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丨美股熔断、油价闪崩,金融危机将卷土重来?
新冠疫情在全球加速蔓延,国际油价创近30年最大单日跌幅,拖累美股3月9日开盘后暴跌,三大股指触发熔断,为美股历史上第二次。全球金融市场出现新的“黑色星期一”,究竟是短期恐慌所致,还是更大危机到来的前兆,值得高度关注。
原油“价格战”成导火索
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美股此前连续大跌,鉴于疫情给经济活动带来了不断演变的风险,美联储3日曾紧急大幅降息50个基点,随后美股宽幅震荡,上演过山车行情。
“周末沙特打响原油价格战成为全球金融市场9日暴跌的导火索。”据外媒报道,在6日举行的第八届欧佩克与非欧佩克(OPEC+)部长级会议上,由于俄罗斯不同意进一步减产,各方未达成任何协议。这意味着从4月开始,欧佩克相关产油国或将彻底放开产量限制。
7日,欧佩克主力国沙特大幅降低售往欧洲、远东和美国等国外市场的原油价格,折扣幅度创逾20年来最大,以吸引国外炼油厂购买沙特原油。沙特方面还表示,如果市场有需要,沙特可将产量达到1200万桶/日的水平。
原油市场的大风暴因此来临,时隔近30年,油价再度跌超30%。北京时间3月9日早间,两油期货大幅跳空低开,布伦特油期货开盘跌25%至34.52美元/桶,随后跌幅一度扩大至31%;WTI原油期货开盘跌超22%,随后跌幅扩大至27%。
受到原油价格暴跌的影响,美国国债收益率亦出现明显下跌。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美债收益率大幅下降,代表了投资者风险偏好极度降低,追逐债券等固定收益率的产品,这对于美股再次形成压力。
中国A股能否独善其身?
9日,在全球重要股指中,A股整体跌幅靠后。沪指跌3.01%,深成板指跌4.09%,创业板指跌4.55%。全天两市成交破万亿元。北上资金中沪股通净流出96.71亿,深股通净流出46.48亿。
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李表示,9日A股低迷最主要的原因是受全球资本市场剧烈波动影响,外围市场的剧烈波动引发了国内投资者的担忧。两市成交额连续破万亿,说明资金分歧非常大,有些资金在离开市场,有些资金认为是逢低买入的机会在入场。
值得关注的是,9日,作为股市二级市场先行指标的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夜盘反弹翻红,现涨逾1%,盘中一度张近2%,此前一度跌逾1%。
“美股大跌的根本原因是估值太贵”,光大证券认为,A股对海外波动免疫能力增强,在政策经济周期的分析框架下,决定市场大势的不只有经济数据,还有政策松紧。石油价格大幅超预期下跌,降低了近期出现滞胀的风险,拓宽了国内政策宽松空间。
长城证券认为,全球风险资产均遭到资金抛售背景下,A股市场短期涨幅较大的板块面临情绪性抛压。中期影响看,中国证券市场在全球普跌大背景下显示出了非常明显的价值韧性,人民币资产有望成为全球资金青睐的避风港。
全球会否再现金融危机?
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推特发文安抚恐慌的市场。他表示,沙特与俄罗斯就石油价格和产量进行争论,以及政治对手散布的假新闻,是令当天股市下跌的原因。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则表示,为保经济将使用“一切工具”。
但有分析人士认为,白宫救市“国家队”能力有限,美股很难再回到此前的疯涨状态。
美国金融服务公司康托菲茨杰拉德(Cantor Fitzgerald)市场首席策略师塞奇尼直言:“11年的牛市到此为止。”他认为,此次疫情和石油价格波动只是美股进入熊市的另一前兆,去年很多人都忽视了多组关键美债收益率倒挂的迹象。“美国经济这种潜在的脆弱背景,促使美股如今出血如此之快。当一个泡沫绷得这么大,要戳破它很容易。”
“仅仅2周时间,投资者的心态就从自我满足滑入恐慌。”英国资产管理集团詹纳斯·亨德森(Janus Henderson)投资组合经理奥康纳尔说道,“最初只是一个和疫情相关的市场风险,现在已经成为全盘投降式抛售。”
《华盛顿邮报》3月9日也认为,股市的惊人暴跌引发了外界对经济衰退的担忧。美国和全球经济今年春季将陷入停滞,这是一种带有重大风险的衰退。穆迪分析(Moody's Analytics)首席经济学家赞迪表示,全球衰退的可能性很大。当投资者、企业和消费者失去信心时,经济扩张与衰退之间的界限就会被跨越。
在恐慌情绪蔓延的同时,依然有一些乐观的声音。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余淼杰表示,疫情会导致今年全球经济增速放慢,但不足以造成经济危机。包括中国、欧美各国都采取了降低利率这种宽松的货币政策来拉动经济增长,在这样的货币政策下,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会降得更低。
余淼杰具体分析称,中国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心,疫情可能导致部分美国企业停工停产,中国产品将迎来更大的市场空间。如果能有更多中国产品出口欧美,可以拉动产业链上游东盟国家经济发展。他表示,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中国对全球经济会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因此全球经济未必会陷入危机。
相关链接:
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综合自第1财经、中国新闻网、观察者网、新京报
责编/曹家宁 审校/赵银平 监制/李雨思
投稿/纠错:news@yidaiyilu.gov.cn
加入我们:hr@yidaiyilu.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