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丨厦门自贸片区三周年评估发布,建议探索自由贸易港
本文共1814字,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划重点
❶ 27日《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三周年评估报告》发布,建议厦门自贸片区未来可探索建立自由贸易港。
❷ 此次评估项目负责人、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国际贸易室主任沈玉良认为,下一步,厦门片区应进一步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探索建立与自由贸易港相匹配的货物监管制度、资金监管制度以及涉外税收制度。
厦门自贸片区自2015年4月21日挂牌至今,已累计引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企业146家,合同利用外资37.18亿元;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贸易455.2亿元,增长25.2%。27日,《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三周年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厦门发布,报告建议,厦门自贸片区未来可探索建立自由贸易港。
《报告》认为,厦门自贸片区不仅高质量完成了福建自贸试验区方案中的任务,推出许多可复制和推广的经验,而且自我加压,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提出比福建自贸试验区方案中更多更艰巨的改革任务,特别是在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中,探索制度创新,使自贸试验区真正建设成为制度创新试验田,改革开放的先行区。
▲厦门自贸片区贸易基础数据(来源:厦门日报)
三年来厦门自贸片区在与“海丝”沿线国家贸易、制度创新、对台交流合作、改善营商环境等方面亮点突出。
亮点
01
与“海丝”沿线国合作进展快
在与“海丝”沿线国家经贸合作上,《报告》认为,自贸片区从贸易平台、通关协作、设施互联等方面强化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联系,逐步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放合作新高地”。截至2018年3月,自贸片区累计引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企业146家,合同利用外资37.18亿元,其中引进“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企业136家,合同利用外资38.28亿元;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也获得快速成长。
亮点
02
制度创新成果丰硕
《报告》指出,厦门自贸片区形成一批在中国和福建省复制推广的创新经验,成功探索了一批独具特色的改革试点,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关检‘一站式’查验平台+监管互认”被商务部评为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充分彰显“改革创新试验田”作用。在福建省通报的285项创新举措中,厦门片区有134项,其中49项属全国首创。
亮点
03
对台交流合作先行先试
《报告》亦指,厦门自贸片区推出一系列对台先行先试的创新举措,凸显了在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示范区”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探索了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在拓展新领域方面,在旅行服务、专业服务和金融服务等领域引进台资企业1000多家;在共建合作新平台方面,厦门片区率先建设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促进两岸交流交融;在开创合作新机制方面,建立两岸通关信息互换通道,推动海关“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试点,率先实施“源头管理、口岸验收”的两岸商品快速通关模式。
亮点
04
营商环境不断改善
经第三方评估,厦门营商环境排名从2014年厦门片区挂牌前的全球第61位提升至当前的第40位。片区内企业对自贸试验区创新政策好评率达96.9%。挂牌起至2018年3月,厦门自贸片区累计新增企业3.49万家,注册资本近5559.58亿元,其中新增外资企业2059家,注册资本987.26亿元(含台资企业1113家、注册资本189.07亿元),合同利用外资730.03亿元。
此次评估项目负责人、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国际贸易室主任沈玉良认为,下一步,厦门片区应在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中进一步推进,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打造更优质的营商环境。进一步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探索建立与自由贸易港相匹配的货物监管制度、资金监管制度以及涉外税收制度。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许志端认为,在提升营商环境方面,厦门自贸片区应分类实施策略,依据大数据分析,精准分类,同时还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及互联网手段,发挥“单一窗口”功能,从根源上一次性获取信息,尽可能信息共享。
厦门自贸片区于2015年4月21日挂牌,总面积43.78平方公里。其建立时的功能定位是“改革创新试验田、两岸经济合作示范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放合作新高地”。
来源/厦门日报、中国新闻网 中国一带一路网综合
责编/张广琳 审校/刘梦 监制/李雨思
投稿/纠错:news@yidaiyilu.gov.cn
加入我们:hr@yidaiyilu.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