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丨中缅共建“一带一路”有何新契机?
本文共4421字,预计阅读时间11分钟。
作者:孙敬鑫
▲ 中缅建交7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暨中缅文化旅游年启动仪式在缅甸首都内比都举行。(来源:今日中国)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20年的首访选择了缅甸,这是中国国家主席时隔19年后再度访缅,又恰逢中缅建交70周年。
访问期间,中缅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共和国联合声明》,将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推动中缅经济走廊从概念规划转入实质建设阶段,着力推进皎漂经济特区、中缅边境经济合作区、仰光新城三端支撑和公路铁路、电力能源等互联互通骨架建设。
中缅有2210公里的陆地边界线,比邻而居、相互尊重,民心相通、交往密切,遭遇相似、任务相近,优势互补明显、合作潜力巨大。
对缅甸来说,中国是其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最重要投资来源国。据缅甸投资和公司管理局统计,2018年,中国对缅甸投资达203.5亿美元,是缅甸的第一大投资来源国。2019年1月30日,缅甸中央银行宣布增加人民币为官方结算货币,两国边贸支付和结算更为便利。2019年前11个月,中缅双边贸易额达168亿美元。
近年来,大批优秀的中国企业带着资金、技术、人才与合作的诚意走进缅甸。如今,在缅甸注册成立的中国企业商会已经汇聚了260多家中国企业,涵盖金融、能源、制造业、航空、IT通讯、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纺织制衣、农业和旅游等行业领域。据缅甸媒体报道称,缅甸2019-2020财年收支报告显示,由于缅中经济走廊建设带动了缅甸国内运输与旅游服务业的发展,该财年缅甸的经济增速预计将达到7%。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更多的中国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经济要素进入缅甸,将有效解决缅方交通、电力、网络等基础设施滞后问题。
对中国来说,缅甸曾经是作为不同社会制度率先承认新中国的国家。周恩来总理曾出访缅甸,缅甸与中国共同倡导并实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如今,缅甸更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国家,是“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交汇点,是实现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地区互联互通的重要枢纽,是中国同周边国家和睦相处、互利共赢的典范,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依托力量。
进入新时代,中缅一致同意以建交70周年为契机,弘扬中缅传统“胞波”情谊,深化两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打造中缅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6年多来,缅甸经历了从谨慎观望到积极融入的过程,特别是2017年以来,缅甸各方开始积极响应和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合作倡议。
2017年和2019年,昂山素季国务资政来华分别出席了第一届和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在与会期间与中国领导人就共建“一带一路”和中缅经济走廊达成重要共识。
2018年12月,缅政府专门成立共建“一带一路”实施领导委员会,昂山素季亲自担任主席,指导缅甸联邦政府与省邦政府各级之间的协调以及相关政策工作,充分显示了缅甸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决心。
缅甸《今日民主报》副总编辑莱法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推进相互学习、互惠互利的倡议,一个推动民众往来、让心靠近的倡议,也是一个可以产生高质量发展、谋求多赢合作的倡议,值得全世界期待。”
缅甸《北方之星》杂志总编辑吴温丁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与沿线各国分享发展机遇的实践,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
缅甸仰光媒体集团主席吴哥哥莱表示,他非常赞赏“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理念,“一带一路”建设能够让缅甸搭上中国的快车,共同进步。缅甸媒体要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要盲目地质疑,要多加强与各界尤其是经济界的交流,更加深入地理解“一带一路”倡议。媒体要有公正之心,才能沟通民心。
2019年在北京采访两会的缅甸媒体代表团团长、《民主浪潮》周刊总编吴埃朱说,“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对于缅甸加强国际合作交流非常有利。缅甸应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顺应合作共赢的大潮流,与中国一道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各领域合作中,这也将为缅甸的发展带来良机。
在2020年中缅智库对话会上,缅甸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联合创始人吴哥哥莱表示,中缅两国正积极共建“一带一路”和中缅经济走廊,这是顺应时代应运而生的伟大构想,缅甸充分支持并积极参与。一些西方国家攻击“一带一路”倡议,然而事实已经证明,这是国家间互利共赢交往的体现,众多参与国已经从中获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因此取得了长足进步。缅甸外交部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吴吉敏表示,缅方非常支持和期待中缅共建“一带一路”。
不仅如此,缅甸的企业参与度越来越高。
缅甸工商联合会主席吴佐敏温认为,所有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都将受益,对于中国的邻国缅甸来说,“一带一路”倡议更是意味着机遇。中缅双方可以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展开合作,比如在港口和道路方面加强互联互通。
缅甸投资委员会委员、全国民主联盟中央经济委员会委员吴埃伦深度参与了中缅共建“一带一路”的工作,他用大量的实际工作例证说明“一带一路”倡议将给缅甸带来很多机会。吴埃伦特别表示,一些西方媒体对“一带一路”进行歪曲和失实的报道,缅甸也有质疑“一带一路”倡议的声音,但是这些噪音、杂音都不应该影响到中缅长期友好合作关系,更不会改变“一带一路”建设给缅甸带来实实在在好处的现实。缅中交流合作协会执行主席李伯波也表示,共建“一带一路”为中缅合作开辟了广阔前景,也为两国工商界人士提供了众多商机。
2017年11月,中方向缅方提议,建设一条人字形中缅经济走廊。
2017年12月,习近平主席与昂山素季国务资政就共建中缅经济走廊达成重要共识。
2018年9月9日,两国政府签署《共建中缅经济走廊的谅解备忘录》。
两天后的9月11日,中缅经济走廊联合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双方同意成立发展规划、产能与投资、交通、能源、农业、边境经济合作区等12个重点合作领域专项工作组。
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缅双方还成立了中缅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联委会、中缅经济走廊联合委员会等双边“一带一路”合作机制以及中缅经济走廊论坛等合作平台。
在上述高层引领下,经过各方共同努力,“一带一路”倡议已在缅甸生根发芽,有些项目甚至已经开花结果,产生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在缅甸的先导项目,中缅油气管道于2010年6月开工,天然气管道和原油管道分别于2013年和2017年投产运行。有了充足的天然气,皎漂实现了24小时供电,电费也大幅降低。
2017年5月19日,中缅油气管道运输的石油穿越缅甸的4个省邦,首次抵达瑞丽。
目前,中缅油气管道每年可输送天然气约60亿立方米,输送原油超过1000万吨。
截至2019年11月30日,油气管道项目累计为缅甸带来直接经济收益5.2亿美元。
缅甸天然气石油公司海上石油和天然气部经理觉梭泰说:“中缅油气管道是两国共建‘一带一路’中的一个里程碑项目。作为项目合作伙伴,我们感受到中缅油气管道成功投产运营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我们期待未来这样的成功合作项目越来越多。”
在缅甸北部,规划和设计中的木姐—曼德勒铁路全长约421公里,途经北部重镇和经济中心,或将与中国及印度、孟加拉国连接,成为一条国际铁路。
2018年10月,中缅签署“木姐—曼德勒铁路项目可行性研究备忘录”。
2020年1月18日,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宗言接受了缅甸交通通讯部铁路局局长巴敏颁发的“木姐—曼德勒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接受证书”,同时向缅方递交了“木姐—曼德勒铁路环评报告”。
据了解,曼德勒—木姐目前仅有的一条公路狭窄崎岖,约400公里的路程,卡车通常要花两天时间才能通过。建成后,3个小时就可以抵达,将成为中缅贸易的大动脉。
缅甸交通与通讯部部长吴丹欣貌表示,该铁路不仅是缅甸国内主要交通运输干线之一,也是缅中共建“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和泛亚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不仅会缓解缅甸国内交通压力,降低物流成本,促进本国经济社会发展,也有助于提高地区内互联互通水平。
同样是在曼德勒,由中国电建承建的缅甸皎喜燃气电站项目已正式竣工。作为缅甸最大的内燃机发电项目,预计每年产出12.74亿千瓦时清洁电力,可解决270万缅甸民众的用电问题。
在缅甸南部,孟邦小山村里的居民如今用上了冰箱、电视;在中企承建的莱比塘铜矿,中方企业、缅方合作伙伴、缅甸政府、周边社区、公司员工实现了“五方共赢”,周边30多个村庄走上富裕道路。
2018年3月,由云南能投集团投资建设的仰光达吉达天然气联合循环电厂竣工,电厂每年将为仰光提供至少7.2亿度电,占仰光总供电量的10%,可为缅甸42000多户家庭提供充足的电力。目前,电厂已经成为缅甸天然气电厂中效率最高,耗能最少的电厂,是中缅合作的标杆项目。
总之,中国企业正通过各种各样的合作方式,以一批实实在在的建设项目,改善着缅甸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为缅甸取得更大经济建设成就创造条件。
在民心相通领域,两国民众的全方位交往也日益活跃。例如,中缅智库对话越来越频繁,“中缅智库对话会”“中缅智库高端论坛”等一系列机制化的交流正在形成;中缅媒体领域合作如火如荼,缅甸记者研修班自2015年起已经在华连续举办了五届;“感知中国”“欢乐春节”“四海同春”等文化交流活动在缅甸相继成功举办,缅甸仰光中国文化中心正式启用;《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等中国古典电视剧以及《奋斗》等当代中国青春励志剧在缅配音播出;包括“光明行行动”“援缅减贫示范合作项目”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民生援缅项目广受当地好评。
目前,缅甸学习中文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仅缅甸曼德勒外国语大学中文系学生人数就超过300名,学生人数还在继续增加。同样,为了更好地学习中文与了解中国,不少缅甸青年选择到中国留学。
当然,我们也要正视中缅之间就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存在的具体问题,但更要相信这些问题随着时间的推进,总是可以找到新的解决思路和办法。
以皎漂深水港项目为例,2015年底,由中国中信集团、中国招商局集团、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天津泰达、中国云南建工以及泰国正大集团组成的中信联合体中标了该项目,但由于中缅双方在项目的具体融资细节上未能达成一致,该项目推进陷入停滞状态。此后历经3年艰难谈判,2018年11月,中缅双方代表签署了皎漂经济特区深水港项目框架协议。
按照协议,中缅双方股权占比由原来的“85%-15%”调整为“70%-30%”。此外,缅方考虑分阶段实施该项目,预计项目第一阶段将投资13亿美元。
2019年7月,中国企业启动了法律要求的环境与社会影响评估和初步地质勘察,成为这个特大型项目取得实质进展的第一个迹象。可以预见,皎漂港基建改造工作的完成,不仅对缅甸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会进一步拉近中缅关系。
此外,前几年曾引起较大争议的密松水电站项目,相信双方也可以找到替代方案。
“路遥知马力,患难见真情”。在双方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指导下,在命运共同体的感召下,经过持续探索和努力,中缅共建“一带一路”会在未来结出更多硕果,以进一步增进两国人民福祉,加深两国胞波情谊。
相关链接:
来源/今日中国
责编/王若寒 审校/赵银平 监制/李雨思
投稿/纠错:news@yidaiyilu.gov.cn
加入我们:hr@yidaiyilu.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