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丨多国试水“解封”,推动逐步重启经济
本文共1786字,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近来,欧洲新冠疫情迅速发展的势头得到遏制,部分国家出现疫情放缓的积极迹象。随着疫情进入平台期,多国开始考虑“解封”,逐步恢复经济活动。
一周前,美国联邦政府公布了逐步让美国重启的三步计划。当地时间4月22日,蒙大拿州州长史蒂夫·布洛克在社交媒体发布声明称,蒙大拿州的居家令限制将于本周日结束。而根据美国银行近日披露的一份“复工暂定时间表”显示,美国的德克萨斯州和佐治亚州可能将在4月底开始逐步复工,之后科罗拉多州、俄亥俄州等地也将逐步重启经济,甚至本次疫情的“震中”纽约州可能在5月中开始“解封”。
意大利21日现有新冠患者数量连续第二天下降,治愈病例创下单日最高增幅。当地时间周二,该国康复病例数与新增确诊病例数几乎相同,这还是第一次。意大利政府积极储备防疫和救治物资,为恢复经济活动做准备。意大利总理孔特当天表示,意大利可能从5月4日开始逐步恢复经济活动,但一些管制措施将继续实施。孔特对参议员说:“我们必须放松限制规定。我们必须尽一切可能保护工业部门。意大利的发动机必须重新启动。”
▲ 4月22日,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工作人员为餐厅消毒。(来源:新华网)
法国重症监护室的病例数连续第13天减少,创自3月30日以来的最低水平。法国总统马克龙日前说,法国自3月17日实施的“禁足令”已见成效,但需要继续采取限制措施,“禁足令”将延长至5月11日。
德国政府日前决定将社交限制措施至少延长至5月3日,但允许面积不超过800平方米的商店在满足清洁卫生、人员限流等前提下,从4月20日起陆续开放营业。
瑞士21日公布的新增确诊病例数为近40天来最少。瑞士政府16日宣布,从27日开始分阶段逐步放松管控措施。瑞士联邦铁路公司21日宣布,将从27日起恢复部分此前因疫情停运的铁路线路。
葡萄牙议会21日表示,国家紧急状态5月2日结束之后不会再延长,政府4月30日将召开部长会议讨论5月份放松一些隔离政策,重启经济和社会生活。
斯洛伐克危机委员会21日决定,从22日起逐步放开限制措施,共分四个阶段恢复经济活动。
外媒报道称,塞尔维亚的新冠疫情封锁制度是欧洲最严格的之一。目前,该国放宽了封锁措施,允许小企业重新开业,并放松了每日宵禁政策。塞尔维亚政府20日宣布,从21日起,生鲜市场、汽车修理店、洗衣店等经营场所可以恢复正常营业,建筑工地可以复工。
▲ 4月11日,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一名当地居民和中国赴塞尔维亚抗疫医疗专家组组长彭志强(右)“碰肘”致意。(来源:新华网)
希腊于3月23日实行的全国“禁足令”将于4月27日结束。希腊政府正在计划恢复社会正常运转,其政府发言人说,恢复运转的过程将是缓慢、长期而有针对性的。
荷兰每日入院患者的人数近期出现稳定下降趋势。荷兰政府新冠危机政策咨询机构“疫情管理小组”认为,目前荷兰的公共卫生状况处于“可控状态”。据彭博新闻社网站4月22日报道,荷兰首相马克·吕特当地时间周二说,荷兰将从5月11日起重开小学和托儿所。
塞浦路斯单日新增感染人数也呈下降趋势,政府初步考虑在月底“禁足令”到期后,不再进一步延长,并先行恢复中小企业运转。
奥地利单日新增确诊病例连续多天降至100例以下。奥地利从4月14日起已恢复部分商业设施营业。奥地利总理库尔茨21日宣布,鉴于第一步放松防疫措施计划进展顺利,政府将按照既定方案,继续谨慎推进各领域逐步“开放”。
在克罗地亚,如今公民可以在其居住的县市活动,而斯洛文尼亚也在周一让一些企业开业。
综合上述来看,目前,欧洲多国都在酝酿5月初解除部分疫情防控限制,力求在抗疫和恢复经济之间达到平衡。但此前受疫情持续冲击,欧洲经济供需两端“速冻”,就业市场恶化,不确定性持续上升。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测,今年欧洲经济将大幅萎缩,其中欧元区国内生产总值(GDP)将萎缩7.5%。IMF欧洲部门负责人波尔·汤姆森指出,当前关闭的非关键经济部门产出约占欧洲经济产出的三分之一,这些部门停摆对欧洲GDP影响很大。
欧洲经济当前面临的最大冲击是经营和生产企业停工。有分析认为,欧洲仍处于新冠病毒大流行的“风暴眼”,其经济衰退程度和持续时间取决于疫情控制的进展及复工复产的进度。
西班牙《国家报》网站4月21日报道,凶猛的疫情促使欧洲各国纷纷采取封闭隔离措施,重启对外活动成为战胜病毒的象征。但是疫情反复、重蹈覆辙的忧虑迫使各国呼吁在努力恢复新常态的同时要极其谨慎。如果威胁重新出现,欧洲各国政府随时准备按下“倒退键”。
报道称,欧盟委员会已经设计了一份路线图,为社会经济生活的重启设置了三个条件,分别是感染人数大幅下降、医疗资源充足并具备通过检测和手机软件监控疫情变化的能力。路线图没有确定任何数字或者比例来作为重启的门槛,因此它的解释是非常模糊的,每个国家可以自行决定什么时候为进入第二阶段做好了准备。
相关链接:
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综合自人民网、参考消息、中国新闻网、新浪财经等
责编/王沥慷 审校/赵银平 监制/李雨思
投稿/纠错:news@yidaiyilu.gov.cn
加入我们:hr@yidaiyilu.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