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丨欧盟驻华大使:增加供应链弹性并非企业要离开中国
本文共3557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 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欧盟委员会总部所在地——贝雷蒙大楼。(来源:新华网)
今年是中国同欧盟建立外交关系45周年。原本,中欧计划通过许多高级别会议加深双方的合作,但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打乱了之前的计划。现在,应对新冠疫情、推动全球经济复苏成为中欧合作的新内容。
5月6日是中欧建交45周年纪念日。当天,欧盟驻华大使郁白及27位欧盟成员国驻华大使联合撰文表示,双方正在重新规划本来定于3月份在北京举行的中欧年度领导人会晤,并着手计划于9月在德国莱比锡举行一次欧盟各成员国和中国的特别领导人会晤。
尽管新冠疫情扰乱了原本的议事安排,但郁白表示,中欧关系依然在正轨上。“尽管我们当前面临困难的情况,但并不意味着双边关系受到了负面影响。当然,这些新的挑战是巨大的,是需要我们共同应对的。我相信,我们可以通过负责任的、合作的、相互尊重的方式来照顾彼此的关切。”
5月7日,郁白在一场线上记者会上说,在欧盟当前的对外合作中,应对新冠疫情是重中之重,因此,庆祝中欧建交45周年的最好方式就是寻找最佳的合作政策。他表示,中欧可以在多边合作平台上开展广泛的合作,比如,资助新冠疫苗的研发,协调宏观经济政策,推动绿色经济转型,为低收入国家提供经济援助和债务减免等。
从全球范围看,新冠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5月7日7时30分,全球新冠确诊病例超377万例,死亡逾26.4万例。其中,美国确诊122.9万例、西班牙22万例、意大利21.4万例、英国20.2万例、俄罗斯17.7万例,位居前五。
除了减轻新冠疫情造成的直接影响,郁白表示,欧方期待同中国一起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贡献力量。他指出,这需要中欧共同应对当前全球化的一些结构性缺陷,比如,加快推进对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的修订和更新,让正在进行中的中欧全面投资协定(BIT)谈判能有所突破。
“如果不解决贸易中的这些结构性问题,我们可能会看到对供应链更进一步的干扰、大经济体之间更大范围的脱钩,而且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的贸易保护主义。因此,国际贸易体系进一步的现代化至关重要,无论是对主要经济体,还是对新兴国家。”
此外,对于美国近期不断炒作的“中国责任说”,郁白表示,欧盟注意到近期紧张局势日益加剧,认为这无助于解决新冠大流行造成的经济和社会后果,对于推动全球经济复苏也没有益处。郁白强调,欧盟呼吁各方秉持合作精神来解决问题,通过多边合作来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挑战。
积极推进中欧BIT谈判
郁白表示,希望正在进行中的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谈判能有所突破。
4月,中欧结束了以视频方式举行的第二十八轮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双方围绕协定文本和清单出价进行了磋商,并取得积极进展。在2019年中欧领导人峰会上,中欧就2020年达成高水平的中欧投资协定达成共识。
郁白称,自去年10月以来,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明显加快进程,谈判涉及的话题范围也有所扩大。在今年新冠疫情暴发之后,双方并没有停止谈判的步伐,依然每月进行一周的讨论。他表示,欧方期望在今年9月前就协议的范围达成一致。
4月30日,中国商务部发言人高峰也表示,虽然当前全球的疫情形势给双方谈判带来不便,但中欧双方按照领导人要求于今年结束谈判的目标没有改变。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谈判一直在积极推进。目前双方已经商定未来几个月的谈判安排,每月都将举行一轮谈判,争取按期结束谈判。
郁白强调,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中方需要把自己的目标水平定得更高,特别是在公平竞争、市场准入以及可持续发展标准(如劳动标准、环境标准)方面。他指出,这些是需要通过谈判弥合的分歧,双方团队正在为此进行紧密的沟通。
除了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中方也多次表示,希望尽快同欧方启动自贸协定谈判,起码可以启动可行性研究。对此,郁白表示,“我们要一步一步向前推进,先是投资协定,然后才是贸易协定。”他说,“当前的危机给中欧双方提供了一个改善各自投资环境的机会。我们应该把精力放在已经进行了7年的投资协定上。”
郁白强调,尽快达成一个高水平的中欧双边投资协定意义重大,这将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发挥关键性作用,而且可以向双方的企业发出积极信号,有助于双方进一步开展经贸合作。他指出,在新冠疫情发生之后,双方并没有在谈判中增加新的内容,谈判的难点依然围绕补贴、公平竞争和市场准入。
增加供应链弹性并非企业要离开中国
新冠疫情大流行加剧了世界各地对供应链“太远”的担忧。由于担心国内医疗设备、个人防护设备和药品生产不足,不少国家和地区实施了出口禁令。许多西方国家正在重新考虑贸易依赖问题。
郁白说:“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确保供应链的韧性。在这次的危机期间,我们看到了一些战略性材料的生产集中在一个国家所造成的困难,因此,在危机之后,我们要吸取的教训就是,如何增强和巩固供应链的韧性。”
但郁白强调,“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将要离开中国,它们只是要增加从其他地方的采购渠道,从而在对它们至关重要的业务领域增加供应链的多元化。”
欧盟贸易专员霍根上个月也曾呼吁,欧盟及其公司需要使其供应链多样化,以减少对单个国家的依赖,但这并不意味着将所有生产都带回欧洲。他强调,在新冠疫情危机之后,欧盟需要确保“战略自主权”,加强对涉及关键资产或技术的外国投资的审查。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冯仲平认为,疫情对中欧经贸关系产生了重大冲击,双方长期以来形成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因制造业和运输业的停滞而受到威胁。欧洲一些国家表达了对过分依赖中国与亚洲制造业的担忧。
经贸关系一直是中欧关系的重中之重。中国近十多年来一直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就单个国家来说,中国自2016年开始已经连续4年超过美国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
据欧盟统计局统计,2019年,欧盟27国与中国的双边货物贸易额为7178.6亿美元,增长1.0%。其中,欧盟27国对中国出口2494.6亿美元,增长1.1%,占其出口总额的10.9%,提高0.3个百分点;欧盟27国自中国进口4684.0亿美元,增长0.9%,占其进口总额的20.3%,提高0.5个百分点。中国是欧盟27国第二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但冯仲平认为,疫情后,中欧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恢复将面临很大挑战。此外,由于欧洲社会的大规模停摆,中国对欧出口将不可避免地受到严重制约。从中长期来看,中欧经济竞争问题将十分突出。“欧洲近年来不断强调市场开放的对等性和经济竞争的公平性,并越来越把中国看作其在经济和科技领域的重要竞争者。由此引起的双方的矛盾和摩擦明显增多。”
不过,冯仲平指出,在应对经济竞争的问题上,欧洲的政策主张与美国并不一致。欧盟主张通过多边框架以及双边谈判来解决,反对发动贸易战或对华实施“脱钩”战略。因此,就中欧关系而言,疫情既为双方合作提供了机遇,也对中欧经济关系的发展提出了新挑战。
相关链接: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编/曹家宁 审校/赵银平 监制/李雨思
投稿/纠错:news@yidaiyilu.gov.cn
加入我们:hr@yidaiyilu.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