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被你们催更催疯了

苏米 不值得影评 2021-11-06


防雷防烂片,是世界上最快乐的工作之一。

——欢迎关注不值得影评——

从此只看好电影不定期接收知名导演、演员的专访福利。

作者 | 苏米


从电视剧《扫黑风暴》到之前的电影《扫黑决战》,今年的扫黑题材影视作品挺亮眼。


我们公众号后台每十条催更的信息里,七条以上都是《扫黑风暴》。


▲电影《扫黑决战》海报和电视剧《扫黑风暴》海报


对比看下来,除了电视剧加入了孙红雷,增加了一条忍辱负重、似黑实白的重要线索,这两部从案例到叙述模式,都有诸多相似之处。


以至于产生这样一种观感:《扫黑决战》拉长就是《扫黑风暴》,《扫黑风暴》缩短就是《扫黑决战》


但从豆瓣评分和观众反响来看,电视剧《扫黑风暴》显然比电影《扫黑决战》成功得多,甚至可与前几年现象级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比一比


▲电视剧《扫黑风暴》豆瓣评分


自从《人民的名义》在反贪腐类型剧方面做出了让人眼前一亮的开创性探索,大陆观众对此类剧的胃口应该是更高了,如今的扫黑剧,依然属于中国政治剧这条大脉络下的一种,但又有变化


它的优点、特点以及限制,都与这种变化相关。




首先是选材上的,扫黑剧和现实贴得更近了。


扫黑剧大多来自于真实的新闻事件,虽然加入了大量艺术创作和加工,但案件的骨骼和许多细节来自于真人真事,也很催人联想。


▲导演五百在主创访谈中表示,《扫黑风暴》是在原始案件支撑下进行的改编


如《扫黑风暴》里的孙兴和《扫黑决战》里的孙志彪,都很难不使人想到云南的孙小果。


由于剧集本身对人物的展现和挖掘都不充分,对于这些角色的形象的空白处,反倒是现实的形象提供了补充。


对比之下,《人民的名义》是小说改编,完全可以当作一部文学作品来欣赏评价,虽然映射的是中国官场的生态与规则,但它内部自成一个世界,且由于虚构,作者享有相对更大的创作自由。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海报


而《扫黑风暴》是一种现实题材剧,其实有点介乎纯影视剧和“报告剧”之间的意思了。在眼下,这既是这些剧的优势,也会给它带来一定的制约。


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扫黑风暴》的高分,有相当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它的现实主义,在于对真实的社会暗面的展现。


▲电视剧《扫黑风暴》中的孙兴(吴晓亮 饰)


正如很多评论所说的,“最恐怖的字眼:‘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电视剧开场,中央调查组与地方的大小领导碰面,一番你来我往、各怀心思、话里有话的对白,仔细琢磨,别有风味,可以看作一道让人会心一笑的前菜;


随后的杀人埋尸、监狱里吃海鲜、抗拒调查掰断手指、调查组来的当天举报人被害、调查组眼皮子底下投毒杀人,逼人自杀等等情节,对“恶”的无法无天、“黑”的遮天蔽日的展现,令观众惊叹于恶的尺度。


▲电视剧《扫黑风暴》中,被下药后裸贷的徐英子(杨雨潼 饰)


想想看,由于有现实富矿提供丰富的素材,对黑恶面的展现甚至都不需要编剧花费太多心思,那些令人恨得咬牙切齿的东西,在现实中有过之而无不及。


昆明恶霸孙小果当年对17岁女孩做下令人发指的恶行,却不能得到有效制裁,甚至在被媒体揭露终于无法掩盖被判了刑后,仍能毫发无伤的出狱、再犯。而鼓起勇气举报它的民警却在后来失去了联系;


湖南的操场埋尸案在当地流传多年,学生都有听闻,家属反映多年无果,离开了当地;


文烈宏,能一夜之间拿出一个亿的“长沙现金王”,和湖南省公安厅副厅长、长沙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一起编织了一张肆意敛财、犯法的巨网,可以将对他的举报轻易拿下。


这些案件的共同点,还不仅仅在于情势的恶劣,更是伸冤无能、巨网笼罩的窒息感,它们都是十几年的旧案,无法除去的痼疾,只是由于扫黑除恶专项行动的强力清扫,才得以沉冤昭雪。


▲李成阳十四年的冤屈被洗清


偶然的恶令人愤慨,无力反抗的恶使人失去希望。


对保护伞的强调和展现,使这部剧在单纯恶之上,做出了突破,展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结构性的恶,那种令人窒息的恶。


当恶被铲除,它带给观众的就不止是快感,还有希望。


▲电视剧《扫黑风暴》剧照


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对于此类剧,不必惊讶于它们对黑恶的揭露的尺度,相反,呈现得越是令人痛恨,黑恶被铲除就越是大快人心,这就更无损于此类剧的深层目的——维护一种光明正义仍存的信念。



对这一目的的维护越是强烈,从另一面也带来了它的的限制,即虽然展现了结构性的恶,却拍成了高阶版的二元对立,给人一种全程无反转、无惊喜、无意外的观感。


调查组进驻,全片在“黑与白的平衡终于打破,绿藤市迎来曙光”的定调中展开。


作为组长的骆山河几乎全程以湖边谈话,接收报告、发布指示的形式存在于剧中,说的都是表态的话,正确的话,下决心的话,敲山震虎的话。


▲骆山河(刘之冰 饰)


他是什么样的人?你不知道。


你甚至不知道警官何勇是什么样的人。何勇作为剧中男二号的正面人物,除了他和李成阳是老同学,喜欢过同一个女孩,我们对他所知甚少,在剧中李成阳替观众表达了类似的困惑,在20集左右的时候,他问何勇:“我可以相信你吗?”何勇回以他一身正气和泪水。


▲李成阳(孙红雷 饰)和何勇(刘奕君 饰)


与正面人物的相对单薄相反的是,观众对于反派的了解要更多一些。


高明远,一个幕后黑老大的形象,思维缜密、运筹帷幄、心狠手辣;


▲高明远(王志飞 饰)


贺芸,作为保护伞的警察局副局长,她有爱护儿子的软弱,有对高明远的复杂感情,有痛苦的内心挣扎。


▲贺芸(吴越 饰)和孙兴


参照《人民的名义》等政治剧,也有相似的地方。最为正面的沙书记也是最让人记不住的一个角色,反倒是亦正亦邪的李达康,人气很高。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的李达康书记(吴刚 饰)


其他令人印象深刻的反派“胜天半子”祁同伟、政法委书记高育良也都值得琢磨,他们内嵌于中国官场,有自己对中国官场的深刻观察,也有自己作为一个人物的完整性。


综合观之,此类剧的拍摄模式,常常造成一种效果,就是反派反而形象丰满、特征鲜明,更容易让观众记住、共情,正派更容易流于表面,成为一个正义的符号。


如果作为角色服务于特定叙述框架的功能性太强,它的人性展现也会相应减弱。


或许创作团队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孙红雷饰演的李成阳是一种将正邪对立复杂化的努力,他是这部剧中相对最为丰富的一个角色。


▲孙红雷饰演的李成阳


第一集出场,观众一定疑惑,他是什么样的人?他身上发生了什么?他为什么是现在这样?这些是牵着观众看下去的重要疑问。


其中一个疑问始终萦绕在我脑际,直到剧集中段还无法解开,那就是李成阳对马帅那种非同一般的的感情究竟从何而来?


李成阳多次强调,马帅死了,意味着他也死了,可见马帅对于他的意义。


李成阳没有家,在离开警队后驱动他真正活着的的是查明师傅林汉的死,他也因此才潜伏在马帅的身边长达十年,因为他察觉到马帅知道内情,或者与此有关。


▲李成阳和马帅的十年交情


既然如此,他和马帅之间那过命的交情从何而来,会和他对林汉的感情冲突吗?


这一疑惑剧中有一些解答,但还不够充分,节奏也稍嫌慢了点。


节奏的问题见于整部剧。


由于在前几集的位置,当李成阳对警徽敬礼的那一刻,他的好人身份就早早确认了,所以最大的悬念也就解开了。此后的正邪较量,天平从黑暗滑向正义一边,且单一方向进行。


《扫黑风暴》中,前半部多线并进,剧情进展较慢,反派方面给人一种很厉害、很只手遮天的感觉,到了后半部分,李成阳和何勇联手,剧情转折,天平开始由黑转向白。


▲何勇


而这个关键转折的出现,仅仅因为何勇突然宣布经过调查认定了李成阳的“自己人”身份。


至于何勇是如何认定的,我们也不得而知,但仅从电视剧的呈现来看,他们之间的交集并不多,在看守所里何勇问李成阳:“我们下次可以在一个正常的地点见面吗?”


他们仅有的几次见面只是在狱中、殡仪馆,就这样,何勇完全信任了李成阳。


正面形象的单薄、戏剧冲突的缺乏、叙述节奏的问题,这些依然是这部扫黑剧还有欠缺的地方。




如何拍摄正邪大战?如何表现善恶?《扫黑风暴》不失为一种还算成功的尝试。


正邪较量的拍摄已经很难,更难的是对现实题材中正邪较量的拍摄。


因为它不仅是剧作技巧和思维认识层面的,也与现实相关。


它必然面对的,是多重力量的角逐,如何冲破新闻当事方对自身形象之维护、如何在尊重真相与创作自由之间寻找平衡,再在这个基本的平衡之上去追求剧作的品质,一系列的连环操作属实是一件难事。


▲五百导演在知乎的回复


与纯文学改编剧的自由不同,现实题材扫黑剧的掣肘更多。在这个维度上,《扫黑风暴》值得观众的赞叹与多一点宽容。


但衡量一部电视剧,最终要回到影视作品的维度上。


比如关于《扫黑风暴》最热的讨论——尺度。展现尺度,不仅仅是展现黑夜有多黑,恶毒有多恶,在深度上,它可挖掘的空间还很大,纵深下去,利益关系、权力格局、人性幽暗,从尺度中见人物、见感情、见社会,大有可为。


▲记者黄希(江疏影 饰)暗访KTV


不一定准确,但仍提几部展现“正邪对立”的优秀作品,来回观、激励我们当下扫黑剧的创作。


一种,如今年的韩剧《模范出租车》,选择的也全都是真实案例,但拍法很新颖,尝试了爽剧的套路,正义完全将邪恶耍的团团转,让观众很过瘾。由于定位、思路新颖,评价倒也不错。


▲《模范出租车》剧照


另一种,以《无间道》为典型,虽然是正邪交战,但善恶难分,彼此有交锋、有拉扯、有往来,跌宕精彩,人物身上集中了难解的矛盾和复杂的困境,在生存面前只剩残酷,和无解的喟叹。


第三种,诺兰的蝙蝠侠系列,同样是势同水火的正邪大战,但对正义和恶的刻画都入木三分,而且,将善恶表现为同一硬币的两面,远远超越了简单的二元划分,光明与黑暗完全可以存在于同一个人的身上,完全可以是一类人的两种展现。这一人物设置,直接拉高了正邪大战的思考水准。


▲诺兰电影中的蝙蝠侠形象


当然,在中国的独特语境下,扫黑类型剧已经走出了一条在传统中开出新路的尝试,并且由于老演员在表演上的加持,丰富了它的可看性,提升了观剧体验。


但我们也应承认,它可精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它可以更好。




作者 | 苏米

编辑 | 季洁

排版 | 菲菲


点击关注我们

不值得影评

电影是一场梦,我们是鉴梦师


往期推荐



我知道你在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