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丨全球疫情下中欧班列的挑战与机遇
本文共2117字,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随着疫情在全球的全面爆发,国际航空、公路、港口等运输方式全面受阻,中欧班列却迎来了逆势上扬。疫情期间,在国际空运航线和海运集装箱航线大幅减少的情况下,中欧班列成为特殊时期国际供应链的重要支撑,在稳定我国外贸货运通道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后疫情时代,中欧班列如何抓住全球贸易格局重构的历史机遇,扮演好全球供应链变革的“试炼场”,成功转型为市场化国际运输工具,对“一带一路”战略和“稳外贸、稳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中欧班列运行基本情况
(二)中欧班列发展迎来新机遇。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呈增长态势,中欧班列迎来了新的增长契机。一是开行班列质量不断增长。自2018年3月,中欧班列的双向运输日趋均衡,回程班列数量与去程班列的占比已达到72%,基本实现“去四回三”。特别是2018年3月至9月中欧班列的列数出现跳跃式增长,2019年,中欧班列最高实现了99%的回程率。二是中欧班列对贸易辐射带动效果显著。随着中欧班列多式联运的发展,2018年中欧班列运输总货值达330亿美元,同比增长106%。根据外贸进出口方面数据,2013年至2017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保持年均4%的增长率,2018年以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外贸总额增速迅猛,2019年进口增长率突破20.9%,是回程班列大增、空载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风险
(一)发展战略存在局限。当前,中欧班列更多停留在国际运输功能实现层面,关注班列开行数量和运量等的增长,特别是多地将拓展回程货源作为政策重点,缺乏从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产业布局与协作、国际经贸、金融协同等方面的系统性思考和顶层设计。
(二)过于依赖政府补贴。近年来,为促进中欧班列的发展,各地政府投入大量财力补贴以降低企业的运费成本,然而,随着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额的不断增长,政府财力难以长期支撑补贴额度。近期,受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原油价格大幅向下波动,国际海运成本明显降低,一旦疫情结束,传统海运企业为抢占疫情期间失去的订单多数会选择下调运费,中欧班列在价格竞争上仍然不具备优势。
(三)沿线可能的贸易摩擦。近年来,随着中欧贸易额的增加,我国出口产品越来越多的遭遇欧盟的非关税贸易壁垒限制。需警惕的是,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趋势下,欧盟通过设置绿色贸易壁垒和技术壁垒等非关税壁垒来制约中欧班列的发展,减少在中国的进口贸易,保障本国商品市场。
政策建议
(二)共商共建。地方政府要打破区域限制,依托中欧班列,建设以服务强大国内市场、实质性嵌入国际产能合作的国际经济廊道。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从减少和平缓国际贸易摩擦角度,逐步取消单纯的运输补贴,加强对经贸、产业等联动以及金融、信息、单据、规则、标准等方面资金和政策支持,重点培育具有全程国际运输组织和金融服务能力的企业。跳出单纯运输功能视角,发挥交通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功能,带动中欧班列规模化发展和货值提高,不断提升我们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
(三)互惠互利。服务互惠互利的地区合作,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从跨境运输中获益,是中欧班列实现长远发展的基础。一是加强与沿线国家经贸往来。充分发挥中欧班列在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中的作用。将中欧班列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投资合作和改善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联通。二是抓好互联互通建设机遇期。将中欧班列的发展与沿线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结合起来,在改善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状况的同时,解决中欧班列发展的设施瓶颈,提升运行效率。三是通过对话与协商解决可能出现的摩擦。中欧互为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尽管在市场准入和知识产权保护上存在一定的分歧,但是未来在面对分歧时双方需更多地通过对话与协商解决问题,维护多边贸易体系的稳定。
相关链接: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李万超 阎琰 张浩
责编/王沥慷 审校/赵银平 监制/李雨思
投稿/纠错:news@yidaiyilu.gov.cn
加入我们:hr@yidaiyilu.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