音战士剧场版:终》,内心也经历了一场爆炸。


▲《新·福音战士剧场版:终》海报


观影之前,我已知晓这是完结篇。但当真正听到真嗣说出那句“永别了,所有的EVA”,看到他穿着一身西服,像个普通工薪族一样手里拎个公文包,我仍然是诧异。



这部横跨26年之久的作品,竟然,真的结束了。


尾曲响起,伴随宇多田光的吟唱,我一个人坐了很久,情绪翻涌。



《终》,是部好作品吗?


IMDb给了8.3分(10分制),Yahoo映画给了4.22星(5星制),豆瓣给了9.2分(10分制)。


▲《新·福音战士剧场版:终》豆瓣评分


但分数,只是对《EVA》系列最苍白的赞美。


我并不推荐从未接触过EVA的人贸然观看此片,大概率看不懂,也难以与之共情。


但如果你愿意抽出一段时间,去了解它的前世与过往,自行发掘这个动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宝藏,那我只想说:


欢迎入坑。


“为宅不识EVA,阅尽动漫也枉然。”


▲《新世纪福音战士》是由GAINAX、龙之子工作室共同制作的日本动画作品,简称《EVA》。作品以发生了“第二次冲击”大灾害的2015年的世界为舞台,主要讲述了14岁少年少女们操控巨大泛用人形决战兵器“EVA”,与袭击第3新东京市的神秘敌人“使徒”之间的战斗故事



机器人吃怪兽

至今难忘一个场景。


十几年前,父亲去沈阳出差,时值小学暑假,他把我一起带去了。在宾馆里,我第一次看到了EVA。辽宁台正放着初号机啃食力天使的桥段。


▲《EVA》剧照


“机器人还能吃怪兽?”这给儿时的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那时的我,多看的是《光能使者》《数码宝贝》这种善恶二元论的动画,EVA里的复杂设定远远地超出了我的理解范畴,这一幕成为了我的童年阴影。


再会EVA的时候,就到了大学时代了。


我的专业是日语,对日本的文艺作品接触比较多。在动画领域,EVA几乎是无法避开的存在。坊间有云,“为宅不识EVA,阅尽动漫也枉然。”我不解为何在动漫作品层出不穷的日本,唯独EVA能够被捧至神坛,于是开始“补课”。


▲《EVA》剧照


这一补,算是真正入了坑。


动画前期,与普通的“打怪物”剧情并没有什么不同。


14岁的少年碇真嗣,受父亲之命驾驶EVA初号机(一种人型战斗兵器)与一种名叫使徒的怪物战斗,与他并肩作战的还有两位女性驾驶员绫波丽和明日香。他们一边训练,一边成长,来袭的使徒也越来越强。


▲《EVA》的四位主角,左起:绫波丽、明日香、渚薰、碇真嗣


然而随着故事的展开,观众会发现剧情远远不是“打怪升级”那么简单。


少年们乘坐的不是机器,而是一个穿了机甲的人造人;


使徒不是怪兽,而是另一种与人类同源的生命体;


造EVA的组织,也并非为了人类的延续,而是为了人类的死亡……


▲《EVA:终》剧照


总而言之,EVA勾勒出了一个无比宏大、复杂且深邃的世界。善恶暧昧不明,对错难以区分,这种在动漫作品中非常少见的设定,反而让看腻了“二极管”动漫的观众感到了新鲜。


抛开作品中复杂的宗教元素和晦涩的意识流叙事,EVA的故事核心是一个叫“人类补完计划”的东西。



简单理解是,人类需要再一次的高等进化,去补足自身的短板。


短板是什么?


导演庵野秀明指的是:人类间的心灵屏障,无法互相理解。


这个设定,已然有巴别塔故事里的神学色彩了。人类操着不同的语言,分散在不同地点,产生分歧与误解,由此产生的恩怨情仇经历几个世代而不能消散。


▲《EVA:序》剧照


而如果要进一步理解这个设定,还要回到90年代的日本。


彼时的日本,经济泡沫刚刚破裂,原本的财富大幅缩水,众多公司和个人背负大额债务,从一个高度景气的社会急转直下,经济活动急剧萎缩。


屋漏偏逢连夜雨,发生在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重创日本。这场自关东大地震以来规模最大的都市直下型地震,造成的损失约10兆日元,超过当年日本总GDP的1%。


物质层面的衰变,进一步影响到人的心理层面。


▲《EVA》的核心设定,AT(绝对领域)力场,是人们出于害怕,恐惧他人看待自己而在自己周围竖立的墙


我有个“85后”的日本朋友,他和我说,“记忆中儿时在新闻里就没有听过好消息,全是负面的。”


当人无法凭借自身能力去解决问题时,就会求助外界力量了。这样的社会氛围下,末日论、救世论等具有宗教神秘色彩的言论在日本横行。臭名昭著的地铁沙林毒气事件,即是当时的邪教团体“奥姆真理教”造成的。


天灾、衰退、人祸……社会失去共识,不信感漂浮在人与人之间。生活中的绝望远远大于希望,是当时日本社会的日常。


《EVA》里的卡拉巴生命之树,记载于《旧约》


了解了这些,再来看EVA里的宗教元素,人类补完计划,世界末日等设定,你就会发现,EVA只是把1995年的故事搬到了二十年后的“虚构废土”上罢了。


披着浪漫机甲外衣,内核颇具现实批判主义色彩,这是前所未有的动画表现形式。


也正因为如此,开创历史的EVA逐渐被捧上了神坛。




作者已死

结构主义学者罗兰巴特,有一个“作者已死”的观点在文艺圈里久负盛名。


“当作品完成之际,作者就已经死亡,文化创发工作是读者的权利。”


庵野秀明对这句话的理解,应该很深。


▲《EVA》导演庵野秀明


成为社会现象的EVA,受到了观众的追捧。它晦涩难懂的元素,反而成为了观众们饶有兴趣自主研究的部分。市面上也出现了大量有关EVA的解读,EVA“暧昧务虚”的作品风格,反而给读者留下了充足的二次创作空间。


这样的结果是,有些观众甚至比庵野秀明本人“更了解”EVA。


EVA圈子内有一句经典的话可以为证——庵野秀明就是个画动画的,他懂个锤子的EVA。


▲庵野秀明在纪录片《庵野秀明的1214日》中与《EVA:终》的真嗣镜头神似


看似滑稽和讽刺,但实际上是一些观众的确是这么想的。


而这件事,在庵野秀明收到观众的死亡威胁之时达到高潮。


1995年版的EVA,受制于经费和工期原因,作品后半段留有不少遗憾。尤其是最后两集,几乎成了大量蒙太奇手法堆积而成的产物,没有战斗画面,只有自我剖析的类似于意识流小说的文本诵读。


利用有限的经费和工期,将错综复杂的剧情元素糅合到一块,也符合了EVA的调调,庵野实际上花了不少功夫。


但这种动画表现,也让不少观众诟病为“精神污染”。


▲《EVA》剧照


部分爱之深,痛之切的观众们恨庵野毁了自己的“宝物”,陆续有人向庵野寄威胁信,扬言要杀了他。


要注意的是,在当时的日本,这可不是如今常见的“要给编辑寄刀片”的玩笑话。


90年代初,日本刚发生了耸人听闻的“宫崎勤事件”,杀害并食用了4名女童的宫崎勤,正是一位喜爱动漫的宅男,社会上对御宅族的警惕空前高涨。


原作的遗憾与粉丝的不满,成为了庵野秀明的心结,他患上了抑郁症,变得逐渐脱社会化,不止一次想轻生。


▲独自苦恼着剧本和构图的庵野秀明


因为EVA而名利双收,因为EVA而精神崩溃,庵野的这件事也被称为“EVA的诅咒”。


后来是宫崎骏工作室的老朋友拉了他一把,邀请他继续创作。果不其然,创作者的病还是要靠“创作”本身去治疗,庵野秀明逐渐好转。


拍特摄片、拍真人片、拍动画片,庵野秀明作品不断,但却再未超越EVA。


用他在纪录片《行家本色》的话来说就是,“拍什么都像是在拍EVA”。


▲纪录片《行家本色 庵野秀明特别篇》剧照


庵野秀明说,EVA的各个故事和各个人物,几乎全部来自于他的生活,这是他付出精力最多的作品系列。


是的,如果你了解庵野秀明本人,动画里的人物和设定都能找到他人生的影子。


▲纪录片《庵野秀明的1214日》剧照


碇司令补完人类的野心像极了庵野秀明那愤世的瘸腿父亲;碇司令的孤僻治学又和他自己如出一辙;碇真嗣的怯懦与明日香的渴望被认可,是庵野秀明少年时期的心路历程;而绫波丽的包容与忍耐,是他对于理想女性的描绘。



缺了结尾,没有完结的EVA不止是观众的遗憾,也是庵野秀明努力了十多年也未能迈过的一道坎。


终于在2006年,他决定重拍EVA。


兜兜转转了一圈,庵野秀明再次回到了EVA的原点。




与自己和解

重拍的第一部剧场版叫《序》。


如果仔细对比下来,你会发现它几乎是对TV版1-6集的复刻。虽然一帧画面都没有重复原画,但是剧情和分镜与原作差别不大。



情况到了第二部有了变化。


第二部叫《破》,听名字就有种“不破不立,大破大立”的感觉。第二部剧情变了很多,比如增加了叫真希波的新驾驶员,明日香取代了铃原东治成为了牺牲角色……



第二部的改编在观众心里褒大于贬。虽说多出了一个“情敌”,人气女性角色几近牺牲,但不得不承认,毁CP的震撼力要比毁同学的高得多。


“重拍怎么拍,其实当初想的并不是很明白。”EVA新剧场版的导演鹤卷和哉说道。


看纪录片《庵野秀明的1214日》时,你会发现EVA的裁量权只在庵野秀明本人。即便已经定好了剧本,也围绕剧本拍摄了大量的镜头,如果他不满意,一切都要推倒重来。


▲纪录片《庵野秀明的1214日》剧照


至于满意与否的标准,不光旁人很难懂,他自己似乎也不甚清楚。现实中,他时常是那种不置可否,沉默寡言的状态,团队其他人表达时他很少发表意见,你甚至难以判断他是否有在听。


或许是他这种看似吊儿郎当的态度,坊间把他称为“痞子”。


但以我的理解,正因为这部作品的份量太重,所以他才步步谨慎,以至于不到最后之时他并不愿意确定下来。


▲员工在活跃气氛时,庵野秀明在一旁沉默寡言


果不其然,在deadline临近之时,他推倒了团队之前的安排。一个人钻进工作室中,花了近一个月时间,重写了剧本,把分镜重新来过。


宫崎骏曾评价庵野秀明,“是一边流血一边创作的人”。


其妻子安野梦洋子也说,庵野秀明为了作品,几乎放弃了生活。


庵野秀明这种临时推倒、全盘重制的方式,既压迫他人,也在逼迫自己。如果不是真正爱EVA的人,估计很难与他合作。


▲员工坦言被否定的东西尸横遍野,最后正确的东西是用尸体堆出来的


但对他本人而言,这份作品是一场横跨二十年的和解。


这部倾注了他半个人生的作品,他的名与利、生与死,都与之相连。他愿意做个了断,而不是拖拖拉拉地做“永不完结的圈钱战士”,这件事本身就值得尊敬。


回到完结篇《终》。



坦白说,我看这部影片的时候,仍没有完全明白影片里的隐喻。或者说,作品写意化的表达,原本就会引起多重解读,但这并不妨碍我享受EVA的最后时光。


和一位老朋友的告别演讲一样,我只是看一看他的样子,听一听他的声音,知道他过得好,我就满足了。


作为承载了几代人青春的作品,我觉得《终》也完成了它的角色,它让动画里的人,碇司令、美里、明日香、碇真嗣等人最终都成长了,也与自身和解了。


▲《EVA:终》剧照


眼下,越是被捧为“神作”的作品,作者越是吝啬给与Happy Ending。能让庵野最终给出这样一个圆满的结局,超越自己曾因为这部作品遭受的痛楚与伤害,走出拧巴的状态,这也是一个奇迹了。


青春激扬,少年要成神话。


青春散场,少年已成中年。


EVA里的故事,和每个人年少时经历的自卑、逃避、成长与和解,没有什么不同。





作者 | 古月一刀

编辑 | 季洁

排版 | 翁杰


点击关注我们

不值得影评

电影是一场梦,我们是鉴梦师


往期推荐



我知道你在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