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丨中欧班列首次揭秘:数量为何井喷?是中国对外倾销吗?


本文共2417字,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划重点

❶   中欧班列从出发到抵达一共分四步。交货、检查列车、调车、通关换装。

❷   除笔记本电脑外,液晶面板、集成电路等高附加值产品已经开始成为中欧班列的“铁粉”。

7月9日,国新办就“中欧班列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5位中欧班列铁路一线职工(名单附后)解开了中欧班列运行中的多项疑问。

这是来自中欧班列运行一线的员工第一次集体“答记者问”,中欧班列换装作业的奥秘、货物实现运送的详细流程、班列运营中遇到的困境、中欧班列爆发式增长的“内情”….诸多问题也是首次“解密”。马上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中欧班列从出发地到目的地,中间经过哪些步骤?

答:企业想把货物通过中欧班列运出去,首先要和铁路部门沟通并提交货物。

下一步,是给列车“体检”。由检车员针对铁路车辆的技术状态进行技术检查,他们每天几乎弯腰5000多次,钻进钻出,对车辆的各个部件进行仔细的检查。

一切就绪后不忙出发,还需要“调车”--将不同去向的车列进行分解,根据相同的目的地进行重组,组成一列新车列。解体、编组后,按规定时间安全送到指定位置。

之后,车辆开行到阿拉山口,准备出国门啦!这里需要进行重要的第四步:办理货物通关手续,换装。工作人员先把电气化机车换成内燃机车,经由内燃机车牵引行驶19公里到哈萨克斯坦边境后,将中方的货物吊装到哈方车辆上,换上哈方司机,中方车辆再开回来。

经过这“四部曲”,中欧班列才能安全、平稳的抵达目的地。

▲2.为什么要进行换装作业?

答:在阿拉山口,中欧班列在通过中哈之间都要进行换装作业,这是中欧班列跨国之旅的关键。我国使用的是国际标准轨距,两条轨道的距离是1435毫米,而哈萨克斯坦以及欧洲一些国家使用的是国际宽轨标准,两条轨道距离1520毫米,相差85毫米,所以进出中哈之间的中欧班列都要进行集装箱换装作业,保证中欧班列运输的高效和畅通。

▲3.中欧班列运行过程中,遇到过最大的难题是什么?

答:2011年中欧班列首次开行,当时一个月只有一趟班列,没有完整的管理体系,整个班列的运行过程都需要全新的探索,也确实遇到过很多困难。

最初哈方铁路部门换装时,会把中欧班列由整列打散成两编组换装,影响了中欧班列全程运输时间。随着中欧班列这几年越开越多,哈方铁路部门感受到了实惠,对中欧班列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对相关工作非常支持和配合,开辟了中欧班列绿色通道,明确中欧班列优先组织换装。

现在,中欧班列在口岸的通关时间由之前的12小时压缩到6小时,运输时间由原来的25天左右,压缩到12天-14天,从运输效率上提高了一倍。

2013年4月13日,中欧班列第一次使用专用的铁路集装箱,集装箱到工厂以后,代理商要求必须加装他们自己的Smartbox电子数据盒,便于全程跟踪。这趟班列和国外收货人已经签订了运输保证协议,装箱时间仅有4小时,怎么办?经过和代理商协商,最终决定,比照数据盒大小,切割集装箱箱门门柱!中铁集装箱立即集结重庆中心站附近所有在途的海关监管集卡车,把41铁路箱全部拉到国外代理商的工厂门口进行切割,和车站保持联系确保车辆安排,最终,这一次中欧班列依旧正点开行。

▲4.2011年开行的时候10天一列,现在一周就发10列,中欧班列为什么会爆发式增长?

答:中欧班列的爆发式增长主要集中在2016年-2017年,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基层人员的体会和感受出发,有以下几方面:

①运价实现下浮。2015年,运费比2011年下降30%,仅为空运的五分之一。

②时效性大幅提升。根据铁路总公司的调度组织,包括线路改造升级的发展,从重庆到阿拉山口,原来日行500公里需要100-140小时,现在日行1300公里只需要58小时。重庆中心站还专门为中欧班列开辟了绿色专用通道,只要挂了中欧班列的集卡车无条件放行,不需要铁路中间的环节和手续,到达海关作业区立马通知正面吊进行装卸作业,从进入车站大门到进入海关区装卸落地只需要5分钟。很多客户把高附加值产品拉上了中欧班列。

③运输线路增加。中欧班列原来是单向从阿拉山口出境,如今已经形成了从东、中、西三个方向任由客户选择,全路已经形成65条图定列车运行图,运输网形成强大优势。

▲5.哪些高附加值的产品是中欧班列的“铁粉”?

答:从2014年起,中欧班列货单上的“新成员”开始增加。以电子产品为例,除笔记本电脑外,液晶面板、集成电路等高附加值产品都开始搭乘班列出口到欧洲。此外,主要货物品类还涵盖了笔电产品、整车及零部件、通讯设备、机械、汽配、服装、小家电、化工品、食品、冷链、医药及医药器械等数十个大类。

▲6.有外媒批评中欧班列有利于中国向国外倾销产品,是真的吗?

答:随着2011年到现在,中欧班列由单向开行形成了双向开行,实现了物畅其流,中国的货物走出去、欧洲的货物走进来,是双向的,这也是铁路总公司大力推行回程班列形成对流的方式,便于压缩整个班列的运输成本。这些货物经过中欧班列实现了去和回,有去有回形成良性循环才能加速中欧班列的发展,惠及沿途人民。

对老百姓而言,中欧班列运来的法国红酒、奶酪,德国啤酒、牛肉,白俄罗斯的牛奶,俄罗斯的食用油在多个地方的超市都可以买到;很多地方特色的食品也经由中欧班列运出国外,比如宜昌的蜜桔、河南的三全水饺,前不久湖北还用中欧班列运了10万只小龙虾到俄罗斯,为世界杯狂欢增添乐趣。

作为“一带一路”名片的中欧班列改变的是一种物流方式,特别是国际货物的物流方式。中欧班列往返驰骋于中国与欧洲国家大陆之间,交换的不只是货物,还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满足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根据国新办新闻发布会资料、新华社报道资料整理。

(答记者问职工名单: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张伟、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检车员李超杰、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货运车间副主任郭三、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调车长胡俊、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货运列车司机江彤)




更多精彩:

聚焦丨“一带一路”建设中,习近平关注了哪些项目?

聚焦丨汉班托塔港“债务陷阱”老调重弹,斯里兰卡前总统亲笔回击

最新丨来自北极的天然气发货!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首次经北极航线运往中国




来源/国新办新闻发布会、新华社 中国一带一路网整理


编/张广琳  审校/刘梦  监制/李雨思

投稿/纠错:news@yidaiyilu.gov.cn

加入我们:hr@yidaiyilu.gov.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