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丨金融对外开放怎么走?央行“双首长”接连发声
近年来,中国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步伐不停。
2018年4月博鳌论坛期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代表金融业宣布多项对外开放措施;2019年陆家嘴论坛期间,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代表中国证监会宣布9项进一步扩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
进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步伐不仅没有因此放缓,反而进一步加快。中国人民银行8月13日宣布,在香港成功发行两期300亿人民币央行票据,表明人民币资产对境外投资者具有较强吸引力,同时也体现了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今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中国人民银行果断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创新货币政策工具,有力支持了稳企业保就业。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相继接受中央媒体专访,接连发声,详解金融对外开放政策新路径,在后疫情时代,中国“央行”能够稳中求进、保持定力,无疑为下半年经济全面复苏注入坚定信心。
人民币连续8年成为我国第二大跨境收支货币
尽管全球经济受疫情影响,但人民币国际化的势头非常好。
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人民币跨境收付的金额是12.7万亿元,同比增长了36.7%,人民币连续8年成为我国第二大跨境收支货币。
易纲指出,不管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最重要的是做好我们自己的事,坚定不移地深化金融业改革和对外开放。
首先,我们要继续执行好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落实好近年来宣布的金融改革和开放措施,比如取消证券、基金管理、期货、人身险等领域外资的股比限制;取消合格境外投资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的投资额度限制;批准运通、万事达卡、惠誉等机构进入中国市场等。
其次,我们要继续推动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统一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外汇管理政策。
一季度人民币外汇储备的份额超过2%,比2016年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SDR)的时候增长了近一倍。
易纲表示我们将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的开放。
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政策一如既往
根据中国银保监会的数据,从2018年至2020年6月,银保监会共批准外资银行和保险公司来华设立80多家各类机构。此外,证券、基金、期货市场针对外资股比的限制也提前全面放开。
可以预料,伴随着改革持续深化,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中国金融业新一轮的扩大开放,不仅可以学习借鉴全球先进管理经验,更快更有序地融入国际金融体系,也能更加有效地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郭树清表示,近两年,银行业保险业共有34条对外开放措施陆续落地,形成了一批有示范性的实例,比如首家外资控股的理财公司、首家外资独资保险控股公司等均获准设立,今年上半年又批复友邦保险在内地设立首家外资独资寿险公司等。
对于下一步的金融开放政策,郭树清表示,现在最主要的是抓已出台政策的落实。要鼓励中外机构在产品、股权、管理和人才等方面开展合作,拓展开放广度和深度。完善配套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营造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尽管现在国际环境发生较大变化,但这不会改变我们对外开放的大趋势。疫情期间不断有外资金融机构来中国落户就是很好的证明,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政策一如既往。”郭树清说。
下半年金融管理部门将紧扣“六稳”“六保”要求,把稳企业保就业和服务民营、小微企业更好地结合起来,推动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大幅增加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长期资金支持。加大金融与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的配合,形成集成效应。对暂时遇到困难但仍有前景的企业,要加大金融支持,促进经济社会恢复正常循环。
相关链接:
疫情下的全球化中国何去何从?习总书记表态:开放、合作、共赢……
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作者/陈晓宇
责编/曹家宁 审校/陈晓宇 监制/李雨思
投稿/纠错:news@yidaiyilu.gov.cn
加入我们:hr@yidaiyilu.gov.cn