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外丨中国基建海外销售额较2008年增长近3倍,引日媒关注


本文共1774字,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划重点:

❶    根据美国建筑调查公司Engineering News-Record(ENR)发布的2018年全球海外销售额榜单,中国基建海外销售额较2008年增长了近3倍。

❷   日媒对此表示担忧,认为中国企业的全球存在感增强,日企压力倍增。

全球经济增长缓慢令国际工程市场承压,中国承包工程企业业绩却逆势上扬。

商务部日前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8月,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468个,比去年同期增加6个,占新签合同总额的80%以上。

特别是对外承包工程大项目多,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带动当地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负责人介绍,我国企业承揽的对外承包工程项目中,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合同额1100亿美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85.1%。8月末,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共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81.3万个。

这一事实也获得了海外研究机构的关注与认同。

据美国建筑调查公司Engineering News-Record(ENR)发布的2018年全球海外销售额最大的250家国际承包商榜单中,中国上榜企业多达75家,数量居全球第一,其中中国交建、中国电建、中国建筑3家公司进入前十强;国际营业额近1200亿美元,占250家企业国际营业总额的24.4%,上榜企业数量和业务占比均创历史新高。

该榜单还表示,2008年,中国上榜企业仅有50家,营业额占比只有11%。从10年前开始中国企业在这一领域开始持续增长,增长到近3倍的规模。从市场份额来看,特在非洲和亚洲市场的增长很明显,中国企业在非洲的份额高达6成,在亚洲也占到4成;按领域来看,在交通、发电设备和工厂领域,中国企业分别占据销售额的首位。

▲主要国家国际承包商海外销售额对比情况(图片来源:《日本经济新闻》)

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商会副会长辛修明称,在中国企业承包的项目中,技术难度大、综合要求高的标杆性大项目层出不穷。尽管全球经济放缓,贸易保护主义升温,但中国承包工程企业在国际上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正不断上升。

长期关注中日基础设施出口情况的《日本经济新闻》则对日本相关产业感到了担忧。《日本经济新闻》认为,在世界国际承包商行业“中国企业正在提高存在感”,十年间规模增长到近3倍。而在前250家之中日本企业仅有11家,销售额为196亿美元,占整体的比例为4%。而在10年前是6.3%,日本企业基础设施出口减少了约2成,情况很“严峻”。

特别是日本国际承包商此前具有明显优势的石油和石油化学产品、LNG成套设备,2017年在这个领域首次有中国企业进入前十,很多日本企业也很难再高枕无忧。日本一家国际承包商的技术人员看到中国企业建设的石化联合工厂后“感到吃惊”,因为这类工厂建设通常需要四年时间,而中国企业完成仅用两年。这位技术人员表示“技术实力已经不会成为差异化的因素”。在被认为全世界只有4~5家具有建造能力的LNG领域,中国企业也有可能进入。

尽管中国承包工程企业令世界刮目相看,但要实现更大发展仍有问题待解。

一是中国标准仍未广受认可。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申林称,在“一带一路”沿线工程承包市场,中国标准使用率仅约4%,而美国标准使用率高达26%。因为对工程所在国标准或欧美标准不够了解,中企往往面临较大技术和经济风险。

他表示,中国标准使用率之所以不高,既有来自发达国家的阻力,也和中国标准体系不完善、适应性不够强等弱点有关。今后,应加强与国际技术标准交流工作,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标准,推动中国技术和产品向海外输出。

二是国际市场风险增多。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均下调了今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王稳表示,当前全球风险正处于高位,部分国家主权债务风险正在累积,中国企业今后在做海外工程承包时不可不察。

分析人士建议,为减少风险,中企今后可多考虑与国际同行联手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

据官方数据,截至2019年6月中方已与法国、日本、意大利、英国等14个国家建立第三方市场合作机制。其中,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尤其引人注目。在去年举行的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论坛上,两国签署了52项合作协议,金额超过180亿美元。


更多精彩:

最新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短板在哪?交通和能源需求最高

最新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投资最具吸引力国家,你绝对想不到



来源/观察者网、日经中文网、商务部网站、新华社


责编/张广琳  审校/刘梦   监制/李雨思

投稿/纠错:news@yidaiyilu.gov.cn

加入我们:hr@yidaiyilu.gov.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