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丨疫情影响中国在全球产业链的地位吗?

关心世界的 中国一带一路网 2020-10-08
本文共2412字,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供应链安全产生重大影响。随着疫情在世界各国蔓延,一些疫情严重地区的供应链可能破裂和消失,部分跨国供应链也面临中断与重构。

那么,此次疫情对于中国在全球产业链的地位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中国又通过哪些举措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一带一路”在其中能够发挥何种作用?

1

领头羊地位仍旧稳固

自加入WTO后,中国逐渐成为全球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据统计,在《财富》1000强企业中,163家企业在中国有直接业务关系的一级供货商,而938家企业使用中国第二级供应商为第一级供货。因此,疫情导致中国企业复工复产受阻,对于全球供应链的正常运转造成扰动。

武汉某汽车生产厂。(来源:新华网)

汽车行业为例,作为中国汽车制造业重镇,武汉本身以及国内汽车供应链受到的冲击,开始蔓延到韩国、日本。2月初,由于来自中国的零部件短缺,韩国现代汽车在国内的生产线大面积停产。同样的原因,日产汽车在国内的生产线也已在2月中旬暂停部分生产线。

除汽车行业之外,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以及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短期内也都受到疫情的扰动。

这些扰动让一些外资企业考虑将生产线转移回本国,或是迁往其他低成本国家。上海美国商会对长三角109家美国制造业企业做的调查显示,1/3企业认为,如果工厂无法及时恢复生产,它们有可能把业务迁出中国。

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的地位,并不会因此产生根本性变化。

首先,中国有比他国更为完整的工业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依托中国庞大的供应链系统,生产某一产品的上下游相关配件、原材料,工程师群体和熟练工人群体等都有很高的性价比,这些性价比能把产品的综合生产成本控制在一个非常低的水平。

其次,在特定产业,中国所能提供的技术和劳工水平不是目前东南亚低工资国家能轻易取代的。

世界银行的研究表明,供应链产品与许多因素显著相关,其中相关性较高的有物流连通性、人力资本、制度资本,而与工资竞争力之间甚至不相关。

虽然受到疫情影响,部分企业有意将生产线迁移至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但实际上转移到这些国家的企业如果对制造业供应链相关环节需求度高,还需向中国进行采购,和中国实质上形成了相嵌的关系,很难独立于中国制造业供应链。

最后,大部分全球供应链的交易复杂度都比较高,需要长期的磨合,难以在短期内搭建完成。这就使得全球供应链中的生产关系具有长期性,带来了路径依赖,相关产业也难以在短期内重构全球供应链。

以苹果公司为例,虽然受到种种挑战,但中国大陆仍是其主要组装厂商最多的地区。这种生产关系的长期性使得贸易和投资紧密相连。而疫情过后跨国公司资本开支意愿不足,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将很难发生。

因此,疫情下中国在全球供应链领头羊地位仍旧稳固。但同时也应看到,新冠疫情的爆发将让跨国企业更加重视供应体系多元化,中国也要为自己的供应链采取“双保险”的多元化政策

2

中国采取了这些措施

3月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明确指出,要在扩大对外开放中推动复工复产,努力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要做好龙头企业复工复产保障工作,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

商务部出台应对疫情“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20条政策。国家发改委从降低用电成本、加强融资支持等方面做出部署。财税、人行、海关、信保等部门也都出台相关扶持政策。

地方层面,如上海从2月25日开始,用半个月时间走访在沪72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重点外资企业,深入现场解决困难。宁波鄞州区则制定了一份重大企业产业链配套企业排摸清单,汇总奥克斯、圣龙、欧琳等上百家供应链企业,以一企一策为原则解决复工痛点难点。

政策力度稳定了企业信心,促成一系列重大外资项目接连落地。近日,在上海浦东,总投资额超过17亿美元的21个外资项目落停;在山东,预计总投资143.9亿美元的66个外资项目集中视频签约;在沈阳,宝马合资企业正在酝酿30亿欧元的新厂区建设和产品升级投资计划。

这些项目的落地显示了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也让全球供应链稳定吃下了“定心丸”。“从长远和总体上看,疫情对供应链、产业链的影响是阶段性的、短期的,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的重要地位不会因为疫情影响而改变。”商务部外资司司长宗长青表示。

3

“一带一路”以何作为

IMF前任总裁拉加德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的致辞中指出,从促进基础设施投资到构建新的全球供应链,“一带一路”倡议显然带来了重大影响。

此次疫情之下,“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中欧班列通过构建稳定的物流渠道为维护全球供应链提供了重要支撑。铁路由于货运机械化程度高,且不产生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中欧班列在疫情期间出口业务的运输优势尤其凸显。

中欧班列逆势增长的开行数量就是这一优势的最好证明。数据显示,1至2月份,成都、重庆、西安、长沙、连云港等地开行的中欧班列数量均有大幅增长。

3月5日,工作人员在沈阳东站东货场驾驶集装箱搬运车准备搬运集装箱。(图片来源:新华网)

中欧班列在中国开行城市近30个,覆盖20多个省区市,可抵达欧洲10多个国家。中欧班列的畅通有力保障了进出口贸易平稳有序开展。如陕西省陆续复工的外贸企业,正是得益于中欧班列“长安号”在疫情期间的常态化运营,企业才能快速恢复产能,市场供应得以保障,维护了企业信誉。

除了保障国际物流通道畅通之外,“一带一路”也是中国构建全球供应链的着力点之一。

2017年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加强交通枢纽、物流通道、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在人员流动、资格互认、标准互通、认可认证、知识产权等方面加强与主要贸易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磋商与合作,推动建立有利于完善供应链利益联结机制的全球经贸新规则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个国家的供应链水平决定了它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能力、协同能力及服务支撑能力。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张威表示,特别是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中国需要通过提升供应链水平进一步提高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



相关链接:

海外丨全世界热盼中国工厂早日恢复运转

聚焦丨跨国企业看中国:疫情不改信心

聚焦丨“一带一路”视野下的全球战“疫”



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责编/王若寒   审校/赵银平   监制/李雨思

投稿/纠错:news@yidaiyilu.gov.cn

加入我们:hr@yidaiyilu.gov.cn


点“在看”的人,都变好看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